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51
过,也没甚活计,这段时间在忙着打猎,等忙完了,就要把地耕一耕,为明年的春耕......”
老支书絮絮叨叨,忽然一个叫王家卫的男知青插嘴:“老支书,明年指不定还要继续干旱,为什么还要让大家伙儿浪费力气在地里?”
王家卫长得虎头虎脑,浓眉大眼的,瞧着有几分憨厚,原本老支书对他印象还不错。
可现在他把话这么一说,老支书那点好印象瞬间就没了。
其他两个男知青扯了扯王家卫的衣裳,用眼神示意他别乱说。
王家卫梗着脖子不肯服软,反而用一种大无畏的眼神瞪着老支书,等老支书回答。
老支书:“......”
老支书瞬间觉得自己变成了欺压穷苦老百姓的地主,而面前这个年轻男娃子,就是那勇于反抗智勇双全思想进步的反抗领袖。
得,这还来了个愣头青,老支书抬手抹了一把脸,迟疑是否要豁出老脸去公社找书记换一换知青。
第135章 王家卫
青梅是在第二天送猎物的队伍回山上以后, 才听说屯子里来了五个知青, 据说是从海南省来的,三男两女,最小的十六,最大的十九。
算算时间,这个时候已经有些地方开始把上山下乡的名额当成任务了,只不过现在安排下来的一般是年纪适中的,安置上也中规中矩。
只等过个两三年, 那真就是一批一批地从城里刷下来, 最小的十三、四岁就能往乡下放。
所以青梅并没有太在意, 只专心打猎, 在最后几天里,带着人又围了群野猪, 打了头人熊。
那人熊本是在人熊沟那边, 大概是被这边的动静吸引,就摸到了青梅他们的营地。
对别人来说, 这绝对是一场大灾难。可对青梅来说, 却是送货上门贴心服务。
作为支书,原本该是留在屯里掌控大局。
可因为屯里有老爹在,这次秋猎又关系重大,江红军就把屯里的事务都托付给里老支书,自己照旧跟着上了山, 操持着整个屯的乡亲接下来一年的口粮嚼用。
至于屯里来了知青的事, 江红军知道后也只能叹口气, 转头继续忙碌。
虽说在这样的大荒年里还要白白养五个知青,可有韩江阳臻唐稼他们在前头做例子,江红军对知青倒没啥恶感,只是为多了五个人的口粮而发愁。
江红军哪里知道,他老爹都要被一个知青给噎死了。
因为王家卫的话,五个知青进了大岗屯后,老支书就不乐意把他们安排到自己家。
当然,老支书也不能把王家卫安排到社员家去坑别人。
所以想来想去,当天晚上老支书带着五个知青在大食堂吃了一顿饭,随后就让五人去小学凑合一晚上。
当初为了办这个小学,整个大岗屯都十分积极,就连刘老太那样的人也忍不住给了不少关注——虽然她现在还没有孙子,可她儿子儿媳妇还年轻,以后肯定会有的。
小学办起来了,以后她孙子就好在家门口上学了,多好!
如她这样的老太太都能有这个想法,可想而知其他人还是对读书这一行很看重的。
有那不重男轻女的人家,更是出粮又出力,希望让自家闺女多多学点知识,以后到了能相看人家的年龄,也能找个更好的婆家。
因此虽然房子是破烂房翻新,可里面的课桌凳子却都是新造的。
屯子里本就有会两手木工的人,再加上大岗屯靠山,也不缺那几块木头,所以造的桌子凳子没款式,质量缺绝对是实打实的。
实木的桌子高矮宽窄都一样,拼到一起给几个年轻知青打个铺盖卷睡觉,不算委屈了。
刚好有两间教室,男女分开正正好。
到得第二天,老支书就跟屯里一个孤寡老人商量好,给他重新安排在食堂的杂物间,然后把他家那两间泥巴茅草房给让出来。
今年别的不说,日头绝对是足的。
所以一个白天,抽调几个手脚利落的妇人一番拾掇,该摸泥摸泥,该翻茅草顶就翻一翻,晒一下,到了晚上,五个知青就搬了进去。
阳臻跟韩江晚上在食堂吃了饭,回来的时候就一起找到老支书。
先给老支书递上一
老支书絮絮叨叨,忽然一个叫王家卫的男知青插嘴:“老支书,明年指不定还要继续干旱,为什么还要让大家伙儿浪费力气在地里?”
