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成绩一样,但考虑到她前一个月几乎没有练过全程的100米,而且风速0.8也无论如何不算个好天气。
    徐指导看着手上的秒表,也就是说,换算成电计和不逆风的情况下,她能跑11秒2以内?
    真的吗?11秒2以内?
    上一个能在比赛中跑出这个成绩的还是李雪茹呢。
    第63章
    11秒2。
    徐指导一时间甚至有点恍惚, 这个成绩已经有多久没有出现在他面前, 出现在中国田径队里了?以至于当他在一次手计的练习中看到都能激动至此。
    距离李雪茹退役已经五年……不、六年了。
    但是在更早以前, 11秒以内的成绩就从女子短跑队消失了。
    曾经的女飞人李雪茹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年饱受伤病之苦, 她选择了那一年的全锦赛作为退役舞台,可是复赛11秒52的成绩让她甚至无法进入半决赛。
    那是一个她从18岁以后再也没见过的成绩。
    李雪茹最后久久站在电子记分牌前的背影永远刻在徐指导记忆中。
    与刘鑫源一样,当年的徐指导也是作为李雪茹的启蒙教练跟着她进入国家队的, 只是后来李雪茹走了,他留下了,留下继续在这片田径场上带出苏方方、带出下一个李雪茹。
    徐指导深吸了一口气, 迅速平复了情绪——不管怎么说,虽然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退役,但李雪茹现在的生活还是很好的,沉溺在过去的场景中毫无意义。
    “我看到小陈起跑后的步频加快了?”徐指导转向刘鑫源, “是在外面比赛时候开发出来的吗?”
    “对, 为了跑60米, 她特地练了提高步频,正好弥补了她以前前半程略慢的缺陷。”刘鑫源没有发现徐指导片刻的走神, 因为他看到这个成绩的时候也很惊讶。
    早在陈焕之60米成绩提高的时候, 他就料到了她的100米成绩必定会再次进步,但他本以为这进步的成果会出现得更晚一点,毕竟她在过去的一个月没有做全程专项练习、一直都跑60米,疲劳和缺乏联系肯定会对她身体记忆中的100米跑节奏有所影响。
    没想到是今天,练了一早上一上午,一个月来的第一个全程跑, 还逆风……刘鑫源摇了摇头,算了,他在陈焕之身上,没想到的已经够多了,而且现在也已经习惯于这种局面了。
    刘鑫源先在只关心一件事:徐指导看到了陈焕之如今的成绩,还坚持要她用宝贵的一半训练时间来练习接力吗?
    毕竟徐指导是知道他们刷超级大奖赛奖牌计划的。
    “好,我们继续按照以前的顺序,开始全速交接棒练习。陈焕之你这次先站最后一个交接区,”徐指导说完又跟刘鑫源说,“她下次参加比赛不是还有十天么,你跟小陈商量个时间练一下交棒吧。她现在接棒勉强过关了,交棒还是不行,总不能一直给她固定到第四棒吧,这样战术变化太少了。你们商量好了时间跟我说,好安排陪练。”
    刘鑫源叹了口气,有点失望,但也在意料之内,毕竟屁股决定脑袋,要是他俩位置换换,他一看陈焕之跑这么快,说什么也得压着她跑接力,反正都是为国争光吧。
    事实证明徐指导也是这么想的,他整个下午基本都盯在陈焕之身边了,以从未有过的细致角度,给她一遍遍纠正接棒的动作。
    从接棒时后摆臂的手腕角度到手臂和身体的夹角、从接棒时张开手掌的姿势到应该用手掌的哪个部位触棒。
    说真的,陈焕之之前跟短跑其他人一起训练交接棒的时候,以刘鑫源的指导为主,但他的指导从来没到过这么细致入微的地步。
    “可以说到了手把手教小学生写字的地步了。”陈焕之晚上跟苏圆圆一起吃饭的时候如此评价。
    苏圆圆很惊讶,“怎么了?你觉得这样不好吗?”
    陈焕之咬着筷子,“也不是,这一个下午下来我就感觉到自己有明显进步了,就是有点不太习惯。”
    苏圆圆回忆了一下陈焕之平日里的训练,确实,身体素质的训练要比技战术的训练多得多,“那你是习惯了刘教练的教法了,非常地……粗放。”
    “我倒觉得比较自由。”陈焕之想了想下了这个结论。
    苏圆圆耸了耸肩,肯定习惯哪种就觉得哪种好咯。
    冯主任看着他手里的训练报告,“从明天到去墨尔本比赛一共就十天了,不给她调整一下状态怎么还加这么大的力量,她受得了吗?”前半截在跟刘鑫源说,最后一句却是在问运动医疗所的严所长。
    一模一样的报告严所长手里也有一份,事实上现在在这个办公室里的每个人手头都有一份。
    现在是晚饭时间,但坐在这里开这个临时小会的人:严所长、徐指导、刘鑫源,却没有一句怨言。冯主任负责着整个田径队大大小小几十个项目的所有竞赛事宜,他有多忙可想而知。现在他特别要求几人过来,对于陈焕之的训练有多重视可见一斑。

章节目录

重生在跑道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飞天酥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飞天酥鱼并收藏重生在跑道上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