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骂声:“什么腌臜泼皮货,也敢扯攀扯咱们逊哥儿!也不打听打听,咱们永宁侯府是好惹的嘛!实在不行,我明个儿就去宫里寻惠妃,我还不信了,不就是个铜臭商人,也敢叫逊哥儿抵命,他也配!”
他登时一股怒气涌上心头,真想立马转身不再管这事!姐姐有了荣王后才渐渐在宫里稳住了脚跟,初进宫时若没有皇后明里暗里的照顾,也许早就没了性命!且当年姐姐为何进宫,林氏可是一清二楚,如今居然如此无耻,妄想借姐姐的势,实在可恶!许是看出他的不满,身后的长松快跑几步至正门前,大声喊了句“二爷来了!”骂声戛然而止,林氏身边的方嬷嬷匆匆掀了帘子出来,毕恭毕敬地将樊克之迎了进去。
屋里不止林氏,二老爷樊诏沉着脸坐在左上首,见樊克之进来也没动。樊明仁耷拉着脑袋坐在右下首,一脸郁卒,胡子拉碴,看起来颓废得很。林氏倒是迅速换上了一张笑脸,忙让人看座上茶。樊克之朝她点了点头,闲闲坐在左下首,并不开口。
林氏顿时不知所措起来,频频看向身旁的樊诏,偏偏樊诏不知在想什么,一眼没看她。樊明仁自打樊克之进来,不知道是惭愧还是愤恨,眼珠子转来转去,就是不肯看向樊克之。还是林氏疼儿子,沉不住气,率先开了口:
“元哥儿,曹嬷嬷跟长松想必也跟你说了,你大哥是真被那些客商给坑了,你看是不是去找县尹通个气儿,把那勒索的人下了大狱好好惩治一番?”
樊克之简直想笑,京城县尹,那是可以直达天听的,自己有多大的脸敢叫人家徇私舞弊?再说了,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还未可知,樊明仁但凡是个好的,也不会整天流连青楼楚馆了惹上是非了。
“二婶,我与县尹大人实在没有交情,而且,”他用茶盖徐徐抹着漂浮的叶片,看了一眼樊明仁,平静道:“说不定,大哥情绪激动之下,一时没了准头,真把人给打伤了也不一定。大哥虽然不能上马征战,比普通人还是有些力气的。”
对面的樊明仁立时又气又急,刚想扯着脖子辩驳,不知想起什么,看向自己的父亲,生生憋了回去。
樊诏的脸色更黑了,手掌紧握,阴沉沉的看向樊克之:“元哥儿,以你今时今日的地位,莫说是县尹,即便是刑部大牢,也是说得上话的。你这话的意思,就是不打算管你大哥这档子事了,是吗?”
樊克之对他话里的威压视而不见,仍旧沉默着不说话。
“圣上一向重视孝悌,即便你再受宠,眼看兄弟深陷麻烦却不帮忙,如此冷血无情,就不怕言官参你,不怕圣上怪罪于你吗?”樊诏见他始终不松口,渐渐维持不住长辈的架子,睚眦俱裂起来。
“若说冷血无情,侄子实在不敢与二叔比,能对六岁的孩子下手。”樊克之见他不仅没有求人的态度,还试图把错推到自己身上,觉得恶心。当年樊诏可是真的想弄死自己,也差点成功了。“大哥若不能将这事好好解释清楚了,恐怕就是圣上的亲兄弟,也得往县衙走上一趟了!”他定定地看向一言未发的樊明仁,不想再说,抬脚便出了屋门。
有这闲工夫,真不如赶紧回墨兰居,多陪陪娇妻和未出世的孩子,樊克之望着已然暗下来的天,不想再离这些所谓的“亲人”。兄弟?他没有这样事事嫉妒时时恶心自己的兄弟。
作者有话要说:
爵位对于没什么才干的人来讲,真的是让人疯狂!
第79章 宁氏
如意坊东三条胡同的宁府向来是周围邻居艳羡的人家,胡同口卖吃食的小贩们,每当带娃娃从宁府门口过,都会特意拉住孩子不让吵闹。御史本就是让人敬仰的清贵人,何况宁府的这位御史中丞大人还有个嫁入侯府做当家奶奶的好闺女。
原本宁府连每天出来买菜的婆子都自矜身份,从不肯与农人们多说一句的,最近这半年却是每次匆匆买完菜就回府关上门,宁府门口渐渐车马稀疏得很。这几日更是连府门都不怎么开,偶尔还能听到大院里头隐隐的哭声,大白天的从院墙外走感觉阴森森的。
如意坊因多是朝廷官员在此居住,平日里安静得很,可再文雅的地方也挡不住左邻右舍之间的八卦闲谈,这不,胡同尾刑部赎罪处使司家的厨娘与几个翰林、郎官家的仆役趁着春光好,正在开得绚烂的玉兰树下聊闲篇。
“哎,你说御史府里怎得如此萧条了?我们大人今早临出门还跟夫人感叹了一回呢。”
“还能为何?御史本就要立身中正,为圣上监察百官的,宁大人却在赴江南查案时装睁眼瞎,可不回来就给办了呗。”
“啊?不会吧,不是已经撸了一堆人?听说光刺史就砍了好几个呢!”
“嗨,这你就不懂了吧?那是面上做给咱老百姓看的,我听说的是,牵扯到了皇子呢。宁大人就是因为帮顶上的人遮掩,还参了鞠躬尽瘁的樊院使,才被降职的。”
“那也是去年的事儿,最近这又是为了什么?居然有哭声呢!”
