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舒心日子 作者:rouwenwu

    的道路走,一样很方便。坝下形成一个半环形的土地,瑾娘已经决定在这里种上一些藤本植物,再种上两行灌木。

    上了院坝,在东边一角,有一块围好的花坛子,现在还是空空的,杨震海已经看好了一棵金桂树,说是树的形状很漂亮,年头也久,树冠也大,等到花开的时候金灿灿的一片,寓意也好。只等明年开春的时候把它移栽过来,之前杨震海从山里移栽过几棵树,都成活了,让他信心十足,杨老爹看了也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种啥活啥,却不知道这里边有水之母的作用。

    院坝铺的青石很平滑,根本看不出多少缝隙,留了这么大面积,也是为了晒谷用。

    房子是有东西中三路组成,中路是正院,三进的宅子,格式跟现在京城里的房子差不多,就是四合院模式,倒坐房正房后罩房,都很齐全。

    房子地基很深,房子盖得也高大,是三正四耳的格式,正房高大进深有七米多,两边厢房稍矮进深五米,屋子里看着都是很宽敞的,这个是杨振海定的,在不违制的前提下把房子建的宽敞。

    一进院子是倒坐房,院宽四米五,靠墙的地方留了花坛子,其他都是青石铺地,二门是个垂花门,线条简洁,雕刻的花纹。

    整座院子的木作使用的是核桃木,是那种念头久远的呈现出红葡萄色的核桃木,瑾娘不知道杨震海是从那里弄来这么多核桃木,不过瑾娘知道当初杨震海买木料的时候从她这里拿走了一千两纹银,买了木作和家具用料,也是这新房最花钱的地方,要知道其他青砖瓦片石料,林林总总加在一起也才一百多两。

    不过这钱花的多,可是效果很好,整座宅子没刷色漆,没添加彩画,只在木料外面刷了桐油防止虫蛀,一切都保持原色,房檐窗户上面雕刻了各种迹象图案,装饰起来典雅不突兀,青砖黛瓦,暗红色门窗回廊,形成了一副漂亮的景色,整座院子显得大气稳重,还隐约带着一股乡野的粗放。

    二进院是极大的长方形院子,一进二门右侧是一口水井,上面一样用木质六角亭子遮盖,因为在半山上打井井打的深,往下一看黑黝黝的,不过不知道是不是他们运气好,这口竟然是一口甜水井,水清冽甘甜还异常纯净。井口是用青石搭建的,青石算是他们这里的特色,石纹漂亮,根本不需要任何修饰就很好。

    院子有一圈回廊,链接正房厢房,回廊和院子间又一圈水漏,整座院子都有这样的下水装置,上面青石板有一条条缝隙,用来漏水用,这样下雨后可以让雨水快速流淌出去,厨房用水生活用水也可以从这里流出去,出口在院坝下方靠东的地方,水流可以直接排到月亮湖里,当初准备的时候瑾娘也想过流到月亮湖里是不是不好,不过想了想,现在用水根本没有污染,根本就没有化学药剂,就算洗衣服,也使用的草木灰,或者皂角,都是天然的,根本不存在污染的问题,而且下面的月亮湖是活水,本身进化能力也是挺强的。在条件简陋的情况下,这已经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了。

    正房是杨震海和瑾娘的居所,里面还是空荡荡的,木做隔断都弄好了,这个年代盖房使用糯米或者大黄米加石灰,他们这里使用的是糯米浆和石灰浆混合作为粘合剂,效果相当于现代的十号水泥,这东西千百年都不腐的,在屋子里也刷上一层石灰的,色泽白亮。

    东边贴墙挂冰裂纹架子,中间留有椭圆形的空地,杨震海看到瑾娘做的双面屏风很是漂亮,就让她再绣了一个更大一点的,帖在墙上,大方又漂亮,现在架子已经放好了,就等她绣好按上。

    靠南窗底是坐炕,炕罩也是安好了的,什么都没放空荡荡的。西屋准备做起居室,西边两个耳房,有一铺大炕做冬天卧室。东边一个耳房做洗浴入厕用。

    东厢房,作为家里饭厅,接待客人使用,南边的耳房跟东边两间屋子作为厨房。以后跟人接触少不了要有亲戚串门,就像英子总是跟瑾娘一起作秀活一样,就可以在这边招待。

    而东厢房,有一处瑾娘提议建造的,就是靠东墙的一座大壁炉。里面是青石搭建,外面用木作装饰,高八十厘米,边上用铜制的架子隔开,外面西侧还有一个贴合的专门用来装木块的铜筐带着缠枝花式样,看着别致又实用。这里冬天冷,睡觉在炕上不冷,白天屋子却有些凉,总是巴不得在炕上一直不下来,这样瑾娘就想到了壁炉,一方面好烤火,另一方面瑾娘想着冬天的时候在壁炉里烤红薯,那肯定美极了。西边是一铺大炕,冬天做活或者来亲戚临时居住,招待客人。

