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也挪不出地方,只有等房子修好了再请帮手。
转眼到了农历十月底,裴静姝的房子终于完工。这个年代修房子也确实不容易,每块土、每块石头、每块瓦全要人工搬运,就连手推车都没有一辆,这么一套土房子竟然修了两三个月。
翻过十月,天气终于转晴,大家在地里干活的闲暇,便又聊起队里的新鲜事:
“裴幺妹的房子修好了,羞得贼漂亮,一会儿收活去看看?”
“有什么好看的?还不是泥巴墙。”
“这可不一定,泥巴墙也要分几种啊!新房子总比破草棚住得舒服。”
“那是钱拿着找不到地方消解,那些钱存着慢慢用,用个十年都没问题。”
“照你这么说,你自己前段时间干嘛还找人给你补房顶?”
那抬杠的冯大爷没话说了。傍晚收工时,生产队的人都跑去裴静姝家看稀奇。
房子依然是按照农村大部分标准来修的,厨房有一扇门,堂屋是往两边开的大门。不过屋内却和大部分人家不一样,裴静姝家里竟然每间房都铺上了石板。这些石板是石匠精细打磨过的,平平整整,踩在上面比他们家那种凹凸不平的泥土地面好太多了。
不仅如此,裴静姝家屋顶上的亮瓦也比他们多几块,那宽大的八块亮瓦分别在每间房的四个角落,照得房内亮堂堂,跟在屋外没什么区别。而普通的人家,房间里有两块亮瓦就算不错了,有些家里一个房间才只有一块亮瓦,就算是大白天,家里也黑魆魆的,采光极差。
每个房间里都放着炭盆,走进来顿时暖和不少,跟入了春一般。裴静姝家里不缺柴火,本来每天烧的柴也多,这些炭盆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尽快除去房间的湿气。
那冯大爷嘴上说着不稀奇,最后还是跑过来了,他光着一双脚,走进来顿时觉得温暖如春,他跑去炭盆旁烤了烤手,终于没再冷得哆哆嗦嗦了。
唐二哥就笑他:“冯大爷,这新房子是不是比你那旧房子舒服?”
冯大爷干笑两声,鼓着眼道:“这是钱堆出来的房子,能不舒服!”
众人跟着笑起来。
“裴幺妹,你这房子修得太漂亮了,一共花了多少钱呀?”丁大嫂也是一脸羡慕。
“我也没有细算,是工匠师傅们修得好,给我节省了不少钱。”裴静姝说。其实算下来也就几百块钱,在她看来真的是便宜到不能便宜了,不过几百块钱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额,她不打算告诉他们具体的数额。
她家生活开得好,每顿饭菜都很充足,再加上有裴家父子在场一起做活,那些工匠师傅也不好意思偷懒,这房子才能完成得这么快,细节也都修得很好,尤其是厨房和猪圈。
“这两个小房间修来做什么?放农具和杂物的?”刘二娘走到猪圈旁的两个房间门口问道,这两个房间砌了一人高的石墙,在往上才是土墙。
“这间是洗澡用的,这间是厕所。”裴静姝解释道。
“哎哟,你这也太讲究了吧?还专门修个房间洗澡?”李大娘夸张道,她一个月才洗两三次澡,只觉得这裴静姝太讲究了。
裴静姝只是笑笑,这个时代的乡下条件非常落后,水电气网样样没有,喝的还是田边井水,烧的柴火也不足,大部分人的卫生习惯都很差,十有九个身上都长着虱子跳蚤。要改变这种现象,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一段过程。
刘二娘倒是帮她回答了:“幺妹是个爱干净的,你看她家里随时都井井有条,这叫会过日子。城里人都是厕所是厕所,澡堂是澡堂,不像我们农村,就在猪圈旁搭个坑当厕所,洗澡也随便解决了。我也想让唐二给我在外面像静姝这样修个洗澡的地方,省得每次都去厕所旁洗,熏死人了。”
丁大嫂问:“你什么时候进新房?我们可要来沾沾喜气,给你好好庆祝。”
“初七进新房,也没什么好庆祝的,就是一个仪式。”
当地的习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看风水选吉日,裴静姝想着这房子烘干之后搬进来就是了,没想到裴建国和杨孟英还找人给她选了吉日,非要让她把这个过程走完。
刘太爷杵着拐杖笑呵呵地走过来,“怎能说没什么好庆祝的?我们金沟村很久没办喜事了,你这次进新房可不能一声不吭就搬进去了。”
言下之意,便是要摆一顿酒席。
其实她修房这段日子,也受了邻里不少小惠,一开始帮她的人确实少,后来大家从她这里拿东西去卖钱后,便和她熟络起来,空闲时也会来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洗菜担水搬瓦抬木料等。
这便是乡下最常见的人情往来,这顿饭是免不了了。
裴静姝提前在农场系统里兑换了稻米面粉和菜油,同时也将菜园里的所有菜都收割了,不再往菜地里种东西。进新房的那日来的人肯定很多,若是有人去菜地里看到她那些作物,那便很不好了。
现在房子既已落成,等进了新房之后,裴家那边的鸡和猪就可以赶到这边来,裴静姝也很期待
转眼到了农历十月底,裴静姝的房子终于完工。这个年代修房子也确实不容易,每块土、每块石头、每块瓦全要人工搬运,就连手推车都没有一辆,这么一套土房子竟然修了两三个月。
翻过十月,天气终于转晴,大家在地里干活的闲暇,便又聊起队里的新鲜事:
“裴幺妹的房子修好了,羞得贼漂亮,一会儿收活去看看?”
