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堪跟这一年他们的学费支出打平,可是这是在他们没有其他支出的前提下。
    虽然说农家大部分都能自给自足,但有些东西是没办法自给自足的。
    一个是盐,一个是火柴,一个是生病,另外一个就是难得的大头支出,比如说家里的柴刀铁锅等等铁器损坏需要修补的支出,如果要购买的话,更是不得了,铁制品在大炼钢铁时期,就大幅度就变得稀缺了起来,现在买个铁锅要几十块,还要工业券,不好好存个几年,根本就买不起,更别说,除了这些日常支出以外,还有人生大事,子女年纪到了,都要准备,有儿子的,要给准备房子彩礼,疼爱女儿的,要给女儿准备嫁妆,一年到头根本存不下多少钱。
    所以这时候的人才会把家里的牲畜看的那么重,养一头猪卖出去就是小几十块钱,家里的鸡伺候的好了,那源源不断的鸡蛋就是他们的钱袋子,可以把家里的火柴、盐等琐碎支出覆盖上,不用动不动就掏存款,大部分都活的小气,是他们想活得这么小气吗?
    不是。
    是这时候的生活逼得他们只能这样,不然这顿吃了就没下顿了,过完了今天,明天怎么办呢?
    让张凤华继续往上念,那就是六块钱的支出,是他们夫妻两个其中一人半年的工分。
    不过张赵来娣也已经下定决心了,小学就到头了,初中的话她是怎么也不会吐口的。
    女孩子念那么多书干嘛?
    小学毕业就顶天了,再读下去也耽误找人家。
    小学毕业就能拿的出手了,不然到时候男方还要嫌弃她读太多书。
    张凤华依旧会在中午的时候去二婶那边写作业,有什么不懂的请他们帮自己解答,她上三年级,比她小的双胞胎都跳级了,张凤华说不丧气是不可能的,但是她也的确没有产生什么负面情绪,她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上午上课,中午来这边写作业和解答疑问,回去后她根本没有停歇的时候,不过因为教两个妹妹,她的基础打得很牢。
    而且对于她的疑问,不用问二婶,问自己的堂兄弟就能得到解答,就连双胞胎也是,他们不愧是成功跳级的人,她的疑问他们几乎就没有答不出来的。
    跟同龄人开口总是比较容易。
    她也有想过,如果他们是自己的亲兄弟,二婶是自己的亲妈,会怎么样呢?
    她想,或许根本不用她求,她就会让自己接着继续往下读,小学毕业还有初中,初中毕业应该还可以上高中吧,一直往下读,如果不是大学没有了的话,或许还可以继续接着念大学?
    她不会因为自己是个女孩子就禁止她念书,不会说浪费钱,不知道为什么,明明没有问过,但是张凤华就是有这种感觉,很肯定。
    但是没有如果。
    二婶不是自己的妈妈,她是自己的二婶。
    她现在这样也不差了,最起码她有了上学的机会,现在还可以接着往下念,应该可以念完小学,对比起两个妹妹,她已经占了很大的便宜。
    不过,她喝着甜甜的绿豆水,这里面加了一点糖,甜甜的,她一小口一小口,珍惜的喝着,喝的很慢。
    二婶真的好好啊,还给她们煮了绿豆糖水,她还鼓励自己了,说要自己好好学习,加油往下念,不用顾虑太多,照着自己想走的路勇往直前……
    她是支持自己往下念的,二婶真好,她一定会努力学习的!
    她很珍惜机会,就算不能跟他们四兄弟比,但也不能太拖后腿。
    张成业在张保国上初中的时候,还以为他会取消早上的训练,但他没有取消,因为要早一点赶路去镇上,他选择了早起。
    自动自觉的让人老怀大慰,有这么一个参照物竖在前面,实在很容易让人对自己家不争气的孩子怒火高涨,当初他督促他们,一个个的,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就叫苦,哪像人家,这么久了都没有说过一声累,说过一声苦。
    那一身的风采,有的时候看到他,恍惚间就有种自己回到了当初在部队里的生活一样。
    这样意志坚定、有毅力、有耐心的好孩子,不送他进军队,真是太可惜了。
    不过他现在个头是达标了,年纪还不行,还要再过几年。
    他把他送回去,某方面来说,也是为国尽力,帮国家输送好苗子,保家卫国,护卫疆土。
    相对比之下,他的弟弟保国就有些逊色,他的毅力没有他哥哥好,意向也没有那么坚定,不过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他的毛躁性子被磨平了些许,更稳重了一些,也是一个很不错的苗子,就是比他哥差一点。
    而且他脑袋机灵,一点就通,时不时的还有一些让人不知道怎么回答的奇思妙想,活泼,跟他大哥的稳重相比较,是另一种性格。
    或许老人会更喜欢这一种吧,嘴甜会说话,会磨人,不过,他个人来说更偏好他哥这一种就是了。
    对于苏茴来说,家里有了个初中生的影响也不大,虽然初中是全天制的,但是下午四点半放学,回来五点,就是在冬天,

章节目录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大河东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河东流并收藏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