    西厢房,是留给以后孩子的,现在并未规划。

    东院是两进的院子,前面较大,建筑是倒u型的,三正四耳跟两侧厢房连着,两边各五间厢房,东边五间是做粮仓用,西边靠南两间是厨房,东院不开门,另外三间留做以后用,正房前后开门,可通后边院子,暂时也没有决定做什么,杨震海决定给儿子留着,瑾娘倒是觉着将来孩子结婚也不一定住在一起现在还早着呢。

    倒坐房那边从东起,是牛马棚,羊圈,鸡鸭舍,饲料房,空屋,柴房。那空着的屋子,瑾娘想着以后可能养兔子。几间屋子都挺大的,足够用了。东面开了角门,为了马车出入,每日鸡鸭也要放出去,不过这边拎着粮仓,杨震海把门弄的十分结实,好几道锁,从这里进并不比爬墙方便。靠着粮仓边上已经架上一个大磨盘了。大大的石滚子,瑾娘根本推不动,杨震海准备房子处理好了就去买牲口,要买一头牛和驴,过些日子粮食下来了,就要用了。

    东院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地窖,这里人储存冬粮也是挖地窖储存,但是规模都不大,瑾娘也说不上来什么心里,总是有一种储存很多食物的,或许是以前看古装历史剧总有那种大旱大涝的时候,心里有一种危机感,总想多存些食物,尤其是去年冬天她体会了一下没有菜天天单调的几种食物。生活中吃穿住是很重要的,而吃又是更重要的,一点不能马虎。

    瑾娘跟杨震海说了盖一个大一点的地窖用来储存食物,为此还说了一堆理由,虽然杨震海觉着没有必要,但是还是满足了小媳妇这个要求。而他要做就做好,这也是必须请吴老爷子的原因。

    地窖是在东院院当中建立的,出口在厨房,地上面是个石板,打开一个暗扣,轻轻一推就露出里面的台阶,里面一切都是石头建造的,很深,瑾娘感觉自己有种下到地下二层的感觉。

    进入地窖,面积真的很大,差不多能有一百五十平,是那种拱顶式的地窖,是用石块一块块拱起来的,瑾娘记得这种建法,好像跟赵州桥相似,石块相接细密,没有任何的缝隙,也不需要立柱,承受力强。地窖被分成四间屋子,其中两间大的储存食物,剩下两间二十平左右的,一件存冰,另一间做酒窖。地窖上面做了防水加上本身石拱顶就很严密,就算大暴雨也不会有水渗下来,更何况上面排水系统很好,不会有那样的情况,另外地窖有几个通风口,空气流通正常,每间屋子都单独通风。

    “你看这里。”杨震海拉了拉瑾娘的手,带着她来到最里边冰窖所在地,这个屋子温度最低,现在可能七八度的样子,等冬天放了冰,屋子就可以保持零下了,杨震海来到北边的墙上,抬手在上面一按,接着咔哒一声,杨震海再一推前面的墙,打开了一个石门。

    瑾娘惊讶的瞪大眼睛,“这是什么?”

    杨震海得意的笑笑,把石门推开,拉着瑾娘进去,里面是一个长条形的屋子,宽两米长十米的样子,“这是一间密室,是我和两个舅兄一起盖出来的,现在咱爹岳父加上你就咱们六个知道。”

    瑾娘看着这个细长的空间,心里觉着他们俩想到一块了,她其实也想着偷偷存点粮,没准什么时候就用上了。这里就几个人知道,瑾娘想着两位老人是不会说出去的,又想了想,两个哥哥也不会,他们性子谨慎绝对不是多嘴的人。杨震海怕是也看出这一点才会让他们一起做吧。

    关上密室的门,瑾娘心情实在太舒畅了,这个地窖她太满意了。

    他们俩都没想到这个地窖在未来的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瑾娘和杨震海这种偷偷存粮的行为也让他们渡过了几次危机。

    东路后院是给杨老爷子养老的地方,原本杨震海和瑾娘想让杨老爹住中路正房,可杨老爹不干,最后专门建了这个小院。

    房子只是三间正房,没有耳房,正堂北墙边上也弄了一个壁炉,东间是老爷子卧房。西间作用就看老爷子的了,是用来待客还是做什么全看他自己的。西间北边还隔了个卫浴间。

    房子东边还有一个小池塘,从外面引的活水,池子上边还有个六角亭。要说整座房子的美化都是杨震海做的,瑾娘只是有些提议罢了,她对于现在的装饰懂的不多,而杨震海在京城待过,去过很多地方,更是在皇宫里见识了精致美观的东西,眼界很高,所以这宅子各处看着粗放,实际上很有美感。

