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18部分阅读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 作者:rouwenwu
重了,不然太夫人会放人。自己是来报信的,只能还报信:“未时姑娘下了船,徐先生现陪着往这里来呢。”
沈居安笑得一脸是花,连声道:“好好,快去接去。”
朱禄又提醒了沈居安一下:“沈老爷,我要看一下姑娘住的地方。”
沈居安就让人带了他去看,一面着手准备去接玉妙。
朱禄跟了人去了住的地方,就有人来喊:“朱禄哥。”年纪比朱禄大,也要喊他。朱禄皱眉看了一圈道:“幸好是先派了人来收拾过了,不然没法住。”全然不管沈家的人也在旁边。
先派来打扫的人笑着道:“就这还是临时收拾出来的,原先只有那么几间。大家挤一下好了。”
沈家的人也不讲话,我们老爷已经把半个家都腾出来了,能带多少人来呢。
朱禄当着沈家的人面就问先来的人:“沈老爷是几时好的?”早说病好了,我们半路上就回去了,在这里住着不是更要操心。
先来的人也实话实说:“他就没病。而且不让我们说。”朱禄心想一看就是没病,把姑娘骗回来了。
既来之则安之。只能先住着吧。晚上给王爷去信,看他怎么说。
街上的人都来看热闹,沈家的大姑娘回来了。居然有精兵开道,一排排过去后,中间是玉妙的大轿,沈居安陪了徐从安骑了马跟在后面。然后是几列马车,不知道里面还来的是什么客人,后面又是兵。
街上的人都啧啧称赞,真是热闹。
三位姨娘都迎出了府门,三姨娘先惊了一下,这么多的兵,回头让丫头:“抱好了四少爷,别惊着了。”
后面的马车先停了下来,丫头们都下来了,若花和春暖打了轿帘,扶了玉妙下轿,玉妙站在府门前,看了一看四周,上次离开好象是昨天,真是恍然若梦。
沈大姑娘回家了。
(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谢谢点击,谢谢关注,谢谢评论)
正文 第八十九章,排场
路上本来时时带了忧愁,担心沈居安的病情。城门外远远看到沈居安骑在马上,心里一下子就放心了,原来是假病。
唇边带了笑容,一定是担心表哥不让接自己。没有了担心,玉妙就开始筹划这一年要好好的玩,因为明年就要出嫁了,在表哥手底下过日子,让吃就吃,让玩就玩,可不是好过的。
啊。。。。。。。。。。。。。。。玉妙真想放声大呼一声,自由的生活来了。
站在沈府门前,玉妙喜盈盈的,环顾四周,沈府门前一条街上精兵罗列。姨娘们忘了见礼,傻了眼站着。
几辆马车上倒下来了十几个人,丫头们标致秀美,家人们彪悍健壮,众人围随中的沈玉妙因是行装,外面罩了一件大红色斗篷,隐约可见腰间的玉带环,脚下丝履上闪着珠光。
门前站着的不仅有姨娘们,还有几位闻风而来的亲戚,二婶婶姚氏,姑姑沈氏,都是常来常往的亲戚。
沈居安大动作的在家里收拾房子,当然是瞒不了常走动的亲戚。这个时候看了玉妙都沉浸在自己思绪里,一时都不知道如何开口对她说话。
“姑娘,”若花陪了笑走上来,半弯身子为玉妙紧了紧斗篷:“门口风大的,天才暖和一点,咱们还是进去,换了衣服再来说话。”
玉妙轻轻嗯了一声,对着门口诸人欠了欠身子,扶了若花的手,因为不熟悉,如音退了后,春暖另一边扶了玉妙,丫头们捧了随身要换的衣物梳洗等东西跟在后面。
邢妈妈殷勤招呼了祝妈妈,杜妈妈,带了她们往里走。
朱禄带了人前后护持着,看了玉妙进去了,才对手下的人吩咐道:“留两个人等着,一会儿行李下来了,就让人赶快送进来。别耽误了用。”
手下的人一齐答应。朱禄点点头又板下脸来道:“都警醒着点。”众人一齐答应了,朱禄只对了一个人露出了与年龄不相衬的成熟笑容,拱了拱手道:“一切有劳钟将军了。”
冲着说话的人三十岁年纪,穿一身便衣,面色冷静,对朱禄也拱了拱手:“省得。”
众人这才明白眼前这个高挑个子瘦削的少年是玉妙的大管家。
沈居安带了笑陪了徐从安过来,徐从安与钟将军钟林互相拱了拱手,这是王爷的亲随将军。
看了亲戚们还在门口站着,沈居安笑着对二姨娘道:“怎么不让亲戚们进去坐。妙姐儿换了衣服一定是要出来的。”
家里的家务暂时交给了二姨娘,二姨娘这才从怔忡中醒过来,忙请了众人进去。
亲友们坐下来说话,大家没有了接玉妙以前的谈笑风生,都静静地喝茶坐着。过了一会儿,听见脚步声,一行人簇拥了玉妙慢慢往这里走过来。
玉妙穿了淡紫色流云百福的宽袖锦衣,头上戴了金翠花钿,居然是一件贵族礼服。二婶婶姚氏家里也是秀才出身,学过一些规矩,忙先站了起来。
姚氏一站起来,人人都站了起来,二姨娘谨小慎微的,虽然管家务,却一点礼不肯错。就是陪亲友,也是空了太太的座位在上面,让姚氏坐在太太座位的旁边,自己在下面坐了相陪。
姑姑沈氏一见就在心里冷笑了一下,这算什么,长辈倒要迎小辈,还没有出嫁呢,也只能随了众人站起来。
玉妙走到了台阶下,见众人出来相迎,就在台阶下冲了姚氏,沈氏等长辈行了礼,问了好。这才重新扶了丫头们的手款款走上来,又与姐妹们见了礼。见了七妹玉真娇甜地喊自己,笑意浓浓地一只手携了她。
若花扶了她先进去,竟然事先不知道沈家的亲戚们都是布衣。如果不穿礼服,要是有夫人孺人恭人等有身份的夫人们,不是要怪我们失礼。
又用眼角扫一下姚氏,穿了平常一件崭新的新衣。她一见到姑娘的衣服就先站了起来,又坐在位尊的位置上,倒象是个有见识的人。
刚才玉妙一一见礼,若花一一认下了有几位亲友,进了房里度了座位与人次,才扶玉妙坐下来。姑娘不坐,就没有人先坐了。都是衣服惹的祸。
姚氏倒留了心,玉妙的一切举动都是由这个杏眼桃腮的丫头来把着呢,在门口也是她上来说一句:“风大,进去换衣服再说话。”沈家的丫头都认识,这个人从来没有见过。
见玉妙坐下来,松了口气,姚氏也带了众人坐下来,这才道寒喧。
玉真今年九岁了,依偎了玉妙身边。二姨娘哄她过来,笑道:“姐姐赶了路,别只顾缠着姐姐。”
玉真不肯,在家的时候就偎玉妙,又看了玉妙一身穿戴闪亮,小孩子都喜欢新鲜东西。拧着身子不理二姨娘,拉了玉妙的手看她手上的戒指。
玉妙对二姨娘笑道:“不妨事的,我也想她。”见玉真拉了自己的手看,就从无名指上褪下一只戒指来递给她,笑道:“拿着玩去。”
玉真就喜滋滋地往自己手上戴,又戴不了,就套在大拇指上。
姚氏就往若花脸上看了一眼,这位管事的丫头竟然是若无其事的表情,也笑着看了玉真,低了身子哄她道:“七姑娘,姑娘给你带了好东西来呢。”
二姨娘倒不好意思了,又不好让玉真过来,只能陪了笑。
房外传来了一个人的笑语声:“怎么回来倒不先通知我们的,我们落后了。”大家都听出来,来的是三婶婶张氏,是沈居安的三弟妹,出身却是太原府的典吏。
大家只能又站起来,张氏进了来,见了玉妙,笑容满面地与她见了礼,又双手拉了玉妙的手,笑着送回座位上道:“大姑娘穿了礼服,你不先坐,我们必不能坐的。”
沈氏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姚氏立即就站了起来,还要出迎。她轻叹气,自己知道的也太少。
三姨娘,四姨娘坐在一边看了心里不舒服,见自己家里人穿什么礼服,难道想让别人行礼,你还不是贵族呢。
乱哄哄的坐下来,不时有亲友来到,没有说几句话就来一个熟悉的人。精兵护卫进城,很快消息就传到了熟人家里。
若花与如音看了无奈,船上吃了中饭,本来是想会会客人就让玉妙去休息的,这些人一个接一个的来,来了以后都坐在这里不走,房里加了椅子又加了椅子,倒象是听说书的。
哪有这样的,不熟悉的不过略坐一坐就要告辞,又不说事情又不谈心事,一个时辰过去了,不管亲的疏的,还在这里坐着说话。
问来问去不过是京里什么衣服花色,有什么好玩的。问衣服花色应该来问我们,姑娘才不管这些呢。
正在没有办法,救星从前面来了。朱禄大步走进来,躬身道:“徐先生让过来说,已经到家了,客以后再会,坐了几天的船,倒是先歇一天,功课后日慢慢理起来。”
玉妙忙站了起来说了声是,大家听说是先生说的,也不好说什么。朱禄又对了若花,如音正色道:“临来时太夫人交待过,姑娘会客,是有时辰的,上午理功课,下午未时以后会客。姐姐们要多多用心了。”
若花,如音看了他这般大模大样,心想这会儿你是救星,离了这里再去骂你。忙垂手答应了,扶了玉妙辞众人。
朱禄一时得意,太夫人房里的这几尊门神,几时这样在自己面前小心过。见玉妙辞了众人离去,才冲了众人团团一揖,大步走开。
大家强笑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半天都没有开口说话。
还是四姨娘阴阳怪气地先开了口:“二姐,你倒是先得了一份重礼。”二姨娘这才想起来,玉真还在玩那只戒指。
忙站起来,拉了玉真道:“走,去还姐姐去。”四姨娘又阴阴地开了口:“姑娘会客的时辰过了,二姐你还是先留着吧。”
二姨娘就愣在了当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看了四姨娘,只是尴尬的笑。
(请收藏,请多收藏,请多多收藏,谢谢评论,感谢点击,深谢评论了)
正文 第九十章,攀比
玉妙回到房里,想想房里众人的表情,觉得好笑。回来也好,又可以清静了。
梳洗过了,不觉得累,不想睡。看了房间里添了不少新摆设,又睹旧物,觉得亲切的很。
就倚在窗口看自己手植的几株花树,指了给若花等人看。
又想到刚才进来时,看到沈居安为自己腾出了半个家,再想想就这也住不下那些兵。就笑着对春暖道:“你去前面看看,士兵们住在哪里?”
