嬷都自知失言,不敢再说,只把眼看向李纨。
    李纨摸摸贾兰的肩膀,反问回去:“你觉得呢?”宝钗守拙,嬷嬷为积年的李家仆从,都不会泄言。
    贾兰想了想,道:“按情,姑姑如果回去,那老祖宗会伤心,不好;姑姑如果不回去,那林老爷会伤心,并且伤了父女情,也不好。
    “按理,高曾祖至玄曾,此九族乃人之伦也,林老爷膝下空虚,接姑姑回去是应有之事。但老祖宗也是长辈,说舍不得,连林老爷也不好冒昧了。”
    薛宝钗听了一耳朵,心下失笑,想,贾兰小小年纪倒是圆滑,话说了没说一样。
    可李纨紧接着就抛出一枚重磅□□下来!
    只听她揉揉贾兰的后脑勺,笑道:“这事在可与不可之间,所以,如果林老爷派足了人手,气势做足,不论老祖宗如何哀求,只要把黛玉姑姑接走,那她就能回去。如果林老爷只派了一两个仆人来贾府接人,她就回不去。
    “说到底,还是力量的差别。”
    薛宝钗登时想捂住耳朵!
    一个遵从三从四德的孀妇,教孩子这个……她不认为有问题,但这毕竟太耸人听闻,会惹人非议,躲了才能清净。
    贾兰仿佛是懂了,重重的“嗯”了一声。
    外头的仆从都把黛玉离府当八卦讲,这时就有婆子在外头高声谈论最新进展了:“林家老爷派来的管家脸色臭了下来,怒道,‘你家一直扣留着我林家女儿,还让愚顽男童胡搅蛮缠,是何意思!’
    “又有林家来的人,说一应仆从船只行李都备齐了,只要姑娘带了贴身之物就能走。”
    那婆子说话绘声绘色,夹枪带棒:“老祖宗就不好留人了,凄苦的喊天喊地。可外家的终究是外家,就算是姑表又怎么样?还是没良心,略劝了几句就跟林家的走了!”
    又有人啧然:“可怜宝二爷对林姑娘一片痴心,体面都不要了,林姑娘却理都不理!”
    屋内的人:“……”
    贾兰眨着懵懂无知的眼睛,问道:“如果外面的那些人,吃的是林家的饭,他们是不是就会说黛玉姑姑的好,反过来说宝叔叔的不好了?”
    李纨笑道:“是啊。”
    薛宝钗现在只想砍掉她无事生非,往闹地儿走的腿。
    可暗暗的,她心下还是生了点羡慕。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名单!
    水之老年人扔了1个地雷,银锭子扔了1个手榴弹。
    今天还有一更~发在晚上七点整,到时候请查收~
    ☆、李纨(5)
    李纨原先怨恨许多东西,包括女子戒律,包括那些“老祖宗房里的猫儿狗儿都比寻常人体面”的潜规则。
    但在那日黛玉回林家,该去还是该留的抉择思量中,李纨渐渐看透了这层规则。
    规则都是人定的,有资格定规则的,都是有权势、有力量的。
    而立了千年的规则,更是吸引无数人俯首于它,力量虬结在一处,更显得无法撼动。
    于是,只能顺从。
    她逐一教给了贾兰。
    为什么要对素不相识,毫无交流的祖父母以礼相待,尽全孝道?因为居人屋檐,不得不低头。
    为什么一些狗屁倒灶的礼节规范,都要一板一眼的执行?因为居四海之内,不得不低头。
    所以,贾政半年一旬想起来,提起贾兰一句,他就得现出感恩戴德的面子情来。
    所以,王夫人偶尔让李纨去抄佛经,她就得恭恭敬敬的去抄。
    所以,外人要贾兰得势后扶持族人,他就得捏着鼻子,为了本不属于他的、他也不想管的事奔波劳碌。
    “那我应该怎么办呢?”贾兰憋屈过。
    “考上举人,考上进士,能独立在外谋生,那样子,身上的束缚才会减少。”李纨说道。
    贾兰呆立半晌,娘亲的话和圣人之言在脑子碰撞。
    他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李纨也不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识,她不干涉。
    像宝钗姑娘,选秀没选上后,一心想当宝二奶奶,她劝过两回,听不进去,也就没办法了。
    ……
    大概因为这一世贾兰没有在家学里虚度光阴,贾兰渐渐大了,中了童生,又中了秀才。
    贾宝玉看着自己的大侄子成了与世间同流合污的庸人,颇为痛惜,和前来劝慰的宝钗闹了别扭。
    贾政看着自己的孙子成了贾家二房的希望,颇为惊喜,常拉着他和自己的清客一起谈论诗画。
    贾兰厌烦这些虚头巴脑的,不想去,想着娘亲与圣人的话,就委婉求告:“孩儿很想陪伴祖父以尽孝道,奈何学识不足,只想刻苦攻读,以赴乡试,给贾家增添荣光。”
    贾政听着,觉得有些不是滋味,却挑不出错来,只能挥手允了。
    他还想着,等贾兰中了举人,再和他一块品读诗书,吟诗做画。
    可没过几个月,忽然就有禁军冲
    脸红心跳

章节目录

[红楼]二月是许愿的时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一鹤三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鹤三金并收藏[红楼]二月是许愿的时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