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转奇 作者:肉色屋
说:“我刚刚说的那些话,无一不是为我们两个考虑的,你又何苦拒绝。况且我们已经有了绵宁,他也聪慧可爱,日后也足以担当起重任,这样你还有什么好不安的呢?”
前面说的都是胤禛心里话,绵宁后面的当然是权宜之计。胤禛真实的想法是,只要胤禩放下了心结,凭他们两个能力,生十个八个完全不是问题。到时候还怕没儿子吗?
胤禩终于睁开眼睛,因为他终于想起自己的另一个身份了,他现在是胤禛心爱的女子,不仅仅是皇后。
胤禛见胤禩睁开了眼睛,心里安了一点。
然后,胤禩说话了:“是我想差了。刚才不知怎么的,脑子里就一根茎到底了。”接着又说:“皇上待我如此,我自然满心喜悦,哪怕是日后有人非议,我也不怕,就是百年之后见了祖宗,祖宗责怪,我也认了。谁叫我遇到了皇上,又得皇上如此厚爱呢。”
胤禛耳朵里听着胤禩的话,眼睛也目不转睛的看着胤禩,只是分辨不出胤禩这是真话还是假话。
你说他是假话,可是他眼睛里却有光芒,你说他是真话,胤禛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但是,胤禛的潜意识更加的愿意胤禩这是想通了,或者说动摇了,所以他说:“我只盼你日后一直这般想法才好。”
胤禩平静的说:“我日后自然也是这样想了。只盼皇上不要变了的好。”
你既然自己不想开枝散叶,我还装什么假样子。这也省得我费心了。
胤禛说:“我心里自然只有你。难道这些日子还不明白我。”
胤禩便说:“我自然是明白皇上的。”
胤禛想这一段就算是这样揭过了吧,只是这一场谈话如今不知道偏到哪里去了。他要的暗示效果那是一点也没有。只是若是胤禩自此之后真的慢慢想开了,这些暗示明示自然也就统统不用了。
胤禛怀着美好的愿望,陪着胤禩用了膳,才回了养心殿。
不是胤禛不想留下,而是因为还在孝期,胤禛不能留下,起码名义上是这样。
第二日,胤禛正常上朝处理朝政。胤禩在永寿宫内,却回忆这前一天的事情。
他总觉得前面胤禛的行为有点反常,到了后面就更加了。
他现在和胤禛的情况,明显是不可能再生孩子了。而胤禛作为一个皇帝,又如何会满足于只有一个儿子?可是胤禛竟能在他面前说出那样的话来。胤禛昨天说的话,真是足以让任何一个女人为他赴汤蹈火。
即便这是假话,也足够怪异了。胤禛作为一个帝皇,哪里需要这样对着一个女人许下这泼天的承诺?
胤禛对博尔济吉特氏的感情胤禩都是看在眼里的。胤禩知道即便他和胤禛之间对他们的关系已经形成了默契,彼此之间也是心知肚明,但是实际上从胤禛的眼睛中偶然冒出来的火光,胤禩还是知道胤禛并没有死心,胤禛还等着他们的关系重回当初。
但是,即使胤禩在心里嗤笑胤禛是个情圣,可是作为一个男人,胤禩很明白一个男人能为一个女人做到的地步,而作为一个用了两辈子时间了解胤禛的人,胤禩很明白胤禛就是情圣他也不会痴情到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地步。
所以,胤禛昨日的所作所为真是怪异之极。
胤禩明白胤禛的性格虽然有点而说风就是雨的样子,但实际上,这么多年磨砺下来,他说话做事都是事出有因,绝不会无风不起浪的。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让胤禛昨天这样说话呢?
胤禩开始回想他最近做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导致胤禛如此呢?他自问最近没有什么动作,倒不是他不想,实在是丰升额那里没有什么进展。
胤禩一直想一直想,难道是因为他多见了丰升额的夫人两次,所以胤禛这个多疑鬼就有想法了?难怪他要说什么这些妇人在家里的地位,难怪他要说什么夫妻一体的话来了。
九门提督是重中之重,胤禛要把丰升额牢牢的握在手心不容他人染指的这种心情,胤禩是很理解的。可是胤禛这样也未免他多疑了吧。他作为一个皇后找人面见了两次这样的事情难道都能让胤禛怀疑成这样。
这人真是小心眼又多疑病啊。
胤禩软软的躺在榻上,看着外面的秋风一阵紧是一阵,心里想着,只怕晚上要变天了。
胤禩听着外面越来越猛的风声,心思却慢慢的沉静下来。
可是这渐渐沉静下来的心里,却使得长久以来潜伏在胤禩内心深处的那头名叫怀疑的猛兽却再次的破土而出。胤禩又一次的做起了假设。
如果胤禛已经知晓了他的身份,那么胤禛今日之举可以说是顺利成章。他当然不能放心胤禩频繁的和九门提督联系。
这一次的这个假设完完全全的击中了胤禩。
胤禩最后想,胤禛知道了。
这些日子以来,胤禩多次的反复的怀疑过胤禛已经获悉了真相。
可是他自己又总是不断的反复的推翻结论,而这其中胤禩认为胤禛不知真相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胤禛对他流露出来的感情。他本能的认为胤禛不可能对胤禩会有这样的感情。
今天他第一次反过来推演。如果胤禛获知了真相,但是胤禛因为自己的感情所以下不了手除他。所以,他们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昨天他跪在胤禛面前的场景特别的清晰起来。
在此之前,作为博尔济吉特氏的他,从来没有被胤禛这样对待过。可是如果是胤禛对胤禩,这样的场景胤禩就熟的不能再熟了。太庙,乾清宫、养心殿,哪里他没有这样跪过呢?
胤禩苦笑。
那一刻,胤禛心里是不是也想起了前世?
作者有话要说:61这样的日子自然是要加更的
194、重谋
下跪之前,胤禛说的那句话也重响在胤禩的耳朵里,胤禛用了“又”字。还沽名钓誉,还广结善缘。这说的不就是前世的自己么。
胤禩冷笑出声。
胤禛你果然是知道了。
胤禩接着反推。
然后一切都顺理成章起来,以前正着推演起来的那些不平之处那些怪异之处,都严密的合缝起来。
胤禩心中越发的认定了胤禛已知真相这个事实。
然后一直推一直推,直推到了绵宁搬出去这个事件。
胤禩想,原来胤禛那时候已经知道了。
可是,这后来胤禛对他的那些表现又怎么说?
难道胤禛对博尔济吉特氏这个皮囊真这么有爱?有爱到这里面的芯子都是他胤禩都这样义无反顾?
胤禩忍不住就起身站到了穿衣镜前。
博尔济吉特氏长的好,他一向是知道的。但是也远远没有到倾国倾城吧?胤禛何至于这样呢?
胤禩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的细看。实在看不到这个皮囊有特别过人之处。
最后,胤禩看到镜子里那双迷茫的眼睛后才突然又醒悟了过来。
难道他现在还有时间担心这些有的没的事情?如今最要紧的事情,是怎么对付胤禛。
胤禩开始接着分析他目前的处境。
现在他知道胤禛,胤禛也知道是他。他还知道胤禛已经知道是他了。那么,胤禛知不知道自己已经认出了胤禛?
