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济脑中过了一遍地图,知道形势确如伏玉珠所言,暗暗咬牙。他心下不甘,却也指摘不出伏玉珠话中任何的错处。
    顿了半响,周济只得道:“准,定要速战速决。”
    伏玉珠俯身应是。
    等散了朝回到府中,程子亦给她送来的十个侍卫已经到了,据程子亦说,都是曾与她切磋过的,其中有个名唤吴轲的士兵身手最好。
    程子亦挑出来的人,伏玉珠自然放心,但防人之心不可无,这十个人暂时只能负责院中的巡逻,近不了她的身,若想更进一步,还需她亲自考察。
    甄元冬住在府中最偏僻的一处厢房,想来是府邸前一任主人疏于打理,房外杂草成堆,北风呼啸,吹的房门吱呀作响,墙壁斑驳,根本不会有人想到,这里还能住人。
    伏玉珠推门而入。屋内却是另一番天地,桌椅床榻,摆设齐全。
    甄元冬大大咧咧躺在床上,双腿屈着,两手枕在脑后,双目大睁,正望着屋顶发呆。
    伏玉珠呵笑一声:“你倒是清闲。”
    甄元冬头也不扭的道:“你要的东西在桌上,我刚画好的。”
    伏玉珠便往桌案走去,甄元冬又道:“你小心点,墨迹还没干。”
    “知道知道。”伏玉珠迭声应了,走到桌前坐下,那桌上摊着的,赫然是豫州城外的布防图。
    昨日甄元冬是清晨到的城外,她绕着豫州城转了大半圈,大致摸清了豫州城外的地形及各处布防,虽然只是远远的看了个大概,但已足够发挥作用。
    伏玉珠由衷赞道:“不错。”
    她俯首吹干墨迹,将这张图轻轻卷了起来,瞥一眼甄元冬,问道:“依你之见,自潭州到汴州,急行多久可达?”
    “大约一个昼夜。”
    如此,伏玉珠心中就有数了。
    入夜,于兴再探郡主府。
    自从赵正初与于兴相认,于兴总要半夜三更跑来见赵正初,每次还都在她的住处。
    据说当初于兴逃离追杀之后,手下只剩了六个人,又失去了赵正初的下落,于兴只好将他们暂时遣散,他自己为了了解更多局势信息,便应招去太守府做了侍卫。
    如今赵正初已经被他找到,于兴便想法子再把当初的几个手下召集回来。
    他们二人议事时,伏玉珠从来都是回避的,原因无他,一方面于兴恐怕会不自在,另一方面,真有什么事赵正初也会与她说的,她也不必去听。
    但今夜伏玉珠没有离开,她问于兴:“你对刘窈,知道多少?”
    伏玉珠以为不论于兴知道多少,都该实情相告,没想到于兴却犹豫起来。
    “臣……”
    赵正初微微蹙眉:“你据实回答。”
    “……”于兴只得硬着头皮说,“性格单纯,待人温和,不谙世故。”
    伏玉珠:“……”
    赵正初:“……”
    哟,都是好词儿啊?
    第48章 七日
    时光飞逝,转眼间,距离立后大典只有七日了。
    这日天色阴沉,午后便下起雨来,深秋的寒风裹挟着雨水扑面而来,让人生生打了个寒颤。
    端夫人披了件斗篷,侍从撑伞,由婢女扶着,往周济居住的文和宫去。
    周济正与众臣议事,端夫人抱着暖炉等了一会儿,便见众大臣一个个的出来了,见到她,纷纷躬身行礼。
    端夫人含笑点头,在婢女的簇拥下走进去,竟意外地看到自己的儿子也在。
    她的长子今年十六,名唤泽之,虽然早早的随周济出来历练,但周济总是嫌他年幼,不够机敏,一些大事从不让他插手。
    可她分明记得刚才在外面匆匆一瞥。议事的都是周济的心腹,有刘同光、刘永元,还有早在流光寨时就跟着周济出生入死的几个大汉,他们议事,居然还叫了泽之,这是……?
    周济见她进来,笑道:“孤欲派刘同光攻打任州,泽之也不小了,这次就让他也去吧。”
    端夫人一愣,知道这是周济终于要重用自己的儿子了,顿时欢喜的说不出话来,嘴角止不住的上翘:“这……这真是,泽之,还不快谢谢你父王。”
    周泽之连忙拱手作揖,少年的嗓音带着一丝特有的沙哑:“儿臣谢父王重任。”
    周济点头:“你速去准备吧。”
    少年应是,恭敬地退下。
    周济看向端夫人,她身后的婢女怀中抱着一个食盒,虽然隔着几步距离,周济已然能闻到其中飘出来的香味儿。
    周济笑道:“夫人这是又送吃的来了,快呈上来,让孤看看。”
    端夫人从喜悦中回过神,迟疑了一下,还是转身,从婢女手中接过食盒,将盒中点心与热汤一样一样地拿出来。
    周济不由食指大动,接过端夫人递来的的汤勺,品一口她送的甜汤。甜度适中,并不腻,很好。
    端夫人道:“不知温度如

章节目录

女匪为后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白玉钩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白玉钩并收藏女匪为后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