王家卫长得虎头虎脑,浓眉大眼的,瞧着有几分憨厚,原本老支书对他印象还不错。
可现在他把话这么一说,老支书那点好印象瞬间就没了。
其他两个男知青扯了扯王家卫的衣裳,用眼神示意他别乱说。
王家卫梗着脖子不肯服软,反而用一种大无畏的眼神瞪着老支书,等老支书回答。
老支书:“......”
老支书瞬间觉得自己变成了欺压穷苦老百姓的地主,而面前这个年轻男娃子,就是那勇于反抗智勇双全思想进步的反抗领袖。
得,这还来了个愣头青,老支书抬手抹了一把脸,迟疑是否要豁出老脸去公社找书记换一换知青。
第135章 王家卫
青梅是在第二天送猎物的队伍回山上以后, 才听说屯子里来了五个知青, 据说是从海南省来的,三男两女,最小的十六,最大的十九。
算算时间,这个时候已经有些地方开始把上山下乡的名额当成任务了,只不过现在安排下来的一般是年纪适中的,安置上也中规中矩。
只等过个两三年, 那真就是一批一批地从城里刷下来, 最小的十三、四岁就能往乡下放。
所以青梅并没有太在意, 只专心打猎, 在最后几天里,带着人又围了群野猪, 打了头人熊。
那人熊本是在人熊沟那边, 大概是被这边的动静吸引,就摸到了青梅他们的营地。
对别人来说, 这绝对是一场大灾难。可对青梅来说, 却是送货上门贴心服务。
作为支书,原本该是留在屯里掌控大局。
可因为屯里有老爹在,这次秋猎又关系重大,江红军就把屯里的事务都托付给里老支书,自己照旧跟着上了山, 操持着整个屯的乡亲接下来一年的口粮嚼用。
至于屯里来了知青的事, 江红军知道后也只能叹口气, 转头继续忙碌。
虽说在这样的大荒年里还要白白养五个知青,可有韩江阳臻唐稼他们在前头做例子,江红军对知青倒没啥恶感,只是为多了五个人的口粮而发愁。
江红军哪里知道,他老爹都要被一个知青给噎死了。
因为王家卫的话,五个知青进了大岗屯后,老支书就不乐意把他们安排到自己家。
当然,老支书也不能把王家卫安排到社员家去坑别人。
所以想来想去,当天晚上老支书带着五个知青在大食堂吃了一顿饭,随后就让五人去小学凑合一晚上。
当初为了办这个小学,整个大岗屯都十分积极,就连刘老太那样的人也忍不住给了不少关注——虽然她现在还没有孙子,可她儿子儿媳妇还年轻,以后肯定会有的。
小学办起来了,以后她孙子就好在家门口上学了,多好!
如她这样的老太太都能有这个想法,可想而知其他人还是对读书这一行很看重的。
有那不重男轻女的人家,更是出粮又出力,希望让自家闺女多多学点知识,以后到了能相看人家的年龄,也能找个更好的婆家。
因此虽然房子是破烂房翻新,可里面的课桌凳子却都是新造的。
屯子里本就有会两手木工的人,再加上大岗屯靠山,也不缺那几块木头,所以造的桌子凳子没款式,质量缺绝对是实打实的。
实木的桌子高矮宽窄都一样,拼到一起给几个年轻知青打个铺盖卷睡觉,不算委屈了。
刚好有两间教室,男女分开正正好。
到得第二天,老支书就跟屯里一个孤寡老人商量好,给他重新安排在食堂的杂物间,然后把他家那两间泥巴茅草房给让出来。
今年别的不说,日头绝对是足的。
所以一个白天,抽调几个手脚利落的妇人一番拾掇,该摸泥摸泥,该翻茅草顶就翻一翻,晒一下,到了晚上,五个知青就搬了进去。
阳臻跟韩江晚上在食堂吃了饭,回来的时候就一起找到老支书。
先给老支书递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