这个问题在胤禩心间一闪而过。
胤禩就决定往最坏的方向假设,那就是胤禛和他之间其实已经真相大白,他们之间只有一层薄薄的纸,想要捅破那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现在看来,他的情形已经是坏到了极点。
胤禛既然知道了他,必然对他是防之又防。
他想要做点事情只怕已是难上加难。
只是,有一点只怕胤禛还未必清楚。
这一次他本来就不打算明着和胤禛争斗。这一次他本来就打算竭尽所能的利用胤禛所拥有的一切。这一次他本来就打算名正言顺的上台。
他现在需要的不过就是一个意外。
有了这个意外,绵宁自然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
只是现在想叫胤禛对着顾命大臣说一句“绵宁年幼,皇后向来公正明理,遇事多可相询”是不能了。只怕,胤禛若还有一口气在,最后一句话也要说“朕和皇后少年结发,情深若海,如今离她而去,恐她心中不忍,着她相陪”,然后逼他殉葬了吧。
所以,现在他只能一击而成了。
廉亲王府里,九弟双手递过来的那个匣子,那个他时常凝视但是始终没有打开的盒子。那时候,他明白即使胤禛死了,他也做不成皇帝,所以他一直没有动手。
现在不一样了。
又一个场景浮现出来,那是札兰泰胸口开花、应声而倒。胤禩想唯有此利器能成事。
现在重要的是找那么一个人。
一个能近到胤禛身边的人。
胤禩飞快的盘算起这件事情来。
时机。场合。人。器。
现在当然还不是时候。政局未稳。
若是胤禛现在死了,胤禩敢肯定,皇极殿只怕是关不住太上皇的。到时候,只怕摄政的就是太上皇,而不是他了。
所以,现在重要的是自己努力提高人气,让全天下都知道,皇后不仅是端庄大度,而且能够处事不乱、遇事不惊,见识卓越、智力超群。
至于场合,胤禩认为木兰始终是一个好地方。那么大片的树林,那么多的人,虽然胤禛也必然防范得当,但是总有百密一疏的时候。只是明年却不能成行。只有等后年的开春了。
至于人。这样的事情除了他自己家,还能找谁去。
还有器,胤禩并没有忘记胤禛送给他的那件铠甲,他都有了,胤禛也必然有一件了,而且只怕会更好。这倒是一个难处。若是要一击毙命。只能是头和胸口。这样一来,真是难上加难。但是胤禩觉得还是很有希望的,百步穿杨从来不是神话,弓箭能这样,火枪自然也能成,只要功夫下到家。
胤禩打定主意,刻意的和胤禛周旋起来。
虽然胤禩作为皇后的职责照旧的履行着,可是都在胤禛的范围内了。对着胤禛,也多了一份亲昵。只是胤禩占了要守孝的光,二人也不能同床,所以才把这一份戏真真切切的做了下去。不然的话,绝对一次的死光。
胤禛虽然想尽力的冷眼旁观,可是那一颗心实在是热乎乎的,让胤禛逐渐的更加的以为胤禩真的是回心转意了。
到了这一年的十二月,丰升额突然疾病死了,使得九门提督之位再度悬空。
胤禛到底还是不放心胤禩,狠下心来试探了胤禩一回。
胤禩虽然没有说出那句经典的“后宫不得干政”的话来,但是却也是话里话外的替胤禛打算。
这一次试探的结果让胤禛很满意,因为胤禩终于不再盯着这个位子了。
这一次试探的过程让胤禩很开心,因为胤禛终于对他放下了一点戒心。
最后,是关伯伟,这一位熬过了福隆安又熬过了丰升额的万年二把手,终于转正了。
关伯伟的夫人递牌子想要面谢胤禩。
胤禩不过是当着面说了一些,“这都是皇上的恩典”,“关大人用心替皇上办差,也不枉皇上栽培他的心了”等等等等官方十足的话来,使得关伯伟的夫人博尔济吉特氏回到家以后,一字一句的对着关伯伟复述了一遍,夫妻两个研究了好几天,也不知道皇后怎么突然就对他们少了一份亲切。
其实也就是胤禩想明白了。胤禛既然早知道是他了,怎么会将关伯伟这个肥羊留给他呢?所以,他和关伯伟等交好倒反而着了胤禛的道了。胤禩很有点悔不当初。
所以,现在的胤禩处事更加的不偏不倚起来。
大清朝,隔了多年以后,重新又出现了帝后和谐的场面。
而且,皇帝对皇后的看重那是明当当的晃人眼。你看着新年一过,改元一改,皇帝就着急的发布旨意恩封了保柱一家子,连皇后的大侄子都没有放过,才七岁呢。
众人在心里都纷纷的想,幸而这位皇后的母家不济,不然又是一个富察氏啊。
只不过这一切从胤禩口里说出来都变成了烈火烹油。
佟佳氏不可置信的看着胤禩,怎么好好的事情,在胤禩眼里就变成了这样不堪,不仅是不堪,而且简直是穷途末路啊。
胤禩自然也看到了佟佳氏的表情,但仍然说:“额娘,千万不要以为我危言耸听。额娘只要细想皇上现在几岁?大阿哥又是几岁?圣祖爷和废太子可不是也差着这个岁数。”
佟佳氏依然觉得不可置信:“这不是还有娘娘在吗?”
胤禩自嘲一笑:“额娘,难道以为皇上以后就不进人了吗?”
佟佳氏沉默了半响,终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胤禩接着说:“昔年赫舍里氏如何?我们家现在可有一丝比得过的地方?就是他们家都未能替太子保住位子。何况我们家呢?”
佟佳氏抬头,这个贵为皇后的女儿,如今已经是他们一家的荣耀所在,而大阿哥绵宁更是他们家以后的保障,佟佳氏几乎不用费力思考就已自然而然的说:“依娘娘之见,我们家这路要怎么走?”
胤禩说:“如今大哥的路已经铺好了,二哥管着庶务,我倒也放心。只是这家里总要有一些人,能为我们干一些要性命的事情。”
这就是自保之道了?听着怎么像是冒险的?
胤禩接着说:“现在大阿哥年纪还小,其他事情不着急,也不能着急。只是有些人却需要用心的培养,多年的下力,只有这样的人用起来才贴心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佟佳氏听了也想先预备着总没有错。
当下便问胤禩:“要什么样的人。”
胤禩说:“上次二哥带回来的东西不错,叫他养几个会用这个的人就行。”
佟佳氏不知此事,胤禩又说:“您只管和二哥说,就说是他和我一起见过的东西,他肯定知道。”
胤禩最后又嘱咐:“可靠、忠心、稳得住最重要。”
莫日根听了佟佳氏传达的话以后,就在一旁冥思苦想。
然后列了一整夜的清单,终于搞清楚了胤禩指的是什么,但是却更加的惊疑不定。
娘娘要这个做什么?
直到他托人去问,得到了胤禩的肯定答复,才下定决心按照胤禩吩咐的那样准备起来,并在胤禩的嘱咐下保证了这件事情只有他和胤禩知道。
胤禩见事情终于安排下去了,又开始细想下一步计划。
作者有话要说:过渡章不可少啊
195、教育
胤禩现在的主要目标就是现在支持胤禛的人,在胤禛死后能继续支持绵宁,而不是转而支持蜗居在皇极殿的太上皇。
绵宁在中秋过后已经正式上学了,作伴的自然是宗室子弟,比如有胤禛特意点过来的永瑺两个侄子。绵宁由于同时被胤禛和胤禩寄予厚望,启蒙的早,所以真真假假的得了不少赞誉,其中一位就是刘墉。
刘墉在去年的述职的时候就被胤禛留京了,如今在吏部做侍郎,一边兼着尚书房的差事。刘墉也算是胤禛寄予厚望的官员了。
不过这样的人还是太少了,但是胤禩相信今天的春闱一过,胤禛必将顺势作出大幅度调整。如今翰林院的那帮人,胤禛也考察的差不多了吧。
可是基层虽然重要,但是重中之重,仍然是在京的诸王和六部大臣。
胤禩细细的分析,从如今已经被封为恭亲王的永瑆到郑王、醇王、庄王这些和胤禛一起或者被迫和胤禛一起站在联盟最前面的人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不支持绵宁就是自寻死路。大臣之中,除了如今的各位军机,仍有大把的人,胤禩把握不住。胤禩明白如今这些人等很多程度上都是因为胤禛表现出来的强大的气势才听命于他。如果换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还是一个黄口小儿,胤禩认为这种局面很可能就没有了。
胤禩现在迫切胤禛能大刀阔斧的进行人事整顿,整顿出一批视他为正统视他为唯一的人来。
胤禩从来没有如此迫切的期待过一次春闱。终于等到了金銮殿传胪,胤禩想,胤禛你可以开始了。
可惜胤禛让他失望了。胤禩所期待的大规模的人事调令并没有出现。
胤禩被打击的差点就就此心灰意冷了。这也使他更加的执着的提高绵宁在众人心中的声望。所以,他几乎每天都会在绵宁请安的时候,和绵宁进行课业讨论。
这一来让绵宁倒是受益匪浅。
好几次在胤禛对他进行考核时,除了背书以外,对胤禛的发问都说出了比较成熟的观点,引得胤禛暗喜。当然也更加的让站在胤禛身边的于敏中、袁守侗、和珅等等大力的夸奖。因此,总算胤禩的这一招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其实,胤禛心里是知道绵宁的背后站在胤禩的,而且胤禛心中对这件事情的感觉颇为矛盾。
一方面他反感胤禩对绵宁的教导,要知道绵宁的师傅都是他亲自定的,自然都是可靠的、博学的,胤禩这样做算什么呢?胤禛想胤禩到底还是没有放下啊。他这样急切的不遗余力的培养绵宁,让绵宁在他面前在众人面前频频的露脸,显示出他的优秀来,纵然是为了绵宁的位子,可是胤禩他真的放下了他心中的那个计划吗?
