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转奇 作者:肉色屋
。想到九公主以后的命运,皇贵妃的手帕就绞得死紧。
大清建朝以来,这样的事情也算独一份了,皇帝指婚的和硕额驸竟然这样没了,皇帝的女儿竟要守望门寡!
皇帝的雷霆怒火从朝堂烧到民间,皇贵妃的心也跟着燃烧,这样的事情必须严办!
可是那些逆贼都处死了,这一把火也烧完了,皇贵妃冷静了下来。她开始思考这事情是否有人故意为之。如果是故意为之,那么是谁干的?皇贵妃第一次觉得自己毫无头绪。
所以她见了老公爵夫人,离上次见面还不到半个月时间,这位昔日精神矍铄、行动优雅的贵夫人已经变成了行将就木、面如死灰的老妇人。札兰泰一死,似乎已经将她身上所有的生气都带走了。
老公爵夫人对着她的暗示反应过来的神情她至今不能忘记,那是落水之人抓住救命稻草的疯狂。老公爵夫人罗列了一个长长的可能谋害札兰泰的人的名单。可是这些人到底不是皇贵妃所想的那些人。
直到几日前,永琰说漏了观保的事情,皇贵妃才真正的透心凉起来。
原来除了叫内务府上折子以外,永琰还准备了这一招,而且还竟然没有使上。
皇贵妃想都没想到的可能性,一下子出现在了她的面前。这么说,这一次又是另一次角力,而且又以他们的一败涂地收场了。
这一次皇贵妃真的没有忍住,她一巴掌抽在永琰的脸上,长长的指甲套划破了永琰的脸颊。
皇贵妃记得当时自己狠狠的骂道:“蠢货!”
也记得永琰抚着脸发愣的样子,更记得自己心中的那份绝望。
她颓废倚在椅子上,还是永琰过来跪在她面前,求她原谅,她才又慢慢的鼓起了劲。
是的,只是失去了一个有潜力的额驸,永琰还好好的呢,现在还不是泄气的时候。她记得当时自己在心里不停的对自己说。
终于她能够正确的面对永琰了,她慢慢的一字一句的说着:“十五阿哥,您的心实在太急了。您看看您现在有什么?景郡王现在有什么?您以为您一个折子就能参了他的福晋就能带连了他?您是不是以为这个折子是景郡王使手段压了?您怎么就不想想这是皇上授意的呢?”
永琰面对着她提出一个个问题,终于渐渐的面色发白。
她没有停歇,她一定要趁着这一次把永琰心中的这股子邪火压了下去,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机会。
她继续说:“您以为皇上是谁?您以为皇上看不透这些把戏?您这样子费劲心机去陷害自己的兄长,让皇上怎么看您?您以为没了景郡王就轮到您了?您知不知道皇上中意的是什么?”
她停了一下,看到永琰眼睛中升起的惧意,心中微微不忍,到底是自己的孩子,看到他难受她的心也在滴血。
所以,她还是转了口气,尽量温和的:“您什么都不知道。可是您就这样子冒冒失失的将自己暴露在外了,如果您被皇上厌恶,您还剩下什么?一个做皇贵妃的额娘?您认为有用吗?您可不要忘记了景郡王的额娘,她还是皇后呢!她的下场是什么,您总该知道。”
说到这里她长长的叹气:“十五阿哥,您该长大了。”
然后她忍不住安慰自己的儿子:“您要走的稳。您要记住,您可以失去一切,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皇上的宠爱。皇上喜欢什么,您就表现给他看。皇上会记着您的。有我在这宫中,您怎么也比别人强些。您放心,皇上还没有下定决心,当年那拉氏的葬礼如此不体面,皇上不会轻易的就推翻了他自己几年前的决定,所以景郡王要上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这个时候,你只要走的稳,行的妥,自然而然就会让皇上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您明白吗?”
永琰终于苍白着一张脸,低头应承下来。
她记得她又说了好些话,让永琰表现的要兄友弟恭,要慈孝父母,要温煦宽和,要恭敬有礼,要谦逊和气。
但看着永琰落寞的脸色,她终于又说道:“负责这个案子的是福隆安,您如果真想知道些什么。何不向您的十一哥打听一下呢。他也是皇上的儿子,您只要用的好了,他或者会做一些事情也不一定。”
永琰的脸上立即散发出欣喜的神情来。
然后她又不得不嘱咐他:“只是这事情,您自己不能沾手了。河蚌相争,渔人得利,您总是知道的。做哪一种最好,您自己最清楚了。
她记得她当时这样说,只是为了让永琰的心有所寄托,让他不至于胡乱行动。因为在她冷静下来以后,她还是认为景郡王和这件事情的关系并不是太大。
虽然说内务府隐晦的参了他的福晋,可是这件事情明显的被皇帝压了下来。而且若是景郡王要报复也应该在内务府上下力才是,据她所知景郡王福晋对内务府可是感兴趣的很。现在有这样一个好机会,难道他们就这样放过了吗?
而且札兰泰虽然是九公主的额驸,虽然她也高兴以后永琰多了一个助力,可是,这个时候,这一切也只是她心里琢磨琢磨而已。
难道就只是这样,景郡王就把札兰泰杀了?皇贵妃觉得这太不可能了。
可是如今永琰带回来的永瑆的反应,却又一次的让皇贵妃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可能性。
永瑆既没有一口回绝说不知道也没有一口咬定说有消息,只是含糊其词的重新说了那些人人都知道的冠冕堂皇的话。这让皇贵妃重新怀疑其中真有内幕在,而且永瑆已经知道了,而且他并不愿意介入这件事情。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可能性,永瑆正打算做那个渔人了。哼!永瑆的心竟然也大了。果然出宫建府以后,就会生出很多事情来。
所以现在的永琰,除了韬光养晦、闭门读书以外,还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吗?
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明白自己的一番苦心。或者叫人再找一下朱珪吧。
皇贵妃心里深深的叹气起来。
其实永琰都有为九公主出头的心,她这个做额娘的又怎会忍得了这口气。可是,现在还真是无凭无据,而且这件事情上愿意站在他们这边的人有多少,更重要的是皇帝的态度。目前这种情况下,只怕皇帝不愿意这样怀疑景郡王。而反而的却把他们自己暴露了,她一心一意在皇帝面前维护的形象就会崩塌,而永琰也落不了好。毕竟,毕竟,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永琰。其他事情她都可以忍,这么多年她都忍过来了,也不怕继续忍着了,总有一天,这些都是要还回来的。
只是如今既然有这个可能性在,皇贵妃并不会让自己手软。虽然说在外面叫永琰忍着,可是在后院里,皇贵妃并不准备忍。
如今博尔济吉特氏和阿颜觉罗氏都怀着孕,可不真是好时候吗?
女人怀孕生孩子永远都是一脚踏进了鬼门关。到时候出点事情,也是理所当然。
最稳妥的法子还是叫她们两自己折腾。按着她的心想,最好是两个孩子都没了,接着让她们互相猜忌。如果这个不行,也一定要灭掉一个,依她看来,阿颜觉罗氏的心大着呢。景郡王虽然分府出去了,可是内务府的人还是够得着的。
只是永瑆那做渔人的打算,皇贵妃却也不会如了他的愿。
皇贵妃想着这一切,冷冷的露出了笑。
作者有话要说:jj已经让我崩溃了,
昨天把留言抽没了,今天新章发表了,我自己都看不到!!!
一百零三章 雷霆手段
胤禩想着胤禛刚刚说的话,怎么会让永琰找了永瑆呢?
永瑆也是上书房出来的,后面还有那么强大的背景支撑着,难道永瑆就没有那点子心思了?
所以这一招注定是要落空的。
如果皇贵妃对外真的只剩下这点子了,以她一个深宫妇人的脾性,她很快就会像胤禛说的那样要把招使到后院来了。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他和阿颜觉罗氏
至于大格格,胤禩觉得皇贵妃只会顺带下手,不会故意针对。而且只要他和阿颜觉罗氏这里有机可乘,皇贵妃自然就卯足了劲往这里使了。
下手的法子无非就是那几种,进宫请安下绊子,直接在王府里找人下绊子。第一种目前来看不太容易,因为自己和阿颜觉罗氏都不进宫。那么只有第二种了。下手的可以是底下的奴才们,最好莫过于胤禛的姬妾,如果他和阿颜觉罗氏都中招了,接着互相猜忌怀疑,那真是完美不过。又或者灭了一个,接着栽赃给另外一个,虽然不如前面那个,但是也足够回本了。
胤禩心里冷笑了一下。
面上却对胤禛说:“我明白了。从今日起,内务府送来的东西一概不进内院了。”
胤禛也正色说:“这妇人手段狠辣,我这里她虽然使不上力,可是用在你这里却正好,你再小心点也不过的。”
说句话的时候,胤禛心里犹如吃了苍蝇一样难受。弘历这个不孝子!竟然让这样的妇人高居其位。这样的女人如何配统领后宫!