春暖答应着往前面去。经过前厅时,被二姨娘喊住,笑着把戒指送过来,道:“请给大姑娘送去。”
春暖笑着不接道:“说了给七姑娘玩了。姨娘要是给,请自己给吧。”二姨娘局促不安的收回来,看了春暖去了。
春暖看过了回来回话:“士兵们是住在县衙里,每天进来换岗。老爷和徐先生在陪了本县的官在说话呢,说是姑娘认识的。”
玉妙想了想猜不到,就笑了道:“我认识的人有限,这个人是谁?”春暖笑道:“说是叫许连翔。”
玉妙想不起来,就不想了。想想过一会儿还要去吃饭,就去睡了一会儿。
晚上只留了几位至亲陪着吃了饭。走的时候人人都有一份礼物,大家又都高兴起来。
春闱已经下来,徐从安高中了,调令朱宣军中行事。徐从安在沈家住了十天,接了消息,为玉妙安排了近半年的功课,又小心交待了才离开。
玉妙又托徐先生带了封信给朱宣。
玉妙也知道了许连翔是谁,是周亦玉的丈夫。许连翔春闱也高中了,调到了这里做县官。
自从玉妙回家,沈从安天天脸上象乐开了花,半天去看生意,半天陪了徐从安吃酒说话。
徐从安一走,玉妙每天上午自己理功课,下午就嬉戏,带了丫头们和玉真玩。姨娘们又不怎么出现,感觉日子真好过。
就这样过了几天,沈从安这一天晚上从外面回来,三姨娘的丫头春雨迎在门口接了他,沈从安也就过来了。
看了儿子已经会走路了,逗了他一会儿,三姨娘就笑道:“老爷今天回来得晚,四少爷一直往外看着您想着您呢。
沈居安笑道:“今天和张老爷说铺子里的事情,他邀我一同去扬州跑一趟生意,妙姐儿刚回来,我还不想去。”
三姨娘为他递了热面巾来,看了他擦脸,笑道:“大姑娘已经回来了,老爷该挣钱还是挣钱去,大姑娘来了这些人,家里开销增了这么多,难道这王府里的人送到了地方就不回去侍候主子吗?”
沈从安擦完了又递给三姨娘,笑道:“回去什么,这些人就是侍候妙姐儿的。”三姨娘吐了吐舌头道:“我的老天呐,大姑娘走了一趟亲戚,倒带回来这许多人,家里人我还觉得太多了,以前大姑娘身边的丫头使唤人就比别人都多两个。
还有那些子兵,现在换了便衣了,半个家都把着,出来进去就能看到,四少爷年龄小,吓到了怎么办?“
沈从安笑了笑道:“不是换了便衣了吗,怎么能吓到,你天天带了他玩,不会的。”
三姨娘上来为他脱衣服,笑着说是,又道:“我带了四少爷,本来人就不够使的,房子又窄,姑娘这许多人,老爷何不把原先跟了姑娘的人收回来几个,或者是我房里,或者是送到二姐那里管家务,一来也可以腾出房子来,免得大家都住得挤着,二来也可以多些人做事,多些进项。”
沈从安舒服地床上躺下来,抱了儿子玩,笑道:“不用,她明年就出门子了,能挤多久。跟妙姐儿的人都是太太在的时候安排的,动她们作什么。妙姐儿出了门,都陪过去。”
三姨娘就笑着,停了一停又说了一句:“老四天天嘀咕着,说那些兵在家里,太多了。”
沈从安倒笑了,道:“我还觉得少呢。给我驻一城的兵,我都不嫌多。”我女儿是什么人,是他朱宣以后的妻子,王妃娘娘!
这小子欺负我们妙姐儿的事情我还没有忘呢,现在我接了来了,不到成亲决不给他,让那个臭小子高兴娶几个姨娘就娶几个姨娘去。
去看玉妙被朱宣顶了几句,沈从安想想就来气。
三姨娘自己去脱了衣服,见沈从安这么偏心,暗地里撇了撇嘴,过来陪他们爷俩。
四姨娘听说沈从安又住到了三姨娘这里,气得不得了,骂自己的丫头山槐:“怎么你就这么笨呢?你怎么就让春雨先迎走了。”
山槐也委屈:“是我先迎了老爷的,春雨后来了,说四少爷想老爷了,老爷就去了。”你没有儿子,骂我也没有用。
四姨娘就骂:“她生的难道是祖宗。”气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听到外面又有脚步声,忙一下子起来,往外看,却是管事的去回二姨娘话。
为了玉妙回家腾房子,三姨娘有儿子,沈居安就没有让她搬,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给了玉妙,自己反正每天也是在姨娘房里睡。
因为二姨娘的房子和正房,玉妙的房子相连,又把二姨娘搬到了四姨娘这里,二姨娘管家务,每天很晚也有人来回。
四姨娘就倚了房门站着,左右睡不着,不如去和二姨娘说说话。前几天自己相中了一匹布料,回了老爷说有了闲钱就给买。
有没有钱现在要问二姨娘了,她说有钱,自己再去找老爷要肯定是能得来的。
她笑眯眯地过来了,二姨娘正在房里算今天的帐,不算大姑娘房里,家里上下三十几口人,每天的开销也要算清楚了,过日子就是要精打细算的,老爷自己平日都是俭省着的,又把家务交给了自己,更要不能出错。
就让自己的女儿玉秀也跟着一旁算一算,等到过了门还不是要算这个,先学着点总没有错。二姨娘左右看不到玉真,就笑着对玉秀道:“玉真又去大姑娘那里了。”玉秀一边数钱,一边笑道:“天天去大姐那里,大姐昨天又给她做了一件衣服。”因对二姨娘道:
“姨娘,你管一管玉真。大姐回来的那天,先生让大姐的大管家来说话,应该是不让天天缠着大姐的意思。”
二姨娘停下了手里的事情,就笑了道:“哪里是那个意思。”就悄声对玉秀道:“你那天不是也见到了,人坐了几天的船刚回来,亲的不亲的都跑过来,又不是二太太,三太太,姑奶奶家的人,都留下来做什么,那气味也不好,我都有些头晕。”
玉秀也笑,道:“前街的屠姑娘不知道涂的什么香水,坐在我旁边,熏的我难过呢。”
二姨娘又低了头看帐本,笑道:“我就是闻到了才头晕呢。我倒是一心想撵她们,可是都是街坊,难道以后不见面了。再说我也不是那台面上的人,撵了不走,大姑娘看了不难过。难道她一回家来,我就撵了人不来往。我也得罪不起啊。”
说着长长地叹气,又笑了道:“你看玉真天天在大姑娘房里,一起来就去,也没有见大姑娘烦过。肯定是对玉真好,不然玉真那么缠她。”
玉秀对母亲不无羞赧地道:“我也想去。大姐会写字会看书,窗下满满的书。我怎么就不能去念书呢。父亲也说过虽然女子无才便是德,但也要看得懂简单的字才好呢。”
二姨娘想了想道:“我就会这些字,都教了你了,你要真的想学,等我管好了家,老爷高兴,我就对他提一提,让他没事再教你几个字。你大姐那里你还是少去,别麻烦她,你又不象玉真是个小孩子,就这别的姨娘们都有话说了。让我少听些话吧。”
玉秀也十分懂事,就点点头道:“咱们继续算账吧,算完了,我给姨娘倒茶去。”
正说着话,见四姨娘走来了,就不说了,站起来等她进来了让她坐。
四姨娘坐下来还没有说话,外面有脚步声响,又走进来一个人,是如音。
(您的收藏是对一个木头最大的鼓励,您的点击是对一个木头最好的支持,您的评论是对一个木头最好的褒奖,在此表示感谢点击,推荐,收藏,评论的朋友们,周末愉快)
正文 第九十一章,算计
二姨娘和玉秀都站了起来,四姨娘已经知道这是王府太夫人的人,也堆了笑脸招呼:“姑娘天天辛苦了,来坐一会儿吧。”
如音行了礼,笑道:“我来对姨娘说一声,七姑娘睡了。就不送过来了。姑娘说了怕姨娘担心,让过来讲一声。”
二姨娘满心地不好意思,忙道:“真是天天麻烦了,这孩子不懂事的。以前在家里就天天缠了大姑娘,耽误大姑娘做事情。”
如音笑道:“姨娘太客气了。姑娘很喜欢,七姑娘也喜欢。”又看了玉秀笑道:“有时姑娘问,为什么六姑娘不去,想着呢。想过来看一看,姨娘现管了家务,又怕影响到姨娘。”
玉秀怯怯的只是笑。二姨娘忙推了玉秀,笑道:“明天就让她去看,我怕麻烦到大姑娘。”如音欠了欠身子就走了。
四姨娘没有和如音说上话儿,心里就不舒服了。看了二姨娘和玉秀送了如音又进来,才鼻子哼一声,怅然地道:“二姐,有孩子就是好啊。”
二姨娘就看了她笑,重新坐下来道:“四妹妹,你年青呢,以后多生几个,一定比我强。”
就看玉秀,让她进屋里去。四姨娘说话不避讳的,自己听话总不能还带了女儿一起受气。
玉秀就拿了帐本子进去了。
四姨娘也好说话了,总是个长辈,也不能天天对了玉秀说不中听的。对二姨娘道:“老爷天天都在三房里,她生的难道是祖宗。我就不信了,能把老爷天天绑在她房里。”
二姨娘一听这些话,就是陪笑。只是帐又算不成了,怕算错了。让丫头倒了茶给四姨娘,只能听她说个够,和四姨娘住在一起,也挺烦心的。
四姨娘接了茶,继续发泄:“将来大了难道能当王爷。倒不如大姑娘有福气,走亲戚回家都摆王妃的谱。”
“四妹。”二姨娘就眼神阻止她,说着说着就不象话了,你说得起,我可跟着招惹不起。
四姨娘一下子就明白了,笑话她道:“二姐看着老实,原来也打着主意呢。”
二姨娘笑了,你说我倒是不怕,随你说去。就笑道:“我打了什么主意,你又打了什么主意?”
