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且不说能否同时杀死五人,当时中原百姓们痛恨敌人入骨,若果然遇见敌人,只怕会与他们同归于尽,伤口定然不可能只存在于尸体背面。
    晏骄恍然大悟,“所以说,是有人故意转移视线,掩盖罪行?”
    裴以昭点头,“不错。”
    庞牧冷笑道:“只怕还是个对战事略有研究的半吊子。”
    自以为□□无缝,可根本经不起推敲。
    若非上级官员庸碌昏聩,根本瞧不出破绽;那么就必然是勾结成片,这才视而不见胡乱结案!
    晏骄想了下,又问了个关键问题,“办案讲究人证物证俱在,既然有此结论,即便没有人证,必然是有物证的了?”
    裴以昭点头,“确实有。死者早已入土为安,尸首是瞧不见了的,但当时我也看过物证,虽然锈迹斑斑,但基本可以确定是敌军常用箭头无疑,五人共有十三枚。”
    庞牧摇头,“不对不对,破绽越发多了,怪不得你要继续查下去。”
    撒谎这种事是很可怕的,一旦开了口,就要源源不断的想法子圆谎。而多说多错,漏洞自然也就更多了。
    逃入中原的溃兵身上不可能还持有数量如此之多的箭矢,这是其一;
    其二,当年与大禄开战的边国皆是游牧为生,天生擅长骑射,若想杀毫无躲避经验的普通百姓,一击即中,根本不必耗费如此多的箭矢;而若想虐杀,必然选择近身打斗,弓箭这种远程攻击武器就没了用武之地。
    第三,但凡打过仗的人都知道兵器的重要性,箭矢这种可以循环利用的武器,尤其是战乱时期分外宝贵的铁质箭头,根本不会有人舍得丢下。既然人都杀死了,当时也没被发现,为何不拔了箭走?
    晏骄和庞牧对视一眼,都渐渐明白了棘手之处。
    战事持续多年,了解不算难事,可当年战事吃紧,朝廷规定一概战利品全部或上缴,或就地应用于我军消耗,那些敌人用过的箭矢也全部被重新制作成适合我军使用的款式。
    分明身在内地,若还能够接触到大量敌军用箭……只怕身份非同一般。
    裴以昭闻言点头,拱手抱拳道:“公爷所言细致入微,令人叹服。”
    他初次眼盲,一时间尚未适应,听声辨位也只得大概,与其说此刻说话对象是庞牧,倒不如说方向更对着旁边的晏骄一点。众人见了,不觉联想起他往日风采,都是暗中唏嘘。
    略略沉吟片刻,晏骄追问道:“那原并州知州呢?”
    “五年前告老还乡,回福州老家去了,两年前死了。”邵离渊凉凉道。
    晏骄一挑眉,“死无对证。”
    毕竟这天下没什么比死人更能保守秘密的了。
    “我方才粗粗看过卷宗,报上来的共有五起案件,案发前后共计二十三名死者,下落不明者另有十三人,涉及到的七品以上官员少说也能有近十人吧?难不成短短九年之内全都死绝了?”晏骄几乎带着几分赌气的说。
    说句不好听的,普通老百姓死上十个八个或许上头都不会在意,但和平年代的官员数年内减员这么多,更有五位五品知州,再傻的帝王都要起疑心了。
    邵离渊没好气的瞥了她一眼,“对手还没蠢到那般田地。只死了两个,一老死,一病死,另有一人告老,其余诸人或升迁或调任,如今天涯散布,对当年之事一概推说记不清了。”
    死了的没法儿问,活着的不给问,难为这么多年裴以昭还能坚持下来。
    大约也正是这份可怕的毅力和恒心,才更让凶手感觉到了威胁。
    短暂的沉默过后,晏骄终于问出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凶手忌惮你到这般田地,想必你心中已有怀疑对象,是谁?”
    裴以昭缓缓将正脸转过来,一字一顿道:“苏墨。”
    第28章 第二十八章
    苏墨?
    晏骄和庞牧下意识对视一眼, 然后齐齐疑惑道:“那是谁?”
    邵离渊平静道:“太傅苏玉暖之嫡长孙,今年二十六岁, 三年前中举,如今正在太学读书。”
    “竟是他!”晏骄低呼出声,“那么一切就都解释的通了。”
    区区举人固然不稀罕,但架不住他有个手眼通天的祖父。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依照苏墨的身世背景, 别说杀人, 即便是通/敌叛/国,

章节目录

晏捕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少地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少地瓜并收藏晏捕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