胤禩听了点点头,又接上说:“王爷不妨抽空整顿一下内务府。这样一来,皇贵妃只怕就腾不出手来了。”
胤禛沉吟了一下方说道:“如今还不是时候。你想内务府刚刚参了我一本,我这边就开始动手,皇帝会怎么想?内务府说到底还是皇帝的奴才。所以,说不得我们先忍一忍了。”
胤禩半天沉默不语。
胤禛见了又说:“内务府的那些奴才迟早是要清的。倒不是因为参了我一本的关系,只是我听说那起子奴才越来越无法无天,贪赃枉法的厉害,为了一己之私把主子扔在脑后了,这样的奴才很该打杀了。”
胤禩恰恰回过神来,刚刚他想远了。
是啊,内务府是皇帝的奴才,可是当年他们都是怎么折腾的?最终圣祖把内务府整个交给了老四。胤禩心里一声谓叹,总是自己技不如人。
又听了胤禛这样说,忙跟着说:“这些事情倒也不能急。很多事情名正了,言才顺。”
末了还补上一句:“外面来的我倒不惧,我担心的是我们府里的那些人的心。只怕他们的心太大了,生出事来。”
胤禛听了眼神一暗,拍了怕胤禩的手才说:“你的规矩是好的,只是待人和善。有些事情也应该拿出点气势来,整治一下。”
这个博尔济吉特氏聪明是聪明,管家的手段也是有的,可是毕竟年纪小,没经历过那些腥风血雨,很多时候处事透着一股子软劲。就比如这次的事情,虽然说这其中还包含了她自己的主意,可是等到了消息传来事情办成的时候,她反而愣怔了,幸好没有动胎气。
胤禩听了胤禛的话咽下心里的讪笑,才开口:“这满院子的人都是用来过日子的,倘若我整天的白眉赤眼的,日子还怎么过?”
又皱了眉说:“上次的事情,您也不是不知道。只怕如今阿颜觉罗氏那里还有心结在呢。”
胤禛皱起了眉头,阿颜觉罗氏事后虽然也认错了,可毕竟结果已经在那里了,胤禛倒也理解胤禩如今的想法。只是这样,却也不是胤禛心里所愿。
胤禛还没开口说,胤禩又说:“只是如今也顾不上这些小结了,全了大事再说。无论她怎么想,我总要使手段把她的院子安排妥贴了。”
胤禛听了,心里才缓过来,就是该这样才对啊,王府的女主人当然要以大局为重。
刚待胤禛想夸奖胤禩几句,苏德业匆匆过来说:“主子,外面来人了,说皇上急召主子进宫呢。”
听了胤禛和胤禩俱都一惊。
胤禩忙问:“来的是谁?可听说了是什么事情?”
苏德业就说:“是养心殿的侍卫护着张明来的。说是举子们闹事了。”
胤禛正有着绿珠几个侍候穿衣服呢,一听苏德业这话,就向前迈了一步,差点带到了绿珠等人。
胤禩也是一阵讶异,惊得转头看胤禛,正看到这一幕,不禁惊呼:“王爷!”
胤禩还正没见到过这么着急的胤禛。不过想想,也是情有可原。入京的赶考的举子闹事,这简直就是大清整个士林发出的声音了,而且还这么不和谐。
难怪皇帝入夜了还来招人,难怪胤禛色变。
胤禛这边迈了一步以后,就已经停住了,听得胤禩一声叫唤,眼光转向胤禩,见她面露不安,忙安慰她:“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今夜只怕要在宫中度过了,你就自己先安歇。没有什么事情,就不要出门,家里的奴才也都约束好了。”
胤禩也一脸慎重的说:“是,我知道了。您在宫中,也不要为家事挂怀。”
胤禛深深的看了胤禩一眼,才和苏德业去了。
胤禩开始重新思考皇贵妃的将要施展的手段。胤禩的内心深处还是比较欢迎皇贵妃的手段的。
胤禩现在想到的桥段也是老掉牙的,它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胤禩想玩的这一招也是老掉牙的,它叫“将计就计”。虽然老掉牙了,可是止不住它有效啊,所以胤禩还是很愿意用的。
自从他自己怀孕以后,他就一直在想阿颜觉罗氏肚子里的孩子要不要留着?而如今却给了他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胤禩很明白自己,如果他让这个机会在指间流逝,往后的日日夜夜里他都将寝食难安、夜不能寐了。他再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当断不断而抱憾终生。所以听到胤禛的推测以后,胤禩准备要帮皇贵妃一把了。
不过,比照皇贵妃对他和阿颜觉罗氏两人态度,其中比较大的可能性还是皇贵妃拉拢了阿颜觉罗氏来对付他。同时,胤禩想着,阿颜觉罗氏这个年纪,料想她应该没有那份狠劲,狠下心来拿着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做赌注,来玩一手栽赃嫁祸。不过或者她会心存侥幸,想玩一手死里逃生,达到自己栽赃嫁祸的目的。但是如果她真要这么干,他都会不遗余力让她刻骨铭心的记住“心存侥幸”都是自欺欺人的。
不过更大的可能是二人联合起来对他下手,然后皇贵妃计划栽赃给阿颜觉罗氏,而阿颜觉罗氏计划栽赃给皇贵妃。
毕竟他和皇贵妃交手几次,皇贵妃肯定不会对拉拢他还心存幻想,可是阿颜觉罗氏就不一样了。而且这样做,也非常符合阿颜觉罗氏的自身的利益。
所以他现在应该开始布局了,然后慢慢的等待皇贵妃入局。希望皇贵妃不会让他等太久。阿颜觉罗氏的肚子可已经满六个月了。
胤禩长时间的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安排这这一步步应该怎么走,怎么走才会天衣无缝。
在养心殿中的胤禛才刚刚听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已经接受了皇帝的雷霆之怒。
这一回胤禛倒是很能理解弘历,这样的事情,哪个皇帝碰到都要怒的!
只是弘历这是怎么治国的,这样事情竟然发生了!
胤禛想到这里,一股愤愤之情就盈溢在胸间了。
幸好这个时候养心殿暖阁里人人都是一股愤愤之情,胤禛表现的反而平淡了。
胤禛的眼光低低的扫过刘纶、于敏中并福隆安等人,在和珅身上稍微停了一下,最终将眼睛定在了自己脚尖。
如果他在看到是和珅穿着一等侍卫的补服陪着张明来请他入宫,并不吃惊的话,那么在和珅替他掀起帘子,在他身后一起进入东暖阁以后,胤禛心里已经非常惊讶。
再看皇帝毫不在意的神色,胤禛立即明白只怕皇帝是允许的了。不过在去年冬天,福康安以不到二十的稚龄被皇帝委任为户部右侍郎的时候,胤禛觉得自己应该已经惊讶够了。现在多了一个和珅,也不是奇事了。只是这个和珅会在那里部里呢?约莫皇帝会让自己看重的人在最容易出成绩的地方了,想着今年国库的出入,那么这又是一个户部侍郎了。
胤禛想到了现任户部尚书的于敏中,不由得抽了抽嘴角。
而皇帝正好问:“永璂,你说说看。”
胤禛抬头看皇帝,神色庄重的说:“回皇父,儿臣以为刚才刘、于二位中堂所言之法已是万全之策。”皇帝面色一肃,不快之情也已经在眉间显露,胤禛又紧接着说:“然则皇父垂问,儿臣心中的那点小见识也不敢再藏于心间。”
皇帝听了这话,眉间的那点不快之情飞也是的逝去了。
胤禛继续说:“举子们因疑考题泄漏而闹事,朝廷先出面澄清此事系无中生有。至于考题一事,皇父可命人将考题重新封了,放在考学内场,日夜派人守卫,直到开考前科再拆封以示公正。”
胤禛面对着皇帝略有疑问的目光接着说:“至于这封着的考题到底是哪一个,还请皇父乾纲独断。”
胤禛又说:“这两政策一出已经表明朝廷的态度了,想必全国士林中的有志之士都能够看清朝廷对他们的重视态度了。这也正合了刘、于二位中堂的意思。
胤禛话音刚落,于敏中已经开口说道:“皇上,景郡王这个主意甚好。若是依了臣和刘中堂方才之见,若挑明了更换考题一事,反而有欲盖弥彰之意。而依景郡王的法子,即避免了考题若有泄露引起的不公,也避免了朝廷临场换题的尴尬。”
但是胤禛其实还没有说完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趁着皇帝对他流露出稍许赞赏目光的时候,立即抓着机会:“回皇父,儿臣心中仍有一事,恳请直抒。”
皇帝一声:“说”。
胤禛肃然道:“举子闹事或许事出有因,可这毕竟也是闹事,这么多饱读诗书之人,竟无一人想到要找正确的渠道去解决这个问题。这京里的府尹、国子监、吏部衙门在他们眼里难道是形同虚设的?这些人不用正确法子来解决事情,却非要闹事,这是他们心怀朝廷的表现?”
