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咽不下这口气,根本没出面,叫她吃了个冷冰冰的闭门羹。
    肖夫人也不敢吭声,赔着笑跟黄夫人吃了饭,回到家,见了肖成,红着脸叹息道:“还是夫君有远见。林家那孩子可真是个大气的,拿得起放得下。日后……溪哥儿的事,我都随你们父子折腾。”
    肖成一笑:“唉,别人都是夫荣妻贵,咱们倒好,托了儿子的福。我这兴商策写完了,还叫溪哥儿送去给荣敏县主看一看。你瞧着吧,这折子一递上去,肯定能补个极好的缺。”
    结果这个好缺,好到让肖成一家子差点儿没乐背过气去。
    卫相一病倒,朝中反对改制的势力一下没了主心骨。支持的势力则如春笋般冒出来。
    礼部温尚书认为自己的机遇来了,不到五日就拿出了方案。还特别谦虚地求到庆国公府上,林红玉参考现代的学制,又给他提了些补充意见。最后,他拿出的闺举和女学方案得到了李岩的极力称赞,并立刻着户部拿出银两立即配合。
    户部尚书抠抠索索,拿出来三万两银子。
    李岩也没说什么,只让温尚书立刻用这些银子,赶紧把能办的事情先办起来。
    可没多久,官场上就来了场大地震。
    一是卫相因病致仕。
    二是肖成如冲天炮一般,从四品直升正二品,掌了户部。原来的户部尚书则被贬到西南做了个布政使。
    未几,又传来一个令人不知道如何解读的消息。卫相回乡养老之前,捐出大半家财给户部,作举办女学专项之用。
    民间不知道内里情况的,都十分感念卫相宏举,从此又管女学叫卫学。
    只有林红玉,听到这个消息时,在床上滚了好几滚,笑得像个小疯子。原来打贪官这么有成就感啊,她也算间接替原主家报了仇。
    她其实也没做什么,不过是写了封信给卫相,询问当年她爷爷的旧事,未了,附上一句:若是能追回旧产,一定全捐给女学。
    卫相何等聪明,得了这封信并不敢去问皇上,等到户部尚书被拔官,他便做了决定。
    他始终认为,林家小丫头在朝堂上的所做所为,全是皇上授意。一个八岁的小丫头,没皇上的指使,怎么也不可能写出这样一封勒索信。既然皇帝给了他一个全身而退的机会,他不老老实实赶紧照办,就是自己找死了。
    李岩听到他捐出家产,并不知道是因为林红玉的小动作,只当卫相是知道错了,想要买个好,再回朝。可是他决心已定,从大学士里选了个改制派徐相,准备慢慢清理卫相的旧部,因此只是让礼部发了个嘉奖的匾额,抬到卫相府中。
    卫相这一捐还得了匾,那些原来跟着卫相的大臣也纷纷跟进。而徐相和温尚书等,本来就主张办女学,自然不能落后,这一波捐款风潮很快蔓延京城,刮向地方。一时竟筹出百万之巨,各地女学便如雨后春笋,蔚然成势。
    在这热气腾腾的办学活动中,另一项活动也随之风行起来。
    京城率先,定了每月初八日,商街封行,只准女客进入。
    京兆尹最初宣布这个规定时,商家们暗地里可没少指天骂地,恨不能把出主意的林红玉扎了小人。一向都是男主外,女主内,天又冷,有几个女人会那么野,跑来逛街哟,又不是家家铺子都卖女人的胭脂水粉。有些店家索性准备关门。
    可是正月初八日,实行这个规定的第一天,一大清早,整个商业街就被堵得水泄不通。好像全京城的女子都跑来凑热闹了。
    商家的生意前所未有的火爆。那些本来打算关门的商家,都忙不迭地跑了来。结果是,就连卖锤子钉子的铁匠,那天都狠狠赚了一笔!
    反倒是林红玉这个提议者,那天根本没出门。
    黄夫人如今待她不知道多亲热,特意跑来看她,怕她是不是哪里不舒服,结果林红玉道:“肯定挤死人。我哪天不能去?”
    黄夫人忍不住好奇:“你怎么就知道肯定挤死人?”
    林红玉一笑:“那大舅母想不想去呢?”
    这女人就没有不喜欢买买买的。之前是规矩太多,出个门怕这怕那,现在整条街都只有女人,没了顾忌,平时压抑的购买力爆发出来,哪能不惊人?
    黄夫人:……。也对,唉,要不是家里事太多,其实她也想去看看。看看家里的几个姑娘,不都乐滋滋地跟着肖涓去了吗?!
    到了晚上,庆国公府的几个姑娘都满脸兴奋,头发散乱地回了家。一回来,就全聚到林红玉的采之院来,争先恐后给林红玉秀她们抢来的东西和送她的礼物。
    如今对她们来说,林红玉简直就是女生豪杰,妇女知心代言人!
    当县主,办女学就已经很厉害了,可最最厉害的,是她给皇上出了这么个好主意,不然,她们哪能这么自在地上街买买买!还一个月一天!简直想起来就想尖叫!
    林红玉坐在榻上,看着小姑娘们唧唧喳喳,只抿着嘴儿笑,也不居功。现在别说五姑娘,就是三姑娘盈姐儿,对她都是恭恭敬敬的。她心里暗暗感

章节目录

女监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庄小九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小九并收藏女监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