    西边的院子没盖什么砖瓦房,就在南边靠东的地方盖了一个木制茅屋,用来当做工具房,整个西边院子空空荡荡的,以后用来做菜园子,将来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在这里盖新房,杨震海想着万一他们俩生个七八个孩子地方就不够了,所以留着一块。

    房子看了一圈,屋子空空荡荡的,没有家具,外面没有植物,还需要他们置备,瑾娘基本上都满意。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弄出比较现代的厕所。并不是做不出来,而是弄出来以后也是个麻烦,掏厕所什么的还不如现在干净。现在她使用这边的马桶也习惯了,而且这些事情都是杨震海做,每天早上收拾马棚羊圈鸡舍顺道就把马桶收拾了,一起用推车送到堆肥的地方,根本不用瑾娘动手,屋子里常备草木灰松树沫子,屋子里没有什么味道,她现在对此已经习惯了。

    每个院子里备上大缸,平时洗脸洗手用,还放火。缸是早就订好的,特大号。

    房子盖好了,家具没到呢,他们也不着急,毕竟蔬菜啥的都在这边,杨老爹跟杨震海商量一下,等家具过来再搬,趁着还没秋收,杨震海想进几次山,盖房子用了不少积蓄,他想进山填补些进项。

    瑾娘也急着做屋子里用的上的门帘帷幔,无比想念前世母亲留下来的一台缝纫机。

    前个把墙上的屏风面做好了,还是牡丹图,并不是她怎么喜欢牡丹,而是墙上这个是长三米五宽一米八的巨大绣图,要是绣成别的花卉不够大方,而一些山水画又显得冷清,当初为了寻找合适的丝绵都废了好一番心思的,根本就没有这么大的丝绵,也亏着三伯娘认识一位绣女擅长这方面,想办法给织了这么一块。

    这次绣单面绣,容易一些,可就她的速度连绣一个半月才完工。真正的绷到木架子上,真的很漂亮。

    36、上山野猪

    家里的葡萄成熟了,许是瑾娘使用了水之母,她种的那些菜长势都不错,不过她看过老二家的菜园,也差不多,主要是老二家的家里外头都一把拿,平日挑水浇粪都能干,种菜在村子里也是有一手的,瑾娘使用水之母作弊才比她强那么一点点,伯娘过来串门都夸她是能干的,她自己倒是不好意思。而且看着老二家的不服气的样子她也是蛮羞愧的,倒也不能跟她说什么,只能顶着她嫉妒的目光。不过想着以后进新房后就能好一点,至少菜园子不能谁都去了,她跟老二家的保持一致就行。其实付出不一样的劳动,得到一样的结果,她已经赚到了。

    葡萄爬满了架子,杨震海看着非常喜欢,愣是做了三坛子葡萄酒,这可真是个惊喜,杨震海跟她得意洋洋的说,这葡萄酒可是跟宫里的人学来的。瑾娘突然明白他为什么要弄个酒窖了。不过也没什么不好,葡萄酒她也是想喝一点的,当然为了看看水之母有没有调节酒水口感,偷偷的往其中一坛滴了一滴。

    水之母稀释后对于东西的口感有些作用不过并没有达到那种令人惊艳的地步。最多是精品和高档品的区别,而杨震海和杨老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身体效果就没有多少了,只是一直保持着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杨震海可能是年轻身体的调节更好一些,身体灵活性,力气以及五感都有增加,不过杨震海并没有怀疑什么,还给瑾娘说他练功有成什么的,瑾娘问了才知道他以前在军中学过简单的吐纳之法,每天睡着了就按照一定规矩吐纳,以前没发现什么效果,可能最近心情舒畅没有压力,练功有成了,瑾娘不知道他说的对不对,反正有一回起夜,趴到杨震海身边听,除了呼吸轻,也没什么不同。不过他既然这么想就当是吧。

    杨老爹那边效果就差了一些,不过他的腿倒是好了,身体硬朗很多,下地干活什么也不觉着雷,身体好像比十年前还要好,当然他把这归功于虎骨酒,天天晚上喝一盅,觉着效果不错。瑾娘不想提醒他在酒泡好前他的腿就好了一半了,既然他们找到了合适的理由,她也没必要解释什么。

    不过这爷俩还是把功劳给瑾娘记了一半,觉着瑾娘就是他们家的福星,自从定亲开始他们家就走好运了,不然杨震海咋就能碰到白虎呢。

    晚上吃了饭,瑾娘去洗澡,杨震海把三坛子葡萄酒送去新宅酒窖,顺道把窗子关上,今天天气好,还有微风,杨震海把门窗都开了放了放里边的湿气。

    瑾娘洗漱好了,把准备给杨老爹做的垫子套裁出来,蓝色寿字锦缎,里边用稻草填充,瑾娘决定在贴一层棉花,软乎一些。他们前院用米黄|色碎竹棉布料子做。

    刚裁好,就看杨震海从外边回来身上还滴着水“唉,下雨了?”