胤禛在这里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因此,依儿臣之见,闹事的这起子人必须先拘捕了,待过后查明了,若当真是糊涂不晓事的,这些人等也必然非是朝廷的栋梁了。若是查明了以后,是有心闹事的,朝廷也该拿出雷霆手段来,以正朝廷之威。”
皇帝脸上的神情虽然只是随着胤禛的话慢慢的轻微的变化着,只是仍然逃不过底下这三个日日琢磨他神情和心思的军机大臣。胤禛的话一落,众人心中已经明白,皇帝这是相当赞成了。
福隆安的心里先不说,刘纶和于敏中的心里是不太赞成这种雷霆手段的,这一来只怕把士林学子们都得罪了。
所以,刘纶委婉的含糊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一恩科本是为了皇太后八十圣寿而特意开设了。如今已是起了这样的事情,然则幸好还没有闹大,当前还应该以安抚为主。” 刘纶说着看了于敏中一眼,示意他接话。
于敏中其实心里想的和刘纶一样,想他二人都是科举出身,很是知道读书的艰难,这拘捕一行,不知道多少十年寒窗的举子这一生都无望了。
可是皇帝明显的对景郡王的提议非常感兴趣,因此于敏中面对刘纶的目光就有点退缩了。
刘纶马上明白了于敏中的意思,也立刻明白了自己需要面对的单打独斗的场面。
但,其实刘纶心里除了这个想法以外,还有另一个想法,如果景郡王的建议被恩准,他自己日后就难免为人诟病,更或者,只怕皇帝若那一日看不过眼了,也会将此事翻出来指责这位王爷了。
刘纶自接触胤禛以来,对这位王爷一直是相当看好的。在刘纶看来胤禛是其身自正并以正行令、以正律人的君子的典范。而且这位王爷原则、手段、才智都无一不缺,所以刘纶在内心深处已经将胤禛视为大清最好的接班人了。因此,刘纶觉得胤禛在这件事情上不应该这样的引火上身。或者这件事情会成为胤禛日后的一个污点也不一定。
刘纶的目光隐隐的流露出一抹担忧朝着胤禛而去。
胤禛多年以来锻炼出来的敏感,立即接受到了刘纶的好意。而且胤禛也明白刘纶作为饱学的大儒、作为科举出身的佼佼者、作为汉人,他必然在内心中不太赞同自己的提议。然而皇帝已经倾向了自己,所以刘纶将要说出口的话无非是给皇帝一个发泄怒气的口子而已。
所以,胤禛抢在刘纶之前开口:“刘中堂所言正是朝廷的大方向。回皇父,刘中堂作为本次恩科的主考官,由他出面澄清谣言并说明替换考题一事,最是妥当。”
胤禛说话之前堂堂正正的看了刘纶一眼,在皇帝面前交换眼神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原则之一就是尽量避免和人小心翼翼的眼神交换。不然以皇帝多疑的心性,必然对此暗生种种幻想。
接着又肃然说:“请皇父恩准儿臣调查此事,还我大清一个清清正正的士林。”
刘纶在胤禛的眼神下、在胤禛的话语声中,也知道只怕此事已没有回转的余地了,因此已经快速的整理自己的心理,作出恭敬的样子看着皇帝了。
皇帝的眼睛在胤禛、刘纶等人的的脸上转了一圈,最终定在刘纶脸上说:“刘纶你来拟召。”
和珅立即为刘纶侍候笔墨,刘纶在皇帝声音下开始笔下生花。皇帝一共说了两件事情,第一考题泄露实属子虚乌有之事。第二,本次恩科的考题将有皇帝亲手封了放在考场,日夜监守知道开考。第三,若有人仍乘机闹事,朝廷必严厉查办。
刘纶拟完了以后,对着皇帝通读一遍以后,皇帝才点了头。然后转过头对胤禛说:“你随着刘纶一起办差,若是有人趁机闹事,你就便当行事,不可堕了大清的威名。”
胤禛谢恩。事情到了这一步,剩下的就是重新选题了,这事情自然专职人士专人专办,这里的人除了刘纶和皇帝,其他人都和考题没有关系了。
所以,正当大家等着皇帝发话,好去各安其职,胤禛却又说道:“回皇父,儿臣认为考题泄露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仍不可不查。恩科考试本是朝廷选拨人才的第一手段,若是这源头都污秽不堪,长期以往,只怕选上来的人就当不得人才二字了。因此,请皇父下旨彻查此事。”
皇帝听了这话目光带着冷意就对着胤禛射了过来。
福隆安垂下了眼睛,盯着地面,然刘纶却上来说:“皇上,景郡王言之有理。此事虽然有以讹传讹之属,但却也应该慎重处理,以示朝廷对科考的重视。”
皇帝的目光接着掠过胤禛和刘纶,在于敏中那里停留了一下。
于敏中立即说道:“皇上,刘中堂所言甚是。臣,窃以为科考系着朝廷的安危,是朝廷不拘一格挑选人才的手段,若是有人从中舞弊,岂不是破坏了朝廷赐予悻悻学子们的天恩,浪费了皇上您的一片仁慈之意。”
最后于敏中说道:“臣恳请皇上下旨彻查此事。”
胤禛在心中感叹,于敏中此人真是比刘纶圆滑百倍啊。
皇帝对着胤禛这才发话:“既然你提了,此事你也一并接了。”
众人在才谢恩退出。
胤禛和刘纶赶往考场。
104没铁血成?
没铁血成?
胤禛和刘纶一道出了宫门,直奔贡院。
到了贡院甫一下马,就有人立即上来打千,口称:“奴才福德叩见王爷。”
胤禛借着火光一看,却是巡捕营的参将福德,镶蓝旗的戴佳氏。胤禛心中想,这可好极了,都是熟人。
福德已经跟刘纶见了礼,一边又护着胤禛他们进到里面去。
周围的举子见着刚刚领头发话的人,亲自护着几人往里而去,立即知道这是有更重要的人来,一时间,更加马蚤动起来,几乎使得胤禛和刘纶寸步难行。
耳边又听得有人大喊:“看又有人来了,我们不要放他们进去,一定要让他们向我们说清楚!”
人群瞬间又朝着胤禛和刘纶涌动的紧了几分。
福德带着几个士兵努力为胤禛和刘纶开道,然而却似乎越来越不管用了。
刘纶本来和胤禛议定,先到了贡院里面了解了情况再来颁布圣旨,一来显得稳重得体,让人感念皇恩浩荡;二则就是刘纶的私心了,刘纶还是打算先安抚这些举子,盼着他们能够回头是岸。
可是这个时候,刘纶却有点慌乱了,这些举子的群情激愤实在超过他的想象,因此刘纶自然的看向身旁挨着自己的这个人。
正好对上了胤禛的目光,那两洌寒如霜、坚如铁的目光,惊的刘纶心里一寒。
一瞬间胤禛发现了刘纶在看他,旋即对刘纶说道:“中堂大人,看来你的计划要落空了。这时候只怕要中堂大人亮明了身份,你我二人才能进得去了。”
说着侧过身对福德说:“亮了刘中堂的身份。”
福德扯着嗓子一声大喊:“刘纶刘中堂在此!刘纶刘中堂在此!”
这一嗓子出去,当即震得场面静默了下来。
福德又抓住时机喊道:“大家让出路来,让中堂大人站在高处,有什么话尽管向中堂大人说。”
场面继续静默。
刘纶见事已至此,也只有跟着放大了声音说:“各位举子,请稍待一下,待刘某出了这人阵,自然一一为大家解答心中疑惑。”
众人仍僵持不动。
胤禛使了一个眼色给成武,成武微微使力,用身体顶开了旁边的两个人,留下了一个一人宽的空隙来。胤禛趁机上前一步,旁边的人不由自主的往两边退去,二人一退,胤禛又上前一步,那二人压着傍边的好几个人往两边退去,终于开了一条二人宽的四五步的道来。
胤禛回头朗声道:“中堂大人请!”
刘纶一撩衣摆紧跟着胤禛上前,二人犹如摩西分海一般将人群一分为二。待众人回过神来,刘纶已经站在了贡院门口最高的台阶上。
但是场面再次的马蚤动起来,不知有多少人喊着叫着“刘大人”,“刘大人”,又或者其他一些话。
胤禛稍稍侧身一个眼神给福德过去,福德就躬身来到胤禛面前。
胤禛倾身对着福德耳语,福德不断点头,过了一会儿才回身退后。
不一会儿,刘纶和胤禛后面就站满了一圈持刀佩枪的士兵
胤禛上前一步,用那冷冷的目光扫视了全场一圈,他的目光中似有一种特别震慑人心的作用,嘈杂的场面,在他的逐一扫视之下,慢慢的静了下来。
胤禛有环视一圈,才冷声说:“皇上已获知此事,因此特命我等前来宣旨。”
说着胤禛让出了最前面的位子,刘纶上去,展开圣旨,用稳定的声音将圣旨逐字念完。
看着静静的场面,刘纶在心里缓缓的舒了一口气。幸好这些举子都不是存心闹事的。
刘纶正要回头对胤禛露一个笑脸的光景,突然就有人叫嚷道:“难道朝廷就用准备这样颠倒是非,将如此肮脏的事实掩盖下来,糊弄我等!”
