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去凑一凑。”他回去求一求,应该没问题吧?顶多提前预支压岁钱,反正到手的也没多少,还不如去看一场电影。
    赵来娣还是挨不住他的攻势,提前预支了一部分压岁钱给他,加上张锦华原先的,刚好够一张电影票钱。
    兄弟两个兴冲冲的去了镇上。
    去了镇上以后,张锦华先去买了盐,然后直奔电影院。
    他们镇上也有电影院,但是一般是不开放的,只在每个月中特定的日子才有电影播放,不过逢年过节就会比较热闹,这次苏茴记得,就是因为一直只有那两部电影的电影院有了新的电影,难得。
    他们来的时间比较巧,没有等多久,就开场了。
    张锦华激动的手都有些颤抖,张保国注意到了,微不可查的挺了挺胸膛,不虚!
    不过等到电影开始,什么情绪都抛到了脑后,情节悲,自己跟着落泪,情节喜,自己也跟着高兴。
    哭哭笑笑,等到电影结束,堂兄弟两个眼眶都是红的。
    等到张卫国他们回来,知道他们去看了电影,嘴巴张成了o形。
    张卫国:“你们去看电影了!”
    张安国:“没叫我们!”
    张定国:“我们也想看!”
    张保国有点点心虚,干咳了两声:“我可以带你们去看,不过电影票要一毛钱,小孩子三岁以下才不算票。”
    一听这话,三兄弟脸上的表情都僵住了,随后有志一同的露出个牙疼的表情,跟张保国从小金库拿出一毛钱时的表情一模一样。
    第62章
    他们三兄弟心疼,最后还是跟张保国一样,从自己的小金库里面拿出了一毛钱去镇上看电影,存钱使他们快乐,但是看电影也使他们快乐,机会难得,难得奢侈一把还是可以的,很快就过年,过年会有压岁钱,到时候缺失的就能补上了!
    他们几个这样安慰着自己。
    张锦华看完了一场电影回来,总算明白为什么那时候张保国他们去看了一场电影兴奋成那个样子,电影实在是太太太精彩了,太太太好看了!而且这电影是新上的,大家都没有看过,他回来后先是给家里人讲,然后给小伙伴讲、给其他的村民讲,口水都干了,他变成了人群的中心,有事没事的都爱问他电影里面的情节。
    原来被人注视着是这样的感觉。
    别说,由他们带头,不少的小伙伴都心动了,一毛钱,好好求一求,也不是求不到,像那种自己本身就有一直不舍得用的几分钱积蓄的,再拉一拉赞助,就能凑够票钱,加上本来就过年了,今年分到的钱比去年的多了不少,有些家长也愿意给他们一点零花,作为听话乖巧的奖赏。
    就连有些大人也抑制不住跑去镇上看电影去了,引得他们村一窝蜂的跑去,张贵和周小晴就是其中之一。
    张保国问苏茴感不感兴趣?苏茴拒绝了,如果没有听他们说过的时候还可以考虑一下,现在被剧透的清清楚楚,结局已经知晓,她没有兴趣了。
    去年过年的时候苏茴做了一条鱼,还有一道素菜端过去,今年也不例外。
    今年李满芬终于舍得给自己和老伴做了新衣,一个做了衣服,一个做了裤子,算起来也是一套了,李满芬是个很吝啬的人,这不仅表现在对待自己的子孙上面,也表现在对自己身上。
    他们穿的衣服,不到彻底报废,就继续穿,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这是这个时代的印记,是经历过战乱,饥荒后养成的求生本能,要节省下更多的东西,留着度过后面的艰苦岁月。
    这样的思想,在他们那已经根深蒂固了,所以一看到大手笔的、浪费粮食的,反应就会格外大,有什么小便宜那也是绝不放过,能多占一点是一点。
    很多时候,苏茴会让着他们不去多计较,一个是她不缺那些东西,另一个就是站在这个时代,李满芬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常见了,常见到这样的人才是正常,比如说李满芬在压岁钱上的重男轻女,这是苏茴自己认为的,然而除了她,根本没有人认为这是重男轻女,而是男女不同的理所当然。
    比如说顿顿红薯杂粮野菜,偶尔一顿细粮是改善生活,如果被她知道苏茴家吃细粮吃肉的频率,那估计要说地主老财也就是这样的日子了,是时代限制了他们的见识,限制了他们的行为和思想。
    在年夜饭上,李满芬念叨着张保国,他穿着关韶理寄来的军衣改成的新衣,她就念叨了浪费,霍霍好东西,张保国还能继续长身体,现在改了,很快就穿不了了,不如等到他身形差不多固定了,再给他做,那样能穿好多年……
    苏茴左耳进右耳出,听她说,反正也不会损失一个字。
    浪费是不会浪费的,张保国穿不了,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呢,等到他们三个轮完,这件衣服应该也要报废了。
    这个道理李满芬不是不明白,但是不念叨不指责,她不痛快。
    张根轻咳了一声:“大过年的,不说这个。”
    李满芬闭嘴了。

章节目录

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大河东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河东流并收藏从修士到寡妇[七十年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