四姨娘笑道:“你呀,这么怕得罪大姑娘,背地里一句话都不敢说,肯定是想着六姑娘还没有订亲,要大姑娘帮着找个好婆家。”
二姨娘就笑嗔她:“四妹就会取笑人。”心里想,你不怕得罪,你怎么不去大姑娘房里发牢马蚤去。那么多的兵,你碰钉子去吧。
见二姨娘不承认,四姨娘就笑着手指了她道:“你敢说没想过?”
二姨娘就笑:“没想过。是没有想过。”怎么会不想过呢,你又没有孩子,哪个当母亲的不为孩子想,眼前现成有一条高枝儿,难道让我女儿在身边找婆家,一个一个都眼空心大的。还嫌我们是姨娘生的。
四姨娘就笑道:“没想过,我提醒二姐想一想。大姑娘在京里不定认识什么贵公子,随便给玉秀找一个,也比嫁在这城里强。”
二姨娘忙往外看人,有些头疼地看了四姨娘道:“这是什么话,老爷听到了也会不高兴的。”什么叫姑娘不定认识什么贵公子。
四姨娘不乐意了,什么话都不能说:“不高兴让他不高兴吧,只偏宠一个,我还不高兴呢,既然嫁进来了,就人人有份的。怎么天天往一个屋里跑。”
又怪二姨娘:“就你老实头,才只生女儿。”一句话说得二姨娘想掉泪,好半天脸色才过来。
四姨娘胡说八道了一通,说得自己心里舒服了,才走开。二姨娘背了她掉了几滴泪,继续算自己的账。
山槐见四姨娘回来,忙问道:“给姨娘打水洗了睡吧。”
四姨娘坐在房里生气,道:“不想睡。我去了二房那里坐了半天,账本儿也用手按着不给我看,我和她说别的话,弄得她要掉眼泪去捂脸,被我看到了,怎么大姑娘跟来了这些人,王府里倒不管吃用的,一天要一两银子的开销,我的天呐,这一年倒要三百多两,家里一年才挣多少钱,还对我说没钱买衣料,都会欺负我。”
见山槐看了自己,更不高兴了:“看什么,我说得不对吗?”山槐这才开口,小心道:“大姑娘那么多人,一天一两银子能够吗?”
“你还操心她够不够,你还是想一下,咱们天天受欺负。三房里有儿子,月银多一倍。二房里管了账,还能不往她房里扒拉,就咱们是好欺负的。”四姨娘越想越气,我相中的衣料再不买就被别人家买去了。
正说着,张堂进来了,四姨娘倒愣了道:“这么晚了你还进来作什么?”沈居安虽然不是道学先生,却也不喜欢太晚了有外人来。
张堂象是满头大汗,坐下来先要了杯茶,一气喝干了,才四姨娘道:“有件大事,急着来告诉姐姐。等不到明天。”
四姨娘就坐直了身子,疑惑道:“什么大事,你又黑了账被人发现了,还是又赌输了钱?”
张堂就诉苦:“姐姐怎么这么看弟弟,黑账的事情是三房干的。”
四姨娘就冷哼一声:“你们管着外面的铺子,去年黑了账,扯不清楚,你说他们,他们说你,最后就这样糊过去了。”沈居安被弄得头疼,又和了一次稀泥,给糊过去了。
张常不理她,女人就是八百年的事情也要提,姐夫都不问了。张堂道:“姐姐,现在有一件事情要成了,有三百两银子好分呢。”
三百两?四姨娘就来了精神,问道:“分我多少?”张堂向前凑了身子道:“我今天和魏九在一起吃饭,他是贩马的,说现在有一批好马,如果送到军中去,可以挣一千两,我们分三百两。”
四姨娘就指了他道:“你有本钱吗?做军马生意?”张堂浑身上下也拿不出来十两银子。
张堂道:“他说不要本钱,咱们用别的入股。”四姨娘更觉得不妥当,骂道:“咱们能用什么来入股?拿得出来什么。”
张堂冲了四姨娘笑道:“魏九虽然有钱,可他想做这个生意,缺了一样非有不可的东西,可咱们却有。”
四姨娘不信,把脸扭了道:“我一分钱也没有。”张堂嘿嘿笑道:“可姐姐有人,有关系。”
四姨娘看了张堂笑得灿烂的面孔,问了一句:“他到底缺什么?”
张堂笑了:“所以说姐姐是不懂吧,还得我来告诉你。这批马要想一路运走,需要路引才能一路放行呢。姐姐何不去求了大姑娘,写一张路引来。这三百两银子可不稳拿的。”
四姨娘有些心动,想了想,对弟弟道:“大姑娘还是和以前一样好性子,一回来都送了礼物来,没有偏着谁。给我就给了近四十两银子的东西。你这才三百两,咱们分多少给她能打动她?”
张堂一见四姨娘明白过来了,就笑道:“姐姐总算明白了。不过我想啊,才三百两,她还能缺这个钱,送人就几十两的送。给她也不会要的。咱们倒缺钱,姐姐备些礼物送去,又亲热又少花钱,就说有个远亲要回老家去,带了财物怕路上走着不安全,求一张路引路上少麻烦。”
四姨娘也笑了,对张堂道:“你这个鬼灵精儿,这样不行。不过,”又疑惑道:“这路引也不是说开就开的,就算大姑娘从军中开了来,也一个月过去了,他那些马就天天养着,不会让咱们花草料钱吧。”
张堂嘻嘻笑道:“这事弟弟当然是弄明白了才来对姐姐说。现跟了大姑娘的大管家朱禄,是南平王爷身边管书房的小厮出身,魏九有朋友把他认出来了,他一定会写,让他写了来。
现任的县官许连翔听说大姑娘也认识的,让许县尹盖了印信,这不就齐全了。”
四姨娘就笑着,道:“好是好,不过还有一样,给姑娘送什么礼去呢?”
