呢?”
    不过片刻的功夫,旁边的人已经将麦克风递给了她。
    方琤往大荧屏上的PPT投影扫了一眼,从容不迫地接下他的挑衅:“是为了避税?”
    江行舟挑眉,拨高了语调:“哦?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方琤迎上他的目光:“我最近刚好接触了这样一个案例,国内有一家上市公司,他们实际经营的场所设立在N市,但主体注册在D国,而他们管理层的股东大多都是我国的税务居民,这家公司通过转让定价和其它看似合理的方式进行避税,后来被税务部门追查,补缴了近5个亿的税款。”
    “这样的做法,虽然能降低成本,但是却有一定法律风险的。”
    她略一停顿,对他回以微笑,“至于江总刚才提到的STAR公司,不久前也被M国的税务部门罚款了近150亿美元。”
    议论声在一瞬间低了下去。
    江行舟薄唇轻勾,似笑非笑:“感谢这位同学从法律后果的角度阐释了这一现象,你的回答和对问题思考的角度非常刁钻和有趣。这里面的确有避税的原因,不过,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将工厂设置在国外,更主要是为了贴近销售市场,以及避免生产和销售环节所产生的多重关税……”
    他的言语幽默风趣,三言两语地破解僵局,带过了话题,再次把现场的氛围调动起来。
    边上的男生挤到方琤身边,悄悄问她:“同学,你是法学系的吗?”
    方琤礼貌地回:“不是,我是心理学系的。”
    “啊?心理学系?”男生懵了一下,准备好的话全卡住了。等他想起自己的目的时,方琤已经走开了。
    ***
    江行舟掐的时间非常准。三十分钟后,他结束了演讲。
    听众仍意犹未尽。
    主持人刚宣布散场,女生们立刻围了上去,争抢着要跟江行舟合影。
    江行舟的目光越过人群,平稳地落在某处。
    方琤似有所觉,抬起头,与他的视线隔空交汇。
    江行舟眸里有光华流转,唇角微不可察地勾了勾。
    方琤朝他点了点头,便又低下头去。
    还有半个小时,方琤趁着换场的空隙,翻了翻陆嘉言给她发的资料。
    是与防范“校园贷”相关的法制宣传稿。
    她快速浏览了一遍,心中大致有了一个底稿。
    一个小时后,讲座顺利结束。
    方琤收拾资料走下讲台,立刻有人迎了上来。
    是那名叫苏觅的女记者。她举着话筒,笑意盈盈:“方律师你好,我是S市电视台的记者苏觅,刚刚听了你的讲座,心里很有感触,请问可以采访一下您吗?”
    她用职业化的笑容掩饰自己的情绪。
    方琤的目光不动声色地从她脸上掠过,微微一笑:“当然可以。”
    “方律师,您认为,在高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苏觅公事公办的口吻问了几个和讲座有关的问题。
    方琤很配合地作出回答。
    几轮问答后,苏觅面带微笑地结束了访问:“好的,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
    “不用客气。”
    “回答得不错啊!”
    一个爽朗的笑声突然传来,让方琤和苏觅都为之一愣。
    方琤回过头,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头正笑眯眯地看着她:“方琤啊,你还记得我吗?”
    “叶教授。”方琤迎了上去,“您看起来比以前年轻多了。”
    “哈哈,你还是这么会说话。”
    叶教授又说:“刚才你的讲座我也听了,很不错,没想到你还是走上法律这条路,你当初没有转到我们法学系,真是可惜喽。”
    这位老教授是法学院的系主任,教民法和经济法。
    大二的时候,法学系在星期二上午有两节民法课,方琤的课程表刚好跟顾渊的错开,便总是跟着他去蹭课。
    当时授课的老师就是叶教授。
    叶教授不爱点名,但是总爱提问,第一次提问,随手点到方琤。
    方琤对答如流。
    她虽然是来蹭课的,但是每一节都有认真听讲,还做了笔记。
    她的回答,清晰条理,观点新颖,还带有自己的看法,让叶教授很是欣赏。
    从此以后,让方琤回答问题,便成为民法课上的特定环节。
    叶教授甚至把方琤当成半个得意门生。
    直到学期末,叶教授批改考试的卷子,没有看见方琤的名字。登记分数这种事情,他向来是交给手底下研究生做的。下半学期开学后,他还特意找到顾渊问:“上期末,方琤怎么缺考了?”
    顾渊犹豫了下,还是告诉他:“教授,其实方琤是心理学系的。”
    叶教授那时才知道方琤不是法学系的学生,心里可惜不已。后来好几次碰面,他都问她有没有转到法学系的意向。
    这不

章节目录

沉睡的方程式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风晓樱寒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风晓樱寒并收藏沉睡的方程式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