    “恩,刚下上。”

    瑾娘拿了毛巾给杨震海擦脸,“能下大吗?”

    “估计后半夜能大些,明天一早就能停了。”

    瑾娘一听眼睛就亮了,“要是明天停了,我想进山采些蘑菇。现在正是摘蘑菇的时候。”现在已经六月末了,马上就立秋了,正是蘑菇采摘的时节。

    “那有什么可摘的。咱们家旁边的树林里就有。”杨震海说的是新家。

    瑾娘撅撅嘴,“那才多少,我想进山多采些,好晒了,冬天吃。”

    杨震海对这些东西不懂,以前他是不管吃什么,就算刚回来那阵两个弟妹也没看到准备什么东西,不过他也不打消自家小媳妇的积极性,“行,那明天我跟你一起去,山里边也不安全。要是采多了你也拿不回来。”

    瑾娘乐的点了点头,把水给杨震海放好,自己就去准备了。

    第二天一早天还没亮,瑾娘就起来了,出去一看,雨基本停了,赶紧做饭,中午不一定会来,瑾娘烙了饼,她跟杨震海带的,还有给杨老爹留的。

    吃了早饭,两人带着两个背筐和袋子就上了山。这还是瑾娘第一次进山。从他们家竹林那边的山道进去,只有一段路再往里就没有了,杨震海对这里很熟悉,他在前边开路,顺手下几个套子,一直来到一处水潭边上。

    “就这吧。”杨震海停了停,指了指水潭边的一片树林子,“咱们在这里看看吧。”

    瑾娘点点头,刚才路过的地方,杨震海看到几个来采蘑菇的,有这打算的人肯定不少,所以才走这么远,这边基本就没人进来了,也是怪,走了这么远的路瑾娘还真没感觉到多累,可见身体素质也不差了。

    进了林子,瑾娘就选树根底下枯草多的,用小扒锄把树根底下的枯草轻轻扒开,一般都能看到蘑菇的影子,这个季节,只要一下雨那蘑菇就长的特别好。辨认一下基本没有毒蘑菇,都是可以吃的。直接上手就摘了。

    杨震海现在瑾娘周围转了转,没看到蛇蝎一类的毒物,就开始稍微扩大范围,寻找猎物,不过不管怎么走,瑾娘都在他的视线范围,隔上一会就看一下。绕着瑾娘走了一大圈,没有什么伤人的牲口,杨震海就开始找兔子洞了。

    瑾娘以前就说想养兔子来着,那次进山也抓了两只,不过家里盖房待客给吃了。杨震海就想着再抓几只,最好抓上一窝。

    要不怎么说这野林子野物多呢,约莫九点多钟的时候瑾娘就把两个筐给装满了,等她又捡了半袋子时,听着呼次呼次的声,一听像什么野生口的动静,瑾娘不敢太大动作,顺着声音小心的看去。一只不大的野猪羔子。就在离她五米多的地方。它也是太小了,被草挡着,杨震海也没看见。瑾娘想了想,小心的半蹲起身,往后撤。

    她这边一动作,一直注意她的杨震海就发现了,猫着腰就过来了,脚步轻的根本听不见声音。

    杨震海一看一只小野猪,刚出生不到一个月的样子。抬眼又看了看眼睛一亮,搂着瑾娘亲了她脸蛋一口有点兴奋的悄声说“媳妇你真是我的福星。”

    说完四处看看,伸手一揽把瑾娘抱起来,几步来到一棵大树底下,这树挺粗,两米高的地方有一个大树丫,双手一举就把瑾娘给送上了树,“你抱紧树干,别出声。”

    瑾娘点了点头,这会从树上往远处看,两只大也猪,五个小野猪正往这边边吃边走呢。今天可真运气。

    杨震海一看那只公猪可够大的了,估计得有二百公斤,一般野猪都是精瘦的,很少有这样重量的,母猪个头也只比公猪小一点,看公猪身上的长牙杨震海觉得必须一次击中。

    有小心的往前走了走,动作很轻,大野猪跟小的可不一样警惕着呢,鼻子也好使,要不是昨天下雨林子里湿气重,说不定这会就被发现了,想了想杨震海也上了一棵树,从箭囊里拿出一只钢箭,很沉的一只箭,自从身体变好了,能拉开强弓了,杨震海进山都带着两只弓,总是想着还能不能碰到老虎什么的,强弓拉一次胳膊就要恢复恢复所以一般捕猎兔子狍子都用以前那张弓。今天真的派上用场了。