张堂一看事情快成了,赔了笑站起来弯了腰道:“弟弟当然是没有钱的。所以来求姐姐,大姑娘送了姐姐的东西,拿来变卖了,正好备一份好礼送去。”
“滚!”四姨娘气得怒了眉目,道:“给我滚出去。”把张堂撵了出去。
(祝朋友们周末愉快!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深表感谢)
正文 第九十二章,看管
第二天二太太姚氏请了玉妙去家里玩,请了一大堆的亲友相知来家里。
玉妙一早起来,吃了早饭,窗下写了字,看了若花拿了一件青色莲纹的大衣服进来,就笑了笑道:“这件衣服合适。”
若花也笑了,再也不会弄出来穿件衣服让别人坐也不能坐的事情了。
玉真正在外面跑着玩皮球,如音哄了进来,拿了新做的红色上衣给她穿上,给她正扎头发。二姨娘送了玉秀来,玉秀也去。
看了这样的情景,满心里感激,见丫头们送茶进来,忙端了递给玉妙。倒弄得玉妙站起来接。
在朱宣府上,石姨娘易姨娘慢慢地都站在她身边奉茶,表哥积威,知道石姨娘,易姨娘也不敢乱坐,玉妙渐渐成习惯。
可是父亲的姨娘给自己端茶,玉妙还是觉得应该恭敬一些,现二姨娘又管了家。
让丫头们给二姨娘,玉秀送茶过来都坐了,玉妙才笑道:“昨天姨娘单独给我送来的菜很好吃,我很喜欢吃。家里做什么我就吃什么,天天这样又单做,真是费心。朱禄已经去安排我的小厨房了,以后姨娘只要操心父亲和家里就行了。”
二姨娘忙恭维道:“还是大姑娘有福气,听说是王爷亲来了信给老爷,说姑娘用惯了自己的厨房。不过老爷说了,大姑娘的一应使用每天还是要送过来的。”
玉妙不操心惯了的,只是笑一笑,道:“我一直是用自己的小厨房,等朱禄收拾好了,我做几道菜请老爷姨娘们都坐坐。”
二姨娘忙答应了,如音帮玉真扎好了头发,拿了两件钗环给她戴了,玉真过来给二姨娘看,笑道:“大姐新给做的衣服。”
二姨娘感激不尽地道了谢,玉妙心想,有丫头带她,她只陪我玩。笑道:“她喜欢来就让她来吧。”
一时又有人来回说车备好了,玉妙带了玉秀,玉真坐车一同过来,路上才想起来,自己带了这些人来家里,这些费用如果都是父亲一个人出,那也是一笔费用。
表哥对自己吃用一向大方,不会不考虑到这些,玉妙想想晚上还是叫了朱禄来问一下。或者先问若花。春暖已经把钱给了若花管,她发现自己实在不如若花。
到了姚氏家里,三婶婶张氏,姑姑沈氏,几个表姐妹都到了,大家坐在一起说话。
姚氏让玉妙坐在身边笑道:“今天咱们热闹,外面也接了你父亲,中午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个饭。”
坐了一会儿,姚氏的女儿紫琼就笑着道:“母亲和长辈们说话,,我带了姐妹们去园子逛逛。”姚氏家的花园虽然小,也还算有个亭子,一道小桥。
紫琼就陪玉妙先走,玉真跟着玉妙走在一起。玉秀一向是随了二姨娘的性格,到哪里都不往前上,就走在最后。
沈氏的女儿红香一向说话是可恶的,就向玉秀悄声问道:“妙姐姐和真姐儿都穿得那么漂亮的,你怎么就是一件平常的新衣服,难道是没有?”
玉秀学了母亲,说什么我也没脾气,红香又是沈氏娇纵了的,一向看不起姨娘生的,就对红香笑一笑,看了红香一眼,你不也是一件平常的新衣服,平时在我们面前可以炫耀,站在大姐面前就不行了。
大姐哪一件衣服不是暗纹闪耀,穿金闪银的衣料。头上只戴了一个凤钿,所有的人都比下去了。
红香见她不回话,也没有意思,又要到玉妙面前去说话,就抛下她上前去了。
花园虽然小,正是翠柳吐绿的时光,七,八个人坐在亭子上坐不下,就有几个站在树旁看桃花上长了小小的骨朵儿,谈论着几时才开。
说到桃花开,就提起来桃花大放的时候再出来玩一次,几个人约了玉妙,一定要她请酒吃。
玉妙笑着答应了,道:“既然是看桃花,我记得小时候去了城外的桃林玩,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子了?”
红香就抢话笑道:“看花的人多,盖了好几座酒楼呢,我都去吃过了。他们会做生意,到了晚上花树上挂起灯来,可以看一夜呢。”
玉妙心动了,对若花笑道:“咱们也去包一天酒楼玩去。”若花笑着答应了。
紫琼就笑问道:“妙姐儿,你这个丫头我从来没有见过,长得真是好。”大家一起看若花,看得若花脸红。
玉妙笑道:“这是京里姨母房里的人,指给了我。”紫琼道:“难怪这么好的品格。”
玉妙又问紫琼:“我走的时候,表姐还学琴的,今天要倒请教,弹给我们听听。”
红香第一个说好,笑道:“母亲常说,就紫琼表姐是才女,我们都是笨人。”
紫琼就笑着骂她:“你小时候可恶,大了也不改。就会取笑人。”对玉妙笑道:“自从你走了,一年都没有弹了,母亲要我还是做针指。”
玉妙觉得奇怪,笑道:“学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不学了?”
红香就笑,紫琼就嗔怪地看她。红香笑了又笑,还是忍不住说了出来:“妙姐儿当然想不起来。王府里是不用媳妇做针指的,紫琼姐姐明年要出嫁了。”
一面站起来躲藏着紫琼用扇子打,又笑道:“你们两个明年都要出嫁了,一个急着做针指,一个急着走亲戚,真的是忙的很。”
亭外的人听了也笑,玉妙与紫琼都红了脸,这个红香说话真是没有办法。
中午沈居安也来了,二老爷,三老爷都来了,大家都是商人。先前读书都是不成,后为家计沈居安先从了商,觉得有利息,让兄弟们都跟了做去。
男男女女都是自己一家人,坐了两桌。沈居安的二弟沈居正对哥哥笑道:“说去扬州,大哥不肯去,这一次生意有钱赚的?”
沈居安笑道:“妙姐儿刚回来,我还不想就走。”说着就看玉妙,女儿坐在那一桌上,就是凤凰。
沈居正笑道:“大哥不肯去,也有好生意的。现在打仗,前面要好些东西呢,不如咱们做些军队上的生意,现有着王爷这层关系,何愁不挣大钱。”
沈居安摇摇头笑道:“你们做我不管,我是不做的,你们知道我的,家计可以过得,不算大富也不算大贫,我很满足了。”
沈居正就知道大哥的性子还是酸文人的个性,如果是别人放了王府这层关系早就富得流油了。就劝他道:“大哥虽然这样说,就是妙姐儿出嫁也要花钱,难道大哥不想排场一些。”
沈居安就怪他,小声笑道:“孩子们都在,说这种话。我再富能富得过王府里,再说妙姐儿的嫁妆你大嫂在的时候都安排好了的。”
三弟沈居平听了又听,也忍不住笑道:“大哥不去,我和二哥去,不过求大哥找一张路引来,这样路上也安全。”
玉妙一旁听得清楚,只觉得叔叔婶婶的目光都投到了自己身上,看自己是什么表情,就装作没有看到。沈居安有些不高兴了道:“咱们又不是挣不到吃的用的,事事都去找王府,他还挺得意呢。”兄弟们都不知道那臭小子多精明,正当的生意求什么路引。也带累了玉妙让朱宣看不起。
玉妙见父亲明白,心里松了口气,她也是一样的想法,正当的生意还求什么路引,表哥还不把脸更板得黑黑的。
下午让姑娘们休息了一会儿,姚氏舍不得就放了她们回去,说晚上约了弹唱的来家,晚了就睡在这里。
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沈居安兄弟三个也是很长时间没有这样聚过了,坐着拉家常。
晚上弹唱的是母女两人,听的人都入了神。唱完了也不让她走,坐在旁边唱着弦子,看了孩子们投壶玩。
玩着玩着就三更已过。祝妈妈让人送了大衣服来,若花就走进来,为玉妙披了衣服,陪了笑对玉妙轻声道:“三更都过了,从来没有这么晚过的,姑娘换了衣服,咱们还玩吗?”
座上的人都对了若花看,玉妙红了脸。不愿意就走,就笑道:“再坐会儿吧。“
朱禄来接,心里骂若花,怎么侍候的,这么晚了姑娘不睡不是找挨骂吗,回去让太夫人骂你去。等得急了,自己走过来,沈居正,沈居平已经得知了这原来是朱宣管书房的小厮,见了就不肯放。
朱禄行了礼,强喝了两杯酒,对了沈居安吞吐着道:“沈老爷,三更过了,姑娘不睡,明天眼睛抠搂了可怎么办?”
