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女人带着一往无前的坚定,听着她说这句话,她的女儿紧紧的拉着妈妈的手,爸爸不见的这半年,村里那些人说的话越来越难听,她还经常被欺负,她们也是在村里待不下去了,妈妈也说了,她们以后母女两个相依为命。
    听得张安国和张定国两个很沉默,他们的同学中也有抛妻弃子的,不过要顾及颜面,都没有闹得太大,自己私底下就解决了,这在同学之间肯定是有传言的,大家对这种人的看法也不一样。
    有的认为可以理解,情势所逼,有的人认为这样的人人品不过关,不可以深交,他们兄弟两个觉得是不可以深交的人。
    因为自己有了前途,就抛弃之前的情分,悄无声息的抽身离开,这是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他们兄弟两个做不到更多,但是帮忙指个路还是可以的:“他是什么大学啊?我们给你们画个路线图,你方便说名字吗?我还可以帮忙打听打听。”
    曹燕红先是惊讶:“你们是首都的吗?”
    然后就是道谢:“谢谢,谢谢你们。”
    苏茴:“现在时代跟之前不一样了,去了首都之后没找到人也别太着急,先在首都安定下来,可以慢慢想别的办法,首都也有很多精彩。”
    听到这话,曹燕红的眼睛一亮。
    张安国和张定国对视一眼,小小声的:“对呀,那些回城的知青他们没办法维持生计,招工的岗位不够,他们就自己做点小生意,也能养活自己。”
    改革开放的春风是从南吹到北,从沿海吹起来的,首都的改变比较起来变化较小,在试点的那两个省份,做生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了,变化很大。
    曹燕红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通过交谈,曹燕红也知道了他们三兄弟都是大学生,还是鼎鼎大名的首都大学,年纪还很小,都是才十几岁。
    年少有为啊,她看着这几个少年,自己差不多大的时候在做什么呢?
    少女要下地干活,而且正一腔热火的喜欢着那个穿着白衬衫的知青。
    一朝成就好事,欢喜得不得了。
    也算是过了几年的好日子,但是一朝回城,就是他去上大学以来的失踪。
    或许跟家里人、村里人说的那样,他是不要她们了,她心里也是这样猜测的,跟其他离开了乡下之后就了无音讯的负心人一样,但是她要一个肯定的结果,然后当断则断。
    她不想自己的后半辈子都这样,更不想自己的女儿在这个泥潭里挣扎。
    她和女儿在村里已经被人指指点点,被人欺负,根本过不下去,她必须要离开,带着女儿一起离开。
    如果他真的是抛弃了她们的话,她势必也要让他付出代价,一个很简朴的道理,他现在出息了,成为前程远大的大学生,肯定是不愿意留下什么污点的吧,他想就这样干脆的离开?
    不可能,她这些年的青春,还有女儿的抚养费,对,就是留下知青说的抚养费,一定要给。
    至于之后……
    曹燕红也不知道首都的情况怎么样,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先在首都留下,想想办法看看情况,不适合待下去就找一个别的地方,或者回南方。
    她就不信,世界这么大没有她们母女两个的容身之处。
    张卫国他们很上心,从她们的衣着还有带的食物可以看得出来,她们母女两个的经济很拮据,这火车票不便宜,或许她娘家人还不一定支持,千里迢迢的,就她们母女两个出来,不太安全,要是娘家上心的话应该有人陪在身边的。
    一方有意照顾,一方有意多打听一些首都的情况,一拍即合,在火车上聊得不错,苏茴还给她留了地址,说有什么情况可以去找她,她或许能够帮忙。
    她欣赏上进的人。
    举手之劳也不算什么麻烦事。
    他们来到的时候,张保国已经开学了,他们没见到面,而且再休息一天也要开学了,来回一趟真的太费时间了。
    不过这次户口是解决了,如果没有什么情况的话,苏茴是不打算回去了。
    开学了,苏茴一边继续当她闲适的图书管理员,另一边攒了不少货,出了。
    新年过去,比起上一年,路边摆摊的人越来越多了,路边卖茶叶蛋的、卖包子馒头豆浆的,卖水果青菜的……种种都有。
    这些东西新鲜,而且态度好,供销社的个别窗口一度出现了不用排队的情况,之前都是要排长队的。
    现在有了更方便、态度更好、质量也更好的东西,大家就不乐意去看售货员高傲的嘴脸了。
    雨后春笋一般出来的摆摊,大大的丰富了苏茴的生活,她现在不想自己动手了,直接去外面吃就可以。
    这时候计划生育也很严厉,要是被发现怀了二胎,正式员工双方都得撸掉。
    现在这时候工作有多难得?
    没工作吃什么。
    有那些一胎得子的还好说,生了个女儿还想再生的,就得要打“游击战”,跟计生办的人躲

章节目录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大河东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河东流并收藏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