    杨震海小心的把弓拉开,瞄准目标,嗖——箭就射出去了,野猪倒是听见了,嘴一下停止咀嚼,似乎想听着什么,只是已经晚了,这弓箭速度又快又有力直接从野猪的右眼穿进去,从头顶钻出来,整个后脑都钻个不小的窟窿,这还是他第一次用强弓射活物,没想到效果这么明显。

    野猪身体痉挛了一下,嘭狠狠的摔在地上,那冲力让它从地上滑出去七八米。

    杨震海在野猪倒地的时候就跳下树,快速的跑向母猪,那母猪似乎愣了一下,不过很快撒腿就跑,以它的速度杨震海是追不上的,只是它运气不好,方向错了,杨震海拐了两下就截住了。这次没有机会用弓箭。掏出给瑾娘看过的短剑,往野猪身上一跳,就是一剑,虽然刺上了,却被野猪撞了一下,撞出去两三米。野猪快速跑走。

    瑾娘看着杨震海倒地,吓的心砰砰的。看了看小野猪也跟着跑走了,看似没什么危险了,树杈离地面两米多,她抱着树干往下一滑,衣服破了个口,人也顺利下来了。快速跑到杨震海身边。

    “震海,你怎么样了?”

    杨震海吐了两口,捂着肚子抬起头看着她笑了,“呵呵,没事,肚子被撞了一下,没什么事。”说完揉了揉肚子顺着瑾娘的手站起身。

    感觉一下,没有什么大碍。不过肚子明天肯定青了。养两天就好了。

    瑾娘看他好像真没什么,松了口气,有点责怪的说“弄到一只就行了,何必去逮另外一只,现在跑了,自己还弄伤了。”

    杨震海笑的有点得意,“放心它跑不了。”说着拉着瑾娘,顺着血迹走,瑾娘看到地面上血迹越来越多,出了林子,就看到那只也猪躺在不远的地方,身边还有三只小野猪也不知到跑。

    “今天收获丰富。不知道这野猪能不能养。”走过去,那野猪还喘着粗气,把剑拔下来,这上面有血槽,血会流的很快,这也是他为什么没把剑拔下来。

    “现在怎么办?”瑾娘有点犯愁的看着两只野猪三只活的小野猪,这根本就没办法弄回去。

    杨震海也有点犯愁,他根本不放心瑾娘一个人回去报信,他们俩要都出去,这血腥味就能把野兽给招来,等回来,也就不剩什么了。

    “这么的,先送一只回去,这三只小的跟那只公猪就留下来。”杨震海快速的做了决定。母猪血多气味浓,先把那个送回去,剩下这个就看运气了。

    杨震海先把公猪挪了个地,用土把它脑袋上的伤口糊住,然后挖了个坑,把它半埋在土里。最大限度的把它的气味掩盖,三只小猪堵了嘴捆了手脚,放到瑾娘带来的布袋子里,送到一颗粗树上,至于再过来时活不活的,就不好说了。

    “这蘑菇可拿不回去,反正还要回来一趟,你就别背了。”杨震海把猪捆好,看着瑾娘要背蘑菇筐,说。

    瑾娘一试,确实不是她能背的,现在的蘑菇不是干的,水分大,很沉。点了点头就没有坚持。

    杨震海把猪用绳子捆了蹄子,直接在地上顺着毛拉着。野猪身上常年带着油脂,这么拉着根本损失不了什么耐磨的很。

    瑾娘也拉着绳子一头,有没有作用看不出来,脑门倒是出了汗,看得杨震海咧着嘴笑,伸手把她拉绳子的手握在手上,“可别把手伤了。”拉着就不放手了。地上都是青草,走得还算轻松。两人走出来的时候,已经快到中午了,早上看到的几个采蘑菇的都不见了估计已经回去了。

    等到了竹林子,杨震海让瑾娘去给老爹送个信。

    离家很近,没一会杨老爹就赶着车来了。

    “好家伙真大。快搬上车。”杨老爹笑的都合不拢嘴了。

    “还有一只呢,我还得去一趟。小车拿来了吗?”家里有一个小的独轮拖车,不大,正好在山里用。

    “没有,那车昨个我送到新宅子拉柴去了,你去取吧。”

    杨震海点点头,跟老爹一起把猪送车上“爹你先拉把猪拉家去,过会再来接我。”