大家又对了玉妙一阵看,玉妙又是一阵脸红。沈居安心里明白,这些人也要担责任。心里受用得不得了,就应该这样对我女儿。
笑着对玉妙道:“咱们回去吧。有时间再聚。”眼前的这些人和自己天天做生意应酬惯了,忘了妙姐儿不能这样。
玉妙还恋恋的不想走,听父亲讲了,才站起来告辞。
(请收藏,请收藏,请收藏,谢谢)
正文 第九十三章,气焰
姚氏就带了女儿们也回房去了,坐在紫琼房里,笑道:“大家都羡慕妙姐儿有多少跟的人,原来都是管着她的。”
紫琼也觉得过了,对母亲笑道:“还没有嫁过去呢,就带了兵回来,王府里侍候的人也跟了来,满街都在议论呢。不知道这算什么,多玩一会儿也管着,还是我们自由。”
姚氏就看了她道:“你也自由不久了,你明年就出嫁了,可恨你爹为你订了陈家的
重了,不然太夫人会放人。自己是来报信的,只能还报信:“未时姑娘下了船,徐先生现陪着往这里来呢。”
沈居安笑得一脸是花,连声道:“好好,快去接去。”
朱禄又提醒了沈居安一下:“沈老爷,我要看一下姑娘住的地方。”
沈居安就让人带了他去看,一面着手准备去接玉妙。
朱禄跟了人去了住的地方,就有人来喊:“朱禄哥。”年纪比朱禄大,也要喊他。朱禄皱眉看了一圈道:“幸好是先派了人来收拾过了,不然没法住。”全然不管沈家的人也在旁边。
先派来打扫的人笑着道:“就这还是临时收拾出来的,原先只有那么几间。大家挤一下好了。”
沈家的人也不讲话,我们老爷已经把半个家都腾出来了,能带多少人来呢。
朱禄当着沈家的人面就问先来的人:“沈老爷是几时好的?”早说病好了,我们半路上就回去了,在这里住着不是更要操心。
先来的人也实话实说:“他就没病。而且不让我们说。”朱禄心想一看就是没病,把姑娘骗回来了。
既来之则安之。只能先住着吧。晚上给王爷去信,看他怎么说。
街上的人都来看热闹,沈家的大姑娘回来了。居然有精兵开道,一排排过去后,中间是玉妙的大轿,沈居安陪了徐从安骑了马跟在后面。然后是几列马车,不知道里面还来的是什么客人,后面又是兵。
街上的人都啧啧称赞,真是热闹。
三位姨娘都迎出了府门,三姨娘先惊了一下,这么多的兵,回头让丫头:“抱好了四少爷,别惊着了。”
后面的马车先停了下来,丫头们都下来了,若花和春暖打了轿帘,扶了玉妙下轿,玉妙站在府门前,看了一看四周,上次离开好象是昨天,真是恍然若梦。
沈大姑娘回家了。
(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谢谢点击,谢谢关注,谢谢评论)
正文 第八十九章,排场
路上本来时时带了忧愁,担心沈居安的病情。城门外远远看到沈居安骑在马上,心里一下子就放心了,原来是假病。
唇边带了笑容,一定是担心表哥不让接自己。没有了担心,玉妙就开始筹划这一年要好好的玩,因为明年就要出嫁了,在表哥手底下过日子,让吃就吃,让玩就玩,可不是好过的。
啊。。。。。。。。。。。。。。。玉妙真想放声大呼一声,自由的生活来了。
站在沈府门前,玉妙喜盈盈的,环顾四周,沈府门前一条街上精兵罗列。姨娘们忘了见礼,傻了眼站着。
几辆马车上倒下来了十几个人,丫头们标致秀美,家人们彪悍健壮,众人围随中的沈玉妙因是行装,外面罩了一件大红色斗篷,隐约可见腰间的玉带环,脚下丝履上闪着珠光。
门前站着的不仅有姨娘们,还有几位闻风而来的亲戚,二婶婶姚氏,姑姑沈氏,都是常来常往的亲戚。
沈居安大动作的在家里收拾房子,当然是瞒不了常走动的亲戚。这个时候看了玉妙都沉浸在自己思绪里,一时都不知道如何开口对她说话。
“姑娘,”若花陪了笑走上来,半弯身子为玉妙紧了紧斗篷:“门口风大的,天才暖和一点,咱们还是进去,换了衣服再来说话。”
玉妙轻轻嗯了一声,对着门口诸人欠了欠身子,扶了若花的手,因为不熟悉,如音退了后,春暖另一边扶了玉妙,丫头们捧了随身要换的衣物梳洗等东西跟在后面。
邢妈妈殷勤招呼了祝妈妈,杜妈妈,带了她们往里走。
朱禄带了人前后护持着,看了玉妙进去了,才对手下的人吩咐道:“留两个人等着,一会儿行李下来了,就让人赶快送进来。别耽误了用。”
手下的人一齐答应。朱禄点点头又板下脸来道:“都警醒着点。”众人一齐答应了,朱禄只对了一个人露出了与年龄不相衬的成熟笑容,拱了拱手道:“一切有劳钟将军了。”
冲着说话的人三十岁年纪,穿一身便衣,面色冷静,对朱禄也拱了拱手:“省得。”
众人这才明白眼前这个高挑个子瘦削的少年是玉妙的大管家。
沈居安带了笑陪了徐从安过来,徐从安与钟将军钟林互相拱了拱手,这是王爷的亲随将军。
看了亲戚们还在门口站着,沈居安笑着对二姨娘道:“怎么不让亲戚们进去坐。妙姐儿换了衣服一定是要出来的。”
家里的家务暂时交给了二姨娘,二姨娘这才从怔忡中醒过来,忙请了众人进去。
亲友们坐下来说话,大家没有了接玉妙以前的谈笑风生,都静静地喝茶坐着。过了一会儿,听见脚步声,一行人簇拥了玉妙慢慢往这里走过来。
玉妙穿了淡紫色流云百福的宽袖锦衣,头上戴了金翠花钿,居然是一件贵族礼服。二婶婶姚氏家里也是秀才出身,学过一些规矩,忙先站了起来。
姚氏一站起来,人人都站了起来,二姨娘谨小慎微的,虽然管家务,却一点礼不肯错。就是陪亲友,也是空了太太的座位在上面,让姚氏坐在太太座位的旁边,自己在下面坐了相陪。
姑姑沈氏一见就在心里冷笑了一下,这算什么,长辈倒要迎小辈,还没有出嫁呢,也只能随了众人站起来。
玉妙走到了台阶下,见众人出来相迎,就在台阶下冲了姚氏,沈氏等长辈行了礼,问了好。这才重新扶了丫头们的手款款走上来,又与姐妹们见了礼。见了七妹玉真娇甜地喊自己,笑意浓浓地一只手携了她。
若花扶了她先进去,竟然事先不知道沈家的亲戚们都是布衣。如果不穿礼服,要是有夫人孺人恭人等有身份的夫人们,不是要怪我们失礼。
又用眼角扫一下姚氏,穿了平常一件崭新的新衣。她一见到姑娘的衣服就先站了起来,又坐在位尊的位置上,倒象是个有见识的人。
刚才玉妙一一见礼,若花一一认下了有几位亲友,进了房里度了座位与人次,才扶玉妙坐下来。姑娘不坐,就没有人先坐了。都是衣服惹的祸。
姚氏倒留了心,玉妙的一切举动都是由这个杏眼桃腮的丫头来把着呢,在门口也是她上来说一句:“风大,进去换衣服再说话。”沈家的丫头都认识,这个人从来没有见过。
见玉妙坐下来,松了口气,姚氏也带了众人坐下来,这才道寒喧。
玉真今年九岁了,依偎了玉妙身边。二姨娘哄她过来,笑道:“姐姐赶了路,别只顾缠着姐姐。”
玉真不肯,在家的时候就偎玉妙,又看了玉妙一身穿戴闪亮,小孩子都喜欢新鲜东西。拧着身子不理二姨娘,拉了玉妙的手看她手上的戒指。
玉妙对二姨娘笑道:“不妨事的,我也想她。”见玉真拉了自己的手看,就从无名指上褪下一只戒指来递给她,笑道:“拿着玩去。”
玉真就喜滋滋地往自己手上戴,又戴不了,就套在大拇指上。
姚氏就往若花脸上看了一眼,这位管事的丫头竟然是若无其事的表情,也笑着看了玉真,低了身子哄她道:“七姑娘,姑娘给你带了好东西来呢。”
二姨娘倒不好意思了,又不好让玉真过来,只能陪了笑。
房外传来了一个人的笑语声:“怎么回来倒不先通知我们的,我们落后了。”大家都听出来,来的是三婶婶张氏,是沈居安的三弟妹,出身却是太原府的典吏。
大家只能又站起来,张氏进了来,见了玉妙,笑容满面地与她见了礼,又双手拉了玉妙的手,笑着送回座位上道:“大姑娘穿了礼服,你不先坐,我们必不能坐的。”
沈氏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姚氏立即就站了起来,还要出迎。她轻叹气,自己知道的也太少。
三姨娘,四姨娘坐在一边看了心里不舒服,见自己家里人穿什么礼服,难道想让别人行礼,你还不是贵族呢。
乱哄哄的坐下来,不时有亲友来到,没有说几句话就来一个熟悉的人。精兵护卫进城,很快消息就传到了熟人家里。
若花与如音看了无奈,船上吃了中饭,本来是想会会客人就让玉妙去休息的,这些人一个接一个的来,来了以后都坐在这里不走,房里加了椅子又加了椅子,倒象是听说书的。
哪有这样的,不熟悉的不过略坐一坐就要告辞,又不说事情又不谈心事,一个时辰过去了,不管亲的疏的,还在这里坐着说话。
问来问去不过是京里什么衣服花色,有什么好玩的。问衣服花色应该来问我们,姑娘才不管这些呢。
正在没有办法,救星从前面来了。朱禄大步走进来,躬身道:“徐先生让过来说,已经到家了,客以后再会,坐了几天的船,倒是先歇一天,功课后日慢慢理起来。”
玉妙忙站了起来说了声是,大家听说是先生说的,也不好说什么。朱禄又对了若花,如音正色道:“临来时太夫人交待过,姑娘会客,是有时辰的,上午理功课,下午未时以后会客。姐姐们要多多用心了。”
若花,如音看了他这般大模大样,心想这会儿你是救星,离了这里再去骂你。忙垂手答应了,扶了玉妙辞众人。
朱禄一时得意,太夫人房里的这几尊门神,几时这样在自己面前小心过。见玉妙辞了众人离去,才冲了众人团团一揖,大步走开。
大家强笑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半天都没有开口说话。
还是四姨娘阴阳怪气地先开了口:“二姐,你倒是先得了一份重礼。”二姨娘这才想起来,玉真还在玩那只戒指。
忙站起来,拉了玉真道:“走,去还姐姐去。”四姨娘又阴阴地开了口:“姑娘会客的时辰过了,二姐你还是先留着吧。”
二姨娘就愣在了当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的看了四姨娘,只是尴尬的笑。
(请收藏,请多收藏,请多多收藏,谢谢评论,感谢点击,深谢评论了)
正文 第九十章,攀比
玉妙回到房里,想想房里众人的表情,觉得好笑。回来也好,又可以清静了。
梳洗过了,不觉得累,不想睡。看了房间里添了不少新摆设,又睹旧物,觉得亲切的很。
就倚在窗口看自己手植的几株花树,指了给若花等人看。
又想到刚才进来时,看到沈居安为自己腾出了半个家,再想想就这也住不下那些兵。就笑着对春暖道:“你去前面看看,士兵们住在哪里?”
