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转奇 作者:肉色屋
,现在听了皇太后一说,立即知道这人正是她们此次要拜访的对象之一。 只是没想到皇太后这样就把人推出来了,而豫妃却也这样接了。若现在这样做的是皇后,事情反而明白,可是皇太后却不一样,所以皇太后这番举动怕是皇帝的意思了。二人想到这里两人不免对看一眼,都发现彼此眼里的忐忑,更深深的觉得行事上更要小心几分。
胤禩也压下满心的疑问,上前见礼,两位福晋自然又是一番猛夸,然后才有豫妃带着几人去了储秀宫。
因为有皇太后这一番作为在所以几个人之间的谈话也只是集中一些生活的趣事中,但因为彼此都想博得对方的好感,因此谈话还是让宾主尽欢。让胤禩奇怪的是,这二人豫妃都已嫂字称呼。这如何是两位嫂子?这关系扯的太牵强了吧!
然后又有人来传皇太后赐宴,四人回到寿康宫,发现皇贵妃和庆贵妃都列席了。
皇贵妃看到胤禩携着土谢图亲王福晋进入,神色之间已经惊愕,加上胤禩还在旁边笑意盈盈,因此面上的表情在笑容要露未露之际就僵了一僵。虽然很快被遮掩过去了,可是胤禩是留了心的,自然注意到了。
胤禩在宴席之中并不刻意和两位亲王福晋表现的有多少热烈,其实他也不敢表现的过火,皇帝的心思还未明呢。而两位亲王福晋怕是和胤禩想的差不多,也一致的奉承皇太后,正好和了胤禩的意。
只胤禩回到撷芳殿中却想今天的事情,到底是有点古怪。今年的蒙古王公要来拜会十二阿哥这事那是肯定的,只怕去员外郎家的人也不少。而皇太后今天的做法却有警告之意,那么这必是皇帝的意思了。只这样一想,皇帝也未免把十二阿哥看的太重了吧?这警告也来的太早了?胤禩观皇帝的性情和行事,觉得虽然每一个皇帝都有疑心病,但是弘历的疑心病症应该还是小的,比起老四或者圣祖来那是小巫见大巫了。这大抵是因为弘历少年天子,这皇位来的一帆风顺,老四为了他几乎把道路都给他清了,弘历的兄弟没一个和他争的,这早期没让弘历经历严酷的斗争。而现在弘历的这些儿子,大的一个一个都没了或者被他自己出继了,而剩下的几个又小,也都还没有威胁到他的皇权,就算十二阿哥最近屡有表现,那也是奔着为弘历办事的方向去的,而且他们还什么都没做呢,弘历应该不会敏锐到这个地步了吧。
可是若说这没有警告之意,难道皇太后是给他们牵线搭桥?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难道这也是皇帝的意思?那这不是有要立十二阿哥为太子的意思了么?
当然这些想法在胤禩脑中那是风一吹就散了,怎么能有这样天上掉馅饼,还掉到你篮子里这样的好事呢?
那么难道说是蒙古草原有什么动静不成?
胤禩被最后一个想法击中了!越想越有道理,肯定是这样!只怕外蒙古的那些人又有些蠢蠢欲动了!那么皇帝是让十二阿哥和他来稳一稳蒙古人的心了。
胤禩一边想一边等着胤禛回来,好和他商量这件事情。
可是胤禛回来却给他带来另一个消息:阿里衮病逝。
在云南捷报频传,在朝廷人人振奋,待来年加官进爵的时刻,病逝于军中!
这不是不可疑的!如果他都能这样想,那么阿里衮的家人会怎么想?
只见胤禛神色之间也是充满了阴谋,胤禩便问:“对缅甸的局面可会变?”
胤禛摇摇头说道:“已经结束。进入和谈阶段了。”
接着又说:“只怕丰升额要回来了。”
这是常理。一个在外的将领如果家里有老父老母逝世,这个人是要回来的,况且阿里衮还死在了军中。皇帝必定要厚葬,以显示他的宽厚仁爱。
胤禛接着说:“他这一回来只怕不会立即离京,皇帝必定要留下他来。”
胤禩听了只问:“皇上命何人负责和谈?”
胤禛就说:“自然是大学士傅恒!并还要他在回来途中一并审理良卿一案。”
胤禩接上:“皇帝真是看重傅恒。”
胤禛沉默不语。福隆安年纪轻轻不仅受了步军统领,工部尚书,还受了军机处行走。皇帝对傅恒一家的看重是不言而喻的。做皇帝的看重一个人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想想鄂尔泰家,还不是一样么。不过说实话,傅恒和福隆安才干还是可以的,只不过他们是永瑆的岳家,而永瑆又不与他亲厚,因此注定和他们是不能同路的。
胤禩却再想只怕阿里衮的家人就是再疑阿里衮的死因,也不敢明着来,何况现在原因不明一切还都是怀而疑,家里面的下一任继承人还在外打仗,现在他们家会做的无非就是息事宁人,另有就是博取皇帝的同情了。但是丰升额回来以后,又会发生什么呢?扳倒傅恒一家是不可能了,但是这不妨碍找盟友。
这样一想,阿里衮的死对他们来说倒是一件好事了。如果阿里衮在,只怕是不那么好笼络过来呢。
胤禩就说:“我们既然有心结交丰升额,现在倒是好时机。”
胤禛却说:“不可着急,慢慢来吧。还没有摸透丰升额的底子呢。”
胤禩劝道:“我只怕我们一慢,就有人乘虚而入了。您也知道,有人的根基也薄的很,那边至今还没有出过像样的人才。这样的人只怕是恨不得满朝权贵都结交了去。且又一年大是一年,很快就到了要选福晋的时候了,她又怎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胤禩说到这里,觉得好像是在说前世的自己,立即住口了。
胤禛听了也想到了,这说的怎么就这么像老八呢?又一想永琰平日的作为,果然也是有几分和老八相似,都是一副模仿皇帝的样子,处处标明我仁爱、我宽和。
胤禩听了一下改变了口风又说:“您已经和布彦达赉打过交道,我听着您也相当欣赏这个人。这样一个好机会,怎么就白白浪费了呢?”
胤禛听着胤禩一心一意为自己着想,就说道:“你说的没错。只是有些事情却急不来,有些人也要用心慢慢去结交。”
胤禩听了只好问:“只怕这消息已经到了阿里衮家了吧?”
胤禛点头,这消息和皇帝的恩赐一起去了阿里衮家。
胤禩想皇帝或许会派某个皇子去吊唁,如果十二阿哥能得了这个差事,那么什么事情都顺理成章了。只是这件事情要怎么谋划呢?
胤禩就提问:“若是皇帝能让您待他去吊唁?”
胤禛听了眉头一皱:“别费心想这件事情。皇帝怎么会让我去?这让别人怎么看?我们还是不要那么着急,他们家是上百年的大家了,而且还经过那些事情,只怕也未必愿意那么表态。”
胤禩一听泄气了。也是,他们家是世代罔替的果毅公,当初为了拉拢这一家,他和九弟包括揆叙等人费了多少劲,也幸亏阿灵阿自小与他两个交好,可是也不是才得了一部分他们的人,后来爵位还不是被老四给了阿灵阿的兄弟殷德么!
胤禛看着胤禩徒然的失了一大半的精气神,想着这事情还没有到这么严重的程度啊,是不是有其他什么事情呢?
便问:“你今天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
胤禩一听,才回想起来把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忘记了。当即一正色把发生在寿康宫的事情说了,还说了自己的推测。
胤禛却摇头说:“并没有,蒙古内外现在一片和祥呢。”
但他虽然也承认胤禩推测都是有理的,但也给出了另一种可能性:“蒙古不一定有事情,不过或许那你稳定人心的事情是真的也不一定。你想,皇帝统共嫁了两个女儿到蒙古,不想和婉公主又去了,而和敬公主又常年住在京城,所以不得已有了现在的豫妃。现在又好不容易有了你这么一个正当红的皇子福晋,自然是要拉出来,好稳稳蒙古人的心。”
胤禩一听觉得也有道理,正想把这事情丢开,见他提起豫妃,便问:“这么来的这两个亲王福晋都是豫妃的嫂子?我可知道他们并不是兄弟。”
胤禛听了一笑,才说:“快别打探这事了。这原是皇家的一桩隐秘。你知道了可没什么好处?”
胤禩听了也知道胤禛卖关子,却还是正色说:“您不说给我听,到时候我捅了漏子,可别给我脸色看。”
胤禛一听更是笑了一阵,点了胤禩的鼻子说:“以福晋的能为怎么会捅这样的漏子出来。我还是相信福晋的。”
接着又说:“而且,我估你也不忍心捅这样的漏子让我收拾了。”
胤禩眼波斜飞:“这可不一定。所以您啊,还是先告诉我。”
胤禛看着他才笑眯眯的说:“这土谢图亲王是豫妃的兄长没错,而那达尔汉亲王却是豫妃已逝丈夫的兄长。”
胤禩不是不惊讶,他还以为只有太宗皇帝的宸妃是再嫁之身,当然可能还有那扑簌迷离的孝献皇后,没想到宫里还住着一位呢!
胤禛又嘱咐道:“这件事情,有些人知道,不过就是知道了也不能说。合宫里都当豫妃是守了望门寡,知道她嫁人的实际没几个。”
胤禩八卦的问:“那么她是皇帝看中,才来这宫里的?”
胤禛:“她是被自己的兄长献给皇帝的。当时一起的还有她的几个侄女,可是皇帝看中她了。”
胤禩依旧八卦:“您怎么这么清楚?”
