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林大嫂干劲十足,又觉得占了林老实便宜,主动要求把孵化的活儿也接过去。

    天气变热,林老实要开始忙活鱼塘的事,已经不大顾得上孵化小鸭这事了,索性把自制孵化器搬到了林建义家,手把手地教会了母亲和大嫂,正式把孵化的工作交给了她们。同时分成比例也改了,他出鸭蛋和孵化器,林大嫂出劳动力,最后大家五五分成。

    因为他有四五十只母鸭子,每个月少说也得下两三百个鸭蛋。这个活儿可以长期做,林大嫂在自家镇上卖了之后,又辗转去隔壁镇上卖,生意一直很好。从中看到了商机,林大嫂开始尝试孵化自家的鸡蛋,让小鸡和小鸭搭配着卖。

    这样一来,他每个月保底就有二三十块的收入了,如果哪个月,鸭子下蛋多,孵化不完的,还能卖出去,又是一笔收入。

    对此,林老实并不满足,他将精力全投入到了鱼塘中。他拿了一张纸板,写了“出售虾苗”四个大字,然后将纸板挂在了鱼塘的路边,这样过往的路人都能看到。

    牌子挂出去三天,第一个客人上门了。

    不过这个客人竟然是何春丽的哥哥,何建新。

    林老实收起眼底的诧异,公事公办地说:“买虾苗?”

    何建新其实不想养什么虾,妹子在城里发了财,他也想进城跟着做买卖赚大钱,怎么也比这泥里来,土里去的强吧。

    可何春丽花钱承包了他们村的鱼塘五年,交给何建新打理,让他养虾。何父何母不想得罪这个最有出息的女儿,又听说林老实去年卖虾赚了好几百块,便押着何建新答应了。

    何建新心里明白,自家妹子不知什么原因,明明现在比以前过得好多了,但还是对上一段婚姻耿耿于怀,非要跟林老实较着劲儿。

    可是吧,她较劲儿,又不自己来,非要折腾他们养,真是烦死了。

    何家人,不,应该说十里八乡的人都没有养小龙虾的经验。承包了鱼塘之后,何建新一筹莫展,不知道该怎么搞,甚至连从哪里买虾苗都不知道,毕竟周围鱼塘除了林老实都没人养虾。

    就在这时,他听村里人说,林老实打出了卖虾苗的牌子。何建新犹豫了三天,决定还是找林老实买虾苗,不然鱼塘一直空着,他妹回家肯定会发火。

    所以才有了今天这么一出。

    面对这个前妹夫的询问,何建新有点不自在,用手背蹭了蹭下巴,说:“嗯,买虾苗。”

    林老实提出一个空桶,放在何建新面前,说:“这么大一桶,五十块钱,半桶二十五,刻线在这里,你要多少?”

    “这么贵啊!”何建新诧异地说。

    林老实不接话,他的桶这么大,又都是养到一节指头那么大的小虾,拿回去成活率非常高,养好了,六七月就能卖一波,不亏。也是因为小龙虾繁殖得太快,他的池塘养不了这么多,所以才会卖。

    除了林老实这儿,也没卖虾苗的,何建新见他没让步的意思,闷了两秒,说:“那就来一桶,不,半桶吧……要不还是一桶?”

    明显他自己都不知道他的池塘里要养多少龙虾。

    林老实瞥了他一眼,指着自己的鱼塘说:“如果我这鱼塘,不养鱼,全养虾,得用差不多两桶虾苗。”

    何建新琢磨了一下,他家的那鱼塘跟林老实这鱼塘面积差不多,也就是说要两桶,会不会贵了一点?或者是林老实故意耍诈,骗他多买一点?

    抱着对林老实的不信任,他最后只买了一桶。

    林老实带着他到小池塘边,拿起网,捞了一桶活蹦乱跳的小龙虾给他。

    何建新走了以后,接下来半个月,又陆续有几个人来买虾苗回去养,因为现在村里的鱼塘大多是为了储存水在干旱的时候灌溉水稻而挖的,属于村里集体所有。如果碰上去年那样的大旱天,那年池塘就没什么鱼,但如果养小龙虾,六七月就可以捕捞卖了,每家每户还能分几块钱。

    但这些人要得都不多,也就半桶。卖了半个月,林老实也只卖了一百多块钱。

    眼看小池塘里的虾苗还剩不少,他自己的池塘根本养不了这么多小龙虾。林老实一琢磨,找上了村长,提出了一个办法。由他无偿提供虾苗和水稻小龙虾混养技术指导,村民自愿参加,在水稻田里养殖小龙虾。

    这个实验如果失败了,村民一分钱不付给他,所有损失都是他的。如果成功了,养出来的龙虾分他一半。

    这个提议听起来还靠谱,村长又详细问清楚了虾稻混养的办法,对水稻的产量有没有影响等等。确认没问题之后,总算同意了林老实的提议,召开了社员大会,向村民宣布了这件事,请大家回去考虑清楚,如果有意向参加的,就去村长那儿按手印签合同,领虾苗。

    对于这个事,很多人都持观望态度。因为他们担心养了虾之后,影响水稻的产量,粮食可是一家人生存的保障。

    后来,还是林建义最先响应自己的兄弟,找到村长,领了半桶虾苗。

    然后是大勇和林三这样跟林老实关系最好的年轻人。有

章节目录

老实人不背锅[快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红叶似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红叶似火并收藏老实人不背锅[快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