已经转头的刘纶看到胤禛的眼睛突然冷光更盛,刘纶几乎听到“咻”一声,胤禛的目光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刘纶慢半拍的顺着胤禛的目光往右看去,人群已经再次的马蚤动了起来,好几个人也接着重新开始嚷叫起来。
刘纶刚刚舒了一半的心又重新凝了起来,然胤禛已经沉声问道:“发言者何人?”
此话一出,场面即静,然竟无一人表明身份,胤禛的嘴角更是紧了几分。
刘纶的心提得更高了,然而他本着一片爱惜读书人的心,在胤禛再次开口之前,神色肃穆的说道:“列位,列位,请听刘某一言。列位寒窗苦读、日夜不怠,等得岂不就是今朝金榜题名之时?”
这一句话甚见成效,那些吵闹的声音有些低了,刘纶紧着这个时刻,又朗声说道:“列位,请再听刘某一言。今上爱惜人才,不忍见列位为贼人所蔽,因此着我等特意深夜前来宣旨,告知大家事实真相。恐刘某刚才仓促之间未将圣意讲明,还劳烦大家再聆听一遍圣意。”
此话刚落,刘纶又展开圣旨,用缓慢的语调读了一遍。只是刘纶刚将圣意宣读完毕,心中的肺腑之言还没有来得及直抒。就又有人叫道:“皇上的旨意,我等已经清楚了。只是我等尚有疑问,这考题泄露之事是否属实?倘若此事属实,那徇私舞弊之人是否被羁押?”
此话一出,符合的人又是一大片。
刘纶心中暗暗叫苦,胤禛眼睛中却冷意更盛。
刘纶待再次劝道,胤禛已经问道:“发言者何人?”
此话刚落,已听到:“学生湖北蒋芸。”
然后,立即人群涌动,左边空出一圈无人区,中间站着一人,一袭蓝布袍子,正一辑到地。
胤禛看着此人越众而出,神情之间光明磊落,只怕是本心之人。
胤禛眼睛盯着此人,面色稍雯的说道:“尔有疑问,我等奉了皇命,自当为尔解答。”
一众人等听着胤禛这样说道,便又逐渐将那空地慢慢的填满起来。
胤禛背在身后的手悄悄的做了一个手势,接着便说道:“试题泄露之事纯属子虚乌有。皇上早已决意将试题封了,供奉于圣人之前,待到即日良辰,就将试题奉于贡院,并官兵日夜把守,直至开考之前有主考官并二位副考官一起拆开,传送到各位面前。因而到此时此刻,本次恩科的试题这世上只有皇上知晓,难道各位是疑心当今将试题泄露了出来?”
在众人的鸦雀无声中,胤禛继续道:“恩考考试是朝廷选拨人才的第一要紧手段,皇上和朝廷向来将此事视为重中之重。因而绝不允许有人从中徇私舞弊,若有此种事情一经查明,朝廷必将干系人等轻则羁押重则流放。”
胤禛话语一停,寒索索的目光立即巡视全场,又掷地有声的开口:“然,若是有人无中生有、肆意闹事、破坏科恩,朝廷也是断断不许的。”
胤禛看着因他的话而面面相觑的众人,明白他的最后一句话已经起了震慑作用。
胤禛再次的环视全场,沉声道:“朝廷对此事的重视和慎重想必列位都已清楚了。我也有一问,盼尔等替我解惑。列位都是饱读诗书之人,难道不知道有例可循、有法可按这话吗?城中那么多衙门天天办公,就是普通老百姓也知道要击鼓鸣冤,列位为何在此聚众,肆意生事?”
这话一出,场面更是落针可闻!
清冽的月光照在胤禛的身上,越发的增加了胤禛冷冷的气场
胤禛的目光越过众人,盯着中间一人,突然再次发问:“举子蒋芸,你可否替我解惑一二?”
蒋芸又一辑到地,接着朗声说:“学生不敢替众人言,能为者直抒己见尔。”然后便说:“学生自湖北一路长途跋涉而来,甫到京畿,便听到试题泄露、更有人趁机舞弊,学生难免义愤填膺。又听闻众人聚众于此,以求真相,因而欣然前往。学生来此,一为此事可达上听、希诸公能够秉公处理;二为斥其不正之风、还我一个清白考场。”
胤禛注目蒋芸,蒋芸在此等目光压力下,勉强作出一副清朗之姿。
胤禛忽的又收回目光,巡视全场,道:“列位有和举子蒋芸一样看法的,尽管往左边站。”
有人后退有人前进,更有人立足不动。
胤禛居高临下,看到外围已有人溃散,心中冷笑。
看着左边为数不到小半的人群,胤禛再次开口:“如今皇上已经悉知尔意,试题又被封其中。列位两个目的可是已经达到?既如此列位何不就此散去,安心赴考!”
此话一出,右边又有人叫道:“我等立意要求查明试题泄露之事,还大家一个公道!”
胤禛的眼光冷冷的逼过去,沉声问道:“发言者何人?”
仍然无人敢应。
胤禛心里的冷笑溢到嘴角,再次沉声问道:“发言者何人?”
竟然还是无人敢应。
胤禛立即朗声说道:“君子之行,光明磊落,何以做鼠辈尔?如此人物,不屑与之言。”
话音落了半天,右边才有人再次说道:“学生福建刘仲达。敢问上位者何人?”
胤禛再次在背后做手势,然后才开口说:“在下爱新觉罗永璂
那人身形微动,人群立即开了一条道出来,胤禛看去此人面上却有几分獗狂。
在一片“是景郡王”的嗡嗡声中刘仲达也是一辑到地,才开口说:“久仰王爷大名。学生心中尚有一问,敢问王爷,朝廷对试题泄露之事查是不查?”
胤禛旋即开口:“尔从福建不远千里赴京,目的何在?尔十年苦读、几番参考,所为为何?如今皇上已下旨意,力护本次恩科公正公平,得让有识之士不至埋没。尔之所愿所想,顷刻间就要实现,然则尔拘泥于此不愿向前,是为何意?”
刘仲达沉默半响,方又傲然道:“王爷所说所问句句直入肺腑,一朝金榜题名时确实是我等多年所盼。然我等却也不能因自己所盼所愿,就无视蛀虫肆行、凌虐正气,因而愿舍一身换清白考场!”
好一个正气凌然!
胤禛沉声道:“天子之怒方能流血千里。尔以一举子之身,能撼动几何?难道尔也要学那走卒凡夫,以头抢地?”
刘仲达仍然正气凌然的站着,大有血溅七步之势。
胤禛继续沉声道:“然则,即便如此也不过是一时增加一时谈资,而尔心中所想所念之事未有丝毫变化。这是否是尔可想可愿?”
接着声线一转,温和的道:“尔学那雕鹏生养歇息,待来日一飞冲天,一展抱负?”
刘仲达的气终于慢慢的下去了,抱拳道:“学生受教了。”
说完了以后,安然往左边退了两步。
胤禛再次的环视全场,说道:“列位和举子刘仲达持有同念的,请尽往他处。”
成武突然上前对胤禛耳语几句,胤禛接着便说:“皇上圣明仁慈,对各位举子都是本着一颗爱才之心,又惜各位寒窗苦读、涉世未深,对此番闹事皆既往不咎。”
场面寂静一片。
胤禛清冽的声音再次响起:“皇上还嘱咐我等,务必对各位以礼相待,好叫各位在日后能安心赴考。但这其中却有其人愧对各、更愧对朝廷和皇上一片爱护之心,利用尔等一片赤子之心,蓄意造谣生事,为一己之私扰乱恩科,而今,此人已被查明,其同伙也俱已招认。”
胤禛这话一出,离他一步之遥的刘纶已经瞪大了眼睛,心中升起疑问,景郡王和他寸步不离,此事是在何时完成的?
底下更是哗然一片。
胤禛再次朗声说道:“此人现在列为中间。也是此人刚刚三番两次的发言,却始终不敢透露身份。”
胤禛这话犹如一块卵石投到湖面中,瞬时激起层层涟漪。
人群也再次涌动,有人向外跑,有人向人靠近,最终场面之中有七八人周围一圈不见有人挨着。
胤禛心中再次冷笑,瞧,这下一清二楚了。
瞬间,福德已经带了人将这七八人各个拘住。
胤禛指着其中一位三十过头的青衣文士道:“此人安徽桐城谢易安。刚刚几次发言,我几次相请,拒不出面。现而今,总算让我得见真颜。”
谢易安等被拘之人不断挣扎,口中霍霍有声,四周举子也频频有人说话。
胤禛命福德将谢易安带到上面来,让人看清他的脸,得到有人惊呼“此人果然是谢易安”以后,暗示福德制住了他,才又开始说话:“大家或者会问,好发言而不露面,只能说明此人德行有亏?可是我要告诉大家,此人谢易安是二十三年的举子,参加二十四年的恩科,落第,参加二十七年的恩科,仍然落地。而与他同年的举子,而今有的已是一方父母官,有的已是各部骨干,只有此人仍然名落孙山。但是,恰有一位同年正
。想到九公主以后的命运,皇贵妃的手帕就绞得死紧。
大清建朝以来,这样的事情也算独一份了,皇帝指婚的和硕额驸竟然这样没了,皇帝的女儿竟要守望门寡!
