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性差些,太后并没有在她的足靴上过多计较。
虽然面上并无任何表达,太后目光在敬和格格靴头上停留的些许时刻,对钱川来说就是旨意的传达,看来过后有必要对这位格格提出穿花盆底的要求了。
礼节之后,太后的态度变得热情了很多,笑蔼蔼的叫她起身,拉她到身边来仔细打量,问了她的年纪生辰,得知她生日就在今天,便道:“你瞧,这竟是哀家的疏忽了,若是哀家提早儿就知道你今天过生日,怎么好意思空手接你的茶呢。”说着摘了衣襟前一只翠雕葫芦蝙蝠的金顶针戴在她的前襟上道,“好孩子,收下吧,千万别跟哀家客气,入了宫就是自家人了,咱们之间也无需生分了的。哀家祝你年年吉庆,岁岁平安。”
太后话说到这个份上,郁兮没有推拒的余地,便接受了她的好意,欲跪下身谢恩,太后看出了她的意思,一把托住了她,“哀家知道你是个懂礼貌的,不必如此多礼。”
郁兮这才抬起头,太后大概六旬上下的年纪,戴着聚宝盆方格纹样式的钿子,钿身上盘着翠玉花边,翠托上嵌着东珠碧玺寿字纹饰,明黄色的衣袍上,每一颗葡萄纹都用珍珠镶嵌其中。这位就是皇宫里最具权利的女人了,珠玉宝翠压身也不会显得喧宾夺主,剥夺她身上原有的华贵气质。
因为富态,太后并不是皱纹深刻的样子,精神足劲,笑起来和蔼可亲,郁兮也抿起一丝笑意,“回太后娘娘,刚入新年,辽东今年的土贡还未来得上缴,奴才这次入京先带了些吉林特产的洋参,元参,供万岁爷,宫里的各位主子强身固体用,还有貂皮,鹿皮,虎皮到了冬日做了衣裳,各位主子们穿上身御寒。”
太后听了愈发的笑态可掬,“好孩子,难为你有孝心,几个藩地里也就属辽东王府忠心耿耿,跟咱们宫里亲如一家人似的!”说着叫来钱川,“快带郁兮姑娘认认亲吧。”
☆、七爷
短短一番对话传递出来的意义大有学问,敬和格格卖力迎合,代辽东王府表明忠心护主的决心,太后用亲同家人这样的比喻接受了对方的情谊,事到如今再做评判,辽东王不反即为忠,当初没有效仿南面三位藩王逆心作乱,可见其高瞻远瞩的才谋。
在座之人观之言行,闻之谈吐,有了判断,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座藩王府培养出的格格,恐难是个庸碌之辈。
对于逝去的懿淳贵妃来说,后宫的嫔妃们是她这位姨母的同僚,对于郁兮本人来说,她不知如何准确界定她们同自己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太后亲热的把她称作是自家人,大概可以把她们认做是宫里的长辈们。
她随着钱川拂尘的穗端缓慢相移,依次同在坐的嫔妃们见礼。
大邧建朝以来十分重视巩固和发展同边疆民族的关系,蒙古作为北境最大的部落,邧蒙联姻的历史和习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因此邧廷后宫多有蒙古出身的后妃。
她们的面孔普遍拥有高鼻深目的显著特征,头扛叠翠的大钿,各式各质地的扁方,看向她时是统一的,淡漠的目光。叫起的指令像叩击木鱼时一迭一迭闷声的响,单纯的遵照礼节,不含任何感情。
郁兮莫名感到压抑,甚至觉得她们不像活物,仿佛阁架上安放的玲珑摆件,长时间的在角落里蒙尘,便开始变得暗沉无光。
直到碰上五公主文瑜的笑脸,她才再次感受到了活的气息。五公主梳着两把头,气韵成熟,银簪上的碧玺牡丹盛放于云鬓端头,恭亲王排行为六,此前她估算出他的年龄在二十二岁上下,那么这位公主应该接近二十四岁左右的花信年华。
这位公主笑容可亲,叫起时甚至还略略扶了她一把。拜会过女眷中的最后一位礼亲王福晋佟佳氏,接着是皇室嫡枝里的两位王爷,四王爷礼亲王跟她的福晋一样都是随和的态度,不过同恭亲王比起来,他甚至不像是出身皇家的王爷,在他身上找不到那种若隐若现的锋芒。
最后转向南面,钱川俯身朝向恭亲王身边的一个人同她介绍道,“这位是七爷怡亲王。”
郁兮扼腕而立,她有挺拔的腰身,和扬着手绢拔着脸走道的京门姑娘们不同,她的气度不张扬,但若擦肩而过,一定会引人侧目,瞥一眼她额前的风光。
太后这样隔远一些观察,那张脸确实同当年的诚贵妃长得很像,不过大抵看下来,是一具皮囊下不同的魂魄,乍一看相熟,实则还是陌生的另外一个人。
柳郁兮,单听名字就是个袅娜青烟似的意象,见了面便知的确名副其实,把人心中那份旖旎的向往具体化成了眼前的这个人。
见礼后,怡亲王叫了起,轻笑道:“郁郁园中柳,妹妹这个名字起的极好,当真是人如其名。”
郁兮循声抬起头,望进了一双温然的眸心里,不得不再次感叹这座皇城所汇聚的精华灵秀,竟能养育出千般姿采的人上之人来。
