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丰盈的脸颊还瘦了些,颧骨耸了起来,显得眼睛大得出奇,也没有往常那股子矫情劲儿,身边的丫鬟将她引入座,她便呆呆地坐下,仿佛行尸走肉般。
女眷们在内厅,侯爷领着爷们儿们在前厅,待上了夜,满院子的花灯点了起来,外头不时有零星的烟火燃起,穿着鲜亮的丫头们来来往往,席上众人觥筹交错,面上瞧着真有几分钟鸣鼎食人家的热闹劲儿。
碧春为楚蓁夹了块儿胭脂鸭掌,楚蓁正要举箸,便觉得一道强烈的目光射了过来,她抬眼扫去,发现樊盎的双眼不像刚才那样无神,正紧紧盯着自己,眼里的嫉恨、不甘、愤怒简直要烧起来了。楚蓁觉得莫名其妙,自己今日连话都没跟她说几句,她这种表情,好似自己抢了她的宝贝。
楚蓁坐的这桌主座,大奶奶坐右手边,三奶奶左手边,樊盎坐对面。按长幼应是大奶奶宁氏坐主座,但楚蓁是朝廷亲封的世子夫人,更尊贵些。大奶奶正与坐她身边的女儿绮姐儿说着什么,二奶奶则是低头喝汤,没人注意到对面的樊盎。
楚蓁原本不想多事,无奈樊盎突然高声喊了一句:“有的人,放着自家人不提携,反倒为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铺路,殊不知人家根本没将你放在眼里。”她越说情绪越激动,瘦得只剩一层皮的手指紧紧捏着玉勺,眼里满是血丝,恨意里偏偏带着那么一丝期望:“二嫂,你别管外家的表姐了,我……”
“妹妹!你是不是糊涂了,怎么说话颠三倒四的?”大奶奶宁氏温声截了话头,转身笑着看向楚蓁:“二弟妹别往心里去,妹妹这几日病着,想来还有些迷糊。”说罢看了樊盎一眼,眼里的凉意让樊盎不禁一个哆嗦,她响起了父亲的警告,慢慢松开手中的哨子,满腔的怨气泄了,认命地低下头,又如刚来时一样,麻木地别人夹什么她便吃什么。
楚蓁顿时起了疑,妙姐姐昨日才进府,谁也没见过,何以二房像是早已知道似的。樊盎刚才可不像糊涂的样子,是真的很在意。铺路?铺什么路?自己连妙姐姐为何突然来了京中都不清楚,何谈为她铺路呢?看来,二房正在谋划什么,显然樊盎是知情的,且谋划之事阻了她的前程。
席上除了这个小插曲,倒是没有旁的。楚蓁夫妻用完晚膳,一家子除了绮姐儿都坐在瑞福堂守夜。过了子时,夫妻俩到若水居歇了两个时辰,天一亮,便跟着侯爷夫妻进宫朝贺。皇后的身子仍不见好,外命妇只在清宁宫外行了礼。反倒是梅贵妃,接连召了几家夫人进储秀宫说话。
楚蓁挺着大肚子,这么半日下来,只觉浑身的骨头都散了架。等樊克之从紫宸殿出来,便匆匆上了将军府的马车。回到墨兰居足足睡到晚膳时,才好受了些。初二回了娘家护国公府,咸宜县主九个多月了,楚蓁早早打发人让她等在芍药居中,说了会儿话,用了午膳便回府。初三去了温府,与潘氏、温柔待了整整一天。
这样忙忙碌碌几日,才彻底歇了下来。楚蓁缓过来后,才发现自从年初一晚膳前与妙姐姐见了一面,她再也没出过小院的门。且她似乎避忌着什么,并不愿见樊克之。楚蓁越想越奇怪,且她还未仔细问过妙姐姐到底为何来京中。
初七这日,樊克之一早便带着岳麒去了城外的玉泉寺拜谒先人,楚蓁抽了空,让碧春去将陈初妙请到墨兰居说话。陈初妙来的时候,穿了件粉色绣合欢花的短襦,浅碧色黄鹂鸣翠的丝质长裙。寥寥数日,泛黄的脸色已将养得差不多了,白皙了不少。眸光似水,高鼻樱唇,好一个眉清目秀的美貌佳人。