“有什么好看的?还不是泥巴墙。”
“这可不一定,泥巴墙也要分几种啊!新房子总比破草棚住得舒服。”
“那是钱拿着找不到地方消解,那些钱存着慢慢用,用个十年都没问题。”
“照你这么说,你自己前段时间干嘛还找人给你补房顶?”
那抬杠的冯大爷没话说了。傍晚收工时,生产队的人都跑去裴静姝家看稀奇。
房子依然是按照农村大部分标准来修的,厨房有一扇门,堂屋是往两边开的大门。不过屋内却和大部分人家不一样,裴静姝家里竟然每间房都铺上了石板。这些石板是石匠精细打磨过的,平平整整,踩在上面比他们家那种凹凸不平的泥土地面好太多了。
不仅如此,裴静姝家屋顶上的亮瓦也比他们多几块,那宽大的八块亮瓦分别在每间房的四个角落,照得房内亮堂堂,跟在屋外没什么区别。而普通的人家,房间里有两块亮瓦就算不错了,有些家里一个房间才只有一块亮瓦,就算是大白天,家里也黑魆魆的,采光极差。
每个房间里都放着炭盆,走进来顿时暖和不少,跟入了春一般。裴静姝家里不缺柴火,本来每天烧的柴也多,这些炭盆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尽快除去房间的湿气。
那冯大爷嘴上说着不稀奇,最后还是跑过来了,他光着一双脚,走进来顿时觉得温暖如春,他跑去炭盆旁烤了烤手,终于没再冷得哆哆嗦嗦了。
唐二哥就笑他:“冯大爷,这新房子是不是比你那旧房子舒服?”
冯大爷干笑两声,鼓着眼道:“这是钱堆出来的房子,能不舒服!”
众人跟着笑起来。
“裴幺妹,你这房子修得太漂亮了,一共花了多少钱呀?”丁大嫂也是一脸羡慕。
“我也没有细算,是工匠师傅们修得好,给我节省了不少钱。”裴静姝说。其实算下来也就几百块钱,在她看来真的是便宜到不能便宜了,不过几百块钱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额,她不打算告诉他们具体的数额。
她家生活开得好,每顿饭菜都很充足,再加上有裴家父子在场一起做活,那些工匠师傅也不好意思偷懒,这房子才能完成得这么快,细节也都修得很好,尤其是厨房和猪圈。
“这两个小房间修来做什么?放农具和杂物的?”刘二娘走到猪圈旁的两个房间门口问道,这两个房间砌了一人高的石墙,在往上才是土墙。
“这间是洗澡用的,这间是厕所。”裴静姝解释道。
“哎哟,你这也太讲究了吧?还专门修个房间洗澡?”李大娘夸张道,她一个月才洗两三次澡,只觉得这裴静姝太讲究了。
裴静姝只是笑笑,这个时代的乡下条件非常落后,水电气网样样没有,喝的还是田边井水,烧的柴火也不足,大部分人的卫生习惯都很差,十有九个身上都长着虱子跳蚤。要改变这种现象,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一段过程。
刘二娘倒是帮她回答了:“幺妹是个爱干净的,你看她家里随时都井井有条,这叫会过日子。城里人都是厕所是厕所,澡堂是澡堂,不像我们农村,就在猪圈旁搭个坑当厕所,洗澡也随便解决了。我也想让唐二给我在外面像静姝这样修个洗澡的地方,省得每次都去厕所旁洗,熏死人了。”
丁大嫂问:“你什么时候进新房?我们可要来沾沾喜气,给你好好庆祝。”
“初七进新房,也没什么好庆祝的,就是一个仪式。”
当地的习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看风水选吉日,裴静姝想着这房子烘干之后搬进来就是了,没想到裴建国和杨孟英还找人给她选了吉日,非要让她把这个过程走完。
刘太爷杵着拐杖笑呵呵地走过来,“怎能说没什么好庆祝的?我们金沟村很久没办喜事了,你这次进新房可不能一声不吭就搬进去了。”
言下之意,便是要摆一顿酒席。
其实她修房这段日子,也受了邻里不少小惠,一开始帮她的人确实少,后来大家从她这里拿东西去卖钱后,便和她熟络起来,空闲时也会来帮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洗菜担水搬瓦抬木料等。
这便是乡下最常见的人情往来,这顿饭是免不了了。
裴静姝提前在农场系统里兑换了稻米面粉和菜油,同时也将菜园里的所有菜都收割了,不再往菜地里种东西。进新房的那日来的人肯定很多,若是有人去菜地里看到她那些作物,那便很不好了。
现在房子既已落成,等进了新房之后,裴家那边的鸡和猪就可以赶到这边来,裴静姝也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