怡亲王载笑相望,玻璃窗外打进的光把他的面容打磨得神采奕奕,他跟他的哥哥恭亲王神韵上有几分相似,更多的是不似,他不似恭亲王
虽然面上并无任何表达,太后目光在敬和格格靴头上停留的些许时刻,对钱川来说就是旨意的传达,看来过后有必要对这位格格提出穿花盆底的要求了。
礼节之后,太后的态度变得热情了很多,笑蔼蔼的叫她起身,拉她到身边来仔细打量,问了她的年纪生辰,得知她生日就在今天,便道:“你瞧,这竟是哀家的疏忽了,若是哀家提早儿就知道你今天过生日,怎么好意思空手接你的茶呢。”说着摘了衣襟前一只翠雕葫芦蝙蝠的金顶针戴在她的前襟上道,“好孩子,收下吧,千万别跟哀家客气,入了宫就是自家人了,咱们之间也无需生分了的。哀家祝你年年吉庆,岁岁平安。”
太后话说到这个份上,郁兮没有推拒的余地,便接受了她的好意,欲跪下身谢恩,太后看出了她的意思,一把托住了她,“哀家知道你是个懂礼貌的,不必如此多礼。”
郁兮这才抬起头,太后大概六旬上下的年纪,戴着聚宝盆方格纹样式的钿子,钿身上盘着翠玉花边,翠托上嵌着东珠碧玺寿字纹饰,明黄色的衣袍上,每一颗葡萄纹都用珍珠镶嵌其中。这位就是皇宫里最具权利的女人了,珠玉宝翠压身也不会显得喧宾夺主,剥夺她身上原有的华贵气质。
因为富态,太后并不是皱纹深刻的样子,精神足劲,笑起来和蔼可亲,郁兮也抿起一丝笑意,“回太后娘娘,刚入新年,辽东今年的土贡还未来得上缴,奴才这次入京先带了些吉林特产的洋参,元参,供万岁爷,宫里的各位主子强身固体用,还有貂皮,鹿皮,虎皮到了冬日做了衣裳,各位主子们穿上身御寒。”
太后听了愈发的笑态可掬,“好孩子,难为你有孝心,几个藩地里也就属辽东王府忠心耿耿,跟咱们宫里亲如一家人似的!”说着叫来钱川,“快带郁兮姑娘认认亲吧。”
☆、七爷
短短一番对话传递出来的意义大有学问,敬和格格卖力迎合,代辽东王府表明忠心护主的决心,太后用亲同家人这样的比喻接受了对方的情谊,事到如今再做评判,辽东王不反即为忠,当初没有效仿南面三位藩王逆心作乱,可见其高瞻远瞩的才谋。
在座之人观之言行,闻之谈吐,有了判断,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座藩王府培养出的格格,恐难是个庸碌之辈。
对于逝去的懿淳贵妃来说,后宫的嫔妃们是她这位姨母的同僚,对于郁兮本人来说,她不知如何准确界定她们同自己之间的关系,考虑到太后亲热的把她称作是自家人,大概可以把她们认做是宫里的长辈们。
她随着钱川拂尘的穗端缓慢相移,依次同在坐的嫔妃们见礼。
大邧建朝以来十分重视巩固和发展同边疆民族的关系,蒙古作为北境最大的部落,邧蒙联姻的历史和习惯由来已久,根深蒂固,因此邧廷后宫多有蒙古出身的后妃。
她们的面孔普遍拥有高鼻深目的显著特征,头扛叠翠的大钿,各式各质地的扁方,看向她时是统一的,淡漠的目光。叫起的指令像叩击木鱼时一迭一迭闷声的响,单纯的遵照礼节,不含任何感情。
郁兮莫名感到压抑,甚至觉得她们不像活物,仿佛阁架上安放的玲珑摆件,长时间的在角落里蒙尘,便开始变得暗沉无光。
直到碰上五公主文瑜的笑脸,她才再次感受到了活的气息。五公主梳着两把头,气韵成熟,银簪上的碧玺牡丹盛放于云鬓端头,恭亲王排行为六,此前她估算出他的年龄在二十二岁上下,那么这位公主应该接近二十四岁左右的花信年华。
这位公主笑容可亲,叫起时甚至还略略扶了她一把。拜会过女眷中的最后一位礼亲王福晋佟佳氏,接着是皇室嫡枝里的两位王爷,四王爷礼亲王跟她的福晋一样都是随和的态度,不过同恭亲王比起来,他甚至不像是出身皇家的王爷,在他身上找不到那种若隐若现的锋芒。
最后转向南面,钱川俯身朝向恭亲王身边的一个人同她介绍道,“这位是七爷怡亲王。”
郁兮扼腕而立,她有挺拔的腰身,和扬着手绢拔着脸走道的京门姑娘们不同,她的气度不张扬,但若擦肩而过,一定会引人侧目,瞥一眼她额前的风光。
太后这样隔远一些观察,那张脸确实同当年的诚贵妃长得很像,不过大抵看下来,是一具皮囊下不同的魂魄,乍一看相熟,实则还是陌生的另外一个人。
柳郁兮,单听名字就是个袅娜青烟似的意象,见了面便知的确名副其实,把人心中那份旖旎的向往具体化成了眼前的这个人。
见礼后,怡亲王叫了起,轻笑道:“郁郁园中柳,妹妹这个名字起的极好,当真是人如其名。”
郁兮循声抬起头,望进了一双温然的眸心里,不得不再次感叹这座皇城所汇聚的精华灵秀,竟能养育出千般姿采的人上之人来。
怡亲王载笑相望,玻璃窗外打进的光把他的面容打磨得神采奕奕,他跟他的哥哥恭亲王神韵上有几分相似,更多的是不似,他不似恭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