只是再看胤禩最近的所作所为呢,胤禛就安慰自己胤禩对绵宁所作一切不过是作为一个母亲的本能而已。本朝向来有子以母贵之说,可是铁一样的事实还是告诉了大家,更多的更可靠的还是母以子贵。因此,胤禩希望自己的儿子有出息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
胤禛心里重重的叹气。他现在比前世做皇帝更苦。以前他不过一心操心朝堂之事,后宫总是稳的。现在呢,官场上贪官污吏一大把,民间多处闹乱贼,后宫虽然人少,可是却悬着一把明晃晃的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在背后捅他一刀。
胤禛在心中感叹了一番自己的命,内心中再一次的升起了和胤禩敞开来谈一谈的决心。虽然现在之前的多种顾虑已经不存在了,可是,胤禛想起近来和胤禩之间的和谐来,又一阵不忍心。无可否认现在出了胤禛内心之中的一丁点的不安和怀疑以外,他和胤禩的生活堪称是完美啊。胤禛实在不想亲手打破。而且,说不定胤禩正在回心转意,说不定胤禩也像他一样愿意抱着这个秘密过下去呢。
要不再去暗示一下胤禩呢?或者和胤禩讨论一下绵宁?
胤禛犹豫不决。
胤禛脑子里想着这些,但到底眼睛还是被案上的奏折吸引过去了,一看到那一摞一摞的奏折,刚刚那些东西便来去不踪影了。
胤禛手上拿起一本奏折,心里最后感叹到先这样吧,船到桥头自然直。
不过,这一日胤禛最终还是去了胤禩那里。
胤禛去的时候,胤禩正在和晋为端妃的阿颜觉罗氏以及晋为安嫔的他塔喇氏说话。这二人看到皇帝那是打心底里高兴,只是看着皇帝的样子,好像有话要和皇后说。二人顺势的说了几句话,就很有眼色的告退了。
胤禩这才将眼光转向了胤禛:“皇上这时候来,可是有事?”
胤禛一早想好和胤禩怎么说了,因而开口:“绵宁可来过了?”
胤禩自然的说:“下午下了学后来的。怎么?可是绵宁有什么事情?”
基本上谁都知道绵宁是每天都来他这里请安的,胤禛这样单独拿出来问,难道真是出了什么事情?看着绵宁的样子不像啊。
胤禛说:“今儿查了一下绵宁的功课,义理虽粗,却也通了。”
胤禩似笑非笑的看了胤禛一眼。意思是既然义理粗陋,你还这样巴巴的跑到我这里来显摆?
胤禛很明白胤禩的意思,不过做老子的自然不能狠狠地夸奖儿子,即使是在这个儿子的额娘面前。所以胤禛象征性的清了清嗓子。
胤禩才调转了目光。
胤禛才又说:“绵宁能如此进益,都是你功不可没啊。”
胤禩虽然不想谦虚可是他必须谦虚:“我哪里有什么功劳。都是皇上找的老师好。”
胤禛听了这话很满意啊,笑着说:“自然是你功劳最大了,你是他额娘么。”
胤禩勉强维持住脸上表情。现在他明白胤禛已经知道他的身份了,所以他断定胤禛这是在嘲讽他。
胤禛察觉到胤禩的一丝不自然,心里明白,一不小心踩到胤禩的痛脚了。不过胤禩,这个事实你还真是必须承认的啊。但口上仍飞快的转了口风:“他虽然聪慧,可是也不可赞誉过多。须知捧杀捧杀,便是捧的越高跌的越重。”
胤禩侧目。
胤禛接着说:“绵宁的性子目前看着是好的。可是少年人是最易移性的,你平常还是拘着他点。免得他小小年纪因为几句夸赞,就目中无人、自高自大起来。”
停了一下又补充:“你知道他身为我们的儿子,本来地位已够高,若是性格中还出现这样的倾向,以后难免的偏听偏信,这于他,于我们都不是好事。所以,幼年之时,最好能磨磨性子,各色事情经历的多了,长大以后自然就坚韧不拔了。你说是不是?”
胤禩看着胤禛,心想这是让绵宁收敛锋芒了?不过,如今在皇极殿的那一位,你当年可不是这样教育的。那么,这是再警告我不可插手了?
胤禩这一丝脸上丝毫不露,口里说:“皇上说的是。绵宁是需要些磨砺。”
胤禛看着胤禩,不知道胤禩是不是真的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有没有达到。终于还是说:“有你在绵宁后面盯着,我很放心。”
胤禩回道:“终是要皇上把握大方向。我在深宫之中,又能有多少力。”
这两句话可都是含有深层的潜台词。
两个人都看着对方,想知道对方的心里深处的想法。
看了一会儿,二人又不约而同的转开了眼睛。
这双眼睛只含着一点点的探究,可是胤禛知道更多的光芒被胤禩悉数收敛了。胤禛再次的想,这些内敛的光芒之中可还有野心之光?
胤禩看胤禛的眼睛,只看到了不容置疑的坚定。胤禩想这就是老四的眼睛,坚硬如石。
所以,这一场谈话的最后,胤禛说了一句:“你歇着吧。”
就又匆匆收场。
第二天,绵宁来请安的时候,胤禩自然语重心长。
他没有多说,在课业讨论完毕以后,对绵宁说:“你越长越大了,留在我这里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了。”
绵宁立即卖萌讨好。
胤禩抚着绵宁的头顶说:“以后,你会见到越来越多的人,会遇到越来越多的事,有些人、有些事,你见了以后难免会有些感触,或是不平或是鄙夷或是疑惑,这个时候你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作出自己的判断也不要着急插手进去,心中有疑问只管静静的看,看他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慢慢的你就明白了这个人,自然而然也你就明白这件事。”
绵宁虽然早慧,可是他还只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听了这话,心里有很多疑问,可是听到胤禩最后一句,生生的憋住了,只是将胤禩的话在心里默念了几遍。
胤禩扶正了绵宁,让他坐在他对面的炕上,才又说:“你是我儿子,我看着你心里就喜欢的很。只是你要记住,你还是个阿哥,是皇上的儿子。皇上的儿子自然是端庄大度、心怀若谷、谦和有礼的。”
绵宁听了这话,连忙站起来:“额娘,可是儿子带累了你?”
196、效果
胤禩摇头,微笑道:“你现在还没有带累我的能力。”
绵宁一想也是,自己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能惹什么麻烦。
胤禩接着对绵宁说:“只是你处在这个位子,一举一动都惹人关注,给你或是光环或是冷水,你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心,坚定自己的目标。”
接着又一叹:“你还这么小,只记住我的话。日后更加勤勉读书罢了。”
绵宁听了胤禩的话,确实有很多疑问,可是见胤禩这个样子,又不敢多问,只好点头承诺更用功。
胤禩才又关心起绵宁的饮食起居来,二人说了好一会话,绵宁才怏怏的走了。
一回到自己的住所,绵宁就问:“额娘那里,近几日可去了什么人?”