春暖答应着往前面去。经过前厅时,被二姨娘喊住,笑着把戒指送过来,道:“请给大姑娘送去。”
春暖笑着不接道:“说了给七姑娘玩了。姨娘要是给,请自己给吧。”二姨娘局促不安的收回来,看了春暖去了。
春暖看过了回来回话:“士兵们是住在县衙里,每天进来换岗。老爷和徐先生在陪了本县的官在说话呢,说是姑娘认识的。”
玉妙想了想猜不到,就笑了道:“我认识的人有限,这个人是谁?”春暖笑道:“说是叫许连翔。”
玉妙想不起来,就不想了。想想过一会儿还要去吃饭,就去睡了一会儿。
晚上只留了几位至亲陪着吃了饭。走的时候人人都有一份礼物,大家又都高兴起来。
春闱已经下来,徐从安高中了,调令朱宣军中行事。徐从安在沈家住了十天,接了消息,为玉妙安排了近半年的功课,又小心交待了才离开。
玉妙又托徐先生带了封信给朱宣。
玉妙也知道了许连翔是谁,是周亦玉的丈夫。许连翔春闱也高中了,调到了这里做县官。
自从玉妙回家,沈从安天天脸上象乐开了花,半天去看生意,半天陪了徐从安吃酒说话。
徐从安一走,玉妙每天上午自己理功课,下午就嬉戏,带了丫头们和玉真玩。姨娘们又不怎么出现,感觉日子真好过。
就这样过了几天,沈从安这一天晚上从外面回来,三姨娘的丫头春雨迎在门口接了他,沈从安也就过来了。
看了儿子已经会走路了,逗了他一会儿,三姨娘就笑道:“老爷今天回来得晚,四少爷一直往外看着您想着您呢。
沈居安笑道:“今天和张老爷说铺子里的事情,他邀我一同去扬州跑一趟生意,妙姐儿刚回来,我还不想去。”
三姨娘为他递了热面巾来,看了他擦脸,笑道:“大姑娘已经回来了,老爷该挣钱还是挣钱去,大姑娘来了这些人,家里开销增了这么多,难道这王府里的人送到了地方就不回去侍候主子吗?”
沈从安擦完了又递给三姨娘,笑道:“回去什么,这些人就是侍候妙姐儿的。”三姨娘吐了吐舌头道:“我的老天呐,大姑娘走了一趟亲戚,倒带回来这许多人,家里人我还觉得太多了,以前大姑娘身边的丫头使唤人就比别人都多两个。
还有那些子兵,现在换了便衣了,半个家都把着,出来进去就能看到,四少爷年龄小,吓到了怎么办?“
沈从安笑了笑道:“不是换了便衣了吗,怎么能吓到,你天天带了他玩,不会的。”
三姨娘上来为他脱衣服,笑着说是,又道:“我带了四少爷,本来人就不够使的,房子又窄,姑娘这许多人,老爷何不把原先跟了姑娘的人收回来几个,或者是我房里,或者是送到二姐那里管家务,一来也可以腾出房子来,免得大家都住得挤着,二来也可以多些人做事,多些进项。”
沈从安舒服地床上躺下来,抱了儿子玩,笑道:“不用,她明年就出门子了,能挤多久。跟妙姐儿的人都是太太在的时候安排的,动她们作什么。妙姐儿出了门,都陪过去。”
三姨娘就笑着,停了一停又说了一句:“老四天天嘀咕着,说那些兵在家里,太多了。”
沈从安倒笑了,道:“我还觉得少呢。给我驻一城的兵,我都不嫌多。”我女儿是什么人,是他朱宣以后的妻子,王妃娘娘!
这小子欺负我们妙姐儿的事情我还没有忘呢,现在我接了来了,不到成亲决不给他,让那个臭小子高兴娶几个姨娘就娶几个姨娘去。
去看玉妙被朱宣顶了几句,沈从安想想就来气。
三姨娘自己去脱了衣服,见沈从安这么偏心,暗地里撇了撇嘴,过来陪他们爷俩。
四姨娘听说沈从安又住到了三姨娘这里,气得不得了,骂自己的丫头山槐:“怎么你就这么笨呢?你怎么就让春雨先迎走了。”
山槐也委屈:“是我先迎了老爷的,春雨后来了,说四少爷想老爷了,老爷就去了。”你没有儿子,骂我也没有用。
四姨娘就骂:“她生的难道是祖宗。”气得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听到外面又有脚步声,忙一下子起来,往外看,却是管事的去回二姨娘话。
为了玉妙回家腾房子,三姨娘有儿子,沈居安就没有让她搬,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给了玉妙,自己反正每天也是在姨娘房里睡。
因为二姨娘的房子和正房,玉妙的房子相连,又把二姨娘搬到了四姨娘这里,二姨娘管家务,每天很晚也有人来回。
四姨娘就倚了房门站着,左右睡不着,不如去和二姨娘说说话。前几天自己相中了一匹布料,回了老爷说有了闲钱就给买。
有没有钱现在要问二姨娘了,她说有钱,自己再去找老爷要肯定是能得来的。
她笑眯眯地过来了,二姨娘正在房里算今天的帐,不算大姑娘房里,家里上下三十几口人,每天的开销也要算清楚了,过日子就是要精打细算的,老爷自己平日都是俭省着的,又把家务交给了自己,更要不能出错。
就让自己的女儿玉秀也跟着一旁算一算,等到过了门还不是要算这个,先学着点总没有错。二姨娘左右看不到玉真,就笑着对玉秀道:“玉真又去大姑娘那里了。”玉秀一边数钱,一边笑道:“天天去大姐那里,大姐昨天又给她做了一件衣服。”因对二姨娘道:
“姨娘,你管一管玉真。大姐回来的那天,先生让大姐的大管家来说话,应该是不让天天缠着大姐的意思。”
二姨娘停下了手里的事情,就笑了道:“哪里是那个意思。”就悄声对玉秀道:“你那天不是也见到了,人坐了几天的船刚回来,亲的不亲的都跑过来,又不是二太太,三太太,姑奶奶家的人,都留下来做什么,那气味也不好,我都有些头晕。”
玉秀也笑,道:“前街的屠姑娘不知道涂的什么香水,坐在我旁边,熏的我难过呢。”
二姨娘又低了头看帐本,笑道:“我就是闻到了才头晕呢。我倒是一心想撵她们,可是都是街坊,难道以后不见面了。再说我也不是那台面上的人,撵了不走,大姑娘看了不难过。难道她一回家来,我就撵了人不来往。我也得罪不起啊。”
说着长长地叹气,又笑了道:“你看玉真天天在大姑娘房里,一起来就去,也没有见大姑娘烦过。肯定是对玉真好,不然玉真那么缠她。”
玉秀对母亲不无羞赧地道:“我也想去。大姐会写字会看书,窗下满满的书。我怎么就不能去念书呢。父亲也说过虽然女子无才便是德,但也要看得懂简单的字才好呢。”
二姨娘想了想道:“我就会这些字,都教了你了,你要真的想学,等我管好了家,老爷高兴,我就对他提一提,让他没事再教你几个字。你大姐那里你还是少去,别麻烦她,你又不象玉真是个小孩子,就这别的姨娘们都有话说了。让我少听些话吧。”
玉秀也十分懂事,就点点头道:“咱们继续算账吧,算完了,我给姨娘倒茶去。”
正说着话,见四姨娘走来了,就不说了,站起来等她进来了让她坐。
四姨娘坐下来还没有说话,外面有脚步声响,又走进来一个人,是如音。
(您的收藏是对一个木头最大的鼓励,您的点击是对一个木头最好的支持,您的评论是对一个木头最好的褒奖,在此表示感谢点击,推荐,收藏,评论的朋友们,周末愉快)
正文 第九十一章,算计
二姨娘和玉秀都站了起来,四姨娘已经知道这是王府太夫人的人,也堆了笑脸招呼:“姑娘天天辛苦了,来坐一会儿吧。”
如音行了礼,笑道:“我来对姨娘说一声,七姑娘睡了。就不送过来了。姑娘说了怕姨娘担心,让过来讲一声。”
二姨娘满心地不好意思,忙道:“真是天天麻烦了,这孩子不懂事的。以前在家里就天天缠了大姑娘,耽误大姑娘做事情。”
如音笑道:“姨娘太客气了。姑娘很喜欢,七姑娘也喜欢。”又看了玉秀笑道:“有时姑娘问,为什么六姑娘不去,想着呢。想过来看一看,姨娘现管了家务,又怕影响到姨娘。”
玉秀怯怯的只是笑。二姨娘忙推了玉秀,笑道:“明天就让她去看,我怕麻烦到大姑娘。”如音欠了欠身子就走了。
四姨娘没有和如音说上话儿,心里就不舒服了。看了二姨娘和玉秀送了如音又进来,才鼻子哼一声,怅然地道:“二姐,有孩子就是好啊。”
二姨娘就看了她笑,重新坐下来道:“四妹妹,你年青呢,以后多生几个,一定比我强。”
就看玉秀,让她进屋里去。四姨娘说话不避讳的,自己听话总不能还带了女儿一起受气。
玉秀就拿了帐本子进去了。
四姨娘也好说话了,总是个长辈,也不能天天对了玉秀说不中听的。对二姨娘道:“老爷天天都在三房里,她生的难道是祖宗。我就不信了,能把老爷天天绑在她房里。”
二姨娘一听这些话,就是陪笑。只是帐又算不成了,怕算错了。让丫头倒了茶给四姨娘,只能听她说个够,和四姨娘住在一起,也挺烦心的。
四姨娘接了茶,继续发泄:“将来大了难道能当王爷。倒不如大姑娘有福气,走亲戚回家都摆王妃的谱。”
“四妹。”二姨娘就眼神阻止她,说着说着就不象话了,你说得起,我可跟着招惹不起。
四姨娘一下子就明白了,笑话她道:“二姐看着老实,原来也打着主意呢。”
二姨娘笑了,你说我倒是不怕,随你说去。就笑道:“我打了什么主意,你又打了什么主意?”
