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跟着太后去古寺礼佛的吉日。
    宋蓉桢陪着太后坐在马车里,时不时挑起帘子瞟着外边景色,忽然就转过头来问:“姨婆,我们今儿还是走原来那条路上山么?”
    太后含笑颔首,点了点宋蓉桢的鼻尖:“又有什么坏主意了。”
    “可不是坏主意呢,前些时候我听闻那条山路有落石,砸死了几个村民,所以您看是不是换一条路较为稳妥?”宋蓉桢提议道。
    上山之路并非只有一条,只不过绕路的话会花费更多时辰罢了。
    沿哪条路上山都是无伤大雅的小事,况且路途安全还是十分紧要的,太后就同意了宋蓉桢的提议,吩咐外头改道而行。
    宋蓉桢暗自在心里盘算:如今是改了时辰,又换了另一条路,总该不会再像上辈子一样碰到那些匪徒了罢?
    ☆、击杀
    上一世, 宋蓉桢与太后一同前去古寺礼佛的途中出了件大事。
    流寇并未被彻底剿灭, 他们在山上劫走了太后以及随行的女眷, 妄图以此作为要挟, 向朝廷提出条件。
    这些尚且是次要。
    此次事件的主要目的, 是为了让他们一行人途中巧遇的白锦画发挥锦鲤作用,周旋于贼匪之中成功保下众人平安, 既让太后刮目相看,又结识了那帮子贼匪的头子——被称为南方一代豪侠的童吉。
    那童吉十分欣赏白锦画的勇气和智慧, 他后来如何与白锦画交好,成为了助她实现大业的八百个贵人之一, 这暂且不提, 对宋蓉桢而言, 这事儿最大的影响还是在太后身上。
    寒山一行,太后受到不小惊吓,虽说是有惊无险,但她毕竟年迈体虚,回京以后身子便每况愈下, 过得一段时间后,终是撒手人寰了。
    对于白锦画想要结识什么样的贵人, 或是想让谁另眼相看,宋蓉桢并不感兴趣。但白锦画千不该万不该为了自己将来的路能走得更顺,就拿太后当了垫脚石,以别人的寿运作为代价,实现自己的荣华富贵。
    白锦画巧言善辩, 成功劝退贼匪,保住了大伙儿的身家性命,对比起来自然就显得宋蓉桢徒有美貌,实则一点用场都派不上。
    可是,就为了这么一幕打脸的场景,为了让太后慨叹着说出那句“蓉儿始终比不上白姑娘有勇有谋”的台词,便要无辜的太后折尽寿元么?
    宋蓉桢觉得白锦画的锦鲤光环着实邪恶。
    如今宋蓉桢劝说太后把上山的日子和路途都改了,前段时间亦是由太子殿下亲自领兵前去禹西县剿灭为祸的流寇,她寻思着,理应不该再发生那种事情。
    一路上山,果真风平浪静,除了路途遥远了些,颠簸了些,再没碰上其他危难。
    等宋蓉桢看到古寺简朴牌匾,这才总算彻底放下心来,暗自松了口气。
    “太后,我们进去罢。”宋蓉桢搀扶着太后,徐徐往寺内走去。
    她正在哀愁这几天的斋饭不知吃不吃得饱,倏然抬眸之后,不禁整个人微微一怔,当即停留在原地,甚至忘了跟上太后的脚步。
    此刻站在一名小沙弥旁边的那名碧衣女子,不是白锦画又是谁?
    宋蓉桢呆怔半晌,脑海中只有四个字不断打转——“阴魂不散”!
    既然白锦画在这里,意味着那群流寇亦极有可能出现,这座古朴简单的小小寺庙已然不够安全了。
    “小蓉儿,你怎么了?”太后见宋蓉桢驻步不前,便停下来,和蔼问道。
    “没什么……”
    宋蓉桢心烦意乱,事已至此,她很难再找到合理的理由劝服太后离开此地,唯有见机行事,走一步算一步了。
    于是她就佯装着没有看见白锦画似的,搀着太后垂眸前往后院。
    *
    高山之上,入夜仍是较为寒冷,宋蓉桢披了一件桃粉色外衣,轻手轻脚尽力不惊醒太后,偷偷从房里溜了出去。
    她潜入贺林的房里,将他拍醒:“公公,公公。”
    贺林悠悠醒转,瞳中映出宋蓉桢那张清丽绝伦的脸庞,登时吓得不轻:“县主?你怎么……”
    “公公,我有事要交代你。”宋蓉桢低声道,“你从寺庙后门出去,寻一匹马下山,记得千万莫要让别人发现了。”
    “我下山作甚呢?”贺林莫名其妙的。
    “去通知能派兵的人,让他们赶紧派些人来保护太后,不能下于两百人,否则不够打的。”
    “这……”
    贺林越发摸不着头脑了,永宁县主连人数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仿佛她提前就知道会有谁来行刺太后似的。
    宋蓉桢将贺林拖起来,“动作快些,这边的事儿你不用担心了,我会帮你照顾好太后的。这座寺庙不安全,我已在附近发现了山贼的踪迹,倘若等他们知道太后的身份,定将酿成大祸。”
    贺林听宋蓉桢的语气不似说笑,况且堂堂县主,三更半夜跑到一名公公歇息的房间里把他拽起床,要么是疯了,要么是她所言确有其

章节目录

重生后我把太子捡回了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清直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清直并收藏重生后我把太子捡回了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