他的小内侍叫何三益贴近他耳朵回话道:“主子,说是皇上他老人家昨日去过主子娘娘那里。”
绵宁问:“没有其他人了。”
何三益摇头。
绵宁沉思起来。
胤禛和胤禩之间,绵宁自然的倾向于胤禩。
胤禩陪着绵宁的时间更多。时间本来就是人与人感情天枰上的砝码,更何况这时间还是在一个幼儿和母亲之间。生活上的无微不至,还有平时胤禩在绵宁面前展现出来的无所不知、无所不精的样子,早已在绵宁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刻痕。尤其是现在,课业上的疑难也从来没有难倒过胤禩,很多时候绵宁认为自己的额娘作出的解释进行的延伸比那些老师更加的正确更加的贴切。况且,绵宁在皇太后葬礼上,随着胤禛的离开,他稚嫩早慧的心感觉到了一丝不安,然后这一丝不安在随着胤禩带着他面对他那些叔王那些长辈时流露出来的气场和智慧又慢慢的消失了,小小的绵宁意识到只要这个人在,自己就是安全的。
因此,胤禩在绵宁面前建立的形象不仅仅是亲切、温和、可靠的,而是还是智慧、果决、高明的。简单而说,胤禩在绵宁的心中就是女神一样的存在。对绵宁来说,胤禩就是那个可以帮助他解决一切难题的那个人。
所以绵宁无条件的信任着胤禩,无条件的仰慕着胤禩。
今天和胤禩之间的对谈并不是他们平时的样子,所以绵宁自然的多了一份心眼,他想知道胤禩今日改变的原因。
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带给胤禩改变的人是他自己阿玛。当今的皇上。
绵宁虽然年小,可是他早已知道,他们所有人包括他自己的额娘都是不能违抗他的阿玛的。但就他所见,他自己的阿玛和额娘是非常亲密的,虽然他知道他的阿玛还有好几个女人。但是,就像其他人告诉他的那样那些人不过是奴才。他一直以为他的阿玛和额娘会一直站在一起,他们会陪着他一起长大。
然而,今天第一次,他意识到这两个人之间也会出现矛盾。
这让绵宁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好几天绵宁都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或者是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让他庆幸的是,胤禩又回到了以前的模式和他一起谈论功课。
绵宁暗暗的舒了一口气,心里却想,等他长大了,他一定要保护自己的额娘。即使是他的阿玛,也不能欺负额娘。
绵宁的这一系列变化自然没有逃过胤禩的眼睛。可以说,这正是胤禩想要的效果。胤禩自然能从绵宁那双无时不刻流露着对他的儒慕之情的眼睛里看到绵宁对的感情,可是只是这样还不够,他需要的是让绵宁明白这个世界上只有他才是那个全心全意为他考虑的人,其他的人包括胤禛在内都是有着自己的私心。
看着这几天绵宁面对他时流露出来的担忧,胤禩知道自己做到了。
胤禩微微而笑,对绵宁更加用心。
余下的时间,胤禩一直在等待,等到满孝,等到胤禛出行的那一日。
胤禩知道自己有很大的可能性会成功。
胤禩已经把自己的计划补充的非常完整了。那五个人被莫日根安排在广东番禺进行训练,听说百步之内能击中靶心了。不过这对胤禩来说还不够,胤禩要的是一次完美的伏击。所以这样训练对胤禩来说远远不够,胤禩要的是一个充分的完整的多次演练。
胤禩看着自己手里的图纸,想着莫日根将会有的反应。不管是什么反应,这件事情必须去办,也必须办好。
佟佳氏依着日子来了,她是来谢恩的,前段时间保柱病了,胤禛拨了御医过去。所以,理当来谢恩。
胤禩将他亲手封好的蜜丸,交到了佟佳氏手里,并交代了要有莫日根亲自拆开。
佟佳氏并不怀疑,只是以为是皇后要做的一件秘事。
莫日根在书房里对着胤禩的图纸,沉思良久,恍然大悟的那一刻,竟然将手边的茶盏扫落在地,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外面侍候着的奴仆应声而进,被莫日根一声大喝“出去”,立时又吓得急步而出。
莫日根再次拿起图纸细看,想确认自己有没有理解错了。可是越看越是那么回事情。
莫日根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照胤禩说的去做,而是胤禩是不是神智不清了。
莫日根顾不上已经是夜深人静,立即去了佟佳氏那里,细问胤禩的状态。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胤禩好着呢。只是他这一番做法,也引起了佟佳氏的怀疑,莫日根用借口唬弄了过去。只是回到书房中,莫日根却再也不发安坐在椅子上。
不行,这样的事情,他一定要当面问清楚。
莫日根还没有找到机会见胤禩一面,当面问清楚,可是胤禩却遣了人到他们家送东西,其实只是一些吃食。只是来的人却是杨和福。
杨和福如今身为皇后的首领太监,一般差事已经不用他跑腿了。
可是他这一次来明显是有话又说,因保柱卧病,拉克申在健锐营,因此只莫日根一人款待杨和福。这些自然是在胤禩的算计当中。
莫日根也不会错失这样的机会,他立即问:“娘娘近日身体可安康?”
杨和福和气的说:“娘娘近日身体倒是安康的很,只是娘娘自上次承恩公病了以后,就一直有点心绪不宁。往日里,常常念叨幸而还有侯爷在,足可担当,心里才安一点。”
然后杨和福凑近了说:“娘娘对侯爷格外看重,侯爷万不可辜负了娘娘的心。”
莫日根惊疑不定的看着杨和福,难道这一个是知情人?
但要问的更细,突然想到胤禩连佟佳氏都瞒着,更何况是他呢?
莫日根很快就镇定下来,说:“请娘娘放心,我虽不长一物,然照顾老父老母爱护家小却是可以的。请娘娘爱惜身体,万不可忧心过重。”
杨和福却又说:“娘娘料到侯爷会这样说,所以特意嘱咐我了我几句。好让侯爷也知道娘娘的用心。”
莫日根一听,更加谨慎的说:“首领请讲。”
杨和福便说:“娘娘叫侯爷安心顾好家里,如果平时办事有什么难处,尽管递话进来,只要是有理的,娘娘没有不帮的。”
莫日根听了,心里的主意还是不变,这样的事情他是一定要亲耳听胤禩说的。
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啊。
莫日根便说:“劳娘娘记挂。请首领帮我回禀娘娘说我记住了。。”
说罢,叹了一声,又道:“我在家里时候想起娘娘在家之时的场景,往日里我因书念的不好,武又学的不行,常常被家父责骂,都是娘娘在一旁劝说,使我免遭了许多皮肉之苦。今日又得娘娘肺腑之言,我真想当面叩谢娘娘。只是没机缘。”
杨和福哪里听不懂莫日根的潜台词,因此说:“侯爷言重了。娘娘如今虽是万金之躯,可是到底和侯爷骨肉相连,侯爷想面谢娘娘不过是娘娘一句话的事情。”
莫日根又说:“不好给娘娘添麻烦。”
杨和福笑道:“侯爷言重了。”一面又说:“侯爷放心吧,娘娘知道了,必定是要见侯爷一面的。”
莫日根想我也知道做到这个程度了,下面就看胤禩的了。
二人又闲话几句,莫日根才恭送了杨和福出去。
胤禩听了杨和福的回话以后,想看来莫日根是不见他不死心了。
只是莫日根是外男,却不好见。
况且胤禩也不敢冒然行动,这一等,就等到保柱的生日。
为了这一日,胤禩已经特意请旨,胤禛也已准了。
胤禛倒不认为胤禩对保柱有多少的感情,但是既然胤禩想去,胤禛就让他去,因为胤禛也想看看胤禩到底是去干什么。
胤禛打的主意胤禩也能料到,所以胤禩早已准备好了烟雾弹。
197、烟雾
有皇后莅临这是多少大的荣耀啊。
千百年来没有几次啊。所以这一日本来就宾客云集的承恩公家,就更加的显得拥挤了。幸好他们家已经搬到皇帝御赐的宅子里了,要不然这人还真是接待不过来。
胤禩到了以后直入内堂,坐了主位,说了几句应景的话,在佟佳氏的陪同下入了内室。
莫日根自然等在那里。
莫日根压低了声音:“娘娘,前日里,我收到……”
话到此处已经被胤禩无情打断,胤禩也沉声说:“哥哥不必多说。此事我意已决。”
莫日根尚劝道:“娘娘放着眼下大好形势不顾,为何要铤而走险。此事若是不成是灭门之灾。”
胤禩冷冷的说:“哥哥若不将此事办成,亦是灭门之灾。”末了又加了一句道:“而且近在眼前。”
莫日根的眼睛都要掉出眼眶了。
胤禩反问:“哥哥可是要安享这最后的富贵?”接着又问:“还是搏一次,安享一辈子的富贵?”
莫日根尚不死心,从他看来那里有什么近在眼前的危险啊?在他眼里,皇上对皇后、对大阿哥那都是一等一的好。难道有什么隐情不成?
莫日根狐疑的说:“娘娘和皇上之间?”
胤禩冷着一张脸说:“我和皇上之间,早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了。”
莫日根又一阵恍惚。
当时还是郡王的皇上带着自己乔装过的妹子一起外出试枪的情景还近在眼前,难道事实上如今两人已到了这样不堪的地步?
莫日根颤抖的问:“怎会如此?依奴才看来,皇上对娘娘还是很好的。娘娘,这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胤禩再冷笑:“一切不过是表面。”
看了莫日根一眼又说:“原因你也不必猜。不过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莫日根终于默了。
他作为皇后的兄长自然知道如今这一位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样的事情只怕正是那一位会做的事情。自己的妹子作为那一位背后的人,他们家作为皇后的母族,在这中间出了多少力,莫日根都是很清楚的。只是经过了这样的事情以后,难道不应该是建立了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感情,反而是?
胤禩又加力:“你们若是要等死,我也只好自己奋起一搏。到时候,结果如何,想必哥哥也是明白的。”
莫日根更加沉默了。是啊,他们一家人的命运本来就被绑在皇后身上。若是皇后出事,他们是绝对逃不掉的。更何况是暗杀皇帝这样的大事呢。
胤禩再添一把火:“如今他对我的戒心已经很重了,就是我今天出来,他也是按下了人手。”
莫日根吓的脸色煞白。
胤禩安慰道:“哥哥放心,我早已在外面安排好了,吸引了他的人过去。”停了一下继续说:“虽然说他已是戒心重重,但是毕竟料想我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来,所以我们来个出其不意,事情必然可成。”
莫日根心里暗道,可不是吗?谁能想着贤良宽大的皇后能干出这样的事情来?
又想到养心殿的那一位。莫日根在心里一叹,这二人真是一个比一个大胆。
莫日根看了看胤禩,会不会那一位起事还是自己妹妹鼓动的?
终于在胤禩一片坚定一片冰冷的眼神下,莫日根说:“阿玛和大哥他们?”
胤禩立即打断:“此事不需要声张。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危险。”
莫日根又沉默,然后才说:“我知道
说:“我刚刚说的那些话,无一不是为我们两个考虑的,你又何苦拒绝。况且我们已经有了绵宁,他也聪慧可爱,日后也足以担当起重任,这样你还有什么好不安的呢?”