胤禛:“我毕竟还是中宫的嫡子。”
难道乌拉那拉氏还给他留了什么好东西不成?
不怪胤禩这样想,因为乌拉那拉氏确实给十二阿哥留了一些东西。而胤禛刚才说的话真是从这些东西觅到了蛛丝马迹然后又抽丝剥茧而来。
胤禩倒也不欲多问,反正有事情了再问也不迟。
胤禛却又说:“或者这一次皇贵妃会舍得一个女儿也不一定。”
可不是吗?七公主已经十四岁了,真是出嫁的年龄。
胤禩说:“我们不妨添把火。”
胤禛只是看着他笑笑,并不说话。
从来公主嫁过去都是跟皇帝赏赐一般,嫁到蒙古的公主长寿的尤其少,如果皇贵妃舍得女儿,他们何不助她一笔之力呢。
71 一起做坏事——胤禩篇
过了这一天以后,果然还是只要蒙古有人来,胤禩和豫妃是必到的。胤禩心里就想了难道真的像十二阿哥说的那样用我和豫妃来稳定蒙古的人心了?反正这事情是互惠互利的,他也不嫌多。
胤禩和胤禛那日商量以后,就定下计策,准备让那七公主嫁到蒙古去,但是却又不能嫁的太好,免得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因此开始关注起皇贵妃的动向来,每日里由高从云汇报皇贵妃的动向。另有胤禛看着皇帝的动向。
这一天胤禛回来就对胤禩说:“明日和硕亲王成衮札布的福晋会去见太后,到时候你注意着皇贵妃。”
胤禩:“是这一位亲王的世子吗?”
胤禛点头:“今儿成衮札布已经觐见了皇帝,世子拉旺多尔济随侍在内。皇帝见了很是高兴,看是去年就有了这意思,去年或者皇贵妃拦着,但是今年这事情却变成了好事,只怕皇贵妃乐意的很。”
胤禩就问:“这世子这样了得?”
胤禛就说:“勇猛异常,日后只怕又是一个领兵作战的人物。又或者被留在京城入了步军。”
胤禩一想这倒不是一件好事。
胤禩就说:“如果事情真是如此,我们就败坏了拉旺多尔济的名声。我看皇帝最重名声,或者能挡上一挡。”
胤禛却眉头深锁:“不可。这人将是大清的以后的良将。而且这样做过于冒险,如果此事被拆穿,于我们却是多了一个敌人。而且挡能挡多久?”
胤禩一想也是有这个可能:“最好莫过于釜底抽薪!可是哪一个人会拒绝公主下嫁呢?这是莫大的荣耀。”
胤禛还是眉头深锁:“只要他想明白这一笔投资是不是值得就好了。即便他娶了七公主,让时刻他想着这倒是一个拖累。如此一来,我们就不用费心。”
胤禩一听果然是好办法,只是行起事来难度也是一等一的高。然后胤禩也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胤禛为什么一直眉头深锁了,想必是在想这事情如何操作了。
胤禩这一想也随着胤禛一样眉头深锁了。
第一他们不能自己出面威吓,第二也没有这样一个权臣能够帮忙威吓一下,第三后宫也没人帮忙。什么叫捉襟见肘!这就是啊!这是怎样的一穷二白啊!胤禩深深的叹气了。
终于胤禩大胆的说:“虽然说不能明着来,但是旁敲侧击总是可以的。先查一下这位成衮札布和哪些人不睦,如果那些人见他的儿子做了皇帝的额驸,心里虽然未必不眼红,但如果嘴上说一些看不上的话,这成衮札布只怕也会多几个心眼。有时候有些事情,只要疑心就足够了。”
胤禛接着说:“成衮札布一向和土谢图部落的喇什纳木扎勒以及科尔沁的纳旺色布腾不和,据说喇什纳木扎勒的兄长之死还与他有关的,这个就是豫妃的亲哥哥。如果豫妃能够出点力就好了。”
胤禩就笑着说:“内宫之事我来办,这外面的事情,您自己看着办。”
胤禛接着说:“可不要过犹不及了。”
你才不要过犹不及,或者水过无痕呢!
胤禩斜睨一眼:“也不能不泛一个涟漪。”
胤禛呵呵一笑,按下此事不提。
第二天皇太后果然又留下胤禩见了成衮札布的福晋,豫妃也果然没有来,而皇贵妃赫然在列。
胤禩想十二阿哥情报工作做的不错,看来外面的乌拉那拉家还是很给力啊。只怕双庆也很快要到外面历练一番了。
场面上的话终于过去了,皇太后赐宴的时候,胤禩终于有了机会可以说话。
胤禩看着和成衮札布福晋携手的皇贵妃,笑着对皇太后说:“太后娘娘,也容我放肆一回子,今儿也我展示一次蒙古的吃全羊,让福晋也评评我做的全不全?”
皇太后听了惊道:“你如何知道今日有吃全羊这道菜?”
胤禩笑着说:“我想着太后娘娘和皇贵妃娘娘如此厚爱福晋,定然不会少了这道菜!因此,就想着在太后娘娘面前买个乖。”
皇太后听了笑着说:“那敢情好。只是你往日却不说,怎么今天有了这兴致?”
胤禩又笑着说:“连着几日都是豫妃娘娘陪着,我怎敢在她面前班门弄斧!今日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还请太后娘娘恩准我一次。”
皇太后哈哈大笑,对亲王福晋说:“既如此,我们就看看你的手段。让福晋就帮着我品评品评。”
成衮札布福晋对着皇太后说:“这强将手下无弱兵。皇太后跟前的人儿肯定是好手段。”
回头又对胤禩说:“只这一次也要沾了皇太后的光,受用一番十二阿哥福晋的手段了。”
胤禩也笑着说:“福晋真是客气。您即是皇太后的客人,又是我蒙古那边的长辈,自然是受的。”
皇太后又接着说:“来啊,侍候着十二阿哥福晋净手。”
胤禩便由人服侍托了指甲套,挽了袖子,又细细的净了手,不一会儿由小太监抬着桌子进来,过一会儿一只烤的金黄的||乳|羊羔便在上面放了。
胤禩对着皇太后微微一礼,就拿起那把放在盘子上的银刀。
众人只见他银刀飞舞,不时银光出没,旁边白玉瓷盘上的肉已是一片一片码好,不一会儿一条羊腿已经剔干净,而盘子却赫然又是一条羊腿模样。一盘剔好,胤禩并不停歇,开始攻克另一个只腿。如此四次,得了四盘子羊腿状的羊腿肉才停下手来,又用呈上来的各种酱料调了四盏调料,和羊肉盘子一起,自己端了一份先呈到皇太后面前。
待行到皇太后面前,胤禩双手奉上,笑着说:“请太后娘娘用膳。”
连带皇太后一起的众人这才从胤禩剔羊肉的动作中回过神来。
皇太后看着眼前还在冒着气的摆成羊后腿形状的羊肉片子,由人服侍着进了一块。
瞬时烤羊金黄的脆皮伴着似甜非甜、似辣非辣、似酸非酸的酱料一起化在了嘴里,皇太后又命人进了一块,只觉这肉温热正合适,大小正合适,厚薄也正合适。
皇太后连进了两块才笑眯眯的开口说话:“好肉,好酱,好样子。”
说了这句才对胤禩说:“快将余下的献给福晋和皇贵妃吧。”
胤禩有亲自带了人端两盘子到亲王福晋面前,笑意盈盈的说:“福晋,请看,是用后腿还是前腿?”
成衮札布福晋一看,可不是吗?两个盘子虽然都是一条羊腿型的肉,可是一个摆成了后腿,一个摆成了前腿。又见胤禩笑意盈盈,眼睛只紧紧看着她,不知怎么就问了一句:“一样是羊肉,这后腿肉和前腿肉可还不一样吗?”
胤禩听了一笑,本来么,他准备好自问自答了,不想这位福晋如此知情识趣,因此胤禩笑的更加让人如沐春风:“前腿肉性脆而带筋,后腿肉性嫩而带肥。这酱也有两种一种是芝麻蒜酱,却是甜中有酸,另一种是姜蒜酱,却是辣中带甜。”
成衮札布福晋见胤禩笑意盈盈的说了一番话,一时想着用何肉选何酱。
不想胤禩笑着又似劝非劝的道:“今日里,福晋可先选了肉再配酱,也可先选了酱再配肉,眼前不过是一道菜尝一味罢了。若是其他时刻,福晋还是先要了肉,至于这酱却无妨了,更或者无酱更显天然风味。”
成衮札布福晋被胤禩一说,目光从盘子上抬起又正好撞进胤禩的眼睛里,只觉这一双眼睛精光闪闪,流露出的坚定目光正牢牢的盯着她,成衮札布福晋心里蓦然一惊,这目光何其熟悉!正是成衮札布当初看中她时志在必得的目光,是草原上的猛虎看着猎物的目光!
