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陶杳要是在她眼皮子底下出点儿事,太后用膝盖想也知道,她怕是绝对不可能挽回孙子的心。
    太后终究还是妥协,而在半路上的燕殊从急报上得知了此事,休书一封回京,直接送进慈宁宫。
    见了那封信,慈宁宫刚送来的新茶盏又是碎了。
    燕殊在信中直言不讳,若是陶杳在他离开这段时间出了点事儿,他回京定然来慈宁宫质询。
    质询二字像是一道惊雷劈在太后脑门上。
    她从小到大养尊处优,便是当年被夺回宫中,也被先帝宠着,后来又生下儿子,一路高歌成了太后,如今乍然看这毫不客气的两个字,气急之下竟昏了过去,又恰巧被明成帝遇见,当即请了太医。
    明成帝不可谓不怒,他对太后是有真正母子之情的,他看不惯燕王府,除了燕王府权倾天下之外,还始终嫉妒着已逝燕王始终惹太后惦念。
    明成帝什么时候知道自己的母后原来是他人的妻子的事,他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他只知道,得知这件事的时候,一股怒气直往他脑门上冲,也终于明白为何他想与那时还是燕王世子的先燕王做朋友,他为何看不起他。
    原来他的母亲为了那个更尊贵的位置抛弃了老燕王,两人是同母异父的亲兄弟!
    幸而,先帝对这个夺来的宠妃很是爱护,太后也的确颇有手段,斗倒了当时后宫中的一众后妃,成为最后的胜利者,明成帝也因此登基为帝。
    明成帝一直都计划着要将燕王府连根拔起,筹谋了十年,才等到七年前的那个机会,只可惜,还留了个燕殊在人世,并且在他以为他绝对翻不了身的时候,成长到如今他完全动不了不得的地步。
    明成帝目光阴鸷,得知太后只是怒急攻心昏了过去之后,便带着那封信回了御书房。
    燕殊……燕殊……整整一个大夏,在朝的武将,竟没有一个比他要拿的出手的,稍稍能看的也全都在他帐下。
    等大周灭了,大魏降了,他为天下共主之后一定要将燕王府连根拔起。
    御书房中,明成帝神色恍若鬼魅,他以为这个绝对属于他的私密的地方,却有一双眼睛注视着,并且时时刻刻将里头的消息都传出去。
    燕殊得知太后怒急攻心昏倒的消息之后,只是讽刺的笑了一下。
    既贪慕荣华富贵,十来年不曾过问祖父与父亲,如今又来装什么好祖母,天底下的好事哪能都被她占尽?
    不出半个月,燕殊便快马加鞭到了边境,赫连靳这个时候已经毫无顾忌的出兵攻城,燕殊一到,原本快要吵成一锅粥的帐篷,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好像找到了主心骨一般,盯着掀开帐子的燕殊。
    两国交战的消息传回京城,陶杳一颗心也吊了起来,尽管知道燕殊在战场上战无不克的战神之名,却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担忧。
    而又在这时,陶府忽然传来陶延大不好的消息。
    别人只以为陶杳是桃夭公主,可陶杳却清清楚楚的明白,她是陶延的亲生女儿。
    陶杳之前也在燕殊的陪同之下回过几次陶府,且每次见到陶延,总觉得他神色郁郁,前些日子去的时候,还听他捂着嘴咳嗽,文氏着急他的身子,陶杳便请了服装的两个大夫给陶延诊脉。
    两人都说陶延是思虑过度,而且夜不能寐才拖垮了身子,需要用好药养着,在放下心来,就能把身子养回来。
    来人是陶府的管家,传来陶延亲口之语,想要见陶杳一面。
    作为这个身子的父亲,陶延未必有尽到他做父亲的责任,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也是给了陶杳性命的人,如今他临死前想要见陶杳一面,陶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拒绝。
    陶杳也顾不得当初燕殊千叮咛万嘱咐让她不可出府,燕王府大管家在这事上,也不好出声阻止,他如临大敌般,带着一众侍卫护卫着陶杳前往陶府。
    一路上什么事也没发生,大管家不由松了口气。
    陶莲这会儿早等在门口,自从知道了陶杳的“真正身份”之后,她再也不敢用之前那种随意的态度对待陶杳,如今对着陶杳,那叫一个恭敬有加。
    陶杳也很是无奈,但有些事她不能澄清,也澄清不了,只好挺着肚子在陶莲的带领下去了陶延的屋中。
    一进屋,陶杳便闻到了一股浓浓的药味,冲的她十分难受,和浓浓的药味一起飘过来的还有一股若有若无的清香。
    陶杳正想仔细闻一闻那股清香,那股清香又好似从来没出现过的消失了,陶杳没怎么在一直以为是屋中哪个丫鬟抹在身上的花露。
    陶杳看一下床榻边,一眼看到了安安静静坐在那穿着一身淡粉色衣裙的桃夭公主。
    现在的她褪去了之前那一次见到的鲜艳,也同样洗去了眉心花钿,端着一个碗,手中捏着帕子,见到陶杳进来也随着声音看过来。
    她中毒昏迷之后,被周太子丢弃在驿馆中,最后是陶延把她接了回来,并且求着燕殊让府中大夫给她诊治。
    好在桃夭公

章节目录

福孕娇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皓月如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皓月如妖并收藏福孕娇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