前面说的都是胤禛心里话,绵宁后面的当然是权宜之计。胤禛真实的想法是,只要胤禩放下了心结,凭他们两个能力,生十个八个完全不是问题。到时候还怕没儿子吗?
胤禩终于睁开眼睛,因为他终于想起自己的另一个身份了,他现在是胤禛心爱的女子,不仅仅是皇后。
胤禛见胤禩睁开了眼睛,心里安了一点。
然后,胤禩说话了:“是我想差了。刚才不知怎么的,脑子里就一根茎到底了。”接着又说:“皇上待我如此,我自然满心喜悦,哪怕是日后有人非议,我也不怕,就是百年之后见了祖宗,祖宗责怪,我也认了。谁叫我遇到了皇上,又得皇上如此厚爱呢。”
胤禛耳朵里听着胤禩的话,眼睛也目不转睛的看着胤禩,只是分辨不出胤禩这是真话还是假话。
你说他是假话,可是他眼睛里却有光芒,你说他是真话,胤禛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但是,胤禛的潜意识更加的愿意胤禩这是想通了,或者说动摇了,所以他说:“我只盼你日后一直这般想法才好。”
胤禩平静的说:“我日后自然也是这样想了。只盼皇上不要变了的好。”
你既然自己不想开枝散叶,我还装什么假样子。这也省得我费心了。
胤禛说:“我心里自然只有你。难道这些日子还不明白我。”
胤禩便说:“我自然是明白皇上的。”
胤禛想这一段就算是这样揭过了吧,只是这一场谈话如今不知道偏到哪里去了。他要的暗示效果那是一点也没有。只是若是胤禩自此之后真的慢慢想开了,这些暗示明示自然也就统统不用了。
胤禛怀着美好的愿望,陪着胤禩用了膳,才回了养心殿。
不是胤禛不想留下,而是因为还在孝期,胤禛不能留下,起码名义上是这样。
第二日,胤禛正常上朝处理朝政。胤禩在永寿宫内,却回忆这前一天的事情。
他总觉得前面胤禛的行为有点反常,到了后面就更加了。
他现在和胤禛的情况,明显是不可能再生孩子了。而胤禛作为一个皇帝,又如何会满足于只有一个儿子?可是胤禛竟能在他面前说出那样的话来。胤禛昨天说的话,真是足以让任何一个女人为他赴汤蹈火。
即便这是假话,也足够怪异了。胤禛作为一个帝皇,哪里需要这样对着一个女人许下这泼天的承诺?
胤禛对博尔济吉特氏的感情胤禩都是看在眼里的。胤禩知道即便他和胤禛之间对他们的关系已经形成了默契,彼此之间也是心知肚明,但是实际上从胤禛的眼睛中偶然冒出来的火光,胤禩还是知道胤禛并没有死心,胤禛还等着他们的关系重回当初。
但是,即使胤禩在心里嗤笑胤禛是个情圣,可是作为一个男人,胤禩很明白一个男人能为一个女人做到的地步,而作为一个用了两辈子时间了解胤禛的人,胤禩很明白胤禛就是情圣他也不会痴情到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地步。
所以,胤禛昨日的所作所为真是怪异之极。
胤禩明白胤禛的性格虽然有点而说风就是雨的样子,但实际上,这么多年磨砺下来,他说话做事都是事出有因,绝不会无风不起浪的。那么到底是什么事情,让胤禛昨天这样说话呢?
胤禩开始回想他最近做的事情,是什么事情导致胤禛如此呢?他自问最近没有什么动作,倒不是他不想,实在是丰升额那里没有什么进展。
胤禩一直想一直想,难道是因为他多见了丰升额的夫人两次,所以胤禛这个多疑鬼就有想法了?难怪他要说什么这些妇人在家里的地位,难怪他要说什么夫妻一体的话来了。
九门提督是重中之重,胤禛要把丰升额牢牢的握在手心不容他人染指的这种心情,胤禩是很理解的。可是胤禛这样也未免他多疑了吧。他作为一个皇后找人面见了两次这样的事情难道都能让胤禛怀疑成这样。
这人真是小心眼又多疑病啊。
胤禩软软的躺在榻上,看着外面的秋风一阵紧是一阵,心里想着,只怕晚上要变天了。
胤禩听着外面越来越猛的风声,心思却慢慢的沉静下来。
可是这渐渐沉静下来的心里,却使得长久以来潜伏在胤禩内心深处的那头名叫怀疑的猛兽却再次的破土而出。胤禩又一次的做起了假设。
如果胤禛已经知晓了他的身份,那么胤禛今日之举可以说是顺利成章。他当然不能放心胤禩频繁的和九门提督联系。
这一次的这个假设完完全全的击中了胤禩。
胤禩最后想,胤禛知道了。
这些日子以来,胤禩多次的反复的怀疑过胤禛已经获悉了真相。
可是他自己又总是不断的反复的推翻结论,而这其中胤禩认为胤禛不知真相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胤禛对他流露出来的感情。他本能的认为胤禛不可能对胤禩会有这样的感情。
今天他第一次反过来推演。如果胤禛获知了真相,但是胤禛因为自己的感情所以下不了手除他。所以,他们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昨天他跪在胤禛面前的场景特别的清晰起来。
在此之前,作为博尔济吉特氏的他,从来没有被胤禛这样对待过。可是如果是胤禛对胤禩,这样的场景胤禩就熟的不能再熟了。太庙,乾清宫、养心殿,哪里他没有这样跪过呢?
胤禩苦笑。
那一刻,胤禛心里是不是也想起了前世?
作者有话要说:61这样的日子自然是要加更的
194、重谋
下跪之前,胤禛说的那句话也重响在胤禩的耳朵里,胤禛用了“又”字。还沽名钓誉,还广结善缘。这说的不就是前世的自己么。
胤禩冷笑出声。
胤禛你果然是知道了。
胤禩接着反推。
然后一切都顺理成章起来,以前正着推演起来的那些不平之处那些怪异之处,都严密的合缝起来。
胤禩心中越发的认定了胤禛已知真相这个事实。
然后一直推一直推,直推到了绵宁搬出去这个事件。
胤禩想,原来胤禛那时候已经知道了。
可是,这后来胤禛对他的那些表现又怎么说?
难道胤禛对博尔济吉特氏这个皮囊真这么有爱?有爱到这里面的芯子都是他胤禩都这样义无反顾?
胤禩忍不住就起身站到了穿衣镜前。
博尔济吉特氏长的好,他一向是知道的。但是也远远没有到倾国倾城吧?胤禛何至于这样呢?
胤禩对着镜子一遍又一遍的细看。实在看不到这个皮囊有特别过人之处。
最后,胤禩看到镜子里那双迷茫的眼睛后才突然又醒悟了过来。
难道他现在还有时间担心这些有的没的事情?如今最要紧的事情,是怎么对付胤禛。
胤禩开始接着分析他目前的处境。
现在他知道胤禛,胤禛也知道是他。他还知道胤禛已经知道是他了。那么,胤禛知不知道自己已经认出了胤禛?