但这目光却又突然消失,只留下一张灿若春花的面孔,听得一把春阳一样温和的声音说:“不若我今日替福晋做了这个主。”
话音刚落,一盘后腿肉和一碟姜蒜酱放在了她的桌前。
胤禩看着东西轻轻放下了,才笑着说:“后腿肉配姜蒜酱,可去腻留香。请福晋慢慢享用。”
亲王福晋看着胤禩带着人将另一份肉和酱放在了皇贵妃桌上,一面恭敬的说道:“请皇贵妃娘娘享用。这前腿肉嫩脆,这酱酸甜,可好去了羊马蚤气,也更和皇贵妃的口一些。”
皇贵妃还没有来得及说话,胤禩已经告退。
上边皇太后已经说:“你侍候了我们一阵,也坐下来吧。”
胤禩回了一礼,才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了。
成衮札布福晋这时候才惊醒过来,想起了这场吃全羊的初衷,因而开口夸道:“太后娘娘,这十二阿哥福晋这竟不是吃羊呢,竟是画画呢。这刀这么一转,这光这么一闪,这一条腿就下了。往日里的那些吃全羊,我竟是白看了。”接着又说:“这肉剔的好,这酱也配的好,天下只独这一味了。我今天真是生生的沾了太后娘娘的光了。”
皇太后也笑道:“有福晋这样说,看来我们十二阿哥福晋这吃全羊的手段真是了得了。”
成衮札布福晋接着说:“这何止了得了。这只怕全蒙古也找不出第二个来了。”
皇太后又笑着说:“这可是过了吧。她一个小孩子家那里值当这样的夸奖。福晋还是留着点,免得她面薄以后见人不好意思了。”
成衮札布福晋也笑了。
一顿宴席下来,硬是把皇贵妃挤锐的一句话也没说成。
胤禩一场戏演下来,却不敢松懈,让人递话到储秀宫。豫妃就让人招了他进去说话。
豫妃等胤禩坐下了,开门见山的说:“怎么见了和硕亲王福晋不好好的陪着说话,怎么巴巴的到我这里来了?”
胤禩也笑着说:“自然是有话要和娘娘说。”
豫妃一脸惊诧,眼前这人说话可没有这么痛快过。
胤禩也不满了接着说:“我听皇贵妃话里的意思,是要把七公主嫁给那世子了。”
豫妃一听这话,一盏茶端了半天。
胤禩接着说:“十二阿哥前儿刚跟我说了你们两家的关系,娘娘又一向关照我,我想着这事情或者让你知道一下。
豫妃徒然叹道:“只这事情我怎么使得上力呢?自己兄弟不争气,又有什么办法?”
胤禩陪着沉默了一阵子,才劝道:“娘娘能这样想就好了。我还担心娘娘一气之下跑到皇上面前去呢。”
豫妃露了一个凄惨的笑:“我哪里有这本事。只是我哥哥嫂子的日子只怕更难了。若是我大哥在……”
后半句话却没了,只手里已紧紧握拳。
胤禩忙劝道:“娘娘仔细自己的手。”
然后又说:“我劝娘娘也不必如此。说句不该说的话,这嫁到蒙古的公主有几个是善终的,娘娘不妨想想这些公主怎么就不好了呢?”
怎么不好了?无非就是额驸的冷漠,蒙古的姬妾们连成一气对付着罢了。只有像和敬公主这样常年住在京里的公主才算好。想到这里豫妃不禁目光闪烁,若是这个公主嫁过去就没了?只怕皇贵妃不会罢休!
胤禩察觉到豫妃多变的情绪,又说:“皇上是看重娘娘的,只是摆不住皇贵妃。况且这也是一时荣宠,娘娘还看后面吧。”
豫妃听了这话,果然说:“她倒会找路子。只是她要路不要紧,可也不能断了别人的路。”
胤禩觉的话已够了。多了,豫妃反而要乱想。但是胤禩还是小看了豫妃。
豫妃接着问:“你是不是也不乐意这件事情?”
胤禩故意一怔,才说:“即是公主,当然就是十二阿哥的妹妹了。娘娘也知道,若是皇上的意思,我们当然是受了,只现在是皇贵妃的意思却当成了……”
胤禩故意一停顿,豫妃自然会自己补足下面的话。
豫妃沉默了一会儿,才说:“皇上的旨意自然是恩典,若是别人的意思,只怕人家也未必愿意!”
胤禩却说:“这旨意自然是要皇上下的。”
豫妃已显出怒气来,只怒气来了一半却又攸的没了,笑着对胤禩说:“有些人最善捕风捉影了。你看着吧。”
胤禩笑笑,事情能办的都已经办了,下面就等结果了。
豫妃也转了话题笑道:“听说你今天还露了一手吃全羊,怎么不给我看看?”
胤禩顺着话:“我怎敢班门弄斧,这不羞死人了吗?”
二人又相似而笑,过后胤禩才告辞出来了。
72 一起做坏事——胤禛篇
胤禩回到撷芳殿,刚一进门魏全泰就汇报十二阿哥已经回来了。
胤禩由着人服侍好了,才到了小书房见胤禛。
胤禛正看一本书,当然余光已经瞄到胤禩进来了。
胤禩亲手捧了一盏茶到胤禛面前,笑着说:“幸不辱命。”
胤禛也搁下书,反把胤禩递过来的茶,放在他手上了,才说:“一的一矢。”
等胤禩坐了,胤禛才开始说原委。胤禩听了以后,只叹他好命,怎么就能这样瞌睡就送枕头的呢?
原来今天早朝,和硕亲王成衮札布也在一边听政。
正好今天,良卿、方世侨、高积等的贪污一案已经审理了,叫人快马加鞭的呈到了御前。
皇帝先对着这些人等发了一顿火,另说了很多告诫的言语,接着才开始夸吴达善、杨廷璋等人,一面又暗示大家向他们学习,最后自然的开始夸奖刘纶推荐的许祖京,还发了表彰给他。
下了朝以后,于敏中到胤禛面前,看着刘纶酸酸的说:“十二阿哥好啊。十二阿哥别尽和刘大人说话,有时间也到我们户部衙门走走。”
胤禛一听,明白了,而且他早就了解了于敏中此人。此人虽然足智多谋,但是心性却不是那么刚正不阿。
只是这时候,也只能笑着说:“于大人真是幽默呢!户部衙门那样重要的地方,我岂敢随便去走走?若是于大人得空,我那里倒有一幅画,还请二位大人帮着我品评一番。”
这话说的于敏中眼睛一亮,连说:“这品评二字却不敢当。书画一道刘大人才是高手。”
刘纶这才说道:“于大人过谦了。”
才说了这几句啊,旁边已经围了一圈人了。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这说话的三人,两个是皇帝倚重的军机大臣,另一个是唯一一位上朝听政的皇子。
胤禛余光看到成衮札布正往这边看,因而决定给自己造点势。
胤禛继续就着刘纶的话说:“于大人可不是过谦了么?谁不知道于大人虽则身居高位、精于公务,但在书画方面却也是当代的大家了。”
于敏中受了夸奖自然要回报一二:“十二阿哥说话我可爱听。如此我就要叨扰十二阿哥一番,和刘大人一起看看那张画。”接着又话锋一转:“十二阿哥上次帮我们户部出谋划策解决了云南的事务,户部一帮官员都很想向十二阿哥道谢一番呢。”
胤禛嘴角含笑的道:“于大人也太推崇我了。不过是我得了一个主意,这具体的事情还不是靠于大人和刘大人么?”
刘纶却也笑着说:“此事,我可不敢居功。”
三人正准备约个时间看画,高明却来传旨,皇帝传二位大人到东暖阁。
于敏中和刘纶这才离了胤禛而去。
胤禛又听旁边的几位官员说了几句,却见刚刚从兵部尚书到吏部尚书的托庸和成衮札布站在一起,就走过去说:“大人,这是准备去衙门了?可是和我同行?”
托庸准备打千,胤禛连一把扶住了,托庸就替十二阿哥引荐身边的人:“这是和硕亲王成衮札布,十二阿哥。”
有封的贝勒爷以上和皇子之间,在没有直系辈分的限制下,见面都是不打千,而是行拉手礼的。
胤禛拉着成衮札布的手真挚的说:“王爷为皇上把守北关,可谓劳苦功高!此次来到京城,王爷就好好放松放松,过个好年。”
成衮札布实在没有想到十二阿哥能这样说,一般不都是说“久仰久仰”么?
一愣之下,才回答:“这都是皇上的恩典,我不过是尽忠职守罢了,谈不上劳苦功高。”
胤禛依旧真挚道:“我们这一身一食,都是皇上的恩典。为人臣子者,最要不得就是忘了皇上的恩典,不尽心办事,倒去钻营一些旁门左道。不过,依我看,王爷足可作为忠心耿耿的典范了。”
这明显是话里有话啊。成衮札布和托庸都不是傻的,自然听得懂。只是十二阿哥是指什么呢?
成衮札布只能说:“十二阿哥所言甚是。”
胤禛目光灼灼:“王爷心中和我一样想是最好不过。”接着话锋一转问:“听说世子也来了?听人说世子不仅仪表出众,而且身手了得,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成衮札布目光一闪:“小儿年幼,徒有虚名而已。”
胤禛依旧目光灼灼说:“王爷何必自谦,想必世子日后又是一位我大清的巴图鲁。”
成衮札布目光连闪:“愿借十二阿哥吉言。”
胤禛收回目光:“王爷大可放心。”
成衮札布见胤禛目光已经移到别处:“十二阿哥有事,尽管去办。小王就不耽误十二阿哥了。”
胤禛接话:“如此,我就先行一步。日后有机会再和王爷叙叙。”
托庸也和成衮札布告辞,和胤禛携手而去。
成衮札布内心纠结的看着胤禛远去的背影。不想一年之中,京城已经风云突变。这两日来他在蒙古得到的消息一一被证实,十二阿哥不仅得了圣宠,还在群臣心中地位尚高。
胤禩听了胤禛的转述心中也还有一点担心:“只这样就够了?”
