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现场响起敬佩的掌声。

    蔡咏道:“这首诗啊,今存最早的杜集版本此诗置于第一首,但现在文学史家都认为这并非杜甫最早的作品,但却公认这是杜甫最早、最明确地自叙生平和理想的重要作品,那么李凡,你觉得杜甫最早的诗是哪一首?”

    这不单单是考成语知识了,这还在考文学素养和自我见识啊。

    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等着听李凡的回答。

    李凡面露浅笑,款款而谈,但接下来一番谈论却让现场几个有大学问的人物陷入沉思之中。

    “我认为杜甫最早的诗应该是《江南逢李龟年》,当初我受前人影响,也认为此诗应属于湖nan诗范畴之内;且疑‘江南’或是‘湖nan’之误,但沉静地思考了一番,则觉得有些不妥。而且此诗之容态俏生,气韵飘扬,不似杜甫湖nan时诗之多悲哀沉郁,而可合于杜甫二十三岁左右‘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之环境。”

    此言一出,全场处于懵bi状态,大家听不懂啊,这说的什么乱七八糟的?

    谈到成语,大家可能还略知一二,但现在已经谈到杜甫诗作的考证问题了,全懵了!这个问题太深入太专研了,已经根本不是普通民众所涉猎的领域。

    大家懵bi了,不知道李凡说的是对是错,但又觉得能说出这话已经很牛bi了,又能自圆其说,一定是很有道理的。

    选手们也懵了,不专门研究杜甫或者古代文学的谁会关心这个问题啊。

    不过,现场几个文化名家明显为之所动。

    肖老、蔡咏、潇潇身体全部前倾,脸上露出一丝疑惑,估计这个答案和他们的认知有一定出入,但又明显觉得李凡说的有几分道理。

    张磊皱起了眉头,认真思索。

    小玲老师也燃起了好奇,不错神地看着自己的爱徒。

    这时,见李凡停止了言语,肖老品咂了一下道:“请说下去!”

    现场所有的目光全部聚焦在这个英俊少年的身上,那都是明明听不懂却又很想听的样子!

    望着几位嘉宾老师渴望的目光,李凡调整了一下状态,准备给他们上课了。

    (ps:各位大大们,求推荐求收藏,拜谢大家!!)

    第046章 给你们上一课

    舞台之上,聚光灯下。

    一个翩然而又俊朗的大男生侃侃而谈。

    “以前,我遵循前人的注释,也同样认为杜甫在712年至735年的诗歌都没有保存下来。不过,现在我改变了这个观点,认为这首《江南逢李龟年》系年于735年,甚至更早。之前我说过了,此诗作的风韵,我相信应该作于杜甫东南游历时期……”

    李凡说得兴起,直到发现演播厅里1000余双眼睛盯着他并呈现完全不知其所云的状态时,他略显尴尬地说:“抱歉哈,大家见笑了,一家之言而已。”

    潇潇道:“其实,学术界很多人认为《望岳》是杜甫现存最早的作品,你这观点倒是很新颖啊!”

    肖老立马抛出自己的观点:“其实我认为最早的作品也不是《望岳》,《夜宴左氏庄》应为第一首:林风纤月落,衣露静琴张。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检书烧烛短,看剑引杯长。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肖老吟诵完后解释道:“杜甫在南方游历了几年,他可能已经学会了足够多的吴方言,能够理解吴咏,我倾向于认为,如果将此诗系年于南方游历结束的735年暮春,它将变得极富意味。如果按你的分析,这两首诗可能谁早就未必了。”

    李凡直言道:“肖老,我觉得您说得有道理。但也不能肯定,在别的地方,也未尝不能“闻吴咏”。临近考试才来“检书”,像当下某些临时抱佛脚的考生似的,似乎不大像杜甫的做派。在外地旅游,带许多卷轴书籍,很是累赘。这样看来,《夜宴左氏庄》恐怕并非作于南方游历结束的735年暮春,而更可能在稍晚些的时候。”

    肖老一时之间不说话了,陷入思考之中。

    而李凡,依旧滔滔不绝:“诗圣杜甫的诗现存一

章节目录

娱乐之最强大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昊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昊鲤并收藏娱乐之最强大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