    杨老爹点了点头,知道儿子不想让别人知道。

    等杨震海再去野猪还好好的在那呢,用独轮车把大小也猪还有蘑菇都装上,那车子发出嘎吱嘎吱的声,看着要坏掉似地,这车也就用这一回了,等大集的时候买个结实的。

    没出林子呢,就看到杨老爹架着车等在那。

    瑾娘在家烧了午饭,其实已经下午两三点钟了,也不叫午饭了。

    等到了家,杨震海没停留,拿了几张饼子赶着车就把两只大野猪拉到县城去了,现在天气热,东西放不住,他们要是不收拾出来明天就不新鲜了,干脆拉到县城去买。而且在家里收拾了,让人看见少不得分给出去一些,还让人眼红,还不如直接卖掉。

    两只野猪,够大皮毛也算完整,足足买了二十两。

    37、第 37 章

    杨震海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非常黑了,“回来了,吃没吃?”瑾娘上前给杨震海打扫一□上的灰,小声说。

    “没呐,快点给我弄点什么,可把我饿坏了。爹睡了?”

    瑾娘点点头,“你先去把衣服换了,我这就给你拿吃的。”

    杨震海点头就要进堂屋的小间,还没等进去就听杨老爹喊“震海回来了?”

    “啊,爹是我回来了。”杨震海应了一下,拐到东屋,老爷子根本就没插门,估计就等他回来呢。

    瑾娘麻利的把锅里热的饭端出来,今个晚上做的茄子,她又拿了两个鸡蛋做了一碗浓浓的鸡蛋汤。

    屋里炕上放了小桌,把饭菜端上去。杨震海进屋把衣服先脱了也不换了直接穿了里衣,洗了手脸。回来坐到炕上,先喝了一大口汤。

    “野猪价钱不错,买了二十两,这么的,今年秋税就不用另拿了,足够用到过年了。”

    瑾娘笑着点头,把杨震海刚才放到炕上的钱袋子拿了过来,沉甸甸的“真是不少,今年盖房子拿了一千两的银票,咱们还是要攒起来。听说老二家在县城买了门面,不知道是不是要做生意。咱们是不是也做点什么?”瑾娘倒是没什么主意,只是觉着钱放在手里有些亏了,要是能钱生钱就好了。

    杨震海吃了口鸡蛋,点了点头“这事我再想想,现在房子盖好了没有什么特别花钱的地方了,做点事也好,上个月姐夫过来说他找人从南边带货,去掉运费本钱能赚三四成。等哪天我过去问问。”

    瑾娘皱了眉头“把握吗?那船安全吗?”

    “问题不大,姐夫已经做过几次了,那些货多是送到雁城,他还想到雁城去呢,就是雁城铺子贵,他一时盘不下来,找我给拿主意呢。虽说走的是海路可不进里边去没什么大风浪,就是一路上税多麻烦,咱们只管投钱其他的事交给别人,要不怎么赚上三四成呢,自家有船的,那个不是一倍的收益。”

    瑾娘一听杨震海估计已经琢磨很长时间了,南边的货物运到雁城直接加一倍的价到北边,那船又把北边的货运到南边,又是一倍,在这个交通不发达的年代,船运是非常挣钱的,他们就算投钱进去,要给船运费,以及一切路上的费用,这样挣得就少些,其实也就是搭别人的顺风船。这事她也听大伯娘说过,雁城的一些人也这么做,安全还是能有一些保证的。

    “你想做就做吧,家里也没什么花钱的地方,咱们年轻就算赔了再赚就是了。”

    杨震海白了她一眼,“怎么能赔,你要相信你相公,将来给你挣个大银山,给你娶个十个八个儿媳妇伺候你。”

    瑾娘听了伸手敲了他一下,“我才不给你生那么多儿子。”

    杨震海一听瞪了眼,伸手把瑾娘揽进怀里,“你不给我生,谁给我生。”

    瑾娘脸红红的,“那也不能生那么多。”撅撅嘴“最多三个。”

    杨震海听了眼睛眯成一条缝,“行,三个就三个。”说完又把瑾娘拉到近前“媳妇咱们新房都盖好了是不是该圆房了。”

    瑾娘一听那脸上就跟红布似地,挣脱着就要离开。

    “行不行,你要不给我痛快话,我就不松开了。”杨震海有点无赖了。

    其实瑾娘跟杨震海现在也就差最后一步了,心里接受了他,对圆房也是有那么一点期待的,只是这种事情那好意思说出口,不过看他那样子,瑾娘只能点了点头。

    杨震海乐的亲了瑾娘一口,瑾娘乘机跳了出去。

    第二天是个大晴天,瑾娘把昨个采的蘑菇拿到外面晒,杨震海也拿个小凳坐在那帮她把蘑菇摘干净。以现在的天气晒上两三天就好了。

    “家里准备不准备种荞麦?”瑾娘突然想到三伯娘要种荞麦的事。

    杨震海摇了摇头,“不种了,家里的旱田都是新开出来的,地力不强,咱们又不止着它卖钱,咱们三个又能吃多少,三伯家今年种的多,等他们收了,拿黄豆换一袋子就够吃了。”

