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在商量修路,可缺了个口子,下面就是悬崖,如何修。”
    “那段路挂在悬崖上,确实危险。现在又掉了个大缺口,从那里经过的马车都提心吊胆的吧。”从那里走过一次,韩一楠知道那里有多危险。
    “哎,可不是嘛!”陈夫人叹了口气,自家老爷最近正为这事儿愁呢。
    韩一楠见轩辕玉晟不说话,问他:“是在想法子吗?”
    “我去找陈大人!”轩辕玉晟点头,起身去衙门,找陈大人和其他官员相商修路的事情。
    这一商量,直到黄昏,回来的时候是和陈大人一起的。
    商讨的最后结果,那一截官道,后面准备从山中挖挑隧道过去。那条道路缺的地方,现在干脆架一座小桥,原本那个地方就低,就是因为低,常年积水把底子给泡软了。那辆马车从那里经过,刚巧塌了,马车掉下了悬崖。
    “这要开山,除需要人力外,还得借助好的工具。可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修好的,你们都商议好了?”光靠锄头锤子,要修一条隧道出来,谈何容易。
    “不是有愚公移山的典故?”轩辕玉晟对韩一楠说道,“从山中穿过的路也不长,就一里路。现在工具比以前要好,不用一年,就能修好。不过,这事儿得先呈报给朝廷,朝廷同意了才能开始修。”
    “殿下,县主,其实有个更好的办法。”陈大人考虑后,说道,“要是能在青城郡的河面上架起一座桥,接通两岸。咱们去京城的路程要省一个时辰,从河对面走,走过丘陵后就是河道平远。没有悬崖峭壁,道路也比较平稳。”
    “修桥可不是小事,京城正在修建的金仓江大桥,预算要用三年的时间,花费大几十上百万两白银。”如今朝廷也没有多余的银子用在青城郡修桥,从五峡镇到青城郡的路,还是各镇各村的村民自发组织修的。
    对啊,轩辕玉晟灵机一动:“现在咱们青城郡的百姓日子也好过了,咱们要修桥先看看修什么样的桥,预算一下需要多少银两。让百姓还有来往的商人募捐,看看还差多少,再向朝廷上奏折拨余下的银两。”
    陈大人对着韩一楠和轩辕玉晟行了一礼:“殿下,县主,京城的大桥是您二位给设计的。要不,还请二位给个主意吧?”
    “青城郡的河面只有一百二三十米宽,架起一座石拱桥是完全可以的。”韩一楠早就注意到了,“花不了多少银子,桥的主要材料是石条和水泥。”
    一听,轩辕玉晟请陈大人拿了笔墨纸砚,就将桥画起来。明日陈大人拿去衙门商议,其他的轩辕玉晟和韩一楠便不管了。
    第183章 晟、楠回京
    因为修桥铺路的事情,轩辕玉晟和韩一楠在青城郡耽误了大半天。在陈府住了一夜,轩辕玉晟和陈大人谈了许多,都是青城郡未来的发展方向。
    年轻人的思想推陈出新,陈大人受益匪浅,眼界被拓宽了许多。第二日清早,陈大人夫妻亲自将两人送上船,挥手告别。
    在明月新城众人的期盼中,轩辕玉晟和韩一楠二人终于进了京城。
    回京两人首先要入宫向皇帝和赵贵妃请安。在宣政殿,轩辕沅陵身边只有伺候的海公公,轩辕玉晟和韩一楠行礼后赐座。
    “那个土豆,按照你们提供的技术,户部已经写成册子,送去凌源郡。凌源上的奏折,土豆,已经按照要求将种子种下了。”有了新物种,还是个能丰产的,这对大秦百姓是个福音。
    轩辕玉晟道:“父皇,我们在莫家沟也种了一块地,能及时了解生长情况。”
    “不错!”莫家沟也种了一块地,轩辕沅陵认为这样好,能清楚知道土豆生长过程。有什么病虫害,可以及时处理,积累经验。
    又问:“你们去年种的那个油菜长得如何了?”
    “回父皇,油菜长势良好。还有一个月就能开花,割了油菜整田就能插秧。”油菜收割和水稻插秧及时衔接,不会耽误水稻种植。韩一楠解释道,“油菜不用枯黄后收割,就是九成熟十成收。如果油菜十成熟,那豆荚一碰就炸了,全撒在了地里无法收回去。在花期结束后二十五天左右是最佳收割时期,这个时候油菜籽的出油率最高。”
    “说的很有道理!”轩辕沅陵点头。
    轩辕玉晟补充道:“父皇,关于油菜种植,莫家沟的村长和族长已经详细记录下种植过程,只等油菜收获后,整理成册,献上朝廷。”
    “莫家沟的人,甚至整个青城郡的百姓,在你们的带领下,眼界和思想比别的地方的村民有提高。咱们大秦要是多几个青城郡和明月新城,何愁不强大。”轩辕沅陵眼中都是期望,“这季油菜收的种子,秋天够五峡镇的百姓种了吧?”
    “回父皇,够了!”韩一楠又将玉米的事情说了,“在凌源郡,我们还发现了一种新作物,金黄色的玉米。因为种子只有一小布袋,里面还有许多被老鼠和虫子糟蹋了的坏米。我们就拿回了莫家沟,筛选出了好种子育秧。
    玉米如果能够顺利种下,到了秋天,一亩地能产七八百斤

章节目录

彪悍农女病娇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潇湘微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潇湘微雨并收藏彪悍农女病娇夫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