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的统领继任还需多番磨合。中书令才换上新人,刑部尚书之位空缺,此时再闹下去,右相一职必然出缺,工部尚书之位也未必能保全,还要楼安宁给的名单上那些扎根在六部手掌实权的主司、侍郎,数人并发,那朝廷必定瘫痪。朝局不稳,则天下不平,会引起多大的动乱,只要用脑子想一想,都能明白其中的可怕。

    那些自称是宁家嫡系血脉的人,可不怕大靖天下大乱,惹急了他们,甚至能以大靖的疆土为诱饵结盟外敌瓜分大靖——他们早前便如此试探过,让此事成真他们也必定做得出来!

    所以,真正算起来,缩手缩脚百般顾虑的反而是朱家,是宁家,更是皇室。

    作者有话要说:  嘤嘤嘤,居然尊的木有一个人猜对,,,提示点挺多的啊,比如这里头有一个姓贾的反派,那肯定得有一个姓甄的反派boss嘛~还有,他对鲜卑太熟悉了,出使各种,,这里也是一点呀~~还有文中列的三点,没一个转折点他都有上镜!!乃们肿么都没有怀疑他,他这个卧底实在太成功了!!

    作者君去zhà一zhà毛,(ㄒoㄒ)~~

    第276章 噩梦再临

    火上浇油的是,宁衡告知朱定北的,户部今日的发难。

    宁衡:“今岁南边干旱眼中,中州与江南收成大减。虽然我提出以户部陈粮折价购换新米,但其实李韬和陛下心里都清楚,经历了上一次的战事,户部的存粮也早被掏空得差不多了,剩下的那些都是往年留下的杂粮,品次极差。这些次粮投入百姓之中难免会起怨言,是以粮价要调,这些次粮价格要降,新米价格要升,再如何民心必然不稳。在此时节,实在不是起战的好时机。”

    朱定北皱眉道:“户部不是年年都会把陈粮低价卖给粮商吗?库中能有多少陈粮?”

    “那些都三年以上不能再保存的陈粮。你知道,每年户部会以各处粮食的用处储存一定的粮食备用,比如军用粮饷,赈灾,百官俸禄。每一个粮库都会有一到三成的粮食留待急用,相互之间通常不会流通调派,积年累月,不满三年的陈粮数目还是有一些的。”

    朱定北了然,又问:“那他们打算怎么问你买卖——不对,既然今年收成这么差,国库都吃紧了,你怎么还有这么多新米给皇帝撑面子?”

    宁衡笑起来,“宁家的粮铺收粮,只有三成是问当地民众收购,余下七成,三成是宁家的田产出产,另四成,则是从南地远购而来。看来你这个主君当得着实不称职,月前我不是让宁叔整理了一份历年的账目总览予你,上面可是很清楚地列明宁家都做了哪些营生,每一类营生出入的钱银。”

    “别废话,说正事呢。”朱定北赧然,他近来实在太忙了,只粗略地翻了翻见识了一把宁家的财大气粗,自认他在宁家的产业上没有任何指手画脚的余地,且宁衡以及他手下人都会处理得十分妥当,所以便没有太放在心上。不过这个态度可不能对宁衡实言相告,所以他扭回了话题,问他道:“南地是指盘越或是掸国一带?那里粮产果真那般丰盛?”

    这比他原本预计得还要多得多,要知道宁家的粮仓遍布天下,便是粮商皇商也只能遥望其项背,可想而知宁家四成的粮产是多大的量。南地每年提供这其中的四成产量而不中断的话,本地的粮产实在难以预估。

    宁衡揉了揉他的后脖颈,答道:“南地这百年来致力于填水造田,粮地至今已经胜过当初百倍,产量自然便大了。况且南地瘴气过深,人丁有限,他们每家每户的余粮数目都不小。他们陈粮囤积的情况更重,百姓除了粮食也没有别的收入,自然乐意有人每年定量收购。”

    朱定北闻言点了点头,“若果真战事在即,羌族和匈奴定会大量向南地购粮,到时候是否会有妨碍?”

    “你放心,前年吃了盘越和掸国这么大的亏,我们宁家也不是没有反手之举。你可知南地之人生育十分艰难,他们那里的巫医虽多,对于女子产子却是一点办法也没有。而负责给那些女子接生的,大多是些游历的赤脚大

章节目录

宁为长生[重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谢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谢亦并收藏宁为长生[重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