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三确认了面前这位年轻小媳妇就是原小铃,甚至还看了看村委会开的介绍信,这才把信交给了原歌。
    “恭喜你啊,小原同志,咱们乡你是第一个考上大学的,还是这么好的大学,常书记都到我们所里问过好几回了!估计乡里头还有奖励呢!”
    眼看着小宋媳妇接了信,撕开口,拿出里头的通知书来,那是朱红色打底,烫金的几个大字,看着别提多气派了!
    话说别看就这一张纸,有了它,这人立马身价就不一样了,有了高学历,未来就有铁饭碗,要是运气好,分到什么机关部门里,说不定还有大出息呢!
    好奇的街坊邻居们都纷纷当成宝贝一样的传看着,宋城赶紧跑回屋,把早就准备好的瓜子糖块端出来请大家吃。
    “呀,这个可一定要多吃点,沾沾大学生的喜气儿!”
    “还是小宋早有先见之明啊,提前把喜糖都预备上了!”
    这种物资紧缺的年月,能吃到这些零嘴的机会实在不多,甭管是不是沾喜气吧,反正那满满一大盘子的瓜子糖块都给一抢而空了。
    有的人装了半口袋的零嘴,回到自家就喜滋滋地拿出来给家里的娃吃。
    “香吧?这可是你小原阿姨考上大学的喜糖,你多吃点,沾沾人家的喜气,过两年也给老子考个大学回来!”
    他家娃,“……”
    我太难了!
    第99章 文艺青年(19)
    宋家小院打从接到好消息起, 那访客就没断过。
    街坊四邻就不用说了。
    就连乡里的几位大领导们, 都组团来围观, 哦不, 是来慰问了。
    身为一个刻苦学习,连生孩子都不阻她上考场的新时代青年,原歌不光得了慰问,还得了一百块钱的奖金呢!
    不要小瞧这一百块钱, 这个时代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二十块钱, 就算是乡长这种级别的,也就是四十来块钱,收入差距小, 钱还特值钱。
    听说了这个爆炸性消息的原母, 简直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今年福来村的知青们战果还是不错的,福来村基本是全乡条件最差的村子,知青们如果不努力,那就得一辈子呆在这儿, 所以个个都玩了老命拼的, 但也只考上了三个中专。
    虽然原家全家人都来给小两口道喜,顺便送几样原歌上学用的东西,但原母还是找了个没人的机会,拉着原歌的手, 忧心忡忡地打听。
    “小铃啊,你这小学毕业的就考上了大学,我怎么觉得这么心慌呢?你和宋城, 没做啥不对的事吧?”
    比如说做弊抄带啊啥的?
    原歌笑嘻嘻的,“妈你想哪去了呀!”
    “那高考考场严着呢,什么包啊都不让带,而且一个考场三个监考老师,那眼睛瞪得老大,咋做弊嘛?再说我和宋城都是普通人,又没有后台,没有关系的,人家也不会询私啊。”
    “可是咱村那几个京城和海城来的知青,他们都那么用功了,都没考上!那背地里酸话可没少说!”
    什么冒名顶替啊,什么走关系啊,什么乱七八糟的都说出来了。
    “这用功也得用对了地方啊?比如说人家考的是历史,他拿本算术一个劲的学,那不是无用功吗?我能考上,都是从前跟宋城谈对象的时候,宋城把他的课本教会我了!后来我俩结婚以后,你没看我天天拿着书看,做饭洗衣家务活什么都不干嘛?就是宋城给我节约时间呢!”
    原歌说得其实也没错,这个时代的人学习劲头和精神是没得说,但奈何条件不行啊。
    尤其是那些在乡下的考生,有的连课本都凑不满一套,更不用说什么教辅和模拟考卷了。
    有些科目,光死记硬背,把整本书都背下来,考试照样过不了的啊。
    至于说小学程度自学能考上大学这种奇闻嘛,这个年代是真不缺。
    比如说去年那个被树为典型的人物,从来没上过学,但是自学成材,学会了好几门外语的……
    原歌跟那位比起来,她好歹还上过小学,而且嫁的老公还是高中生可以教她呢!
    所以乡里的领导们很容易就接受了这种设定,但原妈反而忧心忡忡。
    再有一个多月就要开学了。
    摆在面前的现实就是,原歌上学去了。
    娃谁管?
    宋城白天要上班,总不能把娃锁在家里吧?
    当然了,这镇上还真有这么干的。
    大白天的家里锁着门,就听着里头的娃哇哇的哭啊。
    但宋城肯定不能这么干啊。
    宋城就想在镇上找位老太太,白天给看着娃,到了下班的时候他来带。
    原母就想起当初她说过的话来,她可是说过,要是原小铃考上大这,她就负责给她带娃来着。
    但闺女去上学了,她一个老太太跟着女婿住在镇上,也着实别扭,因此她就提议,她把小丫头带回村里养,就一个小娃

章节目录

快穿之软饭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洛缃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洛缃月并收藏快穿之软饭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