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的年轻皇胄,以眼神代替话语对他进行了堪称严厉的诘斥。
    ……
    一日前,陈无宇接到落有鄂王私印的信函,上曰谢淖本人将于次日出关叩营求见,请他务必开营迎见、以议降事。
    虽极疑惑,陈无宇仍是按此函所述,于今Q 裙 7~8.6/0.9:9~8~9~5〉
    晨如约开迎自金峡关内而来的叛将谢淖。
    当时辕门既开,陈无宇亲自驻马于营头等待来者,然后在深浓的晨雾之中,一人一马的身影逐渐清晰,逼得他凝神盯视,竟不敢信自己所见——
    那一匹马,是他在建初十二年时,为一个才赴西境参军没多久的少年亲自挑选、亲手打上蹄铁、亲身示范如何驾驭一匹军马的坐骑。
    而那个少年在那个时候,一手按着马辔,一手接过他递上的马鞭,眼睛一眨不眨地道:“陈将军,我在军中一日,这马儿必跟我一日。若有一日它再上不了战场,我也会为它好好送终。”
    那个少年,姓戚名炳靖,是先皇帝的第四子,在建初十五年离开西境戍军后,与他便再没见过面——
    直到今日。
    ……
    良久,陈无宇才搁下酒杯,开口答他道:“难为王爷还记得。”
    戚炳靖仍是微笑,“想当年西境冬天湿寒,军备不足,靠的就是偶尔偷一点将军这酒来驱寒取暖了。”
    说着,他伸手取酒,再度斟满二人的酒杯。
    陈无宇目光颇有些复杂:“这些年来谢淖在南境闹的这些动静,竟都是王爷所为?”
    戚炳靖不置可否。
    陈无宇又道:“王爷欲征南边,何必要造一个谢淖出来?”
    戚炳靖先是沉默了一下,而后似乎是觉得无所谓直言,便答道:“晋室之昏乱,将军也非全然不知。多一重身份,便可多十分余地。”
    说这话时,他脸上已无笑容,帐外的阳光穿过帷幕缝隙打在他的侧脸上,照出一片寒意。
    他的眼中透着铁剑映日才能有的光亮,一如当初少年时。
    陈无宇看着他,一时无言。
    这个如今权慑大晋、威名震耳的鄂王,曾经是在何等暗晦无边的日月中积蓄力量、靠一己之力搏出一条通天生路,恐怕并没有多少人知晓。
    ……
    “从军甚苦,上战场更是会死人。殿下贵胄之身,何必要来蹚这拿命挂在刀枪尖上的日子?”
    陈无宇记得当初面对那个少年,自己如是问道。
    少年眼眸漆黑,身上有一种兽类欲于困境中求生的狠劲。
    然后他没有什么笑意地笑了笑,回答道:
    “为了活命。”
    ……
    二人又饮了数杯,有亲兵来问何时进午膳。
    陈无宇稍稍迟疑了一下,随即吩咐:“再候片刻。”
    戚炳靖捕捉到了他那一抹迟疑,待亲兵退下后,毫不委婉地谑道:“将军眼下没什么体面的吃食招待我,亦没什么可遮掩的。”
    陈无宇再度瞪他一眼。
    戚炳靖道:“将军发兵南下,过云麟军驻守的十四州而不掠,又为金峡关城所阻,军中余粮自然日日见少。从我封地发来的军粮,又不免被这一路所过的十四州云麟军所劫掠。将军当初挥师疾进,是因料定谢淖叛旅不可能那么快攻下金峡关,岂料事不如将军所愿,将军如今倒落入了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陈无宇冷冷道:“王爷今日来,就为了讲这些?”
    戚炳靖摇头,认真道:“我来,是为了给将军送粮——只要将军愿意长驻关外。”
    “粮从何而来?”
    “金峡关内。”
    “我带麾下留在关外,驻守于十四州内的云麟军倘若出兵攻我,我岂非白白折损部下?”
    “这一点将军可放心。”
    陈无宇闻此,不得不疑:“王爷与卓氏之云麟军,如今当真是共进退?”
    戚炳靖答说:“眼下是。”
    陈无宇皱了皱眉,没再问什么。半晌后,他慨然道:“建初十三年的豫州一役,我部奉令驰援,大军都已到城下了……倘是当时不曾接到退兵之令,又何来今日之云麟军?而大晋与大平之间,又岂会是今日之局面?”
    戚炳靖则笑一笑,搁下酒杯道:“这世间,又何来如许多的‘倘是’。”
    ……
    向陈无宇告辞出营后,戚炳靖不急不缓地策马,踏上回程。
    盛夏的日头又毒又烈,蛰得皮肤刺痛。
    他骑在马背上,思绪被陈无宇那随口一提的往事所挑动,连带神色都不自知地变得和悦了许多。
    ……
    建初十三年的冬日格外冷,寒风卷着雪碴扑到人脸上时,刺痛的感觉远甚于被这盛夏的烈日炙烤。
    大晋发兵南犯,一连攻破大平三座重城。
    大平北境风雨飘摇,朝中急令宿将裴穆清挂帅北上、出镇豫州。
    晋军集兵攻豫州三月不下,死伤无数,遂发书兵部,请自东、西二境发兵驰援。
    他便是在那时被陈无宇点为麾下左虞候,奉令随军驰援豫州。
    而在陈无宇所部一路驰近豫州城时,大平守将已换了人——裴穆

章节目录

予我千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大烟烟三岁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大烟烟三岁半并收藏予我千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