胤禛却说:“只要他明白谁会是他的下一个主子,他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你以为他在蒙古是容易的吗?”
也是,蒙古历来是权力交错的。
胤禛又说:“我怎么听说你今日在寿康宫大出风头?”
胤禩瞟了他一眼:“若不如此,我哪里有说话的机会?”接着伸手到胤禛面前,“诺,我现在还手酸的很呢。”
这是真的,好久没有用刀,这一次用下来,手腕和虎口都有点酸疼。
胤禛自然趁机接住:“福晋今天辛苦了。我来给福晋按按。”
胤禩大大方方把手给了胤禛,胤禛上下左右、恰到好处的按捏起来,一面又问:“想不到你还有这手段。我听说羊腿上完好,还没留一点肉,更妙的是盘子上还是一条腿的形状。”
这本是他和老十之间兴起的兴致所在,因此是好好操练过的,只是现在也只好说:“我也是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儿,哪能没有一点蒙古人的绝学呢?”
胤禛调笑:“什么时候也给我露一手?我也好看看福晋精妙的刀法。”
胤禩只说:“爷有这兴致,我自然要奉陪。”
不过胤禩不愿意在此事上多做停留,便接着说:“如今我们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其余外力却不是我们可以控制得住的。”
胤禛一面揉捏胤禩的手腕,一面说:“若这一次不成功,也还有下一次。我们自己心中不放弃就行了。”
胤禩叹道:“只希望土谢图亲王能够出力在点子上了。”
胤禛这才问:“豫妃招你去,你还办了这事情?”
胤禩略有惊讶:“哪里是豫妃招我,是我叫她招我的。”
胤禛揉捏的手势一停:“这只怕过于明显了吧?”
胤禩听了自信一笑,便将在豫妃那里说的话告诉了胤禛。
胤禛越听,这揉捏的动作也越加温柔了,听完了才说:“这一番说词正好和我对成衮札布说的话合到一块去了。我看此事可成。”
胤禩却担心道:“如此一来,我们虽然砍了皇贵妃的助力,可是于我们自己,却没有多大好处。蒙古势力繁杂,我们还是不要沾上,免得惹了皇帝注意。”
上一世中老十四能够得了大将军王,虽然也是有他的能力和众人的推动有关,可是这何尝不是因为老十四相对其他人来说一干二净的蒙古背景呢!
胤禛坦然的说:“蒙古永远是皇帝的蒙古,也只能是皇帝的蒙古。所以我们维持住这个就行了。”
胤禩见他说的明白,也就不说什么了,只享受这人的服侍罢了。
却说这一边,成衮札布回家以后,急急的找了自己的福晋问她在宫中的见闻。
福晋刚说有皇贵妃和十二阿哥福晋做陪。
成衮札布听了,半响才说:“看来这不仅是十二阿哥圣宠正隆,就是十二阿哥福晋在皇太后面前也是极有面子的。”
福晋就说:“可不是,我听她的口气说是平常都是她和豫妃招待的。”
福晋将寿康宫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
成衮札布听了以后久久不说话。
福晋着急在一边问:“王爷,她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成衮札布听了反而问:“她还说了什么吗?”
福晋回想了一会儿才说:“话倒是没了。只是她的眼神,就像老虎盯着羊一样,待要细看,却又没了。”
成衮札布叹了一口气:“想不到我们蒙古还出了这样的好女儿。”
过了一会儿又说:“不过也无妨,我们只对皇帝忠心耿耿也就是了。皇帝要把七公主指给拉旺多尔济,可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了么?”
福晋刚要说话,成衮札布又说:“你不知道我今天还见到了十二阿哥。两位军机大臣都拉着十二阿哥说话,托庸大人对十二阿哥也是一副恭敬的模样。”
福晋听了便说:“王爷的意思是?”
成衮札布说:“也没有什么意思。只是送到保柱家的年礼重一些也就是了。我们总还是皇上的臣子,其他姑且不论吧。”
福晋点头称是。
成衮札布家刚给保柱家送了年礼出门,却迎面遇上了土谢图亲王家的人。
两拨人马刚要擦肩而过,土谢图亲王家下人却嘀咕:“不是已经上了另一条船了么?怎么也来这家送礼?”
成衮札布家的二管家就留心了,只听另一人说,“乱嚼什么呢?”,那人便不再说了。
成衮札布听了二管家回的话,心中疑团俱起,这是什么意思?
想着十二阿哥对他说的“对皇帝尽忠的话”,想着十二阿哥福晋对自己福晋说的那一通肉配酱、酱配肉、有肉无酱的话。然后就想到了即将嫁到自己家的七公主以及她背后的皇贵妃,难道七公主下嫁除了皇帝的意思以外还有皇贵妃的意思?
成衮札布这可跳起来了。
本来这事情若是皇帝的意思自然是好事,但若还有皇贵妃掺杂在里面,事情就复杂了。只这么一想,成衮札布心中已经突突的开始跳,不,他绝不愿意踏入夺嫡的混战中。可是七公主呢?皇帝既然已经明示,那么只怕这一点不会再改变了。或者他可以将这一点当成是皇帝一个人的旨意?对,就是这样!装糊涂谁都会!
成衮札布的心慢慢的稳了下来,只是有些事情还是要和拉旺多尔济说一说。
而在皇帝题福字封笔之前,阿里衮的灵柩回到了京城,因此皇帝快速的办好了这件事情,就是给阿里衮更多的荣耀,赐谥襄壮,祀贤良祠,然后又直接下旨让丰升额成为了新一任的果毅公。
接下来,阿里衮的葬礼正式开始了。
皇帝这样看重,阿里衮的葬礼虽然在年末之际,但是前去吊唁的人还是很多。胤禛也按照制度素服去了一趟,并在果毅公府上见了丰升额和布彦达赉。
胤禛先说了节哀顺变的话,丰升额接着说了一些皇恩浩荡之类的话。
胤禛才说:“皇上爱惜良将,果毅公好好保重,日后为大清效力。”又说:“今日上门的人多,我也不便久留,就此告辞了。”
丰升额还有什么话好说的,恭恭敬敬送了胤禛出去。
胤禛回到撷芳殿以后,胤禩见他就问:“怎么这么早回来了?”
胤禛说:“去了一趟就回来了。多了遭人眼。”
胤禩就不说了,反而和胤禛讨论起礼单来。
胤禛觉得胤禩事事办的妥贴,心里老大安慰,今年总算不是他一个人单打独斗了。
73 此消彼长
终于,皇帝拿起了朱砂笔题了福字,宫里的新年正式开始了。
皇帝的赐宴中,土谢图亲王对着成衮札布嘴角微扯、眼神轻蔑,土谢图亲王对十二阿哥言语谦和、态度恭敬,十二阿哥对着成衮札布真挚依旧、热情不足。
皇太后的赐宴中,十二阿哥福晋依旧风采夺人,地位超然,陪伴着皇太后左右。
皇贵妃费劲心思才享受了三年的目光似乎都被轻易的转移了。
总之,这个年成衮札布过的乱糟糟的,皇贵妃过的黏糊糊的,
而终于在这个年的尾声的时候,皇帝下旨将已封为固伦和静公主的七公主指婚为拉旺多尔济,并同时册封为拉旺多尔济为固伦额驸。
皇贵妃暗示成衮札布福晋,让拉旺多尔济留在京城,并暗示皇帝一定会安排重要职位给他,但是成衮札布福晋拒绝了。而且成衮札布福晋开满口都是皇上的恩典,说成衮札布和拉旺多尔济一定会为皇上尽心尽力,不辜负皇上对他们的恩典。激得皇贵妃的精心保养的一寸长的指甲不小心断了一根,连带的那个黄金镶红宝石的指甲套都被丢了。
到了三月皇帝巡幸天津,皇帝把他现有的五位阿哥中的前四位都带上了,只留下了年仅五岁的十七阿哥。十二阿哥人还没有回来,皇帝的赏赐已经到了撷芳殿中,其中另有给十二阿哥福晋的赏赐。胤禩知道他这是那什么妻凭夫贵了。不过,这也是极难得了。
而皇贵妃在这样的情况下,却依旧保持着行事风格,将宫务管理的井井有条,对皇太后恭敬有加。同时,在外的十五阿哥也一直保持着谦和有礼,温文尔雅的样子,积极的向世人表演着一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戏码。
胤禛和胤禩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对皇贵妃和十五阿哥的警惕,相反的因为他们俩这样的表现,而更加慎重。
到了四月,从云南回来的傅恒却突然病了,而且来势汹汹,与此同时,福隆安正式的进入了军机,另外的还有温福。
丰升额和布彦达赉在果毅公府里守制。善保却拿了丰升额的条子进了鉴仪卫,开始了自己注定平步青云的道路。
到了六月,永定河决堤,皇帝突然下旨让在吏部行走的十二阿哥改到了工部行走。胤禛到了工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疏通永定河,安抚受灾的灾民。这个差事自然是皇帝指给他的,胤禛没有浪费皇帝给的这个机会。
这件事情完成了以后,皇帝跳过八阿哥和十一阿哥,直接将十二阿哥封了贝勒。胤禩满心喜欢,只是这喜欢之中却夹杂着一点不安,到底是哪里不安呢,胤禩又说不出来,好像是从胤禛那里知道了那治理河道的方案、那安抚灾民的举动以后,胤禩的心里就泛起了不安。
但这是很快就被打断了,傅恒终于重病不治,去世了。按理福隆安、福康安连带着外面的福灵安都
,现在听了皇太后一说,立即知道这人正是她们此次要拜访的对象之一。 只是没想到皇太后这样就把人推出来了,而豫妃却也这样接了。若现在这样做的是皇后,事情反而明白,可是皇太后却不一样,所以皇太后这番举动怕是皇帝的意思了。二人想到这里两人不免对看一眼,都发现彼此眼里的忐忑,更深深的觉得行事上更要小心几分。
胤禩也压下满心的疑问,上前见礼,两位福晋自然又是一番猛夸,然后才有豫妃带着几人去了储秀宫。
因为有皇太后这一番作为在所以几个人之间的谈话也只是集中一些生活的趣事中,但因为彼此都想博得对方的好感,因此谈话还是让宾主尽欢。让胤禩奇怪的是,这二人豫妃都已嫂字称呼。这如何是两位嫂子?这关系扯的太牵强了吧!
