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真只顾着和学生们说话,不小心切到了手。这一下,可获得了所有人的关心,程翠心里闷气,恨不得原地跺脚。
这时,冯真拨开众人,似乎是要回去拿药。刚好看到程翠,他笑道:“程翠,去201帮老师拿一下创口贴。黑色书包最外层,里面有个蓝色袋子。”
程翠“噢”了一声,傻乎乎地往楼上跑去。
冯真的伤口不深,程翠再回来时,他已用清水冲洗过,也一早甩干了。此刻,他正一个人蹲在厨房外的台阶上,等着创口贴的到来。
程翠小跑到他身边,麻利地撕掉包装,又轻轻地扯去两端的覆盖膜,两只手捏着,伸到冯真面前。冯真本来想自己贴的,见她如此,便也伸出了受伤的手指,看着她给自己贴上。
她的动作轻极了,生怕弄疼了他。
其实,这样的伤口,被闷着,反而不容易好。但他这三天任务繁重,实在没法避免伤口和不干净的东西接触。
程翠的心怦怦直跳,她似乎是有什么话想说,但转头一看,边儿上那么多人,又实在说不出口了。
下午的安排,是去山里采风。可以画画,可以拍照,也可以写作。
带了相机的程翠,当然,是开始拍风景。
可是拍着拍着,画面中就只剩下一个人。
冯真站在山坡上,回过头看她。他面无表情,神容孤傲。
这一幕刚好被快门记录下,而程翠的偷拍,也于此刻,被发现了。
拖着相机的手缓缓从眼前放下,她看到,冯真依然站在那里,只是脸上带了笑。
“要是拍得太丑,就不要给我看了啊。”
程翠心想,不会的。
怎么拍都好看。
***
晚上,进行了一场篝火晚会。
秋慈依然穿着那条少女气息十足的裙子,配上那温婉的歌声,程翠想,在场的所有男性,恐怕都要为之陶醉了。
秦老师带头鼓掌:“好!好!人美歌甜!简直是小杨钰莹!”
秋慈被夸得不好意思。热烈的掌声中,她看向了程翠。
“其实,我这首歌,是送给程翠的。希望翠翠天天开心。”
程翠一下子又成了众人的焦点。
不得不说,她被这番话感动了。难得,秋慈会这样关心自己。
难得,她看得出自己,是个不太容易快乐的人。
程翠一激动,站起来也来了一首。不过她会的歌不多,就只唱了一首《明天会更好》。
她尤其喜欢“春风不解风情”与“玉山白雪飘零”两句。
与此同时,篝火旁,那火光隐映的面庞下,冯真的心,似乎也被吹动了一下。
他清楚知道,在过去那些年的某些时刻,他的心,也为程翠燃烧着。
——收到翠翠的第一封信时,他十八岁。
那年,他还在上高三。“忘言”,其实是他和妹妹冯意共同的笔名,取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意。
而程翠的“知心姐姐”,其实本应是冯意。
——让她义愤填膺的那篇文章,是冯意写的。
那时,冯意住校,不怎么回家,读者来信却一封封都往家里寄。而收信人,却都写着“忘言”。一时间,冯真也难以分辨到底哪封是妹妹的,哪封是自己的。
冯意倒是看得开:“那你就拆开看看嘛,看看就知道了。”
而后,他便发现了,原来读者之中,还有程翠这么好玩的人。
起初,由于程翠的行文太过放飞,他一度以为她是个和自己年岁相仿的女孩子,直到三年后,他才知道,原来,翠翠是个小屁孩儿。
但那些心动的岁月,却是真真实实、实实在在地……存在过。
有时,他会想,或许,是自己生错了时间。
如今,眼前的姑娘,眉目舒展,巧笑嫣然。
那是,他的翠翠。
***
晚会正如火如荼地举行,程翠的肚子突然不太舒服。她计算着日子,应该是差不多了。
她郁闷。
