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连一分钱都舍不得拿出来,更不要说每天一分钱了。一个寒假三十天,算下来也是三毛。
    “小立,你要参加吗?”一个梳着双麻花的女孩问旁边的男同学。
    他们两个是同班又是同村,这次两人进步都很大,女孩两科都超过了六十,男孩语文差三分才及格。他有些遗憾,但是并不气馁,因为在这之前,他的语文数学都只能考二三十分,这次数学还考了六十多呢,老师都表扬了他,只要他再努力一点,下次肯定能够考得更好。
    这个寒假班对他来说诱惑力很大,没准儿能弥补他的遗憾,但是……
    叫做小立的男同学耷拉着头,“我家里没钱,我妈肯定不肯给我学费。”
    他能上学也是学校和生产队的知青轮番给他父母做思想工作,他父母才点头让他去学校念书。
    “我要参加!”
    “我也要参加!”
    “我也要!我也要!”
    ……
    那些得了奖励的同学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有的甚至还一次□□了一整个寒假的学习费。
    麻花女同学也去报名交钱,她犹豫了下,对裴静姝说道:“静姝姐姐,钟和立也想参加,可他没有钱,他家里很穷,他妈妈不会给他钱。”
    那个叫钟和立的男同学羞愧得低下头,连耳朵都羞红了。
    裴静姝见状温和一笑,“家里经济困难的同学可以用东西来抵学费,五斤柴火抵一天的学费。”
    以前柴火价格收得太贵,那些小孩子积极性太高,现在五斤柴火得一分钱,应是没那么多人去做这事。裴静姝这边每天都要烧很多柴火,以前那些小孩子送来的柴火也烧得差不多了。河坎乡没有卖煤的,要买煤炭还得去更远的集市。
    本来还犹豫不决的那些学生听说可以用柴火来换,现在也不犹豫了,都纷纷过来报名。反正也不需要家里花一分钱,他们自己可以去拾柴火交学费,万一真的赚了钱回去呢?
    裴静姝这里每天都有许多好吃的糕点糖果,万一他们赚了钱,还可以在这里买到许多小吃,也可以不用在家里做农活。
    裴静姝又给他们规定了每天的上学时间和要带的书籍,大家听了之后都非常高兴地应下。裴静姝给她们安排的上学时间并不多,上午9:00报到,11:30放学,对那些不喜欢上学的小孩来说也可以接受。
    不过燕丽却有些退缩,等那些小孩子离开之后,她才问道:“静姝姐,今后我真的要给他们讲课吗?”
    “对自己没有信心?”裴静姝笑着反问她。
    燕丽不好意思道:“我从来没有正式教过这么多人,我怕自己没法胜任。”
    裴静姝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你今后是师范生,也要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总是要迈出第一步的。你就当现在是实习,用平常心对待,把他们当成是你的弟弟或者珊珊朝辰,就不会紧张了。明天你就把课本上要背诵的篇章告诉他们,让他们每天回去背诵一篇课文。他们在这里的时候,你就给他们讲一些书本上比较简单的知识点。”
    这些学生的基础都特别差,农村孩子基本上都要做农活,根本没有多少时间让他们沉下心去学习。家长们对学习重视得不够,对子女的学习状况也几乎是不闻不问的,只等着他们混完学业之后回家帮着做农活。
    这些学生连教材上的必备文章都背不下来,就更不用说考个好成绩了。
    在当下,要是学习不好,毕业回家种地,也确实没有多少用得上学问的地方。因此大部分人都觉得读书用处不大,至少没有后世那种觉得读书有用的觉悟。但是裴静姝相信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知道多读一些书用处有多大。
    燕丽听裴静姝这么一说,便又找回一些自信,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她身上也没什么长处可以帮助裴静姝,唯一拿得出手的便是自己的成绩单,她也希望把自己所学全都传授给别人,以此来回赠那些救助过自己的人们。
    从此之后,金沟村又多了许多活力,像冉冉升起的太阳,让人联想起希望。
    萧长风才走到村头,便听到金沟村传来一阵阵读书声,跟在他后面的大娘笑道:“唉呦,这金沟村莫不是办起了学堂?”
    “这是裴静姝那边办的寒假班,可热闹了,每天都有一大群学生过来学习。”正在池边洗衣服的刘二娘说道,见走在前面的是萧长风,还打了声招呼,“萧同志又来看静姝呀?”
    萧长风:“上次答应帮她买的棉花,正好今天闲着没事儿,给她带过来。”
    刘二娘笑盈盈地和他寒暄了几句,眼神里不免藏着几分八卦之意。
    走到村尾,果真就见裴静姝的院子里坐了一群学生,有的在背书,有的在做题,竟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学习氛围正浓。
    没准在他们老师面前都没有这般乖巧刻苦。
    萧长风和那大娘走进房间,“我还以为我走错了地方,你这里什么时候收了这么多学生?”
    “萧叔叔!”
    顾珊珊见着萧长风

章节目录

七十年代锦鲤村花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狐珠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狐珠子并收藏七十年代锦鲤村花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