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不能比,但比起南方,也没少多少了。

    “……还是有些不一样,南方的米细长,咱们种的米……短粗……”胡田抓了捣好的米的米,抓起来给宋承明看。

    宋承明平时看到的米,都是做成米饭的米,至于生米是什么样的,他从没拿起来细看过。

    如今胡田一说,还真是的。

    “今儿就都尝尝这新米。”五娘心里有数,东北的大米挺好吃的。黏性极好,又香又糯,尤其是新下来的米,更好吃。

    香荽立马带着人下去了。

    蒸了一些干饭,更多的则是熬成粥,叫今儿在这里的人每人都能尝上一小碗。

    新米煮出来的饭,自有一股子香味。

    等饭上来,也不用菜,都各自细细的嚼着,品味米饭的味道。

    其实饭一端上来,浓郁的香味就已经传了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总有种自家产的米,味道更香些。

    等吃到嘴里,不管是米饭还是粥,味道都没有让人指摘的地方。

    不光是能吃,而且还特别的好吃。

    好几个辽东当地的老大人,一时之间,抱着碗就跪下,对着宋承明和五娘就叩头。

    五娘要起身相扶,宋承明拦住了。

    不光拦住了,他自己也郑重的朝五娘行了一礼。

    她的功勋,当得起这一拜。

    宋承明对着五娘这一礼,众人先是一愣,继而都对着五娘肃然行礼。

    五娘看着云里透出来的光,此刻,她才感觉真的被辽东上下接受了。承认自己是无人可以替代的辽王妃。

    辽东种出了稻米,这样大的事,怎么会瞒着。

    宋承明大张旗鼓的往京城送折子,一同奉上的,还有几斤米。

    不光是给了宫里的天元帝,就是简亲王府,云家,都送了。

    而最早得到消息,品尝到五娘种出来的大米的却是金夫人。

    她此刻端坐在饭桌上,面前只一碗白莹莹的米饭。

    “主子,咱们姑娘真是了不起。”大嬷嬷看着金夫人一点一点细细的咀嚼,就低声道。语气了有些与有荣焉,“这样的功勋……”

    金夫人眼里的笑意一闪而过,“收拾东西吧。咱们该离开了。”

    离开?

    大嬷嬷看着自家主子,“咱们去哪?”

    “这丫头闹出这么大的事,这烟霞山从此只怕难清净了。”金夫人说着,就将碗筷放下,“去辽东看看。想来她本事大,连稻米都能种出来,应该不至于供不起我这亲娘一碗饭。”

    大嬷嬷心里一笑,这还是嘴硬,明显就是想姑娘了,还不承认。

    “成!咱们说走就能走。”大嬷嬷说着,就端起桌上的空碗。

    这一碗米饭,金夫人全都塞进肚子了。一粒都没剩下。

    云家远进了院子,就看见大嬷嬷端着空碗出来,一下子就明白了。

    “大嬷嬷,也给我来一碗,我尝尝。”他说着,就掀帘子进了里面。

    大嬷嬷笑着应了,“可没准备菜。”

    “不用菜,吃菜哪里还能显出米饭的好来。”云家远说着,人去已经在里面坐在了金夫人的对面。“娘,您尝过了吧?”

    金夫人颔首,“瞧你,怎么还这样的冒失?”

    云家远也不以为意,“娘!我已经叫人将辽东产稻米的事,放出去,不出几天,必然传遍天下。”

    这是为了辽东扬名的事,金夫人认可的点点头,“只怕不少流民,要开始往辽东去了。”辽东是地广人稀,因为谁都知道辽东苦寒。可如今一旦能种出大米,这地方就是一块宝地,各地没恒产的流民,马上回迅速往辽东迁移,这对辽东是有好处的。

    “我已经叫人注意流民的动向了,一旦有消息,就送到宝丫手里、”云家远说着,就又笑了,“还别说,真叫她种地种出名堂来了。这功劳,可比为宋承明守城池的功劳大多了。对辽东的功劳,对着天下又何尝不是功劳一件。”

    金氏这才跟云家远说起,要去辽东的事。“……你留下,京城还有许多事,要你照料。”

    云家远拧眉,“我先送娘去,到了地方我再回来,也不过是几天时间……”

    “连宝丫都能上战场了,你还真把你娘当成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了。”金夫人一挥手,“这事就这么定了。”半点不给反对的机会。

    前一天才说了,第二天,金夫人就打马离开了烟霞山,往辽东而去。

    云家远想送一程,都被金夫人给赶回去了。

    而此时,皇宫里的天元帝,手里正拿着宋承明的折子。

    不自觉的,他的手微微的有点颤抖。

    辽东竟然种出了稻米!

    这当然是好事。可这对辽王是,对自己可真算不上是。

    下面那些百姓会怎么想?都会觉得这就是天命吧。

    他将折子给元娘递过去,“你瞧瞧,你这个五妹啊,可真是了不起。”

章节目录

谋家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林木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林木儿并收藏谋家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