然后又有人来传皇太后赐宴,四人回到寿康宫,发现皇贵妃和庆贵妃都列席了。
皇贵妃看到胤禩携着土谢图亲王福晋进入,神色之间已经惊愕,加上胤禩还在旁边笑意盈盈,因此面上的表情在笑容要露未露之际就僵了一僵。虽然很快被遮掩过去了,可是胤禩是留了心的,自然注意到了。
胤禩在宴席之中并不刻意和两位亲王福晋表现的有多少热烈,其实他也不敢表现的过火,皇帝的心思还未明呢。而两位亲王福晋怕是和胤禩想的差不多,也一致的奉承皇太后,正好和了胤禩的意。
只胤禩回到撷芳殿中却想今天的事情,到底是有点古怪。今年的蒙古王公要来拜会十二阿哥这事那是肯定的,只怕去员外郎家的人也不少。而皇太后今天的做法却有警告之意,那么这必是皇帝的意思了。只这样一想,皇帝也未免把十二阿哥看的太重了吧?这警告也来的太早了?胤禩观皇帝的性情和行事,觉得虽然每一个皇帝都有疑心病,但是弘历的疑心病症应该还是小的,比起老四或者圣祖来那是小巫见大巫了。这大抵是因为弘历少年天子,这皇位来的一帆风顺,老四为了他几乎把道路都给他清了,弘历的兄弟没一个和他争的,这早期没让弘历经历严酷的斗争。而现在弘历的这些儿子,大的一个一个都没了或者被他自己出继了,而剩下的几个又小,也都还没有威胁到他的皇权,就算十二阿哥最近屡有表现,那也是奔着为弘历办事的方向去的,而且他们还什么都没做呢,弘历应该不会敏锐到这个地步了吧。
可是若说这没有警告之意,难道皇太后是给他们牵线搭桥?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难道这也是皇帝的意思?那这不是有要立十二阿哥为太子的意思了么?
当然这些想法在胤禩脑中那是风一吹就散了,怎么能有这样天上掉馅饼,还掉到你篮子里这样的好事呢?
那么难道说是蒙古草原有什么动静不成?
胤禩被最后一个想法击中了!越想越有道理,肯定是这样!只怕外蒙古的那些人又有些蠢蠢欲动了!那么皇帝是让十二阿哥和他来稳一稳蒙古人的心了。
胤禩一边想一边等着胤禛回来,好和他商量这件事情。
可是胤禛回来却给他带来另一个消息:阿里衮病逝。
在云南捷报频传,在朝廷人人振奋,待来年加官进爵的时刻,病逝于军中!
这不是不可疑的!如果他都能这样想,那么阿里衮的家人会怎么想?
只见胤禛神色之间也是充满了阴谋,胤禩便问:“对缅甸的局面可会变?”
胤禛摇摇头说道:“已经结束。进入和谈阶段了。”
接着又说:“只怕丰升额要回来了。”
这是常理。一个在外的将领如果家里有老父老母逝世,这个人是要回来的,况且阿里衮还死在了军中。皇帝必定要厚葬,以显示他的宽厚仁爱。
胤禛接着说:“他这一回来只怕不会立即离京,皇帝必定要留下他来。”
胤禩听了只问:“皇上命何人负责和谈?”
胤禛就说:“自然是大学士傅恒!并还要他在回来途中一并审理良卿一案。”
胤禩接上:“皇帝真是看重傅恒。”
胤禛沉默不语。福隆安年纪轻轻不仅受了步军统领,工部尚书,还受了军机处行走。皇帝对傅恒一家的看重是不言而喻的。做皇帝的看重一个人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想想鄂尔泰家,还不是一样么。不过说实话,傅恒和福隆安才干还是可以的,只不过他们是永瑆的岳家,而永瑆又不与他亲厚,因此注定和他们是不能同路的。
胤禩却再想只怕阿里衮的家人就是再疑阿里衮的死因,也不敢明着来,何况现在原因不明一切还都是怀而疑,家里面的下一任继承人还在外打仗,现在他们家会做的无非就是息事宁人,另有就是博取皇帝的同情了。但是丰升额回来以后,又会发生什么呢?扳倒傅恒一家是不可能了,但是这不妨碍找盟友。
这样一想,阿里衮的死对他们来说倒是一件好事了。如果阿里衮在,只怕是不那么好笼络过来呢。
胤禩就说:“我们既然有心结交丰升额,现在倒是好时机。”
胤禛却说:“不可着急,慢慢来吧。还没有摸透丰升额的底子呢。”
胤禩劝道:“我只怕我们一慢,就有人乘虚而入了。您也知道,有人的根基也薄的很,那边至今还没有出过像样的人才。这样的人只怕是恨不得满朝权贵都结交了去。且又一年大是一年,很快就到了要选福晋的时候了,她又怎会错过这样的机会。”
胤禩说到这里,觉得好像是在说前世的自己,立即住口了。
胤禛听了也想到了,这说的怎么就这么像老八呢?又一想永琰平日的作为,果然也是有几分和老八相似,都是一副模仿皇帝的样子,处处标明我仁爱、我宽和。
胤禩听了一下改变了口风又说:“您已经和布彦达赉打过交道,我听着您也相当欣赏这个人。这样一个好机会,怎么就白白浪费了呢?”
胤禛听着胤禩一心一意为自己着想,就说道:“你说的没错。只是有些事情却急不来,有些人也要用心慢慢去结交。”
胤禩听了只好问:“只怕这消息已经到了阿里衮家了吧?”
胤禛点头,这消息和皇帝的恩赐一起去了阿里衮家。
胤禩想皇帝或许会派某个皇子去吊唁,如果十二阿哥能得了这个差事,那么什么事情都顺理成章了。只是这件事情要怎么谋划呢?
胤禩就提问:“若是皇帝能让您待他去吊唁?”
胤禛听了眉头一皱:“别费心想这件事情。皇帝怎么会让我去?这让别人怎么看?我们还是不要那么着急,他们家是上百年的大家了,而且还经过那些事情,只怕也未必愿意那么表态。”
胤禩一听泄气了。也是,他们家是世代罔替的果毅公,当初为了拉拢这一家,他和九弟包括揆叙等人费了多少劲,也幸亏阿灵阿自小与他两个交好,可是也不是才得了一部分他们的人,后来爵位还不是被老四给了阿灵阿的兄弟殷德么!
胤禛看着胤禩徒然的失了一大半的精气神,想着这事情还没有到这么严重的程度啊,是不是有其他什么事情呢?
便问:“你今天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
胤禩一听,才回想起来把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忘记了。当即一正色把发生在寿康宫的事情说了,还说了自己的推测。
胤禛却摇头说:“并没有,蒙古内外现在一片和祥呢。”
但他虽然也承认胤禩推测都是有理的,但也给出了另一种可能性:“蒙古不一定有事情,不过或许那你稳定人心的事情是真的也不一定。你想,皇帝统共嫁了两个女儿到蒙古,不想和婉公主又去了,而和敬公主又常年住在京城,所以不得已有了现在的豫妃。现在又好不容易有了你这么一个正当红的皇子福晋,自然是要拉出来,好稳稳蒙古人的心。”
胤禩一听觉得也有道理,正想把这事情丢开,见他提起豫妃,便问:“这么来的这两个亲王福晋都是豫妃的嫂子?我可知道他们并不是兄弟。”
胤禛听了一笑,才说:“快别打探这事了。这原是皇家的一桩隐秘。你知道了可没什么好处?”
胤禩听了也知道胤禛卖关子,却还是正色说:“您不说给我听,到时候我捅了漏子,可别给我脸色看。”
胤禛一听更是笑了一阵,点了胤禩的鼻子说:“以福晋的能为怎么会捅这样的漏子出来。我还是相信福晋的。”
接着又说:“而且,我估你也不忍心捅这样的漏子让我收拾了。”
胤禩眼波斜飞:“这可不一定。所以您啊,还是先告诉我。”
胤禛看着他才笑眯眯的说:“这土谢图亲王是豫妃的兄长没错,而那达尔汉亲王却是豫妃已逝丈夫的兄长。”
胤禩不是不惊讶,他还以为只有太宗皇帝的宸妃是再嫁之身,当然可能还有那扑簌迷离的孝献皇后,没想到宫里还住着一位呢!
胤禛又嘱咐道:“这件事情,有些人知道,不过就是知道了也不能说。合宫里都当豫妃是守了望门寡,知道她嫁人的实际没几个。”
胤禩八卦的问:“那么她是皇帝看中,才来这宫里的?”
胤禛:“她是被自己的兄长献给皇帝的。当时一起的还有她的几个侄女,可是皇帝看中她了。”
胤禩依旧八卦:“您怎么这么清楚?”