这个问题在胤禩心间一闪而过。
胤禩就决定往最坏的方向假设,那就是胤禛和他之间其实已经真相大白,他们之间只有一层薄薄的纸,想要捅破那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现在看来,他的情形已经是坏到了极点。
胤禛既然知道了他,必然对他是防之又防。
他想要做点事情只怕已是难上加难。
只是,有一点只怕胤禛还未必清楚。
这一次他本来就不打算明着和胤禛争斗。这一次他本来就打算竭尽所能的利用胤禛所拥有的一切。这一次他本来就打算名正言顺的上台。
他现在需要的不过就是一个意外。
有了这个意外,绵宁自然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
只是现在想叫胤禛对着顾命大臣说一句“绵宁年幼,皇后向来公正明理,遇事多可相询”是不能了。只怕,胤禛若还有一口气在,最后一句话也要说“朕和皇后少年结发,情深若海,如今离她而去,恐她心中不忍,着她相陪”,然后逼他殉葬了吧。
所以,现在他只能一击而成了。
廉亲王府里,九弟双手递过来的那个匣子,那个他时常凝视但是始终没有打开的盒子。那时候,他明白即使胤禛死了,他也做不成皇帝,所以他一直没有动手。
现在不一样了。
又一个场景浮现出来,那是札兰泰胸口开花、应声而倒。胤禩想唯有此利器能成事。
现在重要的是找那么一个人。
一个能近到胤禛身边的人。
胤禩飞快的盘算起这件事情来。
时机。场合。人。器。
现在当然还不是时候。政局未稳。
若是胤禛现在死了,胤禩敢肯定,皇极殿只怕是关不住太上皇的。到时候,只怕摄政的就是太上皇,而不是他了。
所以,现在重要的是自己努力提高人气,让全天下都知道,皇后不仅是端庄大度,而且能够处事不乱、遇事不惊,见识卓越、智力超群。
至于场合,胤禩认为木兰始终是一个好地方。那么大片的树林,那么多的人,虽然胤禛也必然防范得当,但是总有百密一疏的时候。只是明年却不能成行。只有等后年的开春了。
至于人。这样的事情除了他自己家,还能找谁去。
还有器,胤禩并没有忘记胤禛送给他的那件铠甲,他都有了,胤禛也必然有一件了,而且只怕会更好。这倒是一个难处。若是要一击毙命。只能是头和胸口。这样一来,真是难上加难。但是胤禩觉得还是很有希望的,百步穿杨从来不是神话,弓箭能这样,火枪自然也能成,只要功夫下到家。
胤禩打定主意,刻意的和胤禛周旋起来。
虽然胤禩作为皇后的职责照旧的履行着,可是都在胤禛的范围内了。对着胤禛,也多了一份亲昵。只是胤禩占了要守孝的光,二人也不能同床,所以才把这一份戏真真切切的做了下去。不然的话,绝对一次的死光。
胤禛虽然想尽力的冷眼旁观,可是那一颗心实在是热乎乎的,让胤禛逐渐的更加的以为胤禩真的是回心转意了。
到了这一年的十二月,丰升额突然疾病死了,使得九门提督之位再度悬空。
胤禛到底还是不放心胤禩,狠下心来试探了胤禩一回。
胤禩虽然没有说出那句经典的“后宫不得干政”的话来,但是却也是话里话外的替胤禛打算。
这一次试探的结果让胤禛很满意,因为胤禩终于不再盯着这个位子了。
这一次试探的过程让胤禩很开心,因为胤禛终于对他放下了一点戒心。
最后,是关伯伟,这一位熬过了福隆安又熬过了丰升额的万年二把手,终于转正了。
关伯伟的夫人递牌子想要面谢胤禩。
胤禩不过是当着面说了一些,“这都是皇上的恩典”,“关大人用心替皇上办差,也不枉皇上栽培他的心了”等等等等官方十足的话来,使得关伯伟的夫人博尔济吉特氏回到家以后,一字一句的对着关伯伟复述了一遍,夫妻两个研究了好几天,也不知道皇后怎么突然就对他们少了一份亲切。
其实也就是胤禩想明白了。胤禛既然早知道是他了,怎么会将关伯伟这个肥羊留给他呢?所以,他和关伯伟等交好倒反而着了胤禛的道了。胤禩很有点悔不当初。
所以,现在的胤禩处事更加的不偏不倚起来。
大清朝,隔了多年以后,重新又出现了帝后和谐的场面。
而且,皇帝对皇后的看重那是明当当的晃人眼。你看着新年一过,改元一改,皇帝就着急的发布旨意恩封了保柱一家子,连皇后的大侄子都没有放过,才七岁呢。
众人在心里都纷纷的想,幸而这位皇后的母家不济,不然又是一个富察氏啊。
只不过这一切从胤禩口里说出来都变成了烈火烹油。
佟佳氏不可置信的看着胤禩,怎么好好的事情,在胤禩眼里就变成了这样不堪,不仅是不堪,而且简直是穷途末路啊。
胤禩自然也看到了佟佳氏的表情,但仍然说:“额娘,千万不要以为我危言耸听。额娘只要细想皇上现在几岁?大阿哥又是几岁?圣祖爷和废太子可不是也差着这个岁数。”
佟佳氏依然觉得不可置信:“这不是还有娘娘在吗?”
胤禩自嘲一笑:“额娘,难道以为皇上以后就不进人了吗?”
佟佳氏沉默了半响,终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胤禩接着说:“昔年赫舍里氏如何?我们家现在可有一丝比得过的地方?就是他们家都未能替太子保住位子。何况我们家呢?”
佟佳氏抬头,这个贵为皇后的女儿,如今已经是他们一家的荣耀所在,而大阿哥绵宁更是他们家以后的保障,佟佳氏几乎不用费力思考就已自然而然的说:“依娘娘之见,我们家这路要怎么走?”
胤禩说:“如今大哥的路已经铺好了,二哥管着庶务,我倒也放心。只是这家里总要有一些人,能为我们干一些要性命的事情。”
这就是自保之道了?听着怎么像是冒险的?
胤禩接着说:“现在大阿哥年纪还小,其他事情不着急,也不能着急。只是有些人却需要用心的培养,多年的下力,只有这样的人用起来才贴心才不会有后顾之忧。”
佟佳氏听了也想先预备着总没有错。
当下便问胤禩:“要什么样的人。”
胤禩说:“上次二哥带回来的东西不错,叫他养几个会用这个的人就行。”
佟佳氏不知此事,胤禩又说:“您只管和二哥说,就说是他和我一起见过的东西,他肯定知道。”
胤禩最后又嘱咐:“可靠、忠心、稳得住最重要。”
莫日根听了佟佳氏传达的话以后,就在一旁冥思苦想。
然后列了一整夜的清单,终于搞清楚了胤禩指的是什么,但是却更加的惊疑不定。
娘娘要这个做什么?
直到他托人去问,得到了胤禩的肯定答复,才下定决心按照胤禩吩咐的那样准备起来,并在胤禩的嘱咐下保证了这件事情只有他和胤禩知道。
胤禩见事情终于安排下去了,又开始细想下一步计划。
作者有话要说:过渡章不可少啊
195、教育
胤禩现在的主要目标就是现在支持胤禛的人,在胤禛死后能继续支持绵宁,而不是转而支持蜗居在皇极殿的太上皇。
绵宁在中秋过后已经正式上学了,作伴的自然是宗室子弟,比如有胤禛特意点过来的永瑺两个侄子。绵宁由于同时被胤禛和胤禩寄予厚望,启蒙的早,所以真真假假的得了不少赞誉,其中一位就是刘墉。
刘墉在去年的述职的时候就被胤禛留京了,如今在吏部做侍郎,一边兼着尚书房的差事。刘墉也算是胤禛寄予厚望的官员了。
不过这样的人还是太少了,但是胤禩相信今天的春闱一过,胤禛必将顺势作出大幅度调整。如今翰林院的那帮人,胤禛也考察的差不多了吧。
可是基层虽然重要,但是重中之重,仍然是在京的诸王和六部大臣。
胤禩细细的分析,从如今已经被封为恭亲王的永瑆到郑王、醇王、庄王这些和胤禛一起或者被迫和胤禛一起站在联盟最前面的人自然是没有问题的,因为不支持绵宁就是自寻死路。大臣之中,除了如今的各位军机,仍有大把的人,胤禩把握不住。胤禩明白如今这些人等很多程度上都是因为胤禛表现出来的强大的气势才听命于他。如果换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还是一个黄口小儿,胤禩认为这种局面很可能就没有了。
胤禩现在迫切胤禛能大刀阔斧的进行人事整顿,整顿出一批视他为正统视他为唯一的人来。
胤禩从来没有如此迫切的期待过一次春闱。终于等到了金銮殿传胪,胤禩想,胤禛你可以开始了。
可惜胤禛让他失望了。胤禩所期待的大规模的人事调令并没有出现。
胤禩被打击的差点就就此心灰意冷了。这也使他更加的执着的提高绵宁在众人心中的声望。所以,他几乎每天都会在绵宁请安的时候,和绵宁进行课业讨论。
这一来让绵宁倒是受益匪浅。
好几次在胤禛对他进行考核时,除了背书以外,对胤禛的发问都说出了比较成熟的观点,引得胤禛暗喜。当然也更加的让站在胤禛身边的于敏中、袁守侗、和珅等等大力的夸奖。因此,总算胤禩的这一招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其实,胤禛心里是知道绵宁的背后站在胤禩的,而且胤禛心中对这件事情的感觉颇为矛盾。
一方面他反感胤禩对绵宁的教导,要知道绵宁的师傅都是他亲自定的,自然都是可靠的、博学的,胤禩这样做算什么呢?胤禛想胤禩到底还是没有放下啊。他这样急切的不遗余力的培养绵宁,让绵宁在他面前在众人面前频频的露脸,显示出他的优秀来,纵然是为了绵宁的位子,可是胤禩他真的放下了他心中的那个计划吗?