“这个我晓得,听他家花园子的老邓头讲,是他们家大姑娘回来了。”
“那不是嫁给樊家大爷的大奶奶吗?不是说以后是要继承侯府的?”
“
他登时一股怒气涌上心头,真想立马转身不再管这事!姐姐有了荣王后才渐渐在宫里稳住了脚跟,初进宫时若没有皇后明里暗里的照顾,也许早就没了性命!且当年姐姐为何进宫,林氏可是一清二楚,如今居然如此无耻,妄想借姐姐的势,实在可恶!许是看出他的不满,身后的长松快跑几步至正门前,大声喊了句“二爷来了!”骂声戛然而止,林氏身边的方嬷嬷匆匆掀了帘子出来,毕恭毕敬地将樊克之迎了进去。
屋里不止林氏,二老爷樊诏沉着脸坐在左上首,见樊克之进来也没动。樊明仁耷拉着脑袋坐在右下首,一脸郁卒,胡子拉碴,看起来颓废得很。林氏倒是迅速换上了一张笑脸,忙让人看座上茶。樊克之朝她点了点头,闲闲坐在左下首,并不开口。
林氏顿时不知所措起来,频频看向身旁的樊诏,偏偏樊诏不知在想什么,一眼没看她。樊明仁自打樊克之进来,不知道是惭愧还是愤恨,眼珠子转来转去,就是不肯看向樊克之。还是林氏疼儿子,沉不住气,率先开了口:
“元哥儿,曹嬷嬷跟长松想必也跟你说了,你大哥是真被那些客商给坑了,你看是不是去找县尹通个气儿,把那勒索的人下了大狱好好惩治一番?”
樊克之简直想笑,京城县尹,那是可以直达天听的,自己有多大的脸敢叫人家徇私舞弊?再说了,事实的真相到底如何还未可知,樊明仁但凡是个好的,也不会整天流连青楼楚馆了惹上是非了。
“二婶,我与县尹大人实在没有交情,而且,”他用茶盖徐徐抹着漂浮的叶片,看了一眼樊明仁,平静道:“说不定,大哥情绪激动之下,一时没了准头,真把人给打伤了也不一定。大哥虽然不能上马征战,比普通人还是有些力气的。”
对面的樊明仁立时又气又急,刚想扯着脖子辩驳,不知想起什么,看向自己的父亲,生生憋了回去。
樊诏的脸色更黑了,手掌紧握,阴沉沉的看向樊克之:“元哥儿,以你今时今日的地位,莫说是县尹,即便是刑部大牢,也是说得上话的。你这话的意思,就是不打算管你大哥这档子事了,是吗?”
樊克之对他话里的威压视而不见,仍旧沉默着不说话。
“圣上一向重视孝悌,即便你再受宠,眼看兄弟深陷麻烦却不帮忙,如此冷血无情,就不怕言官参你,不怕圣上怪罪于你吗?”樊诏见他始终不松口,渐渐维持不住长辈的架子,睚眦俱裂起来。
“若说冷血无情,侄子实在不敢与二叔比,能对六岁的孩子下手。”樊克之见他不仅没有求人的态度,还试图把错推到自己身上,觉得恶心。当年樊诏可是真的想弄死自己,也差点成功了。“大哥若不能将这事好好解释清楚了,恐怕就是圣上的亲兄弟,也得往县衙走上一趟了!”他定定地看向一言未发的樊明仁,不想再说,抬脚便出了屋门。
有这闲工夫,真不如赶紧回墨兰居,多陪陪娇妻和未出世的孩子,樊克之望着已然暗下来的天,不想再离这些所谓的“亲人”。兄弟?他没有这样事事嫉妒时时恶心自己的兄弟。
作者有话要说:
爵位对于没什么才干的人来讲,真的是让人疯狂!
第79章 宁氏
如意坊东三条胡同的宁府向来是周围邻居艳羡的人家,胡同口卖吃食的小贩们,每当带娃娃从宁府门口过,都会特意拉住孩子不让吵闹。御史本就是让人敬仰的清贵人,何况宁府的这位御史中丞大人还有个嫁入侯府做当家奶奶的好闺女。
原本宁府连每天出来买菜的婆子都自矜身份,从不肯与农人们多说一句的,最近这半年却是每次匆匆买完菜就回府关上门,宁府门口渐渐车马稀疏得很。这几日更是连府门都不怎么开,偶尔还能听到大院里头隐隐的哭声,大白天的从院墙外走感觉阴森森的。
如意坊因多是朝廷官员在此居住,平日里安静得很,可再文雅的地方也挡不住左邻右舍之间的八卦闲谈,这不,胡同尾刑部赎罪处使司家的厨娘与几个翰林、郎官家的仆役趁着春光好,正在开得绚烂的玉兰树下聊闲篇。
“哎,你说御史府里怎得如此萧条了?我们大人今早临出门还跟夫人感叹了一回呢。”
“还能为何?御史本就要立身中正,为圣上监察百官的,宁大人却在赴江南查案时装睁眼瞎,可不回来就给办了呗。”
“啊?不会吧,不是已经撸了一堆人?听说光刺史就砍了好几个呢!”
“嗨,这你就不懂了吧?那是面上做给咱老百姓看的,我听说的是,牵扯到了皇子呢。宁大人就是因为帮顶上的人遮掩,还参了鞠躬尽瘁的樊院使,才被降职的。”
“那也是去年的事儿,最近这又是为了什么?居然有哭声呢!”
“这个我晓得,听他家花园子的老邓头讲,是他们家大姑娘回来了。”
“那不是嫁给樊家大爷的大奶奶吗?不是说以后是要继承侯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