胤禛:“我毕竟还是中宫的嫡子。”
难道乌拉那拉氏还给他留了什么好东西不成?
不怪胤禩这样想,因为乌拉那拉氏确实给十二阿哥留了一些东西。而胤禛刚才说的话真是从这些东西觅到了蛛丝马迹然后又抽丝剥茧而来。
胤禩倒也不欲多问,反正有事情了再问也不迟。
胤禛却又说:“或者这一次皇贵妃会舍得一个女儿也不一定。”
可不是吗?七公主已经十四岁了,真是出嫁的年龄。
胤禩说:“我们不妨添把火。”
胤禛只是看着他笑笑,并不说话。
从来公主嫁过去都是跟皇帝赏赐一般,嫁到蒙古的公主长寿的尤其少,如果皇贵妃舍得女儿,他们何不助她一笔之力呢。
71 一起做坏事——胤禩篇
过了这一天以后,果然还是只要蒙古有人来,胤禩和豫妃是必到的。胤禩心里就想了难道真的像十二阿哥说的那样用我和豫妃来稳定蒙古的人心了?反正这事情是互惠互利的,他也不嫌多。
胤禩和胤禛那日商量以后,就定下计策,准备让那七公主嫁到蒙古去,但是却又不能嫁的太好,免得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因此开始关注起皇贵妃的动向来,每日里由高从云汇报皇贵妃的动向。另有胤禛看着皇帝的动向。
这一天胤禛回来就对胤禩说:“明日和硕亲王成衮札布的福晋会去见太后,到时候你注意着皇贵妃。”
胤禩:“是这一位亲王的世子吗?”
胤禛点头:“今儿成衮札布已经觐见了皇帝,世子拉旺多尔济随侍在内。皇帝见了很是高兴,看是去年就有了这意思,去年或者皇贵妃拦着,但是今年这事情却变成了好事,只怕皇贵妃乐意的很。”
胤禩就问:“这世子这样了得?”
胤禛就说:“勇猛异常,日后只怕又是一个领兵作战的人物。又或者被留在京城入了步军。”
胤禩一想这倒不是一件好事。
胤禩就说:“如果事情真是如此,我们就败坏了拉旺多尔济的名声。我看皇帝最重名声,或者能挡上一挡。”
胤禛却眉头深锁:“不可。这人将是大清的以后的良将。而且这样做过于冒险,如果此事被拆穿,于我们却是多了一个敌人。而且挡能挡多久?”
胤禩一想也是有这个可能:“最好莫过于釜底抽薪!可是哪一个人会拒绝公主下嫁呢?这是莫大的荣耀。”
胤禛还是眉头深锁:“只要他想明白这一笔投资是不是值得就好了。即便他娶了七公主,让时刻他想着这倒是一个拖累。如此一来,我们就不用费心。”
胤禩一听果然是好办法,只是行起事来难度也是一等一的高。然后胤禩也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胤禛为什么一直眉头深锁了,想必是在想这事情如何操作了。
胤禩这一想也随着胤禛一样眉头深锁了。
第一他们不能自己出面威吓,第二也没有这样一个权臣能够帮忙威吓一下,第三后宫也没人帮忙。什么叫捉襟见肘!这就是啊!这是怎样的一穷二白啊!胤禩深深的叹气了。
终于胤禩大胆的说:“虽然说不能明着来,但是旁敲侧击总是可以的。先查一下这位成衮札布和哪些人不睦,如果那些人见他的儿子做了皇帝的额驸,心里虽然未必不眼红,但如果嘴上说一些看不上的话,这成衮札布只怕也会多几个心眼。有时候有些事情,只要疑心就足够了。”
胤禛接着说:“成衮札布一向和土谢图部落的喇什纳木扎勒以及科尔沁的纳旺色布腾不和,据说喇什纳木扎勒的兄长之死还与他有关的,这个就是豫妃的亲哥哥。如果豫妃能够出点力就好了。”
胤禩就笑着说:“内宫之事我来办,这外面的事情,您自己看着办。”
胤禛接着说:“可不要过犹不及了。”
你才不要过犹不及,或者水过无痕呢!
胤禩斜睨一眼:“也不能不泛一个涟漪。”
胤禛呵呵一笑,按下此事不提。
第二天皇太后果然又留下胤禩见了成衮札布的福晋,豫妃也果然没有来,而皇贵妃赫然在列。
胤禩想十二阿哥情报工作做的不错,看来外面的乌拉那拉家还是很给力啊。只怕双庆也很快要到外面历练一番了。
场面上的话终于过去了,皇太后赐宴的时候,胤禩终于有了机会可以说话。
胤禩看着和成衮札布福晋携手的皇贵妃,笑着对皇太后说:“太后娘娘,也容我放肆一回子,今儿也我展示一次蒙古的吃全羊,让福晋也评评我做的全不全?”
皇太后听了惊道:“你如何知道今日有吃全羊这道菜?”
胤禩笑着说:“我想着太后娘娘和皇贵妃娘娘如此厚爱福晋,定然不会少了这道菜!因此,就想着在太后娘娘面前买个乖。”
皇太后听了笑着说:“那敢情好。只是你往日却不说,怎么今天有了这兴致?”
胤禩又笑着说:“连着几日都是豫妃娘娘陪着,我怎敢在她面前班门弄斧!今日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还请太后娘娘恩准我一次。”
皇太后哈哈大笑,对亲王福晋说:“既如此,我们就看看你的手段。让福晋就帮着我品评品评。”
成衮札布福晋对着皇太后说:“这强将手下无弱兵。皇太后跟前的人儿肯定是好手段。”
回头又对胤禩说:“只这一次也要沾了皇太后的光,受用一番十二阿哥福晋的手段了。”
胤禩也笑着说:“福晋真是客气。您即是皇太后的客人,又是我蒙古那边的长辈,自然是受的。”
皇太后又接着说:“来啊,侍候着十二阿哥福晋净手。”
胤禩便由人服侍托了指甲套,挽了袖子,又细细的净了手,不一会儿由小太监抬着桌子进来,过一会儿一只烤的金黄的||乳|羊羔便在上面放了。
胤禩对着皇太后微微一礼,就拿起那把放在盘子上的银刀。
众人只见他银刀飞舞,不时银光出没,旁边白玉瓷盘上的肉已是一片一片码好,不一会儿一条羊腿已经剔干净,而盘子却赫然又是一条羊腿模样。一盘剔好,胤禩并不停歇,开始攻克另一个只腿。如此四次,得了四盘子羊腿状的羊腿肉才停下手来,又用呈上来的各种酱料调了四盏调料,和羊肉盘子一起,自己端了一份先呈到皇太后面前。
待行到皇太后面前,胤禩双手奉上,笑着说:“请太后娘娘用膳。”
连带皇太后一起的众人这才从胤禩剔羊肉的动作中回过神来。
皇太后看着眼前还在冒着气的摆成羊后腿形状的羊肉片子,由人服侍着进了一块。
瞬时烤羊金黄的脆皮伴着似甜非甜、似辣非辣、似酸非酸的酱料一起化在了嘴里,皇太后又命人进了一块,只觉这肉温热正合适,大小正合适,厚薄也正合适。
皇太后连进了两块才笑眯眯的开口说话:“好肉,好酱,好样子。”
说了这句才对胤禩说:“快将余下的献给福晋和皇贵妃吧。”
胤禩有亲自带了人端两盘子到亲王福晋面前,笑意盈盈的说:“福晋,请看,是用后腿还是前腿?”
成衮札布福晋一看,可不是吗?两个盘子虽然都是一条羊腿型的肉,可是一个摆成了后腿,一个摆成了前腿。又见胤禩笑意盈盈,眼睛只紧紧看着她,不知怎么就问了一句:“一样是羊肉,这后腿肉和前腿肉可还不一样吗?”
胤禩听了一笑,本来么,他准备好自问自答了,不想这位福晋如此知情识趣,因此胤禩笑的更加让人如沐春风:“前腿肉性脆而带筋,后腿肉性嫩而带肥。这酱也有两种一种是芝麻蒜酱,却是甜中有酸,另一种是姜蒜酱,却是辣中带甜。”
成衮札布福晋见胤禩笑意盈盈的说了一番话,一时想着用何肉选何酱。
不想胤禩笑着又似劝非劝的道:“今日里,福晋可先选了肉再配酱,也可先选了酱再配肉,眼前不过是一道菜尝一味罢了。若是其他时刻,福晋还是先要了肉,至于这酱却无妨了,更或者无酱更显天然风味。”
成衮札布福晋被胤禩一说,目光从盘子上抬起又正好撞进胤禩的眼睛里,只觉这一双眼睛精光闪闪,流露出的坚定目光正牢牢的盯着她,成衮札布福晋心里蓦然一惊,这目光何其熟悉!正是成衮札布当初看中她时志在必得的目光,是草原上的猛虎看着猎物的目光!