四姨娘笑道:“你呀,这么怕得罪大姑娘,背地里一句话都不敢说,肯定是想着六姑娘还没有订亲,要大姑娘帮着找个好婆家。”
二姨娘就笑嗔她:“四妹就会取笑人。”心里想,你不怕得罪,你怎么不去大姑娘房里发牢马蚤去。那么多的兵,你碰钉子去吧。
见二姨娘不承认,四姨娘就笑着手指了她道:“你敢说没想过?”
二姨娘就笑:“没想过。是没有想过。”怎么会不想过呢,你又没有孩子,哪个当母亲的不为孩子想,眼前现成有一条高枝儿,难道让我女儿在身边找婆家,一个一个都眼空心大的。还嫌我们是姨娘生的。
四姨娘就笑道:“没想过,我提醒二姐想一想。大姑娘在京里不定认识什么贵公子,随便给玉秀找一个,也比嫁在这城里强。”
二姨娘忙往外看人,有些头疼地看了四姨娘道:“这是什么话,老爷听到了也会不高兴的。”什么叫姑娘不定认识什么贵公子。
四姨娘不乐意了,什么话都不能说:“不高兴让他不高兴吧,只偏宠一个,我还不高兴呢,既然嫁进来了,就人人有份的。怎么天天往一个屋里跑。”
又怪二姨娘:“就你老实头,才只生女儿。”一句话说得二姨娘想掉泪,好半天脸色才过来。
四姨娘胡说八道了一通,说得自己心里舒服了,才走开。二姨娘背了她掉了几滴泪,继续算自己的账。
山槐见四姨娘回来,忙问道:“给姨娘打水洗了睡吧。”
四姨娘坐在房里生气,道:“不想睡。我去了二房那里坐了半天,账本儿也用手按着不给我看,我和她说别的话,弄得她要掉眼泪去捂脸,被我看到了,怎么大姑娘跟来了这些人,王府里倒不管吃用的,一天要一两银子的开销,我的天呐,这一年倒要三百多两,家里一年才挣多少钱,还对我说没钱买衣料,都会欺负我。”
见山槐看了自己,更不高兴了:“看什么,我说得不对吗?”山槐这才开口,小心道:“大姑娘那么多人,一天一两银子能够吗?”
“你还操心她够不够,你还是想一下,咱们天天受欺负。三房里有儿子,月银多一倍。二房里管了账,还能不往她房里扒拉,就咱们是好欺负的。”四姨娘越想越气,我相中的衣料再不买就被别人家买去了。
正说着,张堂进来了,四姨娘倒愣了道:“这么晚了你还进来作什么?”沈居安虽然不是道学先生,却也不喜欢太晚了有外人来。
张堂象是满头大汗,坐下来先要了杯茶,一气喝干了,才四姨娘道:“有件大事,急着来告诉姐姐。等不到明天。”
四姨娘就坐直了身子,疑惑道:“什么大事,你又黑了账被人发现了,还是又赌输了钱?”
张堂就诉苦:“姐姐怎么这么看弟弟,黑账的事情是三房干的。”
四姨娘就冷哼一声:“你们管着外面的铺子,去年黑了账,扯不清楚,你说他们,他们说你,最后就这样糊过去了。”沈居安被弄得头疼,又和了一次稀泥,给糊过去了。
张常不理她,女人就是八百年的事情也要提,姐夫都不问了。张堂道:“姐姐,现在有一件事情要成了,有三百两银子好分呢。”
三百两?四姨娘就来了精神,问道:“分我多少?”张堂向前凑了身子道:“我今天和魏九在一起吃饭,他是贩马的,说现在有一批好马,如果送到军中去,可以挣一千两,我们分三百两。”
四姨娘就指了他道:“你有本钱吗?做军马生意?”张堂浑身上下也拿不出来十两银子。
张堂道:“他说不要本钱,咱们用别的入股。”四姨娘更觉得不妥当,骂道:“咱们能用什么来入股?拿得出来什么。”
张堂冲了四姨娘笑道:“魏九虽然有钱,可他想做这个生意,缺了一样非有不可的东西,可咱们却有。”
四姨娘不信,把脸扭了道:“我一分钱也没有。”张堂嘿嘿笑道:“可姐姐有人,有关系。”
四姨娘看了张堂笑得灿烂的面孔,问了一句:“他到底缺什么?”
张堂笑了:“所以说姐姐是不懂吧,还得我来告诉你。这批马要想一路运走,需要路引才能一路放行呢。姐姐何不去求了大姑娘,写一张路引来。这三百两银子可不稳拿的。”
四姨娘有些心动,想了想,对弟弟道:“大姑娘还是和以前一样好性子,一回来都送了礼物来,没有偏着谁。给我就给了近四十两银子的东西。你这才三百两,咱们分多少给她能打动她?”
张堂一见四姨娘明白过来了,就笑道:“姐姐总算明白了。不过我想啊,才三百两,她还能缺这个钱,送人就几十两的送。给她也不会要的。咱们倒缺钱,姐姐备些礼物送去,又亲热又少花钱,就说有个远亲要回老家去,带了财物怕路上走着不安全,求一张路引路上少麻烦。”
四姨娘也笑了,对张堂道:“你这个鬼灵精儿,这样不行。不过,”又疑惑道:“这路引也不是说开就开的,就算大姑娘从军中开了来,也一个月过去了,他那些马就天天养着,不会让咱们花草料钱吧。”
张堂嘻嘻笑道:“这事弟弟当然是弄明白了才来对姐姐说。现跟了大姑娘的大管家朱禄,是南平王爷身边管书房的小厮出身,魏九有朋友把他认出来了,他一定会写,让他写了来。
现任的县官许连翔听说大姑娘也认识的,让许县尹盖了印信,这不就齐全了。”
四姨娘就笑着,道:“好是好,不过还有一样,给姑娘送什么礼去呢?”