皇帝的雷霆怒火从朝堂烧到民间,皇贵妃的心也跟着燃烧,这样的事情必须严办!
可是那些逆贼都处死了,这一把火也烧完了,皇贵妃冷静了下来。她开始思考这事情是否有人故意为之。如果是故意为之,那么是谁干的?皇贵妃第一次觉得自己毫无头绪。
所以她见了老公爵夫人,离上次见面还不到半个月时间,这位昔日精神矍铄、行动优雅的贵夫人已经变成了行将就木、面如死灰的老妇人。札兰泰一死,似乎已经将她身上所有的生气都带走了。
老公爵夫人对着她的暗示反应过来的神情她至今不能忘记,那是落水之人抓住救命稻草的疯狂。老公爵夫人罗列了一个长长的可能谋害札兰泰的人的名单。可是这些人到底不是皇贵妃所想的那些人。
直到几日前,永琰说漏了观保的事情,皇贵妃才真正的透心凉起来。
原来除了叫内务府上折子以外,永琰还准备了这一招,而且还竟然没有使上。
皇贵妃想都没想到的可能性,一下子出现在了她的面前。这么说,这一次又是另一次角力,而且又以他们的一败涂地收场了。
这一次皇贵妃真的没有忍住,她一巴掌抽在永琰的脸上,长长的指甲套划破了永琰的脸颊。
皇贵妃记得当时自己狠狠的骂道:“蠢货!”
也记得永琰抚着脸发愣的样子,更记得自己心中的那份绝望。
她颓废倚在椅子上,还是永琰过来跪在她面前,求她原谅,她才又慢慢的鼓起了劲。
是的,只是失去了一个有潜力的额驸,永琰还好好的呢,现在还不是泄气的时候。她记得当时自己在心里不停的对自己说。
终于她能够正确的面对永琰了,她慢慢的一字一句的说着:“十五阿哥,您的心实在太急了。您看看您现在有什么?景郡王现在有什么?您以为您一个折子就能参了他的福晋就能带连了他?您是不是以为这个折子是景郡王使手段压了?您怎么就不想想这是皇上授意的呢?”
永琰面对着她提出一个个问题,终于渐渐的面色发白。
她没有停歇,她一定要趁着这一次把永琰心中的这股子邪火压了下去,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有机会。
她继续说:“您以为皇上是谁?您以为皇上看不透这些把戏?您这样子费劲心机去陷害自己的兄长,让皇上怎么看您?您以为没了景郡王就轮到您了?您知不知道皇上中意的是什么?”
她停了一下,看到永琰眼睛中升起的惧意,心中微微不忍,到底是自己的孩子,看到他难受她的心也在滴血。
所以,她还是转了口气,尽量温和的:“您什么都不知道。可是您就这样子冒冒失失的将自己暴露在外了,如果您被皇上厌恶,您还剩下什么?一个做皇贵妃的额娘?您认为有用吗?您可不要忘记了景郡王的额娘,她还是皇后呢!她的下场是什么,您总该知道。”
说到这里她长长的叹气:“十五阿哥,您该长大了。”
然后她忍不住安慰自己的儿子:“您要走的稳。您要记住,您可以失去一切,唯一不能失去的就是皇上的宠爱。皇上喜欢什么,您就表现给他看。皇上会记着您的。有我在这宫中,您怎么也比别人强些。您放心,皇上还没有下定决心,当年那拉氏的葬礼如此不体面,皇上不会轻易的就推翻了他自己几年前的决定,所以景郡王要上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这个时候,你只要走的稳,行的妥,自然而然就会让皇上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您明白吗?”
永琰终于苍白着一张脸,低头应承下来。
她记得她又说了好些话,让永琰表现的要兄友弟恭,要慈孝父母,要温煦宽和,要恭敬有礼,要谦逊和气。
但看着永琰落寞的脸色,她终于又说道:“负责这个案子的是福隆安,您如果真想知道些什么。何不向您的十一哥打听一下呢。他也是皇上的儿子,您只要用的好了,他或者会做一些事情也不一定。”
永琰的脸上立即散发出欣喜的神情来。
然后她又不得不嘱咐他:“只是这事情,您自己不能沾手了。河蚌相争,渔人得利,您总是知道的。做哪一种最好,您自己最清楚了。
她记得她当时这样说,只是为了让永琰的心有所寄托,让他不至于胡乱行动。因为在她冷静下来以后,她还是认为景郡王和这件事情的关系并不是太大。
虽然说内务府隐晦的参了他的福晋,可是这件事情明显的被皇帝压了下来。而且若是景郡王要报复也应该在内务府上下力才是,据她所知景郡王福晋对内务府可是感兴趣的很。现在有这样一个好机会,难道他们就这样放过了吗?
而且札兰泰虽然是九公主的额驸,虽然她也高兴以后永琰多了一个助力,可是,这个时候,这一切也只是她心里琢磨琢磨而已。
难道就只是这样,景郡王就把札兰泰杀了?皇贵妃觉得这太不可能了。
可是如今永琰带回来的永瑆的反应,却又一次的让皇贵妃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可能性。
永瑆既没有一口回绝说不知道也没有一口咬定说有消息,只是含糊其词的重新说了那些人人都知道的冠冕堂皇的话。这让皇贵妃重新怀疑其中真有内幕在,而且永瑆已经知道了,而且他并不愿意介入这件事情。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可能性,永瑆正打算做那个渔人了。哼!永瑆的心竟然也大了。果然出宫建府以后,就会生出很多事情来。
所以现在的永琰,除了韬光养晦、闭门读书以外,还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吗?
希望这个孩子能够明白自己的一番苦心。或者叫人再找一下朱珪吧。
皇贵妃心里深深的叹气起来。
其实永琰都有为九公主出头的心,她这个做额娘的又怎会忍得了这口气。可是,现在还真是无凭无据,而且这件事情上愿意站在他们这边的人有多少,更重要的是皇帝的态度。目前这种情况下,只怕皇帝不愿意这样怀疑景郡王。而反而的却把他们自己暴露了,她一心一意在皇帝面前维护的形象就会崩塌,而永琰也落不了好。毕竟,毕竟,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永琰。其他事情她都可以忍,这么多年她都忍过来了,也不怕继续忍着了,总有一天,这些都是要还回来的。
只是如今既然有这个可能性在,皇贵妃并不会让自己手软。虽然说在外面叫永琰忍着,可是在后院里,皇贵妃并不准备忍。
如今博尔济吉特氏和阿颜觉罗氏都怀着孕,可不真是好时候吗?
女人怀孕生孩子永远都是一脚踏进了鬼门关。到时候出点事情,也是理所当然。
最稳妥的法子还是叫她们两自己折腾。按着她的心想,最好是两个孩子都没了,接着让她们互相猜忌。如果这个不行,也一定要灭掉一个,依她看来,阿颜觉罗氏的心大着呢。景郡王虽然分府出去了,可是内务府的人还是够得着的。
只是永瑆那做渔人的打算,皇贵妃却也不会如了他的愿。
皇贵妃想着这一切,冷冷的露出了笑。
作者有话要说:jj已经让我崩溃了,
昨天把留言抽没了,今天新章发表了,我自己都看不到!!!
一百零三章 雷霆手段
胤禩想着胤禛刚刚说的话,怎么会让永琰找了永瑆呢?
永瑆也是上书房出来的,后面还有那么强大的背景支撑着,难道永瑆就没有那点子心思了?
所以这一招注定是要落空的。
如果皇贵妃对外真的只剩下这点子了,以她一个深宫妇人的脾性,她很快就会像胤禛说的那样要把招使到后院来了。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他和阿颜觉罗氏
至于大格格,胤禩觉得皇贵妃只会顺带下手,不会故意针对。而且只要他和阿颜觉罗氏这里有机可乘,皇贵妃自然就卯足了劲往这里使了。
下手的法子无非就是那几种,进宫请安下绊子,直接在王府里找人下绊子。第一种目前来看不太容易,因为自己和阿颜觉罗氏都不进宫。那么只有第二种了。下手的可以是底下的奴才们,最好莫过于胤禛的姬妾,如果他和阿颜觉罗氏都中招了,接着互相猜忌怀疑,那真是完美不过。又或者灭了一个,接着栽赃给另外一个,虽然不如前面那个,但是也足够回本了。
胤禩心里冷笑了一下。
面上却对胤禛说:“我明白了。从今日起,内务府送来的东西一概不进内院了。”
胤禛也正色说:“这妇人手段狠辣,我这里她虽然使不上力,可是用在你这里却正好,你再小心点也不过的。”
说句话的时候,胤禛心里犹如吃了苍蝇一样难受。弘历这个不孝子!竟然让这样的妇人高居其位。这样的女人如何配统领后宫!