但这目光却又突然消失,只留下一张灿若春花的面孔,听得一把春阳一样温和的声音说:“不若我今日替福晋做了这个主。”
话音刚落,一盘后腿肉和一碟姜蒜酱放在了她的桌前。
胤禩看着东西轻轻放下了,才笑着说:“后腿肉配姜蒜酱,可去腻留香。请福晋慢慢享用。”
亲王福晋看着胤禩带着人将另一份肉和酱放在了皇贵妃桌上,一面恭敬的说道:“请皇贵妃娘娘享用。这前腿肉嫩脆,这酱酸甜,可好去了羊马蚤气,也更和皇贵妃的口一些。”
皇贵妃还没有来得及说话,胤禩已经告退。
上边皇太后已经说:“你侍候了我们一阵,也坐下来吧。”
胤禩回了一礼,才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坐了。
成衮札布福晋这时候才惊醒过来,想起了这场吃全羊的初衷,因而开口夸道:“太后娘娘,这十二阿哥福晋这竟不是吃羊呢,竟是画画呢。这刀这么一转,这光这么一闪,这一条腿就下了。往日里的那些吃全羊,我竟是白看了。”接着又说:“这肉剔的好,这酱也配的好,天下只独这一味了。我今天真是生生的沾了太后娘娘的光了。”
皇太后也笑道:“有福晋这样说,看来我们十二阿哥福晋这吃全羊的手段真是了得了。”
成衮札布福晋接着说:“这何止了得了。这只怕全蒙古也找不出第二个来了。”
皇太后又笑着说:“这可是过了吧。她一个小孩子家那里值当这样的夸奖。福晋还是留着点,免得她面薄以后见人不好意思了。”
成衮札布福晋也笑了。
一顿宴席下来,硬是把皇贵妃挤锐的一句话也没说成。
胤禩一场戏演下来,却不敢松懈,让人递话到储秀宫。豫妃就让人招了他进去说话。
豫妃等胤禩坐下了,开门见山的说:“怎么见了和硕亲王福晋不好好的陪着说话,怎么巴巴的到我这里来了?”
胤禩也笑着说:“自然是有话要和娘娘说。”
豫妃一脸惊诧,眼前这人说话可没有这么痛快过。
胤禩也不满了接着说:“我听皇贵妃话里的意思,是要把七公主嫁给那世子了。”
豫妃一听这话,一盏茶端了半天。
胤禩接着说:“十二阿哥前儿刚跟我说了你们两家的关系,娘娘又一向关照我,我想着这事情或者让你知道一下。
豫妃徒然叹道:“只这事情我怎么使得上力呢?自己兄弟不争气,又有什么办法?”
胤禩陪着沉默了一阵子,才劝道:“娘娘能这样想就好了。我还担心娘娘一气之下跑到皇上面前去呢。”
豫妃露了一个凄惨的笑:“我哪里有这本事。只是我哥哥嫂子的日子只怕更难了。若是我大哥在……”
后半句话却没了,只手里已紧紧握拳。
胤禩忙劝道:“娘娘仔细自己的手。”
然后又说:“我劝娘娘也不必如此。说句不该说的话,这嫁到蒙古的公主有几个是善终的,娘娘不妨想想这些公主怎么就不好了呢?”
怎么不好了?无非就是额驸的冷漠,蒙古的姬妾们连成一气对付着罢了。只有像和敬公主这样常年住在京里的公主才算好。想到这里豫妃不禁目光闪烁,若是这个公主嫁过去就没了?只怕皇贵妃不会罢休!
胤禩察觉到豫妃多变的情绪,又说:“皇上是看重娘娘的,只是摆不住皇贵妃。况且这也是一时荣宠,娘娘还看后面吧。”
豫妃听了这话,果然说:“她倒会找路子。只是她要路不要紧,可也不能断了别人的路。”
胤禩觉的话已够了。多了,豫妃反而要乱想。但是胤禩还是小看了豫妃。
豫妃接着问:“你是不是也不乐意这件事情?”
胤禩故意一怔,才说:“即是公主,当然就是十二阿哥的妹妹了。娘娘也知道,若是皇上的意思,我们当然是受了,只现在是皇贵妃的意思却当成了……”
胤禩故意一停顿,豫妃自然会自己补足下面的话。
豫妃沉默了一会儿,才说:“皇上的旨意自然是恩典,若是别人的意思,只怕人家也未必愿意!”
胤禩却说:“这旨意自然是要皇上下的。”
豫妃已显出怒气来,只怒气来了一半却又攸的没了,笑着对胤禩说:“有些人最善捕风捉影了。你看着吧。”
胤禩笑笑,事情能办的都已经办了,下面就等结果了。
豫妃也转了话题笑道:“听说你今天还露了一手吃全羊,怎么不给我看看?”
胤禩顺着话:“我怎敢班门弄斧,这不羞死人了吗?”
二人又相似而笑,过后胤禩才告辞出来了。
72 一起做坏事——胤禛篇
胤禩回到撷芳殿,刚一进门魏全泰就汇报十二阿哥已经回来了。
胤禩由着人服侍好了,才到了小书房见胤禛。
胤禛正看一本书,当然余光已经瞄到胤禩进来了。
胤禩亲手捧了一盏茶到胤禛面前,笑着说:“幸不辱命。”
胤禛也搁下书,反把胤禩递过来的茶,放在他手上了,才说:“一的一矢。”
等胤禩坐了,胤禛才开始说原委。胤禩听了以后,只叹他好命,怎么就能这样瞌睡就送枕头的呢?
原来今天早朝,和硕亲王成衮札布也在一边听政。
正好今天,良卿、方世侨、高积等的贪污一案已经审理了,叫人快马加鞭的呈到了御前。
皇帝先对着这些人等发了一顿火,另说了很多告诫的言语,接着才开始夸吴达善、杨廷璋等人,一面又暗示大家向他们学习,最后自然的开始夸奖刘纶推荐的许祖京,还发了表彰给他。
下了朝以后,于敏中到胤禛面前,看着刘纶酸酸的说:“十二阿哥好啊。十二阿哥别尽和刘大人说话,有时间也到我们户部衙门走走。”
胤禛一听,明白了,而且他早就了解了于敏中此人。此人虽然足智多谋,但是心性却不是那么刚正不阿。
只是这时候,也只能笑着说:“于大人真是幽默呢!户部衙门那样重要的地方,我岂敢随便去走走?若是于大人得空,我那里倒有一幅画,还请二位大人帮着我品评一番。”
这话说的于敏中眼睛一亮,连说:“这品评二字却不敢当。书画一道刘大人才是高手。”
刘纶这才说道:“于大人过谦了。”
才说了这几句啊,旁边已经围了一圈人了。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这说话的三人,两个是皇帝倚重的军机大臣,另一个是唯一一位上朝听政的皇子。
胤禛余光看到成衮札布正往这边看,因而决定给自己造点势。
胤禛继续就着刘纶的话说:“于大人可不是过谦了么?谁不知道于大人虽则身居高位、精于公务,但在书画方面却也是当代的大家了。”
于敏中受了夸奖自然要回报一二:“十二阿哥说话我可爱听。如此我就要叨扰十二阿哥一番,和刘大人一起看看那张画。”接着又话锋一转:“十二阿哥上次帮我们户部出谋划策解决了云南的事务,户部一帮官员都很想向十二阿哥道谢一番呢。”
胤禛嘴角含笑的道:“于大人也太推崇我了。不过是我得了一个主意,这具体的事情还不是靠于大人和刘大人么?”
刘纶却也笑着说:“此事,我可不敢居功。”
三人正准备约个时间看画,高明却来传旨,皇帝传二位大人到东暖阁。
于敏中和刘纶这才离了胤禛而去。
胤禛又听旁边的几位官员说了几句,却见刚刚从兵部尚书到吏部尚书的托庸和成衮札布站在一起,就走过去说:“大人,这是准备去衙门了?可是和我同行?”
托庸准备打千,胤禛连一把扶住了,托庸就替十二阿哥引荐身边的人:“这是和硕亲王成衮札布,十二阿哥。”
有封的贝勒爷以上和皇子之间,在没有直系辈分的限制下,见面都是不打千,而是行拉手礼的。
胤禛拉着成衮札布的手真挚的说:“王爷为皇上把守北关,可谓劳苦功高!此次来到京城,王爷就好好放松放松,过个好年。”
成衮札布实在没有想到十二阿哥能这样说,一般不都是说“久仰久仰”么?
一愣之下,才回答:“这都是皇上的恩典,我不过是尽忠职守罢了,谈不上劳苦功高。”
胤禛依旧真挚道:“我们这一身一食,都是皇上的恩典。为人臣子者,最要不得就是忘了皇上的恩典,不尽心办事,倒去钻营一些旁门左道。不过,依我看,王爷足可作为忠心耿耿的典范了。”
这明显是话里有话啊。成衮札布和托庸都不是傻的,自然听得懂。只是十二阿哥是指什么呢?
成衮札布只能说:“十二阿哥所言甚是。”
胤禛目光灼灼:“王爷心中和我一样想是最好不过。”接着话锋一转问:“听说世子也来了?听人说世子不仅仪表出众,而且身手了得,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成衮札布目光一闪:“小儿年幼,徒有虚名而已。”
胤禛依旧目光灼灼说:“王爷何必自谦,想必世子日后又是一位我大清的巴图鲁。”
成衮札布目光连闪:“愿借十二阿哥吉言。”
胤禛收回目光:“王爷大可放心。”
成衮札布见胤禛目光已经移到别处:“十二阿哥有事,尽管去办。小王就不耽误十二阿哥了。”
胤禛接话:“如此,我就先行一步。日后有机会再和王爷叙叙。”
托庸也和成衮札布告辞,和胤禛携手而去。
成衮札布内心纠结的看着胤禛远去的背影。不想一年之中,京城已经风云突变。这两日来他在蒙古得到的消息一一被证实,十二阿哥不仅得了圣宠,还在群臣心中地位尚高。
胤禩听了胤禛的转述心中也还有一点担心:“只这样就够了?”