可千万别赶上这个时候啊,这样,又什么都做不了,什么也玩不了。
那可太糟糕了。
这时,冯真拨开众人,似乎是要回去拿药。刚好看到程翠,他笑道:“程翠,去201帮老师拿一下创口贴。黑色书包最外层,里面有个蓝色袋子。”
程翠“噢”了一声,傻乎乎地往楼上跑去。
冯真的伤口不深,程翠再回来时,他已用清水冲洗过,也一早甩干了。此刻,他正一个人蹲在厨房外的台阶上,等着创口贴的到来。
程翠小跑到他身边,麻利地撕掉包装,又轻轻地扯去两端的覆盖膜,两只手捏着,伸到冯真面前。冯真本来想自己贴的,见她如此,便也伸出了受伤的手指,看着她给自己贴上。
她的动作轻极了,生怕弄疼了他。
其实,这样的伤口,被闷着,反而不容易好。但他这三天任务繁重,实在没法避免伤口和不干净的东西接触。
程翠的心怦怦直跳,她似乎是有什么话想说,但转头一看,边儿上那么多人,又实在说不出口了。
下午的安排,是去山里采风。可以画画,可以拍照,也可以写作。
带了相机的程翠,当然,是开始拍风景。
可是拍着拍着,画面中就只剩下一个人。
冯真站在山坡上,回过头看她。他面无表情,神容孤傲。
这一幕刚好被快门记录下,而程翠的偷拍,也于此刻,被发现了。
拖着相机的手缓缓从眼前放下,她看到,冯真依然站在那里,只是脸上带了笑。
“要是拍得太丑,就不要给我看了啊。”
程翠心想,不会的。
怎么拍都好看。
***
晚上,进行了一场篝火晚会。
秋慈依然穿着那条少女气息十足的裙子,配上那温婉的歌声,程翠想,在场的所有男性,恐怕都要为之陶醉了。
秦老师带头鼓掌:“好!好!人美歌甜!简直是小杨钰莹!”
秋慈被夸得不好意思。热烈的掌声中,她看向了程翠。
“其实,我这首歌,是送给程翠的。希望翠翠天天开心。”
程翠一下子又成了众人的焦点。
不得不说,她被这番话感动了。难得,秋慈会这样关心自己。
难得,她看得出自己,是个不太容易快乐的人。
程翠一激动,站起来也来了一首。不过她会的歌不多,就只唱了一首《明天会更好》。
她尤其喜欢“春风不解风情”与“玉山白雪飘零”两句。
与此同时,篝火旁,那火光隐映的面庞下,冯真的心,似乎也被吹动了一下。
他清楚知道,在过去那些年的某些时刻,他的心,也为程翠燃烧着。
——收到翠翠的第一封信时,他十八岁。
那年,他还在上高三。“忘言”,其实是他和妹妹冯意共同的笔名,取陶渊明的诗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之意。
而程翠的“知心姐姐”,其实本应是冯意。
——让她义愤填膺的那篇文章,是冯意写的。
那时,冯意住校,不怎么回家,读者来信却一封封都往家里寄。而收信人,却都写着“忘言”。一时间,冯真也难以分辨到底哪封是妹妹的,哪封是自己的。
冯意倒是看得开:“那你就拆开看看嘛,看看就知道了。”
而后,他便发现了,原来读者之中,还有程翠这么好玩的人。
起初,由于程翠的行文太过放飞,他一度以为她是个和自己年岁相仿的女孩子,直到三年后,他才知道,原来,翠翠是个小屁孩儿。
但那些心动的岁月,却是真真实实、实实在在地……存在过。
有时,他会想,或许,是自己生错了时间。
如今,眼前的姑娘,眉目舒展,巧笑嫣然。
那是,他的翠翠。
***
晚会正如火如荼地举行,程翠的肚子突然不太舒服。她计算着日子,应该是差不多了。
她郁闷。
可千万别赶上这个时候啊,这样,又什么都做不了,什么也玩不了。
那可太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