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2
硬,于是私底下都猜测戚善会马上高升,哪里想得到她居然在翰林院里踏踏实实地干了两年。
两朝四百年的历史都被她整理清楚,马上又要整理四百年前的事迹。
同僚们都百思不得其解。
如今二皇子已在兵部站稳跟脚,六皇子也在户部颇有实权。戚善和这两位皇子的关系一向是好,怎没见如今她被这二人提拔而去、高居庙堂?
因此难免有闲言碎语传出,说戚善与这两位皇子的关系不过尔尔,更甚两位皇子如今可能都已经忘记了这一号人物。
程治听了很是愤懑,告诉戚善后却见她不过一笑置之,并不放在心上。
杨瑞英这两年在西北也做出了成绩。他自己有本事,父亲又在军中威望颇深,因此他在军中爬升很快,如今已经是副将了。
这两年间杨瑞英给戚善写信写得勤快。
有时同她讲在西北发生的一些趣事,有时又会分享一些那里与京都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他同她说大漠斜阳,说羌笛杨柳,却从不说起战场上的事情。
戚善自然也没有问。
圣上的身体每日愈下,前几天听闻上一秒还在听朝臣议事,下一秒就咳出了血,人也立刻陷入昏迷。自从那日过后,圣上就缠绵病榻,皇后和太医们整日侍奉在跟前,也不见他的身体有半分好转。
于是京都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大家都感觉风雨欲来。
瑞英在这时候归了京。
戚善以茶代酒,庆他历经沙场却平安归来。
等到一杯水饮尽,她问:“此次归京后有何打算?”
这是打探,也是忧虑。
瑞英低头笑:“能有什么打算?做我应该做的事呗。”
什么是他应该做的事?
戚善想问,到底是没问出口。
瑞英说:“阿善,祝我心想事成吧。”
可是戚善说不出。
就如她答应皇后和父亲的,无论是作为他们年少的伙伴还是国公府的继承人,在这场关乎重大的权力之争中,她都只能做到不参与、不偏帮。
吃完饭,戚善很快说要归家了。
杨瑞英送他到门口,最后深深看她一眼,同她低语:“阿善,到时候……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戚善问他:“什么事?”
他却闭了嘴,替戚善掀起马车的帘子:“到时再说。”
戚善只能一头雾水地上了马车。
虽然知道这一日会到来,但所有人都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戚善一家人正在同堂吃晚膳,忽的有小厮从外面奔跑而来,连滚带爬地进了屋子,面色仓皇说:“大人,圣上……圣上驾崩了!”
所有人一瞬间都屏住了呼吸。
安国公腾的起身,手还有些微微颤动,可是面对家里人还是一派镇静:“我马上进宫。”
戚善放下筷子,站起身:“我随您一起去。”
圣上身前并未确立继承人,今夜正是皇权交替的紧要关头,戚善实在不放心让父亲一人进宫面对。
“阿善,你留下来。”
安国公果断拒绝,见戚善仍是要起身,他哑了声音,目光竟有些哀求。
他说:“阿善……留下来照顾祖父母和你母亲。我走后,你就是家中的顶梁柱了,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保护祖父母和你母亲。”
戚善顿时红了眼眶。
这一晚,戚善整宿没合眼。
她叫来管家吩咐了事情后,就独坐床前,看那天色由浅变深,然后由深再次变浅。
虽然京都一夜宁静,可她知道,距离国公府不远的皇宫内,此刻必然是灯火通明、一片哀鸣,更甚还可能刀剑相鸣。
等到天色已完全亮起,安国公终于归来。
他一脸疲惫地告诉戚善:“六皇子登基了。”
第25章 帝王侧(完)
从安国公口中,戚善才知道了这皇宫里惊心动魄的一晚。
圣上驾崩后,大臣们都连夜进了宫,跪伏在乾宁殿前,个个神色肃然、表情悲恸。很快皇后就和圣上跟前的元公公一起出来,宣读了圣上遗诏。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朕已年届六旬,在位四十一年,自亲政以来,谨遵成仁皇帝嘱托,兢兢业业、日夜忧思,使臣贤能、使民安乐,如今四海太平,朕虽寿终,心亦泰然。
朕之六子洵养于皇后,忠孝仁德、人品贵重,深肖朕躬,继朕逝后、即朕皇位。若言行有失,望百官直谏、佐理政务。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待遗诏读完,六皇子穿着孝服从乾宁殿走出,百官俱是伏地不起,高呼圣上万岁。
戚善听了,沉默半晌,低声问:“没人怀疑那遗诏吗?”