胤禩听了点点头,又接上说:“王爷不妨抽空整顿一下内务府。这样一来,皇贵妃只怕就腾不出手来了。”
胤禛沉吟了一下方说道:“如今还不是时候。你想内务府刚刚参了我一本,我这边就开始动手,皇帝会怎么想?内务府说到底还是皇帝的奴才。所以,说不得我们先忍一忍了。”
胤禩半天沉默不语。
胤禛见了又说:“内务府的那些奴才迟早是要清的。倒不是因为参了我一本的关系,只是我听说那起子奴才越来越无法无天,贪赃枉法的厉害,为了一己之私把主子扔在脑后了,这样的奴才很该打杀了。”
胤禩恰恰回过神来,刚刚他想远了。
是啊,内务府是皇帝的奴才,可是当年他们都是怎么折腾的?最终圣祖把内务府整个交给了老四。胤禩心里一声谓叹,总是自己技不如人。
又听了胤禛这样说,忙跟着说:“这些事情倒也不能急。很多事情名正了,言才顺。”
末了还补上一句:“外面来的我倒不惧,我担心的是我们府里的那些人的心。只怕他们的心太大了,生出事来。”
胤禛听了眼神一暗,拍了怕胤禩的手才说:“你的规矩是好的,只是待人和善。有些事情也应该拿出点气势来,整治一下。”
这个博尔济吉特氏聪明是聪明,管家的手段也是有的,可是毕竟年纪小,没经历过那些腥风血雨,很多时候处事透着一股子软劲。就比如这次的事情,虽然说这其中还包含了她自己的主意,可是等到了消息传来事情办成的时候,她反而愣怔了,幸好没有动胎气。
胤禩听了胤禛的话咽下心里的讪笑,才开口:“这满院子的人都是用来过日子的,倘若我整天的白眉赤眼的,日子还怎么过?”
又皱了眉说:“上次的事情,您也不是不知道。只怕如今阿颜觉罗氏那里还有心结在呢。”
胤禛皱起了眉头,阿颜觉罗氏事后虽然也认错了,可毕竟结果已经在那里了,胤禛倒也理解胤禩如今的想法。只是这样,却也不是胤禛心里所愿。
胤禛还没开口说,胤禩又说:“只是如今也顾不上这些小结了,全了大事再说。无论她怎么想,我总要使手段把她的院子安排妥贴了。”
胤禛听了,心里才缓过来,就是该这样才对啊,王府的女主人当然要以大局为重。
刚待胤禛想夸奖胤禩几句,苏德业匆匆过来说:“主子,外面来人了,说皇上急召主子进宫呢。”
听了胤禛和胤禩俱都一惊。
胤禩忙问:“来的是谁?可听说了是什么事情?”
苏德业就说:“是养心殿的侍卫护着张明来的。说是举子们闹事了。”
胤禛正有着绿珠几个侍候穿衣服呢,一听苏德业这话,就向前迈了一步,差点带到了绿珠等人。
胤禩也是一阵讶异,惊得转头看胤禛,正看到这一幕,不禁惊呼:“王爷!”
胤禩还正没见到过这么着急的胤禛。不过想想,也是情有可原。入京的赶考的举子闹事,这简直就是大清整个士林发出的声音了,而且还这么不和谐。
难怪皇帝入夜了还来招人,难怪胤禛色变。
胤禛这边迈了一步以后,就已经停住了,听得胤禩一声叫唤,眼光转向胤禩,见她面露不安,忙安慰她:“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今夜只怕要在宫中度过了,你就自己先安歇。没有什么事情,就不要出门,家里的奴才也都约束好了。”
胤禩也一脸慎重的说:“是,我知道了。您在宫中,也不要为家事挂怀。”
胤禛深深的看了胤禩一眼,才和苏德业去了。
胤禩开始重新思考皇贵妃的将要施展的手段。胤禩的内心深处还是比较欢迎皇贵妃的手段的。
胤禩现在想到的桥段也是老掉牙的,它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胤禩想玩的这一招也是老掉牙的,它叫“将计就计”。虽然老掉牙了,可是止不住它有效啊,所以胤禩还是很愿意用的。
自从他自己怀孕以后,他就一直在想阿颜觉罗氏肚子里的孩子要不要留着?而如今却给了他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胤禩很明白自己,如果他让这个机会在指间流逝,往后的日日夜夜里他都将寝食难安、夜不能寐了。他再也不想因为自己的当断不断而抱憾终生。所以听到胤禛的推测以后,胤禩准备要帮皇贵妃一把了。
不过,比照皇贵妃对他和阿颜觉罗氏两人态度,其中比较大的可能性还是皇贵妃拉拢了阿颜觉罗氏来对付他。同时,胤禩想着,阿颜觉罗氏这个年纪,料想她应该没有那份狠劲,狠下心来拿着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做赌注,来玩一手栽赃嫁祸。不过或者她会心存侥幸,想玩一手死里逃生,达到自己栽赃嫁祸的目的。但是如果她真要这么干,他都会不遗余力让她刻骨铭心的记住“心存侥幸”都是自欺欺人的。
不过更大的可能是二人联合起来对他下手,然后皇贵妃计划栽赃给阿颜觉罗氏,而阿颜觉罗氏计划栽赃给皇贵妃。
毕竟他和皇贵妃交手几次,皇贵妃肯定不会对拉拢他还心存幻想,可是阿颜觉罗氏就不一样了。而且这样做,也非常符合阿颜觉罗氏的自身的利益。
所以他现在应该开始布局了,然后慢慢的等待皇贵妃入局。希望皇贵妃不会让他等太久。阿颜觉罗氏的肚子可已经满六个月了。
胤禩长时间的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安排这这一步步应该怎么走,怎么走才会天衣无缝。
在养心殿中的胤禛才刚刚听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但已经接受了皇帝的雷霆之怒。
这一回胤禛倒是很能理解弘历,这样的事情,哪个皇帝碰到都要怒的!
只是弘历这是怎么治国的,这样事情竟然发生了!
胤禛想到这里,一股愤愤之情就盈溢在胸间了。
幸好这个时候养心殿暖阁里人人都是一股愤愤之情,胤禛表现的反而平淡了。
胤禛的眼光低低的扫过刘纶、于敏中并福隆安等人,在和珅身上稍微停了一下,最终将眼睛定在了自己脚尖。
如果他在看到是和珅穿着一等侍卫的补服陪着张明来请他入宫,并不吃惊的话,那么在和珅替他掀起帘子,在他身后一起进入东暖阁以后,胤禛心里已经非常惊讶。
再看皇帝毫不在意的神色,胤禛立即明白只怕皇帝是允许的了。不过在去年冬天,福康安以不到二十的稚龄被皇帝委任为户部右侍郎的时候,胤禛觉得自己应该已经惊讶够了。现在多了一个和珅,也不是奇事了。只是这个和珅会在那里部里呢?约莫皇帝会让自己看重的人在最容易出成绩的地方了,想着今年国库的出入,那么这又是一个户部侍郎了。
胤禛想到了现任户部尚书的于敏中,不由得抽了抽嘴角。
而皇帝正好问:“永璂,你说说看。”
胤禛抬头看皇帝,神色庄重的说:“回皇父,儿臣以为刚才刘、于二位中堂所言之法已是万全之策。”皇帝面色一肃,不快之情也已经在眉间显露,胤禛又紧接着说:“然则皇父垂问,儿臣心中的那点小见识也不敢再藏于心间。”
皇帝听了这话,眉间的那点不快之情飞也是的逝去了。
胤禛继续说:“举子们因疑考题泄漏而闹事,朝廷先出面澄清此事系无中生有。至于考题一事,皇父可命人将考题重新封了,放在考学内场,日夜派人守卫,直到开考前科再拆封以示公正。”
胤禛面对着皇帝略有疑问的目光接着说:“至于这封着的考题到底是哪一个,还请皇父乾纲独断。”
胤禛又说:“这两政策一出已经表明朝廷的态度了,想必全国士林中的有志之士都能够看清朝廷对他们的重视态度了。这也正合了刘、于二位中堂的意思。
胤禛话音刚落,于敏中已经开口说道:“皇上,景郡王这个主意甚好。若是依了臣和刘中堂方才之见,若挑明了更换考题一事,反而有欲盖弥彰之意。而依景郡王的法子,即避免了考题若有泄露引起的不公,也避免了朝廷临场换题的尴尬。”
但是胤禛其实还没有说完自己的意思,所以他趁着皇帝对他流露出稍许赞赏目光的时候,立即抓着机会:“回皇父,儿臣心中仍有一事,恳请直抒。”
皇帝一声:“说”。
胤禛肃然道:“举子闹事或许事出有因,可这毕竟也是闹事,这么多饱读诗书之人,竟无一人想到要找正确的渠道去解决这个问题。这京里的府尹、国子监、吏部衙门在他们眼里难道是形同虚设的?这些人不用正确法子来解决事情,却非要闹事,这是他们心怀朝廷的表现?”
