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或者干脆建个小寺庙,留着石头做柱子,也有在石壁上画像的,不知用的是什么颜料,竟然千年不腐。”
瑶光知道她说的是石窟。如果空气干燥,石窟壁画确实可保留上千年依旧鲜艳如昔。比如敦煌莫高窟。
回到村边路口,瑶光命王顺给村长五吊钱,资助他们建庙。村长千恩万谢。
回庄子的路上,瑶光问薛娘子,“先生,咱们买些油漆和颜料吧。”
她决定了,要画就画点大的。
第二十六章 搞大的
翌日, 瑶光派人去京城买了各色油漆和颜料回来。
学油画要自己调颜料。
修复油画和壁画, 不仅要会调颜料, 还要会亲手制作颜料。
许多当时的大师用的颜料、画法在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比如瑶光很喜欢的画家波提切利, 他活跃于文艺复兴时期, 他最著名的两幅传世名作《春》和《维纳斯的诞生》都是蛋彩画。
什么是蛋彩画, 呵呵,顾名思义, 就是把蛋加在颜料里调和之后做的画。
这种画完成之后好一阵子都会有蜜汁气息。
这种画法在一个世纪后当画家们找到更好的调色介质后被淘汰了。
制作各种仿古颜料,瑶光是此道中的高手。
她将这时代常用的几种油漆各买了六种颜色,和之前试验画画用的颜料时早试过的各种胶、泥混合,很快做成了适合绘制壁画和泥像的颜料。
王妈妈一看这阵仗不小,就在庄子后院收拾出一间罩房, 再搬来些木柜木桌,专门供瑶光储存这些油漆、胶泥和颜料。
瑶光又叫庄仆按照她画的图纸做了一架能推动的三层木架。木架两尺宽六尺长, 下面装了木轮子,侧面可以挂上梯子,每一层可以拆卸, 最高的那层安好之后高度将近两米。
王妈妈吴嬷嬷等人不知道瑶光这架子是做什么用的, 等到她叫人把架子推到庄子储存粮食的仓房侧墙前, 又叫人把她的那些颜料油漆装在一个小车里通通推过来,才觉出不妙。
两个老妈妈拦住瑶光:“良娣, 这可使不得啊!您要有个闪失,奴婢们也不必活了!”
瑶光只得又叫人用粗绳子做了“保险绳”,一头用铁环挂在架子的横杆上, 一头栓在自己腰带上,“这可行了吧?”不仅保险绳准备好了,连工作服都有。
瑶光跟着紫翎学了裁剪衣服,在庄仆们打造木架的时候用结实的棉布给自己做了套短打衣服,被薛娘子提醒后又做了件罩袍。她还做了顶帽子。帽子的样式是荷兰挤牛奶女工和女仆们常戴的那种,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那副画里有些相似。
全套衣帽穿上,再挂上保险绳,两个老妈妈一见这架势是阻挡不住了,只好叫小丫头们搬了桌椅茶具在旁边候着,又支起一把绸布凉伞。
这些设备瑶光一点没用,倒方便了薛娘子、紫翎等人在一旁看她画壁画。
瑶光参观了魏菩的土地庙后,心中生出一个主意。她要当壁画师,还要试着塑神像。
和芸香楼做了几单生意后瑶光才后知后觉地明白过来,在这个时代,绘画是个很稀罕的技能。为什么说到才艺人们总是说“琴棋书画”呢?因为这四样都是烧钱的。不是你有了天赋就能行的,更不可能无师自通。
要学琴,你首先得买一张琴,最便宜的瑶琴,或者给小孩子入门的七弦琴就要三两银子,这还没算请老师和买琴谱的钱。棋也是一样的道理。
为什么这两样排在前面了呢?瑶光私心以为,是因为琴和起练习起来没后面两样费钱。从没听说有人练棋艺会把棋子棋盘磨烂的,琴嘛,最多换换琴弦,可是练书法和画画就不同了,要学书法,笔墨纸砚都先不说了,名家法帖你是不是得一样一套?每天练习个十张八张纸,那都是钱。
这四样才艺中,最费钱的,还是画。除开笔墨纸砚,还要颜料,纸还不能是普通的纸,有时还要用上绢,绫和罗,普通人家过年时还不一定有钱穿上绫罗做的衣服呢,何况拿来画画?这个时代还讲究画完成了之后再题个诗文在上面,书法不好还不成。这就又得额外再加上练书法的钱。
其实不止是这个时代,就在现代也一样,学画画,一张好点的水彩纸贵的能卖几十块钱,一管温莎牛顿的颜料,小小一支也要七八十块。这还只是水彩呢,学油画更费钱。
因为学画画远比学刺绣要烧钱得多,造成绘画人才的稀缺。这个时代又没有高超的印刷术和印染工艺,所以瑶光手绘的帐子扇面才成了奢侈品,现在卖的价钱远远超过刺绣的帐子扇面。
其实,就是绣娘中也很少有善于绘画的人才,所以大家才会把一本绣花样子书当宝贝,都是照著书上的样子描个花样。
画扇面、帐子虽然能赚点小钱,但是,不可能出名。
从魏村回来那天晚上,瑶光跟薛娘子商议,“先生,我们早说过女子若要立于世上,除了钱财和一技之长还要有些依仗,可是?”
薛娘子闻弦歌而知雅意,“所以,娘子想要画壁画,是为了名?”