张堂一看事情快成了,赔了笑站起来弯了腰道:“弟弟当然是没有钱的。所以来求姐姐,大姑娘送了姐姐的东西,拿来变卖了,正好备一份好礼送去。”
“滚!”四姨娘气得怒了眉目,道:“给我滚出去。”把张堂撵了出去。
(祝朋友们周末愉快!求收藏,求收藏,求收藏!深表感谢)
正文 第九十二章,看管
第二天二太太姚氏请了玉妙去家里玩,请了一大堆的亲友相知来家里。
玉妙一早起来,吃了早饭,窗下写了字,看了若花拿了一件青色莲纹的大衣服进来,就笑了笑道:“这件衣服合适。”
若花也笑了,再也不会弄出来穿件衣服让别人坐也不能坐的事情了。
玉真正在外面跑着玩皮球,如音哄了进来,拿了新做的红色上衣给她穿上,给她正扎头发。二姨娘送了玉秀来,玉秀也去。
看了这样的情景,满心里感激,见丫头们送茶进来,忙端了递给玉妙。倒弄得玉妙站起来接。
在朱宣府上,石姨娘易姨娘慢慢地都站在她身边奉茶,表哥积威,知道石姨娘,易姨娘也不敢乱坐,玉妙渐渐成习惯。
可是父亲的姨娘给自己端茶,玉妙还是觉得应该恭敬一些,现二姨娘又管了家。
让丫头们给二姨娘,玉秀送茶过来都坐了,玉妙才笑道:“昨天姨娘单独给我送来的菜很好吃,我很喜欢吃。家里做什么我就吃什么,天天这样又单做,真是费心。朱禄已经去安排我的小厨房了,以后姨娘只要操心父亲和家里就行了。”
二姨娘忙恭维道:“还是大姑娘有福气,听说是王爷亲来了信给老爷,说姑娘用惯了自己的厨房。不过老爷说了,大姑娘的一应使用每天还是要送过来的。”
玉妙不操心惯了的,只是笑一笑,道:“我一直是用自己的小厨房,等朱禄收拾好了,我做几道菜请老爷姨娘们都坐坐。”
二姨娘忙答应了,如音帮玉真扎好了头发,拿了两件钗环给她戴了,玉真过来给二姨娘看,笑道:“大姐新给做的衣服。”
二姨娘感激不尽地道了谢,玉妙心想,有丫头带她,她只陪我玩。笑道:“她喜欢来就让她来吧。”
一时又有人来回说车备好了,玉妙带了玉秀,玉真坐车一同过来,路上才想起来,自己带了这些人来家里,这些费用如果都是父亲一个人出,那也是一笔费用。
表哥对自己吃用一向大方,不会不考虑到这些,玉妙想想晚上还是叫了朱禄来问一下。或者先问若花。春暖已经把钱给了若花管,她发现自己实在不如若花。
到了姚氏家里,三婶婶张氏,姑姑沈氏,几个表姐妹都到了,大家坐在一起说话。
姚氏让玉妙坐在身边笑道:“今天咱们热闹,外面也接了你父亲,中午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个饭。”
坐了一会儿,姚氏的女儿紫琼就笑着道:“母亲和长辈们说话,,我带了姐妹们去园子逛逛。”姚氏家的花园虽然小,也还算有个亭子,一道小桥。
紫琼就陪玉妙先走,玉真跟着玉妙走在一起。玉秀一向是随了二姨娘的性格,到哪里都不往前上,就走在最后。
沈氏的女儿红香一向说话是可恶的,就向玉秀悄声问道:“妙姐姐和真姐儿都穿得那么漂亮的,你怎么就是一件平常的新衣服,难道是没有?”
玉秀学了母亲,说什么我也没脾气,红香又是沈氏娇纵了的,一向看不起姨娘生的,就对红香笑一笑,看了红香一眼,你不也是一件平常的新衣服,平时在我们面前可以炫耀,站在大姐面前就不行了。
大姐哪一件衣服不是暗纹闪耀,穿金闪银的衣料。头上只戴了一个凤钿,所有的人都比下去了。
红香见她不回话,也没有意思,又要到玉妙面前去说话,就抛下她上前去了。
花园虽然小,正是翠柳吐绿的时光,七,八个人坐在亭子上坐不下,就有几个站在树旁看桃花上长了小小的骨朵儿,谈论着几时才开。
说到桃花开,就提起来桃花大放的时候再出来玩一次,几个人约了玉妙,一定要她请酒吃。
玉妙笑着答应了,道:“既然是看桃花,我记得小时候去了城外的桃林玩,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子了?”
红香就抢话笑道:“看花的人多,盖了好几座酒楼呢,我都去吃过了。他们会做生意,到了晚上花树上挂起灯来,可以看一夜呢。”
玉妙心动了,对若花笑道:“咱们也去包一天酒楼玩去。”若花笑着答应了。
紫琼就笑问道:“妙姐儿,你这个丫头我从来没有见过,长得真是好。”大家一起看若花,看得若花脸红。
玉妙笑道:“这是京里姨母房里的人,指给了我。”紫琼道:“难怪这么好的品格。”
玉妙又问紫琼:“我走的时候,表姐还学琴的,今天要倒请教,弹给我们听听。”
红香第一个说好,笑道:“母亲常说,就紫琼表姐是才女,我们都是笨人。”
紫琼就笑着骂她:“你小时候可恶,大了也不改。就会取笑人。”对玉妙笑道:“自从你走了,一年都没有弹了,母亲要我还是做针指。”
玉妙觉得奇怪,笑道:“学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不学了?”
红香就笑,紫琼就嗔怪地看她。红香笑了又笑,还是忍不住说了出来:“妙姐儿当然想不起来。王府里是不用媳妇做针指的,紫琼姐姐明年要出嫁了。”
一面站起来躲藏着紫琼用扇子打,又笑道:“你们两个明年都要出嫁了,一个急着做针指,一个急着走亲戚,真的是忙的很。”
亭外的人听了也笑,玉妙与紫琼都红了脸,这个红香说话真是没有办法。
中午沈居安也来了,二老爷,三老爷都来了,大家都是商人。先前读书都是不成,后为家计沈居安先从了商,觉得有利息,让兄弟们都跟了做去。
男男女女都是自己一家人,坐了两桌。沈居安的二弟沈居正对哥哥笑道:“说去扬州,大哥不肯去,这一次生意有钱赚的?”
沈居安笑道:“妙姐儿刚回来,我还不想就走。”说着就看玉妙,女儿坐在那一桌上,就是凤凰。
沈居正笑道:“大哥不肯去,也有好生意的。现在打仗,前面要好些东西呢,不如咱们做些军队上的生意,现有着王爷这层关系,何愁不挣大钱。”
沈居安摇摇头笑道:“你们做我不管,我是不做的,你们知道我的,家计可以过得,不算大富也不算大贫,我很满足了。”
沈居正就知道大哥的性子还是酸文人的个性,如果是别人放了王府这层关系早就富得流油了。就劝他道:“大哥虽然这样说,就是妙姐儿出嫁也要花钱,难道大哥不想排场一些。”
沈居安就怪他,小声笑道:“孩子们都在,说这种话。我再富能富得过王府里,再说妙姐儿的嫁妆你大嫂在的时候都安排好了的。”
三弟沈居平听了又听,也忍不住笑道:“大哥不去,我和二哥去,不过求大哥找一张路引来,这样路上也安全。”
玉妙一旁听得清楚,只觉得叔叔婶婶的目光都投到了自己身上,看自己是什么表情,就装作没有看到。沈居安有些不高兴了道:“咱们又不是挣不到吃的用的,事事都去找王府,他还挺得意呢。”兄弟们都不知道那臭小子多精明,正当的生意求什么路引。也带累了玉妙让朱宣看不起。
玉妙见父亲明白,心里松了口气,她也是一样的想法,正当的生意还求什么路引,表哥还不把脸更板得黑黑的。
下午让姑娘们休息了一会儿,姚氏舍不得就放了她们回去,说晚上约了弹唱的来家,晚了就睡在这里。
大家都玩得很开心,沈居安兄弟三个也是很长时间没有这样聚过了,坐着拉家常。
晚上弹唱的是母女两人,听的人都入了神。唱完了也不让她走,坐在旁边唱着弦子,看了孩子们投壶玩。
玩着玩着就三更已过。祝妈妈让人送了大衣服来,若花就走进来,为玉妙披了衣服,陪了笑对玉妙轻声道:“三更都过了,从来没有这么晚过的,姑娘换了衣服,咱们还玩吗?”
座上的人都对了若花看,玉妙红了脸。不愿意就走,就笑道:“再坐会儿吧。“
朱禄来接,心里骂若花,怎么侍候的,这么晚了姑娘不睡不是找挨骂吗,回去让太夫人骂你去。等得急了,自己走过来,沈居正,沈居平已经得知了这原来是朱宣管书房的小厮,见了就不肯放。
朱禄行了礼,强喝了两杯酒,对了沈居安吞吐着道:“沈老爷,三更过了,姑娘不睡,明天眼睛抠搂了可怎么办?”
大家又对了玉妙一阵看,玉妙又是一阵脸红。沈居安心里明白,这些人也要担责任。心里受用得不得了,就应该这样对我女儿。
笑着对玉妙道:“咱们回去吧。有时间再聚。”眼前的这些人和自己天天做生意应酬惯了,忘了妙姐儿不能这样。
玉妙还恋恋的不想走,听父亲讲了,才站起来告辞。
(请收藏,请收藏,请收藏,谢谢)
正文 第九十三章,气焰
姚氏就带了女儿们也回房去了,坐在紫琼房里,笑道:“大家都羡慕妙姐儿有多少跟的人,原来都是管着她的。”
紫琼也觉得过了,对母亲笑道:“还没有嫁过去呢,就带了兵回来,王府里侍候的人也跟了来,满街都在议论呢。不知道这算什么,多玩一会儿也管着,还是我们自由。”
姚氏就看了她道:“你也自由不久了,你明年就出嫁了,可恨你爹为你订了陈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