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是光城人并不崇尚的猪肉,竟然卖出了如此的价钱。
    这姑娘,任掌柜不得不对潇晓晓高看一截。
    算是光城这种小作坊经营很成功的典范了。
    肉还是那些肉,重要的工序在那些煮肉的料上;任掌柜非常清楚这最重要的环节,秘密掌握在潇晓晓手上,这个点是由她把控的。
    潇晓晓并不满足于此。
    光城人尤其上层人士喜欢吃牛羊,可是,她就推崇猪肉。
    事实证明,的确也有上层人士的人来潇晓晓这里买卤肉。
    潇晓晓也十分愿意把自己的卤肉打进牛羊肉一类。
    但就算打不进也不没关系。
    毕竟消费对象是平民大众,就算薄利多销。
    十一月冬季,十二月腊月。
    年节,吃肉的人就更多了起来。
    潇记鲜味的名声也越来越响。
    从一条街至两条,三条。。。
    客户也从零售至酒楼预定,权贵的府中预定。
    潇晓晓后院也加派了人手。
    潇晓晓也不得不催促囝商和香料商上货。
    十二月,日日高订单,整个后院都在忙洗肉,大锅煮。
    洗肉的环节,潇晓晓从曾经的小生产作坊一人几盆或者几人一盆,直接在院子里架起两排洗肉池,用砖堆砌,一块块的石头打磨好,拼接而成。
    直接从院子里天井取水,倒进架子上的竹筒,竹筒下面架着铁筒。
    铁筒下面铺着放炭的架子。
    冬日,一人看管铁架子里的炭。
    保持着炭烧着熊熊的火。
    冷水从铁筒上面过,然后进入洗肉池,水便是温热的,便是潇晓晓设计的一个简易的热水器。
    十几个人站在池前洗肉,清理。
    然而甩进放了卤水的大铁锅。
    就是如此的劳作,十二月底潇晓晓将每日进钱的账瞧瞧,除去人工,香料,炭火,原材料,尽赚三万。
    当初买铺子用出去了二十多万。
    潇晓晓手里结余了几万。
    加上现在的钱,能大约凑个八万。
    但阜阳加急信件。
    已经找到了合适的店铺,所以这又去了一万。
    但这个年节这钱能好好过个年,完全没问题。
    *
    大年三十中午,潇晓晓让人将院子里三口大锅挪开。。
    只留下一口。
    让在此的长工,寻了家里的桌椅板凳。
    小小的店铺雇了二三十个帮工。
    每日拿肉回来的赵氏父子,洗肉切肉的婆娘们和墩子,烧火的,还有收炭的,甚至常常潇晓晓在他那里订猪肉的曹屠夫,大大小小都请了。
    中午后打烊,抬了三只羊,半边牛,几十只鸡,十几只鸭,还有两篓子鱼。。
    宰杀,蒸,煮,煎,熬。
    让这些人饱餐一顿。
    散了千贯钱。
    便让他们回去过年了。
    *
    年节下,都欢欢喜喜的,午后,潇晓一从房中下来,手里拿着一吊钱。
    见满院子里吃喝,也不多看。
    俏皮的神情对潇晓晓道
    “姐,我出去了。。”
    一溜烟就没了人影。
    急的厨娘赵妈在背后喊着。
    “二小姐,你去哪里啊,得跟俺说一声啊。。。”
    潇晓晓知道她最近跟那李府的小姐玩耍的好,那李府的主人李员外,有人称李二爷,在光城陪都南京的头衔下设一套类似京都的行政班子,在工部任工部员外郎。
    是个小小的官职。
    潇晓晓见过那李小姐,觉着人品不错,所以,也就没有阻止她们往来。
    *
    年后主要的项目是筹备开分号卤肉店。
    很显然,只是一家小小的潇记鲜味,已经满足不了广大的客源。
    潇晓晓要赚钱,要赚许多的钱。
    所以,她广发英雄帖,每日派人在门前巷子口贴招聘广告。
    便又叫了人去面试。
    而自己。
    便急急忙忙的便要回阜阳。
    因为,已经越好的半年之期送一次账本,然而,已经延时十多天,账本没有及时送达,她不知道阜阳的具体情况如何。
    账本没有送达,阜阳没有消息。
    她猜测是因为半路遇见山匪流寇,所以账本被截。
    还是梁小六延迟了账本的传送所以未达。
    因为光城已经开了好头,打开了局面,潇晓晓才敢走。
    否则。
    但是,对临水,临南西南的市场,潇晓晓从未想过放弃,不仅不能放弃,而且非常重要。
    临南的平菇母种也应该用完了。
    最后的一批还是潇晓晓几个月前亲手执着。
    她还在寻

章节目录

农门娇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紫菱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紫菱衣并收藏农门娇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