瑶光点头道:“不错。”韩瑶光1.0版走的也是这个路线。她以舞艺名动天下,成了顶级流量,还当上了政府公务员,终身制的。可惜棋差
瑶光知道她说的是石窟。如果空气干燥,石窟壁画确实可保留上千年依旧鲜艳如昔。比如敦煌莫高窟。
回到村边路口,瑶光命王顺给村长五吊钱,资助他们建庙。村长千恩万谢。
回庄子的路上,瑶光问薛娘子,“先生,咱们买些油漆和颜料吧。”
她决定了,要画就画点大的。
第二十六章 搞大的
翌日, 瑶光派人去京城买了各色油漆和颜料回来。
学油画要自己调颜料。
修复油画和壁画, 不仅要会调颜料, 还要会亲手制作颜料。
许多当时的大师用的颜料、画法在现在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比如瑶光很喜欢的画家波提切利, 他活跃于文艺复兴时期, 他最著名的两幅传世名作《春》和《维纳斯的诞生》都是蛋彩画。
什么是蛋彩画, 呵呵,顾名思义, 就是把蛋加在颜料里调和之后做的画。
这种画完成之后好一阵子都会有蜜汁气息。
这种画法在一个世纪后当画家们找到更好的调色介质后被淘汰了。
制作各种仿古颜料,瑶光是此道中的高手。
她将这时代常用的几种油漆各买了六种颜色,和之前试验画画用的颜料时早试过的各种胶、泥混合,很快做成了适合绘制壁画和泥像的颜料。
王妈妈一看这阵仗不小,就在庄子后院收拾出一间罩房, 再搬来些木柜木桌,专门供瑶光储存这些油漆、胶泥和颜料。
瑶光又叫庄仆按照她画的图纸做了一架能推动的三层木架。木架两尺宽六尺长, 下面装了木轮子,侧面可以挂上梯子,每一层可以拆卸, 最高的那层安好之后高度将近两米。
王妈妈吴嬷嬷等人不知道瑶光这架子是做什么用的, 等到她叫人把架子推到庄子储存粮食的仓房侧墙前, 又叫人把她的那些颜料油漆装在一个小车里通通推过来,才觉出不妙。
两个老妈妈拦住瑶光:“良娣, 这可使不得啊!您要有个闪失,奴婢们也不必活了!”
瑶光只得又叫人用粗绳子做了“保险绳”,一头用铁环挂在架子的横杆上, 一头栓在自己腰带上,“这可行了吧?”不仅保险绳准备好了,连工作服都有。
瑶光跟着紫翎学了裁剪衣服,在庄仆们打造木架的时候用结实的棉布给自己做了套短打衣服,被薛娘子提醒后又做了件罩袍。她还做了顶帽子。帽子的样式是荷兰挤牛奶女工和女仆们常戴的那种,和“戴珍珠耳环的少女”那副画里有些相似。
全套衣帽穿上,再挂上保险绳,两个老妈妈一见这架势是阻挡不住了,只好叫小丫头们搬了桌椅茶具在旁边候着,又支起一把绸布凉伞。
这些设备瑶光一点没用,倒方便了薛娘子、紫翎等人在一旁看她画壁画。
瑶光参观了魏菩的土地庙后,心中生出一个主意。她要当壁画师,还要试着塑神像。
和芸香楼做了几单生意后瑶光才后知后觉地明白过来,在这个时代,绘画是个很稀罕的技能。为什么说到才艺人们总是说“琴棋书画”呢?因为这四样都是烧钱的。不是你有了天赋就能行的,更不可能无师自通。
要学琴,你首先得买一张琴,最便宜的瑶琴,或者给小孩子入门的七弦琴就要三两银子,这还没算请老师和买琴谱的钱。棋也是一样的道理。
为什么这两样排在前面了呢?瑶光私心以为,是因为琴和起练习起来没后面两样费钱。从没听说有人练棋艺会把棋子棋盘磨烂的,琴嘛,最多换换琴弦,可是练书法和画画就不同了,要学书法,笔墨纸砚都先不说了,名家法帖你是不是得一样一套?每天练习个十张八张纸,那都是钱。
这四样才艺中,最费钱的,还是画。除开笔墨纸砚,还要颜料,纸还不能是普通的纸,有时还要用上绢,绫和罗,普通人家过年时还不一定有钱穿上绫罗做的衣服呢,何况拿来画画?这个时代还讲究画完成了之后再题个诗文在上面,书法不好还不成。这就又得额外再加上练书法的钱。
其实不止是这个时代,就在现代也一样,学画画,一张好点的水彩纸贵的能卖几十块钱,一管温莎牛顿的颜料,小小一支也要七八十块。这还只是水彩呢,学油画更费钱。
因为学画画远比学刺绣要烧钱得多,造成绘画人才的稀缺。这个时代又没有高超的印刷术和印染工艺,所以瑶光手绘的帐子扇面才成了奢侈品,现在卖的价钱远远超过刺绣的帐子扇面。
其实,就是绣娘中也很少有善于绘画的人才,所以大家才会把一本绣花样子书当宝贝,都是照著书上的样子描个花样。
画扇面、帐子虽然能赚点小钱,但是,不可能出名。
从魏村回来那天晚上,瑶光跟薛娘子商议,“先生,我们早说过女子若要立于世上,除了钱财和一技之长还要有些依仗,可是?”
薛娘子闻弦歌而知雅意,“所以,娘子想要画壁画,是为了名?”
瑶光点头道:“不错。”韩瑶光1.0版走的也是这个路线。她以舞艺名动天下,成了顶级流量,还当上了政府公务员,终身制的。可惜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