楚蓁立在门边,满脸含笑地将人迎到榻边:“妙姐姐来了这许多日子了,咱们竟没好好说说话,真真是妹妹怠慢了,姐姐千万别往心里去。快坐!”侍琴端了漆盘,上了茶水和点心,便静静立在一旁。
陈初妙矜持地笑了笑:“是我匆忙间来打扰表妹,表妹不嫌弃已是难得。”身子堪堪坐了半边,瞧着十分拘谨。且楚蓁总觉得,她对自己有几分防备。亲手为她斟了茶,往前推了推,楚蓁语含关心:“这几年,不知舅舅、舅母过得可好?蜀川湿热,蚊虫又多,北方人过去多不适应,舅舅年纪大了,得多多保养。”
陈初妙脸上的笑淡了些,眉头渐有愁意:“是啊,虽是物产尙算丰富,可民风彪悍,言语不通,日子着实辛苦。每每想到京城,都心酸不已。”这说的多是自己,可见陈初妙当真极不喜欢蜀川。
“妙姐姐,你这回进京,舅舅可曾有什么要嘱咐的?是否给我带了信?”楚蓁与楚祎与舅舅偶尔通信,此时拿出来说不算突兀。陈初妙听了,立时手脚僵硬起来,颇为不自在:“此次出门急,父亲倒是没有提过这些。”是没说,还是根本不知道她私自跑了出来,瞧她紧张的样子,楚蓁已猜出了几分。
楚蓁芊芊手指摩挲着茶盏的杯沿,依旧噙着笑:“冬季里蜀川湿寒,路行不便,再过几日,全哥儿便会给舅舅送信,妙姐姐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舅舅说?或是想带些什么回去?”言外之意,到时候舅舅就会知道你来了京中,若是真有什么隐情,还是早早说清楚了好。
果然,陈初妙立时粉脸煞白,眼睛强作镇定地望着楚蓁:“父亲如今不在县衙,表弟的人怕会白跑一趟。”楚蓁无所谓
女眷们在内厅,侯爷领着爷们儿们在前厅,待上了夜,满院子的花灯点了起来,外头不时有零星的烟火燃起,穿着鲜亮的丫头们来来往往,席上众人觥筹交错,面上瞧着真有几分钟鸣鼎食人家的热闹劲儿。
碧春为楚蓁夹了块儿胭脂鸭掌,楚蓁正要举箸,便觉得一道强烈的目光射了过来,她抬眼扫去,发现樊盎的双眼不像刚才那样无神,正紧紧盯着自己,眼里的嫉恨、不甘、愤怒简直要烧起来了。楚蓁觉得莫名其妙,自己今日连话都没跟她说几句,她这种表情,好似自己抢了她的宝贝。
楚蓁坐的这桌主座,大奶奶坐右手边,三奶奶左手边,樊盎坐对面。按长幼应是大奶奶宁氏坐主座,但楚蓁是朝廷亲封的世子夫人,更尊贵些。大奶奶正与坐她身边的女儿绮姐儿说着什么,二奶奶则是低头喝汤,没人注意到对面的樊盎。
楚蓁原本不想多事,无奈樊盎突然高声喊了一句:“有的人,放着自家人不提携,反倒为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铺路,殊不知人家根本没将你放在眼里。”她越说情绪越激动,瘦得只剩一层皮的手指紧紧捏着玉勺,眼里满是血丝,恨意里偏偏带着那么一丝期望:“二嫂,你别管外家的表姐了,我……”
“妹妹!你是不是糊涂了,怎么说话颠三倒四的?”大奶奶宁氏温声截了话头,转身笑着看向楚蓁:“二弟妹别往心里去,妹妹这几日病着,想来还有些迷糊。”说罢看了樊盎一眼,眼里的凉意让樊盎不禁一个哆嗦,她响起了父亲的警告,慢慢松开手中的哨子,满腔的怨气泄了,认命地低下头,又如刚来时一样,麻木地别人夹什么她便吃什么。