圣上身前从未透露过半点逝后的安排,这遗诏中却对魏洵再三褒奖,仿佛早属意魏洵继承皇位。
“乾宁殿
两朝四百年的历史都被她整理清楚,马上又要整理四百年前的事迹。
同僚们都百思不得其解。
如今二皇子已在兵部站稳跟脚,六皇子也在户部颇有实权。戚善和这两位皇子的关系一向是好,怎没见如今她被这二人提拔而去、高居庙堂?
因此难免有闲言碎语传出,说戚善与这两位皇子的关系不过尔尔,更甚两位皇子如今可能都已经忘记了这一号人物。
程治听了很是愤懑,告诉戚善后却见她不过一笑置之,并不放在心上。
杨瑞英这两年在西北也做出了成绩。他自己有本事,父亲又在军中威望颇深,因此他在军中爬升很快,如今已经是副将了。
这两年间杨瑞英给戚善写信写得勤快。
有时同她讲在西北发生的一些趣事,有时又会分享一些那里与京都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他同她说大漠斜阳,说羌笛杨柳,却从不说起战场上的事情。
戚善自然也没有问。
圣上的身体每日愈下,前几天听闻上一秒还在听朝臣议事,下一秒就咳出了血,人也立刻陷入昏迷。自从那日过后,圣上就缠绵病榻,皇后和太医们整日侍奉在跟前,也不见他的身体有半分好转。
于是京都的气氛变得更加紧张,大家都感觉风雨欲来。
瑞英在这时候归了京。
戚善以茶代酒,庆他历经沙场却平安归来。
等到一杯水饮尽,她问:“此次归京后有何打算?”
这是打探,也是忧虑。
瑞英低头笑:“能有什么打算?做我应该做的事呗。”
什么是他应该做的事?
戚善想问,到底是没问出口。
瑞英说:“阿善,祝我心想事成吧。”
可是戚善说不出。
就如她答应皇后和父亲的,无论是作为他们年少的伙伴还是国公府的继承人,在这场关乎重大的权力之争中,她都只能做到不参与、不偏帮。
吃完饭,戚善很快说要归家了。
杨瑞英送他到门口,最后深深看她一眼,同她低语:“阿善,到时候……我想同你说一件事。”
戚善问他:“什么事?”
他却闭了嘴,替戚善掀起马车的帘子:“到时再说。”
戚善只能一头雾水地上了马车。
虽然知道这一日会到来,但所有人都没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戚善一家人正在同堂吃晚膳,忽的有小厮从外面奔跑而来,连滚带爬地进了屋子,面色仓皇说:“大人,圣上……圣上驾崩了!”
所有人一瞬间都屏住了呼吸。
安国公腾的起身,手还有些微微颤动,可是面对家里人还是一派镇静:“我马上进宫。”
戚善放下筷子,站起身:“我随您一起去。”
圣上身前并未确立继承人,今夜正是皇权交替的紧要关头,戚善实在不放心让父亲一人进宫面对。
“阿善,你留下来。”
安国公果断拒绝,见戚善仍是要起身,他哑了声音,目光竟有些哀求。
他说:“阿善……留下来照顾祖父母和你母亲。我走后,你就是家中的顶梁柱了,你已经长大了,要学会保护祖父母和你母亲。”
戚善顿时红了眼眶。
这一晚,戚善整宿没合眼。
她叫来管家吩咐了事情后,就独坐床前,看那天色由浅变深,然后由深再次变浅。
虽然京都一夜宁静,可她知道,距离国公府不远的皇宫内,此刻必然是灯火通明、一片哀鸣,更甚还可能刀剑相鸣。
等到天色已完全亮起,安国公终于归来。
他一脸疲惫地告诉戚善:“六皇子登基了。”
第25章 帝王侧(完)
从安国公口中,戚善才知道了这皇宫里惊心动魄的一晚。
圣上驾崩后,大臣们都连夜进了宫,跪伏在乾宁殿前,个个神色肃然、表情悲恸。很快皇后就和圣上跟前的元公公一起出来,宣读了圣上遗诏。
“从来帝王之治天下,未尝不以敬天法祖为首务。朕已年届六旬,在位四十一年,自亲政以来,谨遵成仁皇帝嘱托,兢兢业业、日夜忧思,使臣贤能、使民安乐,如今四海太平,朕虽寿终,心亦泰然。
朕之六子洵养于皇后,忠孝仁德、人品贵重,深肖朕躬,继朕逝后、即朕皇位。若言行有失,望百官直谏、佐理政务。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待遗诏读完,六皇子穿着孝服从乾宁殿走出,百官俱是伏地不起,高呼圣上万岁。
戚善听了,沉默半晌,低声问:“没人怀疑那遗诏吗?”
圣上身前从未透露过半点逝后的安排,这遗诏中却对魏洵再三褒奖,仿佛早属意魏洵继承皇位。
“乾宁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