胤禛在这里停顿了一下,接着说:“因此,依儿臣之见,闹事的这起子人必须先拘捕了,待过后查明了,若当真是糊涂不晓事的,这些人等也必然非是朝廷的栋梁了。若是查明了以后,是有心闹事的,朝廷也该拿出雷霆手段来,以正朝廷之威。”
皇帝脸上的神情虽然只是随着胤禛的话慢慢的轻微的变化着,只是仍然逃不过底下这三个日日琢磨他神情和心思的军机大臣。胤禛的话一落,众人心中已经明白,皇帝这是相当赞成了。
福隆安的心里先不说,刘纶和于敏中的心里是不太赞成这种雷霆手段的,这一来只怕把士林学子们都得罪了。
所以,刘纶委婉的含糊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这一恩科本是为了皇太后八十圣寿而特意开设了。如今已是起了这样的事情,然则幸好还没有闹大,当前还应该以安抚为主。” 刘纶说着看了于敏中一眼,示意他接话。
于敏中其实心里想的和刘纶一样,想他二人都是科举出身,很是知道读书的艰难,这拘捕一行,不知道多少十年寒窗的举子这一生都无望了。
可是皇帝明显的对景郡王的提议非常感兴趣,因此于敏中面对刘纶的目光就有点退缩了。
刘纶马上明白了于敏中的意思,也立刻明白了自己需要面对的单打独斗的场面。
但,其实刘纶心里除了这个想法以外,还有另一个想法,如果景郡王的建议被恩准,他自己日后就难免为人诟病,更或者,只怕皇帝若那一日看不过眼了,也会将此事翻出来指责这位王爷了。
刘纶自接触胤禛以来,对这位王爷一直是相当看好的。在刘纶看来胤禛是其身自正并以正行令、以正律人的君子的典范。而且这位王爷原则、手段、才智都无一不缺,所以刘纶在内心深处已经将胤禛视为大清最好的接班人了。因此,刘纶觉得胤禛在这件事情上不应该这样的引火上身。或者这件事情会成为胤禛日后的一个污点也不一定。
刘纶的目光隐隐的流露出一抹担忧朝着胤禛而去。
胤禛多年以来锻炼出来的敏感,立即接受到了刘纶的好意。而且胤禛也明白刘纶作为饱学的大儒、作为科举出身的佼佼者、作为汉人,他必然在内心中不太赞同自己的提议。然而皇帝已经倾向了自己,所以刘纶将要说出口的话无非是给皇帝一个发泄怒气的口子而已。
所以,胤禛抢在刘纶之前开口:“刘中堂所言正是朝廷的大方向。回皇父,刘中堂作为本次恩科的主考官,由他出面澄清谣言并说明替换考题一事,最是妥当。”
胤禛说话之前堂堂正正的看了刘纶一眼,在皇帝面前交换眼神是讲究方式方法的。原则之一就是尽量避免和人小心翼翼的眼神交换。不然以皇帝多疑的心性,必然对此暗生种种幻想。
接着又肃然说:“请皇父恩准儿臣调查此事,还我大清一个清清正正的士林。”
刘纶在胤禛的眼神下、在胤禛的话语声中,也知道只怕此事已没有回转的余地了,因此已经快速的整理自己的心理,作出恭敬的样子看着皇帝了。
皇帝的眼睛在胤禛、刘纶等人的的脸上转了一圈,最终定在刘纶脸上说:“刘纶你来拟召。”
和珅立即为刘纶侍候笔墨,刘纶在皇帝声音下开始笔下生花。皇帝一共说了两件事情,第一考题泄露实属子虚乌有之事。第二,本次恩科的考题将有皇帝亲手封了放在考场,日夜监守知道开考。第三,若有人仍乘机闹事,朝廷必严厉查办。
刘纶拟完了以后,对着皇帝通读一遍以后,皇帝才点了头。然后转过头对胤禛说:“你随着刘纶一起办差,若是有人趁机闹事,你就便当行事,不可堕了大清的威名。”
胤禛谢恩。事情到了这一步,剩下的就是重新选题了,这事情自然专职人士专人专办,这里的人除了刘纶和皇帝,其他人都和考题没有关系了。
所以,正当大家等着皇帝发话,好去各安其职,胤禛却又说道:“回皇父,儿臣认为考题泄露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仍不可不查。恩科考试本是朝廷选拨人才的第一手段,若是这源头都污秽不堪,长期以往,只怕选上来的人就当不得人才二字了。因此,请皇父下旨彻查此事。”
皇帝听了这话目光带着冷意就对着胤禛射了过来。
福隆安垂下了眼睛,盯着地面,然刘纶却上来说:“皇上,景郡王言之有理。此事虽然有以讹传讹之属,但却也应该慎重处理,以示朝廷对科考的重视。”
皇帝的目光接着掠过胤禛和刘纶,在于敏中那里停留了一下。
于敏中立即说道:“皇上,刘中堂所言甚是。臣,窃以为科考系着朝廷的安危,是朝廷不拘一格挑选人才的手段,若是有人从中舞弊,岂不是破坏了朝廷赐予悻悻学子们的天恩,浪费了皇上您的一片仁慈之意。”
最后于敏中说道:“臣恳请皇上下旨彻查此事。”
胤禛在心中感叹,于敏中此人真是比刘纶圆滑百倍啊。
皇帝对着胤禛这才发话:“既然你提了,此事你也一并接了。”
众人在才谢恩退出。
胤禛和刘纶赶往考场。
104没铁血成?
没铁血成?
胤禛和刘纶一道出了宫门,直奔贡院。
到了贡院甫一下马,就有人立即上来打千,口称:“奴才福德叩见王爷。”
胤禛借着火光一看,却是巡捕营的参将福德,镶蓝旗的戴佳氏。胤禛心中想,这可好极了,都是熟人。
福德已经跟刘纶见了礼,一边又护着胤禛他们进到里面去。
周围的举子见着刚刚领头发话的人,亲自护着几人往里而去,立即知道这是有更重要的人来,一时间,更加马蚤动起来,几乎使得胤禛和刘纶寸步难行。
耳边又听得有人大喊:“看又有人来了,我们不要放他们进去,一定要让他们向我们说清楚!”
人群瞬间又朝着胤禛和刘纶涌动的紧了几分。
福德带着几个士兵努力为胤禛和刘纶开道,然而却似乎越来越不管用了。
刘纶本来和胤禛议定,先到了贡院里面了解了情况再来颁布圣旨,一来显得稳重得体,让人感念皇恩浩荡;二则就是刘纶的私心了,刘纶还是打算先安抚这些举子,盼着他们能够回头是岸。
可是这个时候,刘纶却有点慌乱了,这些举子的群情激愤实在超过他的想象,因此刘纶自然的看向身旁挨着自己的这个人。
正好对上了胤禛的目光,那两洌寒如霜、坚如铁的目光,惊的刘纶心里一寒。
一瞬间胤禛发现了刘纶在看他,旋即对刘纶说道:“中堂大人,看来你的计划要落空了。这时候只怕要中堂大人亮明了身份,你我二人才能进得去了。”
说着侧过身对福德说:“亮了刘中堂的身份。”
福德扯着嗓子一声大喊:“刘纶刘中堂在此!刘纶刘中堂在此!”
这一嗓子出去,当即震得场面静默了下来。
福德又抓住时机喊道:“大家让出路来,让中堂大人站在高处,有什么话尽管向中堂大人说。”
场面继续静默。
刘纶见事已至此,也只有跟着放大了声音说:“各位举子,请稍待一下,待刘某出了这人阵,自然一一为大家解答心中疑惑。”
众人仍僵持不动。
胤禛使了一个眼色给成武,成武微微使力,用身体顶开了旁边的两个人,留下了一个一人宽的空隙来。胤禛趁机上前一步,旁边的人不由自主的往两边退去,二人一退,胤禛又上前一步,那二人压着傍边的好几个人往两边退去,终于开了一条二人宽的四五步的道来。
胤禛回头朗声道:“中堂大人请!”
刘纶一撩衣摆紧跟着胤禛上前,二人犹如摩西分海一般将人群一分为二。待众人回过神来,刘纶已经站在了贡院门口最高的台阶上。
但是场面再次的马蚤动起来,不知有多少人喊着叫着“刘大人”,“刘大人”,又或者其他一些话。
胤禛稍稍侧身一个眼神给福德过去,福德就躬身来到胤禛面前。
胤禛倾身对着福德耳语,福德不断点头,过了一会儿才回身退后。
不一会儿,刘纶和胤禛后面就站满了一圈持刀佩枪的士兵
胤禛上前一步,用那冷冷的目光扫视了全场一圈,他的目光中似有一种特别震慑人心的作用,嘈杂的场面,在他的逐一扫视之下,慢慢的静了下来。
胤禛有环视一圈,才冷声说:“皇上已获知此事,因此特命我等前来宣旨。”
说着胤禛让出了最前面的位子,刘纶上去,展开圣旨,用稳定的声音将圣旨逐字念完。
看着静静的场面,刘纶在心里缓缓的舒了一口气。幸好这些举子都不是存心闹事的。
刘纶正要回头对胤禛露一个笑脸的光景,突然就有人叫嚷道:“难道朝廷就用准备这样颠倒是非,将如此肮脏的事实掩盖下来,糊弄我等!”