胤禛却说:“只要他明白谁会是他的下一个主子,他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你以为他在蒙古是容易的吗?”
也是,蒙古历来是权力交错的。
胤禛又说:“我怎么听说你今日在寿康宫大出风头?”
胤禩瞟了他一眼:“若不如此,我哪里有说话的机会?”接着伸手到胤禛面前,“诺,我现在还手酸的很呢。”
这是真的,好久没有用刀,这一次用下来,手腕和虎口都有点酸疼。
胤禛自然趁机接住:“福晋今天辛苦了。我来给福晋按按。”
胤禩大大方方把手给了胤禛,胤禛上下左右、恰到好处的按捏起来,一面又问:“想不到你还有这手段。我听说羊腿上完好,还没留一点肉,更妙的是盘子上还是一条腿的形状。”
这本是他和老十之间兴起的兴致所在,因此是好好操练过的,只是现在也只好说:“我也是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儿,哪能没有一点蒙古人的绝学呢?”
胤禛调笑:“什么时候也给我露一手?我也好看看福晋精妙的刀法。”
胤禩只说:“爷有这兴致,我自然要奉陪。”
不过胤禩不愿意在此事上多做停留,便接着说:“如今我们能做的都已经做了,其余外力却不是我们可以控制得住的。”
胤禛一面揉捏胤禩的手腕,一面说:“若这一次不成功,也还有下一次。我们自己心中不放弃就行了。”
胤禩叹道:“只希望土谢图亲王能够出力在点子上了。”
胤禛这才问:“豫妃招你去,你还办了这事情?”
胤禩略有惊讶:“哪里是豫妃招我,是我叫她招我的。”
胤禛揉捏的手势一停:“这只怕过于明显了吧?”
胤禩听了自信一笑,便将在豫妃那里说的话告诉了胤禛。
胤禛越听,这揉捏的动作也越加温柔了,听完了才说:“这一番说词正好和我对成衮札布说的话合到一块去了。我看此事可成。”
胤禩却担心道:“如此一来,我们虽然砍了皇贵妃的助力,可是于我们自己,却没有多大好处。蒙古势力繁杂,我们还是不要沾上,免得惹了皇帝注意。”
上一世中老十四能够得了大将军王,虽然也是有他的能力和众人的推动有关,可是这何尝不是因为老十四相对其他人来说一干二净的蒙古背景呢!
胤禛坦然的说:“蒙古永远是皇帝的蒙古,也只能是皇帝的蒙古。所以我们维持住这个就行了。”
胤禩见他说的明白,也就不说什么了,只享受这人的服侍罢了。
却说这一边,成衮札布回家以后,急急的找了自己的福晋问她在宫中的见闻。
福晋刚说有皇贵妃和十二阿哥福晋做陪。
成衮札布听了,半响才说:“看来这不仅是十二阿哥圣宠正隆,就是十二阿哥福晋在皇太后面前也是极有面子的。”
福晋就说:“可不是,我听她的口气说是平常都是她和豫妃招待的。”
福晋将寿康宫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讲了一遍。
成衮札布听了以后久久不说话。
福晋着急在一边问:“王爷,她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成衮札布听了反而问:“她还说了什么吗?”
福晋回想了一会儿才说:“话倒是没了。只是她的眼神,就像老虎盯着羊一样,待要细看,却又没了。”
成衮札布叹了一口气:“想不到我们蒙古还出了这样的好女儿。”
过了一会儿又说:“不过也无妨,我们只对皇帝忠心耿耿也就是了。皇帝要把七公主指给拉旺多尔济,可不就是最好的证明了么?”
福晋刚要说话,成衮札布又说:“你不知道我今天还见到了十二阿哥。两位军机大臣都拉着十二阿哥说话,托庸大人对十二阿哥也是一副恭敬的模样。”
福晋听了便说:“王爷的意思是?”
成衮札布说:“也没有什么意思。只是送到保柱家的年礼重一些也就是了。我们总还是皇上的臣子,其他姑且不论吧。”
福晋点头称是。
成衮札布家刚给保柱家送了年礼出门,却迎面遇上了土谢图亲王家的人。
两拨人马刚要擦肩而过,土谢图亲王家下人却嘀咕:“不是已经上了另一条船了么?怎么也来这家送礼?”
成衮札布家的二管家就留心了,只听另一人说,“乱嚼什么呢?”,那人便不再说了。
成衮札布听了二管家回的话,心中疑团俱起,这是什么意思?
想着十二阿哥对他说的“对皇帝尽忠的话”,想着十二阿哥福晋对自己福晋说的那一通肉配酱、酱配肉、有肉无酱的话。然后就想到了即将嫁到自己家的七公主以及她背后的皇贵妃,难道七公主下嫁除了皇帝的意思以外还有皇贵妃的意思?
成衮札布这可跳起来了。
本来这事情若是皇帝的意思自然是好事,但若还有皇贵妃掺杂在里面,事情就复杂了。只这么一想,成衮札布心中已经突突的开始跳,不,他绝不愿意踏入夺嫡的混战中。可是七公主呢?皇帝既然已经明示,那么只怕这一点不会再改变了。或者他可以将这一点当成是皇帝一个人的旨意?对,就是这样!装糊涂谁都会!
成衮札布的心慢慢的稳了下来,只是有些事情还是要和拉旺多尔济说一说。
而在皇帝题福字封笔之前,阿里衮的灵柩回到了京城,因此皇帝快速的办好了这件事情,就是给阿里衮更多的荣耀,赐谥襄壮,祀贤良祠,然后又直接下旨让丰升额成为了新一任的果毅公。
接下来,阿里衮的葬礼正式开始了。
皇帝这样看重,阿里衮的葬礼虽然在年末之际,但是前去吊唁的人还是很多。胤禛也按照制度素服去了一趟,并在果毅公府上见了丰升额和布彦达赉。
胤禛先说了节哀顺变的话,丰升额接着说了一些皇恩浩荡之类的话。
胤禛才说:“皇上爱惜良将,果毅公好好保重,日后为大清效力。”又说:“今日上门的人多,我也不便久留,就此告辞了。”
丰升额还有什么话好说的,恭恭敬敬送了胤禛出去。
胤禛回到撷芳殿以后,胤禩见他就问:“怎么这么早回来了?”
胤禛说:“去了一趟就回来了。多了遭人眼。”
胤禩就不说了,反而和胤禛讨论起礼单来。
胤禛觉得胤禩事事办的妥贴,心里老大安慰,今年总算不是他一个人单打独斗了。
73 此消彼长
终于,皇帝拿起了朱砂笔题了福字,宫里的新年正式开始了。
皇帝的赐宴中,土谢图亲王对着成衮札布嘴角微扯、眼神轻蔑,土谢图亲王对十二阿哥言语谦和、态度恭敬,十二阿哥对着成衮札布真挚依旧、热情不足。
皇太后的赐宴中,十二阿哥福晋依旧风采夺人,地位超然,陪伴着皇太后左右。
皇贵妃费劲心思才享受了三年的目光似乎都被轻易的转移了。
总之,这个年成衮札布过的乱糟糟的,皇贵妃过的黏糊糊的,
而终于在这个年的尾声的时候,皇帝下旨将已封为固伦和静公主的七公主指婚为拉旺多尔济,并同时册封为拉旺多尔济为固伦额驸。
皇贵妃暗示成衮札布福晋,让拉旺多尔济留在京城,并暗示皇帝一定会安排重要职位给他,但是成衮札布福晋拒绝了。而且成衮札布福晋开满口都是皇上的恩典,说成衮札布和拉旺多尔济一定会为皇上尽心尽力,不辜负皇上对他们的恩典。激得皇贵妃的精心保养的一寸长的指甲不小心断了一根,连带的那个黄金镶红宝石的指甲套都被丢了。
到了三月皇帝巡幸天津,皇帝把他现有的五位阿哥中的前四位都带上了,只留下了年仅五岁的十七阿哥。十二阿哥人还没有回来,皇帝的赏赐已经到了撷芳殿中,其中另有给十二阿哥福晋的赏赐。胤禩知道他这是那什么妻凭夫贵了。不过,这也是极难得了。
而皇贵妃在这样的情况下,却依旧保持着行事风格,将宫务管理的井井有条,对皇太后恭敬有加。同时,在外的十五阿哥也一直保持着谦和有礼,温文尔雅的样子,积极的向世人表演着一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戏码。
胤禛和胤禩也从来没有放松过对皇贵妃和十五阿哥的警惕,相反的因为他们俩这样的表现,而更加慎重。
到了四月,从云南回来的傅恒却突然病了,而且来势汹汹,与此同时,福隆安正式的进入了军机,另外的还有温福。
丰升额和布彦达赉在果毅公府里守制。善保却拿了丰升额的条子进了鉴仪卫,开始了自己注定平步青云的道路。
到了六月,永定河决堤,皇帝突然下旨让在吏部行走的十二阿哥改到了工部行走。胤禛到了工部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疏通永定河,安抚受灾的灾民。这个差事自然是皇帝指给他的,胤禛没有浪费皇帝给的这个机会。
这件事情完成了以后,皇帝跳过八阿哥和十一阿哥,直接将十二阿哥封了贝勒。胤禩满心喜欢,只是这喜欢之中却夹杂着一点不安,到底是哪里不安呢,胤禩又说不出来,好像是从胤禛那里知道了那治理河道的方案、那安抚灾民的举动以后,胤禩的心里就泛起了不安。
但这是很快就被打断了,傅恒终于重病不治,去世了。按理福隆安、福康安连带着外面的福灵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