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的曹哥喊她:“乐亦!你电话!”
    乐亦嘴里的饺子还没咽,她冲着窗户长长“噢”了一声,便裹了棉袄下楼去。
    不用猜也知道,找她的人是任曦。乐亦搬到这个城市,就只告诉了她一个人。
    乐亦的“喂”字还没落地,话筒另一边就传来下课铃般的尖叫:“乐亦!我想死你啦!”
    这冯巩般的问候,简直让乐亦笑弯了腰。
    任曦表示,她,恋,爱,了。
    “呀……”乐亦惊叹。“咋样?”
    一个奶里奶气的声音突然闯入:“哎呀,还不就那样嘛!”
    “滚!边儿上玩儿去!”任曦一声狮子吼,赶跑了她那还在读小学二年级的弟弟,继而发出一阵抑制不住的狂笑:“顺利的话,过完年,嗯……三四月份吧,应该就能结了。你可得来啊,给我当伴娘。”
    ……
    掐着时间,快要满一分钟的时候,任曦那边挂断了电话。临挂前,她再次催促乐亦去注册个QQ号,说是联系起来特别方便。
    乐亦默默算了一下,去网吧两块钱一小时,打长途一块钱一分钟……嗯。
    确实挺合算的。
    回去的时候,乐亦顺便买了五包小当家,她的封神卡还差两张,一直收集不到。
    正要结账,她的目光却突然被什么吸引了。
    那是曹哥手上的一本书,封面很漂亮,是粉白渐变底,上绘青蓝色的假山石亭,更有烟雾缭绕,风格极似旧时听戏的海报。书名处,是极抽象的毛笔字,她不太认得——
    但书脊处却赫然写着——
    金亭梦
    善正著
    ……
    她心中一荡。
    那是,他的书啊。
    ***
    第二天,当善正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乐亦眼中时,她终于忍不住,问曹哥借了来。
    北方的冬天是极度寒冷的,这一点许多人都深有体会。乐亦看了看存折上的余额,选择“猫冬”。于是接下来的半个月,乐亦在自己那本红皮小字典的帮助下,艰难地把这个故事读了两遍。
    书里共有三个故事,分别发生在唐、宋、明,三个朝代,却都围绕着金亭展开。初读时,乐亦觉得有些平淡,但当她将书合上以后,心中又不免泛起一种苦涩来。
    于是,她又读了第二次。
    这次,方是真真切切打动了她。
    尽管每个故事都以“离散”作为收尾,但那忽松忽紧、如扯面条一般的节奏感,叫她不能自拔。
    哎,真难啊。她想。自己可是个小学都没毕业的人啊。
    书里面的弯弯绕很多,她查清楚了字,却不太能够理解一些内容的涵义。于是,她将那些不懂的内容,工工整整地记在了笔记本上,准备之后去网吧的时候一起查个明白。
    顺便,看看那部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
    而当她从曹哥那儿借来善正的另一本小说时,更是被曹哥视为知己,握着她的手使劲摇晃,慷慨陈词,长达二十多分钟。最后,乐亦还是以尿急作为借口,夹着那本书匆匆离去。
    这次的故事,是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一段恋情,女主明朗灿烈,男主温和内敛,可谓是百转千回,方修得正果。风格也和之前那本大不相同,读起来酣畅淋漓,十分畅快。
    后来,当她上网查看相关资料时,才知道,这竟是善正已出版的作品中,唯一不是悲剧的故事。
    最折磨她的莫非第三本。
    故事碎人心肠不说,氛围也压抑得厉害,一遍下来,乐亦就不想再翻开了。
    ——不是不想,是不敢。
    曹哥闻之,立刻从抽屉里掏出第四本,并且拍着胸脯表示,这是去年的新作品,绝对能一扫先前的阴霾。
    乐亦半信半疑地抱着那本书上了楼,果然,曹哥没说错,她看得如醉如痴,愣是两宿没合眼。
    这个故事,寂寞,安定。
    若说是两个悲情的主人翁,不如将它看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无论哪一种,都必有得失。
    人生,可不就是要有取舍。
    故事里,姐姐酷烈,妹妹柔婉。可惜,精彩与安稳,往往不可兼得。
    整体走向仍是平淡而温暖的,行文却不失磅礴,一如背后的那位作者。

章节目录

非晴不可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乐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乐真并收藏非晴不可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