已经转头的刘纶看到胤禛的眼睛突然冷光更盛,刘纶几乎听到“咻”一声,胤禛的目光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刘纶慢半拍的顺着胤禛的目光往右看去,人群已经再次的马蚤动了起来,好几个人也接着重新开始嚷叫起来。
刘纶刚刚舒了一半的心又重新凝了起来,然胤禛已经沉声问道:“发言者何人?”
此话一出,场面即静,然竟无一人表明身份,胤禛的嘴角更是紧了几分。
刘纶的心提得更高了,然而他本着一片爱惜读书人的心,在胤禛再次开口之前,神色肃穆的说道:“列位,列位,请听刘某一言。列位寒窗苦读、日夜不怠,等得岂不就是今朝金榜题名之时?”
这一句话甚见成效,那些吵闹的声音有些低了,刘纶紧着这个时刻,又朗声说道:“列位,请再听刘某一言。今上爱惜人才,不忍见列位为贼人所蔽,因此着我等特意深夜前来宣旨,告知大家事实真相。恐刘某刚才仓促之间未将圣意讲明,还劳烦大家再聆听一遍圣意。”
此话刚落,刘纶又展开圣旨,用缓慢的语调读了一遍。只是刘纶刚将圣意宣读完毕,心中的肺腑之言还没有来得及直抒。就又有人叫道:“皇上的旨意,我等已经清楚了。只是我等尚有疑问,这考题泄露之事是否属实?倘若此事属实,那徇私舞弊之人是否被羁押?”
此话一出,符合的人又是一大片。
刘纶心中暗暗叫苦,胤禛眼睛中却冷意更盛。
刘纶待再次劝道,胤禛已经问道:“发言者何人?”
此话刚落,已听到:“学生湖北蒋芸。”
然后,立即人群涌动,左边空出一圈无人区,中间站着一人,一袭蓝布袍子,正一辑到地。
胤禛看着此人越众而出,神情之间光明磊落,只怕是本心之人。
胤禛眼睛盯着此人,面色稍雯的说道:“尔有疑问,我等奉了皇命,自当为尔解答。”
一众人等听着胤禛这样说道,便又逐渐将那空地慢慢的填满起来。
胤禛背在身后的手悄悄的做了一个手势,接着便说道:“试题泄露之事纯属子虚乌有。皇上早已决意将试题封了,供奉于圣人之前,待到即日良辰,就将试题奉于贡院,并官兵日夜把守,直至开考之前有主考官并二位副考官一起拆开,传送到各位面前。因而到此时此刻,本次恩科的试题这世上只有皇上知晓,难道各位是疑心当今将试题泄露了出来?”
在众人的鸦雀无声中,胤禛继续道:“恩考考试是朝廷选拨人才的第一要紧手段,皇上和朝廷向来将此事视为重中之重。因而绝不允许有人从中徇私舞弊,若有此种事情一经查明,朝廷必将干系人等轻则羁押重则流放。”
胤禛话语一停,寒索索的目光立即巡视全场,又掷地有声的开口:“然,若是有人无中生有、肆意闹事、破坏科恩,朝廷也是断断不许的。”
胤禛看着因他的话而面面相觑的众人,明白他的最后一句话已经起了震慑作用。
胤禛再次的环视全场,沉声道:“朝廷对此事的重视和慎重想必列位都已清楚了。我也有一问,盼尔等替我解惑。列位都是饱读诗书之人,难道不知道有例可循、有法可按这话吗?城中那么多衙门天天办公,就是普通老百姓也知道要击鼓鸣冤,列位为何在此聚众,肆意生事?”
这话一出,场面更是落针可闻!
清冽的月光照在胤禛的身上,越发的增加了胤禛冷冷的气场
胤禛的目光越过众人,盯着中间一人,突然再次发问:“举子蒋芸,你可否替我解惑一二?”
蒋芸又一辑到地,接着朗声说:“学生不敢替众人言,能为者直抒己见尔。”然后便说:“学生自湖北一路长途跋涉而来,甫到京畿,便听到试题泄露、更有人趁机舞弊,学生难免义愤填膺。又听闻众人聚众于此,以求真相,因而欣然前往。学生来此,一为此事可达上听、希诸公能够秉公处理;二为斥其不正之风、还我一个清白考场。”
胤禛注目蒋芸,蒋芸在此等目光压力下,勉强作出一副清朗之姿。
胤禛忽的又收回目光,巡视全场,道:“列位有和举子蒋芸一样看法的,尽管往左边站。”
有人后退有人前进,更有人立足不动。
胤禛居高临下,看到外围已有人溃散,心中冷笑。
看着左边为数不到小半的人群,胤禛再次开口:“如今皇上已经悉知尔意,试题又被封其中。列位两个目的可是已经达到?既如此列位何不就此散去,安心赴考!”
此话一出,右边又有人叫道:“我等立意要求查明试题泄露之事,还大家一个公道!”
胤禛的眼光冷冷的逼过去,沉声问道:“发言者何人?”
仍然无人敢应。
胤禛心里的冷笑溢到嘴角,再次沉声问道:“发言者何人?”
竟然还是无人敢应。
胤禛立即朗声说道:“君子之行,光明磊落,何以做鼠辈尔?如此人物,不屑与之言。”
话音落了半天,右边才有人再次说道:“学生福建刘仲达。敢问上位者何人?”
胤禛再次在背后做手势,然后才开口说:“在下爱新觉罗永璂
那人身形微动,人群立即开了一条道出来,胤禛看去此人面上却有几分獗狂。
在一片“是景郡王”的嗡嗡声中刘仲达也是一辑到地,才开口说:“久仰王爷大名。学生心中尚有一问,敢问王爷,朝廷对试题泄露之事查是不查?”
胤禛旋即开口:“尔从福建不远千里赴京,目的何在?尔十年苦读、几番参考,所为为何?如今皇上已下旨意,力护本次恩科公正公平,得让有识之士不至埋没。尔之所愿所想,顷刻间就要实现,然则尔拘泥于此不愿向前,是为何意?”
刘仲达沉默半响,方又傲然道:“王爷所说所问句句直入肺腑,一朝金榜题名时确实是我等多年所盼。然我等却也不能因自己所盼所愿,就无视蛀虫肆行、凌虐正气,因而愿舍一身换清白考场!”
好一个正气凌然!
胤禛沉声道:“天子之怒方能流血千里。尔以一举子之身,能撼动几何?难道尔也要学那走卒凡夫,以头抢地?”
刘仲达仍然正气凌然的站着,大有血溅七步之势。
胤禛继续沉声道:“然则,即便如此也不过是一时增加一时谈资,而尔心中所想所念之事未有丝毫变化。这是否是尔可想可愿?”
接着声线一转,温和的道:“尔学那雕鹏生养歇息,待来日一飞冲天,一展抱负?”
刘仲达的气终于慢慢的下去了,抱拳道:“学生受教了。”
说完了以后,安然往左边退了两步。
胤禛再次的环视全场,说道:“列位和举子刘仲达持有同念的,请尽往他处。”
成武突然上前对胤禛耳语几句,胤禛接着便说:“皇上圣明仁慈,对各位举子都是本着一颗爱才之心,又惜各位寒窗苦读、涉世未深,对此番闹事皆既往不咎。”
场面寂静一片。
胤禛清冽的声音再次响起:“皇上还嘱咐我等,务必对各位以礼相待,好叫各位在日后能安心赴考。但这其中却有其人愧对各、更愧对朝廷和皇上一片爱护之心,利用尔等一片赤子之心,蓄意造谣生事,为一己之私扰乱恩科,而今,此人已被查明,其同伙也俱已招认。”
胤禛这话一出,离他一步之遥的刘纶已经瞪大了眼睛,心中升起疑问,景郡王和他寸步不离,此事是在何时完成的?
底下更是哗然一片。
胤禛再次朗声说道:“此人现在列为中间。也是此人刚刚三番两次的发言,却始终不敢透露身份。”
胤禛这话犹如一块卵石投到湖面中,瞬时激起层层涟漪。
人群也再次涌动,有人向外跑,有人向人靠近,最终场面之中有七八人周围一圈不见有人挨着。
胤禛心中再次冷笑,瞧,这下一清二楚了。
瞬间,福德已经带了人将这七八人各个拘住。
胤禛指着其中一位三十过头的青衣文士道:“此人安徽桐城谢易安。刚刚几次发言,我几次相请,拒不出面。现而今,总算让我得见真颜。”
谢易安等被拘之人不断挣扎,口中霍霍有声,四周举子也频频有人说话。
胤禛命福德将谢易安带到上面来,让人看清他的脸,得到有人惊呼“此人果然是谢易安”以后,暗示福德制住了他,才又开始说话:“大家或者会问,好发言而不露面,只能说明此人德行有亏?可是我要告诉大家,此人谢易安是二十三年的举子,参加二十四年的恩科,落第,参加二十七年的恩科,仍然落地。而与他同年的举子,而今有的已是一方父母官,有的已是各部骨干,只有此人仍然名落孙山。但是,恰有一位同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