楚蓁顿时起了疑,妙姐姐昨日才进府,谁也没见过,何以二房像是早已知道似的。樊盎刚才可不像糊涂的样子,是真的很在意。铺路?铺什么路?自己连妙姐姐为何突然来了京中都不清楚,何谈为她铺路呢?看来,二房正在谋划什么,显然樊盎是知情的,且谋划之事阻了她的前程。
席上除了这个小插曲,倒是没有旁的。楚蓁夫妻用完晚膳,一家子除了绮姐儿都坐在瑞福堂守夜。过了子时,夫妻俩到若水居歇了两个时辰,天一亮,便跟着侯爷夫妻进宫朝贺。皇后的身子仍不见好,外命妇只在清宁宫外行了礼。反倒是梅贵妃,接连召了几家夫人进储秀宫说话。
楚蓁挺着大肚子,这么半日下来,只觉浑身的骨头都散了架。等樊克之从紫宸殿出来,便匆匆上了将军府的马车。回到墨兰居足足睡到晚膳时,才好受了些。初二回了娘家护国公府,咸宜县主九个多月了,楚蓁早早打发人让她等在芍药居中,说了会儿话,用了午膳便回府。初三去了温府,与潘氏、温柔待了整整一天。
这样忙忙碌碌几日,才彻底歇了下来。楚蓁缓过来后,才发现自从年初一晚膳前与妙姐姐见了一面,她再也没出过小院的门。且她似乎避忌着什么,并不愿见樊克之。楚蓁越想越奇怪,且她还未仔细问过妙姐姐到底为何来京中。
初七这日,樊克之一早便带着岳麒去了城外的玉泉寺拜谒先人,楚蓁抽了空,让碧春去将陈初妙请到墨兰居说话。陈初妙来的时候,穿了件粉色绣合欢花的短襦,浅碧色黄鹂鸣翠的丝质长裙。寥寥数日,泛黄的脸色已将养得差不多了,白皙了不少。眸光似水,高鼻樱唇,好一个眉清目秀的美貌佳人。
楚蓁立在门边,满脸含笑地将人迎到榻边:“妙姐姐来了这许多日子了,咱们竟没好好说说话,真真是妹妹怠慢了,姐姐千万别往心里去。快坐!”侍琴端了漆盘,上了茶水和点心,便静静立在一旁。
陈初妙矜持地笑了笑:“是我匆忙间来打扰表妹,表妹不嫌弃已是难得。”身子堪堪坐了半边,瞧着十分拘谨。且楚蓁总觉得,她对自己有几分防备。亲手为她斟了茶,往前推了推,楚蓁语含关心:“这几年,不知舅舅、舅母过得可好?蜀川湿热,蚊虫又多,北方人过去多不适应,舅舅年纪大了,得多多保养。”
陈初妙脸上的笑淡了些,眉头渐有愁意:“是啊,虽是物产尙算丰富,可民风彪悍,言语不通,日子着实辛苦。每每想到京城,都心酸不已。”这说的多是自己,可见陈初妙当真极不喜欢蜀川。
“妙姐姐,你这回进京,舅舅可曾有什么要嘱咐的?是否给我带了信?”楚蓁与楚祎与舅舅偶尔通信,此时拿出来说不算突兀。陈初妙听了,立时手脚僵硬起来,颇为不自在:“此次出门急,父亲倒是没有提过这些。”是没说,还是根本不知道她私自跑了出来,瞧她紧张的样子,楚蓁已猜出了几分。
楚蓁芊芊手指摩挲着茶盏的杯沿,依旧噙着笑:“冬季里蜀川湿寒,路行不便,再过几日,全哥儿便会给舅舅送信,妙姐姐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舅舅说?或是想带些什么回去?”言外之意,到时候舅舅就会知道你来了京中,若是真有什么隐情,还是早早说清楚了好。
果然,陈初妙立时粉脸煞白,眼睛强作镇定地望着楚蓁:“父亲如今不在县衙,表弟的人怕会白跑一趟。”楚蓁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