    瑾娘寻思今年种的东西还真不少,等秋收了,黄豆小豆绿豆,水稻麦子还有今年种的萝卜白菜也多,都凑到一起去了,要是再种可就干不完了。她事也不少,今年种了两种芥菜,一种是雪里蕻,准备做成霉干菜,另一种是榨菜,去掉腌的一些,剩下的也要晾干,这么寻思着,事情还真多。亏着每样没多种。

    晒好的蘑菇瑾娘用袋子装好,这阵子时常下小雨,她就跟着杨震海进几次山,晾晒了二十多斤蘑菇,杨震海进山抓了两对兔子,养了起来,那三只小野猪也活了下来。

    瑾娘买的辣椒子已经成熟了,是那种拇指大的小尖椒,瑾娘穿成一串串晾晒,收了五大袋子,留了籽后,磨了两斤辣椒面,还有一些打成碎辣椒,本来杨老爹和杨震海不习惯吃的,不过瑾娘做了几次水煮鱼,香辣肉丝,辣椒炒肚,俩人渐渐的就喜欢上这一口了。瑾娘前世的时候吃辣椒还是上学后的事,她吃不了特别辣的,却喜欢带些辣味的,这次种出来的辣椒,虽然是小辣椒,但是跟朝天椒比还是差很多的,瑾娘就喜欢这种。尤其炸出来的辣椒油特别香,微辣,她最喜欢吃饺子的时候配着吃。

    瑾娘晒得辣椒就挂在房子沿上,远远看去红彤彤的一片,刚挂出来的时候几个弟妹来串门,说上几句话就对她这辣椒十分的感兴趣,她也没说什么,揪了几个递给她们让她们尝尝,结果可想而知,这个时候辣椒根本没被人接受,她们也没吃过,就是杨老爹和杨振海也只是一点点适应的,他们三个直接吃了生辣椒,辣的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瑾娘边吃着边说,“这味道就是有点呛,吃习惯就好了,其实挺好吃的。”

    看着几人有点狼狈而逃的样子,瑾娘忍不住笑了,刚才她特意看了一下,那种又直又硬红彤彤的辣椒是最辣的,自己吃的那个就好一些,不然她也是受不了的。

    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怕麻烦,这辣椒要是吃了好了,她们又该要种子了,然后还要做菜的方子,这两天大蒜下来了,她还想做蒜蓉辣酱,和糖醋蒜呢,到时候不就又来了,再弄出什么事,她心情也不好。没的教他们东西还弄一身不是。

    再次大集,瑾娘买了很多大小瓷罐,陶缸。杨震海找木匠打了一个非常结实的独轮车。两人去了蔓娘家的杂货铺子,杨振海跟着张喜嘀嘀咕咕的谈了半天,等回了家,从她这里拿走了一千二百两,作为这次的投资,之前拿了一千两作为盖房的钱,连带做家具请工匠,全都算在里边,杨震海手上有几十两也填进去了。

    平日家里的花销用的是分家单过时杨震海给的五十两,加上买野猪的钱,她手上家用还有六十八两,今年秋税也要从这里出,这些钱都是杨震海打猎挣的,一共也就一百多两。瑾娘的嫁妆钱没动,手上的金票兑换了,一比五,现在手上还有一千两银票。这个是老底不能动。

    那一千二百两就算是试水,实际操作就是张喜的事。

    地里大蒜丰收的时候,新房家具送来了,这家具都是瑾娘设计的,式样简洁雅致,有那么一丝现代简约的风格,都是一色的红木家具,有些家具做法跟这个年代不一样的,像瑾娘要求做的几个五斗柜,边缘用浮雕花纹装饰,大大的抽屉,可以装很多东西,还有准备放在东厢房壁炉前的椅子,样式也是没有的,曲线还有纹样带着一丝西式风格,瑾娘更喜欢清式样的家具,挑选简洁适合他们使用的画了一些,杨震海买的是处理好的木料,所以用三个多月就打好了。

    看到新家具瑾娘再次感叹古人的手艺,不但按照她画出的样子很多地方还添加了一些现在特有的纹路式样,看着更加漂亮大方。

    家具一件件的填充了空荡荡的房子,看着那一件件只刷了桐油露出本色的家具,瑾娘心里喜欢极了,只是稍稍有那么一点点遗憾,沙发没有做成。其实她更想冬天坐在软软的沙发上烤着火,不过没关系,她决定做一些大大软软的靠垫,也是一样的。