只是再看胤禩最近的所作所为呢,胤禛就安慰自己胤禩对绵宁所作一切不过是作为一个母亲的本能而已。本朝向来有子以母贵之说,可是铁一样的事实还是告诉了大家,更多的更可靠的还是母以子贵。因此,胤禩希望自己的儿子有出息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
胤禛心里重重的叹气。他现在比前世做皇帝更苦。以前他不过一心操心朝堂之事,后宫总是稳的。现在呢,官场上贪官污吏一大把,民间多处闹乱贼,后宫虽然人少,可是却悬着一把明晃晃的刀,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落下来,在背后捅他一刀。
胤禛在心中感叹了一番自己的命,内心中再一次的升起了和胤禩敞开来谈一谈的决心。虽然现在之前的多种顾虑已经不存在了,可是,胤禛想起近来和胤禩之间的和谐来,又一阵不忍心。无可否认现在出了胤禛内心之中的一丁点的不安和怀疑以外,他和胤禩的生活堪称是完美啊。胤禛实在不想亲手打破。而且,说不定胤禩正在回心转意,说不定胤禩也像他一样愿意抱着这个秘密过下去呢。
要不再去暗示一下胤禩呢?或者和胤禩讨论一下绵宁?
胤禛犹豫不决。
胤禛脑子里想着这些,但到底眼睛还是被案上的奏折吸引过去了,一看到那一摞一摞的奏折,刚刚那些东西便来去不踪影了。
胤禛手上拿起一本奏折,心里最后感叹到先这样吧,船到桥头自然直。
不过,这一日胤禛最终还是去了胤禩那里。
胤禛去的时候,胤禩正在和晋为端妃的阿颜觉罗氏以及晋为安嫔的他塔喇氏说话。这二人看到皇帝那是打心底里高兴,只是看着皇帝的样子,好像有话要和皇后说。二人顺势的说了几句话,就很有眼色的告退了。
胤禩这才将眼光转向了胤禛:“皇上这时候来,可是有事?”
胤禛一早想好和胤禩怎么说了,因而开口:“绵宁可来过了?”
胤禩自然的说:“下午下了学后来的。怎么?可是绵宁有什么事情?”
基本上谁都知道绵宁是每天都来他这里请安的,胤禛这样单独拿出来问,难道真是出了什么事情?看着绵宁的样子不像啊。
胤禛说:“今儿查了一下绵宁的功课,义理虽粗,却也通了。”
胤禩似笑非笑的看了胤禛一眼。意思是既然义理粗陋,你还这样巴巴的跑到我这里来显摆?
胤禛很明白胤禩的意思,不过做老子的自然不能狠狠地夸奖儿子,即使是在这个儿子的额娘面前。所以胤禛象征性的清了清嗓子。
胤禩才调转了目光。
胤禛才又说:“绵宁能如此进益,都是你功不可没啊。”
胤禩虽然不想谦虚可是他必须谦虚:“我哪里有什么功劳。都是皇上找的老师好。”
胤禛听了这话很满意啊,笑着说:“自然是你功劳最大了,你是他额娘么。”
胤禩勉强维持住脸上表情。现在他明白胤禛已经知道他的身份了,所以他断定胤禛这是在嘲讽他。
胤禛察觉到胤禩的一丝不自然,心里明白,一不小心踩到胤禩的痛脚了。不过胤禩,这个事实你还真是必须承认的啊。但口上仍飞快的转了口风:“他虽然聪慧,可是也不可赞誉过多。须知捧杀捧杀,便是捧的越高跌的越重。”
胤禩侧目。
胤禛接着说:“绵宁的性子目前看着是好的。可是少年人是最易移性的,你平常还是拘着他点。免得他小小年纪因为几句夸赞,就目中无人、自高自大起来。”
停了一下又补充:“你知道他身为我们的儿子,本来地位已够高,若是性格中还出现这样的倾向,以后难免的偏听偏信,这于他,于我们都不是好事。所以,幼年之时,最好能磨磨性子,各色事情经历的多了,长大以后自然就坚韧不拔了。你说是不是?”
胤禩看着胤禛,心想这是让绵宁收敛锋芒了?不过,如今在皇极殿的那一位,你当年可不是这样教育的。那么,这是再警告我不可插手了?
胤禩这一丝脸上丝毫不露,口里说:“皇上说的是。绵宁是需要些磨砺。”
胤禛看着胤禩,不知道胤禩是不是真的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也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有没有达到。终于还是说:“有你在绵宁后面盯着,我很放心。”
胤禩回道:“终是要皇上把握大方向。我在深宫之中,又能有多少力。”
这两句话可都是含有深层的潜台词。
两个人都看着对方,想知道对方的心里深处的想法。
看了一会儿,二人又不约而同的转开了眼睛。
这双眼睛只含着一点点的探究,可是胤禛知道更多的光芒被胤禩悉数收敛了。胤禛再次的想,这些内敛的光芒之中可还有野心之光?
胤禩看胤禛的眼睛,只看到了不容置疑的坚定。胤禩想这就是老四的眼睛,坚硬如石。
所以,这一场谈话的最后,胤禛说了一句:“你歇着吧。”
就又匆匆收场。
第二天,绵宁来请安的时候,胤禩自然语重心长。
他没有多说,在课业讨论完毕以后,对绵宁说:“你越长越大了,留在我这里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了。”
绵宁立即卖萌讨好。
胤禩抚着绵宁的头顶说:“以后,你会见到越来越多的人,会遇到越来越多的事,有些人、有些事,你见了以后难免会有些感触,或是不平或是鄙夷或是疑惑,这个时候你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作出自己的判断也不要着急插手进去,心中有疑问只管静静的看,看他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慢慢的你就明白了这个人,自然而然也你就明白这件事。”
绵宁虽然早慧,可是他还只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听了这话,心里有很多疑问,可是听到胤禩最后一句,生生的憋住了,只是将胤禩的话在心里默念了几遍。
胤禩扶正了绵宁,让他坐在他对面的炕上,才又说:“你是我儿子,我看着你心里就喜欢的很。只是你要记住,你还是个阿哥,是皇上的儿子。皇上的儿子自然是端庄大度、心怀若谷、谦和有礼的。”
绵宁听了这话,连忙站起来:“额娘,可是儿子带累了你?”
196、效果
胤禩摇头,微笑道:“你现在还没有带累我的能力。”
绵宁一想也是,自己除了读书还是读书,能惹什么麻烦。
胤禩接着对绵宁说:“只是你处在这个位子,一举一动都惹人关注,给你或是光环或是冷水,你都要守住自己的本心,坚定自己的目标。”
接着又一叹:“你还这么小,只记住我的话。日后更加勤勉读书罢了。”
绵宁听了胤禩的话,确实有很多疑问,可是见胤禩这个样子,又不敢多问,只好点头承诺更用功。
胤禩才又关心起绵宁的饮食起居来,二人说了好一会话,绵宁才怏怏的走了。
一回到自己的住所,绵宁就问:“额娘那里,近几日可去了什么人?”