    东厢南间,是准备吃饭的地方,饭桌没用那种圆桌,而是采用了瑾娘说的那种大大的长桌,因为杨震海是长子,过年的时候弟妹孩子都要过来,这种长桌坐的人更多些。

    厨房里南墙瑾娘特意让人做了整体橱柜,上面一排柜子,下面一排柜子中间有半米空挡,墙上还可以挂些餐具什么,这里跟现代的差不多。北面是锅灶,西窗口底下连着两个小灶,隔着门是一个大灶,灶的这边北墙是一排柜子,南墙北墙中间放着一个可以滚动的大桌子,桌子下面也是一个个柜子抽屉,桌子很大,宽一米五长两米,地窖的入口就在这下边。需要的时候桌子就可以随意挪动。东窗北边有有个小门,可以直接通往东院,南边窗口是一个柜子,不过它的作用特殊,北边一半是一个洗手盆似地,镶在桌子上的一个矮瓷缸,下面有漏口接着铜管子,一直接在地下直通外面的水漏,除了没有自来水跟现代洗手池非常相似,只是那瓷缸实际上是个大花盆,那下面的漏口是专门找人一点点扩到合适的大小,做的非常不容易,矮瓷缸旁边看着是柜子,实际上上面可以掀开,里面是一个稍微小一点的水缸,这里就是瑾娘想办法弄的一个洗菜刷碗的地方,已经十分方便了。

    一切按照瑾娘要求安装好后,杨震海在厨房转悠了几圈,不住的点头,觉着厨房这么一收拾还真是舒服,一点也不乱,干干净净的。

    搬家的日子杨老爹已经确定了,新房盖好了就没请过,这次搬家开火一起请了,本村的,外村的,亲戚朋友,怎么也要摆上七八桌的,不管亲近不亲近,你要是不请,那面子上就不好过了,亏着现在天气清爽,直接把酒席摆在东院不用进屋,东院都是青石铺成的,摆桌子正好。

    东西早就陆陆续续的搬了过去了,头一天早上杨震海突然想起什么,拉着家里裂了口不准备再用的一个大缸去了新宅,瑾娘收拾了最后一些比较珍贵的首饰送去新宅,放到一个安全一点的地方,在宅子里找了好几圈才看到他在菜园子西南角正干着什么。

    “这是做什么?”瑾娘看杨震海把地上挖了一个大坑,把那个破缸放里边去。

    “弄个茅厕。”杨震海把缸边上的土添实,上边放两块石板。中间留着空挡。

    瑾娘一听有点黑线,这可不就是简易茅房吗?以前他们农村也有这样的。“这也用不着吧?”

    “怎么用不着,明天来吃饭的,要上厕所就到这来,你把咱家西厢那边的厕所门锁上,可不能让人进。”

    瑾娘一听也是,没地新家还没住就弄的脏兮兮的“家里盖房还剩不少砖,你干脆好好盖一个。地面也铺上,也好刷。”

    “恩,放心吧,这里边肥料,正好用在园子里。”

    好吗,一点不浪费。

    结果老爷子看到了,让杨震海他房子西边又弄了一个,以前在外边上习惯了,进屋还不舒服呢。杨震海手艺也不错,不但用了青砖,还加盖了房顶,就跟小房子似地,盖房子还剩下一些材料。里边更用大片的石板铺着。也不怕掉下去。其实如果不是盖在正房这边不好,瑾娘也想弄一个了,不过她只要不着急就去那边。省了不少事。

    这茅房盖得容易,料都是现成的没到下午就盖好了,杨震海又回屋把正房和东厢房的一些家具送到西厢,然后把门锁上,自己又跑到伯娘家接了一些旧的桌椅板凳,瑾娘看着屋子里空荡荡的异常奇怪。

    第二天一早吉时到了,就开始搬了家,其实也没什么东西了,只有瑾娘陪嫁过来的大件家具,最重要的是一大两小三口锅。

    这天挺早的时候陈老爹王氏还有瑾娘的两个哥哥就过来了,王氏还是第一次见到瑾娘家盖得房子,她那两个嫂子都六个月了,家里离不开人,王氏就有一阵子没过来了,现在看着新房高兴的合不拢嘴。拉着闺女的手挨个房间看着,其实大多房子都空着用不了,就瑾娘和杨震海住的正房,老爷子住的地方,还有东厢房厨房这边开着,其它地方家具还没做好呢。

    “真不错,我看将来就算娶几个儿媳妇也够用了。”王氏啧啧称赞。

    瑾娘咬了咬嘴唇,觉着她娘怎么跟杨震海似地。

    王氏一看姑娘脸都红了,就说,“你也别害羞,你们俩现在都搬了新家了,离你及笄也没多少日子了,圆房也没

章节目录

古代的舒心日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rouwenwu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rouwenwu并收藏古代的舒心日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