他的小内侍叫何三益贴近他耳朵回话道:“主子,说是皇上他老人家昨日去过主子娘娘那里。”
绵宁问:“没有其他人了。”
何三益摇头。
绵宁沉思起来。
胤禛和胤禩之间,绵宁自然的倾向于胤禩。
胤禩陪着绵宁的时间更多。时间本来就是人与人感情天枰上的砝码,更何况这时间还是在一个幼儿和母亲之间。生活上的无微不至,还有平时胤禩在绵宁面前展现出来的无所不知、无所不精的样子,早已在绵宁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刻痕。尤其是现在,课业上的疑难也从来没有难倒过胤禩,很多时候绵宁认为自己的额娘作出的解释进行的延伸比那些老师更加的正确更加的贴切。况且,绵宁在皇太后葬礼上,随着胤禛的离开,他稚嫩早慧的心感觉到了一丝不安,然后这一丝不安在随着胤禩带着他面对他那些叔王那些长辈时流露出来的气场和智慧又慢慢的消失了,小小的绵宁意识到只要这个人在,自己就是安全的。
因此,胤禩在绵宁面前建立的形象不仅仅是亲切、温和、可靠的,而是还是智慧、果决、高明的。简单而说,胤禩在绵宁的心中就是女神一样的存在。对绵宁来说,胤禩就是那个可以帮助他解决一切难题的那个人。
所以绵宁无条件的信任着胤禩,无条件的仰慕着胤禩。
今天和胤禩之间的对谈并不是他们平时的样子,所以绵宁自然的多了一份心眼,他想知道胤禩今日改变的原因。
结果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带给胤禩改变的人是他自己阿玛。当今的皇上。
绵宁虽然年小,可是他早已知道,他们所有人包括他自己的额娘都是不能违抗他的阿玛的。但就他所见,他自己的阿玛和额娘是非常亲密的,虽然他知道他的阿玛还有好几个女人。但是,就像其他人告诉他的那样那些人不过是奴才。他一直以为他的阿玛和额娘会一直站在一起,他们会陪着他一起长大。
然而,今天第一次,他意识到这两个人之间也会出现矛盾。
这让绵宁一时之间难以接受。
好几天绵宁都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他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或者是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让他庆幸的是,胤禩又回到了以前的模式和他一起谈论功课。
绵宁暗暗的舒了一口气,心里却想,等他长大了,他一定要保护自己的额娘。即使是他的阿玛,也不能欺负额娘。
绵宁的这一系列变化自然没有逃过胤禩的眼睛。可以说,这正是胤禩想要的效果。胤禩自然能从绵宁那双无时不刻流露着对他的儒慕之情的眼睛里看到绵宁对的感情,可是只是这样还不够,他需要的是让绵宁明白这个世界上只有他才是那个全心全意为他考虑的人,其他的人包括胤禛在内都是有着自己的私心。
看着这几天绵宁面对他时流露出来的担忧,胤禩知道自己做到了。
胤禩微微而笑,对绵宁更加用心。
余下的时间,胤禩一直在等待,等到满孝,等到胤禛出行的那一日。
胤禩知道自己有很大的可能性会成功。
胤禩已经把自己的计划补充的非常完整了。那五个人被莫日根安排在广东番禺进行训练,听说百步之内能击中靶心了。不过这对胤禩来说还不够,胤禩要的是一次完美的伏击。所以这样训练对胤禩来说远远不够,胤禩要的是一个充分的完整的多次演练。
胤禩看着自己手里的图纸,想着莫日根将会有的反应。不管是什么反应,这件事情必须去办,也必须办好。
佟佳氏依着日子来了,她是来谢恩的,前段时间保柱病了,胤禛拨了御医过去。所以,理当来谢恩。
胤禩将他亲手封好的蜜丸,交到了佟佳氏手里,并交代了要有莫日根亲自拆开。
佟佳氏并不怀疑,只是以为是皇后要做的一件秘事。
莫日根在书房里对着胤禩的图纸,沉思良久,恍然大悟的那一刻,竟然将手边的茶盏扫落在地,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外面侍候着的奴仆应声而进,被莫日根一声大喝“出去”,立时又吓得急步而出。
莫日根再次拿起图纸细看,想确认自己有没有理解错了。可是越看越是那么回事情。
莫日根的第一反应绝对不是照胤禩说的去做,而是胤禩是不是神智不清了。
莫日根顾不上已经是夜深人静,立即去了佟佳氏那里,细问胤禩的状态。结果自然可想而知,胤禩好着呢。只是他这一番做法,也引起了佟佳氏的怀疑,莫日根用借口唬弄了过去。只是回到书房中,莫日根却再也不发安坐在椅子上。
不行,这样的事情,他一定要当面问清楚。
莫日根还没有找到机会见胤禩一面,当面问清楚,可是胤禩却遣了人到他们家送东西,其实只是一些吃食。只是来的人却是杨和福。
杨和福如今身为皇后的首领太监,一般差事已经不用他跑腿了。
可是他这一次来明显是有话又说,因保柱卧病,拉克申在健锐营,因此只莫日根一人款待杨和福。这些自然是在胤禩的算计当中。
莫日根也不会错失这样的机会,他立即问:“娘娘近日身体可安康?”
杨和福和气的说:“娘娘近日身体倒是安康的很,只是娘娘自上次承恩公病了以后,就一直有点心绪不宁。往日里,常常念叨幸而还有侯爷在,足可担当,心里才安一点。”
然后杨和福凑近了说:“娘娘对侯爷格外看重,侯爷万不可辜负了娘娘的心。”
莫日根惊疑不定的看着杨和福,难道这一个是知情人?
但要问的更细,突然想到胤禩连佟佳氏都瞒着,更何况是他呢?
莫日根很快就镇定下来,说:“请娘娘放心,我虽不长一物,然照顾老父老母爱护家小却是可以的。请娘娘爱惜身体,万不可忧心过重。”
杨和福却又说:“娘娘料到侯爷会这样说,所以特意嘱咐我了我几句。好让侯爷也知道娘娘的用心。”
莫日根一听,更加谨慎的说:“首领请讲。”
杨和福便说:“娘娘叫侯爷安心顾好家里,如果平时办事有什么难处,尽管递话进来,只要是有理的,娘娘没有不帮的。”
莫日根听了,心里的主意还是不变,这样的事情他是一定要亲耳听胤禩说的。
这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啊。
莫日根便说:“劳娘娘记挂。请首领帮我回禀娘娘说我记住了。。”
说罢,叹了一声,又道:“我在家里时候想起娘娘在家之时的场景,往日里我因书念的不好,武又学的不行,常常被家父责骂,都是娘娘在一旁劝说,使我免遭了许多皮肉之苦。今日又得娘娘肺腑之言,我真想当面叩谢娘娘。只是没机缘。”
杨和福哪里听不懂莫日根的潜台词,因此说:“侯爷言重了。娘娘如今虽是万金之躯,可是到底和侯爷骨肉相连,侯爷想面谢娘娘不过是娘娘一句话的事情。”
莫日根又说:“不好给娘娘添麻烦。”
杨和福笑道:“侯爷言重了。”一面又说:“侯爷放心吧,娘娘知道了,必定是要见侯爷一面的。”
莫日根想我也知道做到这个程度了,下面就看胤禩的了。
二人又闲话几句,莫日根才恭送了杨和福出去。
胤禩听了杨和福的回话以后,想看来莫日根是不见他不死心了。
只是莫日根是外男,却不好见。
况且胤禩也不敢冒然行动,这一等,就等到保柱的生日。
为了这一日,胤禩已经特意请旨,胤禛也已准了。
胤禛倒不认为胤禩对保柱有多少的感情,但是既然胤禩想去,胤禛就让他去,因为胤禛也想看看胤禩到底是去干什么。
胤禛打的主意胤禩也能料到,所以胤禩早已准备好了烟雾弹。
197、烟雾
有皇后莅临这是多少大的荣耀啊。
千百年来没有几次啊。所以这一日本来就宾客云集的承恩公家,就更加的显得拥挤了。幸好他们家已经搬到皇帝御赐的宅子里了,要不然这人还真是接待不过来。
胤禩到了以后直入内堂,坐了主位,说了几句应景的话,在佟佳氏的陪同下入了内室。
莫日根自然等在那里。
莫日根压低了声音:“娘娘,前日里,我收到……”
话到此处已经被胤禩无情打断,胤禩也沉声说:“哥哥不必多说。此事我意已决。”
莫日根尚劝道:“娘娘放着眼下大好形势不顾,为何要铤而走险。此事若是不成是灭门之灾。”
胤禩冷冷的说:“哥哥若不将此事办成,亦是灭门之灾。”末了又加了一句道:“而且近在眼前。”
莫日根的眼睛都要掉出眼眶了。
胤禩反问:“哥哥可是要安享这最后的富贵?”接着又问:“还是搏一次,安享一辈子的富贵?”
莫日根尚不死心,从他看来那里有什么近在眼前的危险啊?在他眼里,皇上对皇后、对大阿哥那都是一等一的好。难道有什么隐情不成?
莫日根狐疑的说:“娘娘和皇上之间?”
胤禩冷着一张脸说:“我和皇上之间,早已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了。”
莫日根又一阵恍惚。
当时还是郡王的皇上带着自己乔装过的妹子一起外出试枪的情景还近在眼前,难道事实上如今两人已到了这样不堪的地步?
莫日根颤抖的问:“怎会如此?依奴才看来,皇上对娘娘还是很好的。娘娘,这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胤禩再冷笑:“一切不过是表面。”
看了莫日根一眼又说:“原因你也不必猜。不过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莫日根终于默了。
他作为皇后的兄长自然知道如今这一位的皇位是怎么来的。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样的事情只怕正是那一位会做的事情。自己的妹子作为那一位背后的人,他们家作为皇后的母族,在这中间出了多少力,莫日根都是很清楚的。只是经过了这样的事情以后,难道不应该是建立了一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感情,反而是?
胤禩又加力:“你们若是要等死,我也只好自己奋起一搏。到时候,结果如何,想必哥哥也是明白的。”
莫日根更加沉默了。是啊,他们一家人的命运本来就被绑在皇后身上。若是皇后出事,他们是绝对逃不掉的。更何况是暗杀皇帝这样的大事呢。
胤禩再添一把火:“如今他对我的戒心已经很重了,就是我今天出来,他也是按下了人手。”
莫日根吓的脸色煞白。
胤禩安慰道:“哥哥放心,我早已在外面安排好了,吸引了他的人过去。”停了一下继续说:“虽然说他已是戒心重重,但是毕竟料想我干不出这样的事情来,所以我们来个出其不意,事情必然可成。”
莫日根心里暗道,可不是吗?谁能想着贤良宽大的皇后能干出这样的事情来?
又想到养心殿的那一位。莫日根在心里一叹,这二人真是一个比一个大胆。
莫日根看了看胤禩,会不会那一位起事还是自己妹妹鼓动的?
终于在胤禩一片坚定一片冰冷的眼神下,莫日根说:“阿玛和大哥他们?”
胤禩立即打断:“此事不需要声张。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份危险。”
莫日根又沉默,然后才说:“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