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舒心日子 作者:rouwenwu

    震海伸伸胳膊伸伸腿,感觉身体舒畅多了,想着上炕将墙上的强弓拿下来,双手一拉,尽管不是很明显但是那弓的弧度确实比以前弯了许多。这个变化让杨震海忍不住大笑起来。

    “快下来,都踩着布了。”收拾好小间出来的瑾娘就看见他从炕上抽风。忍不住嗔道。

    “哈哈,媳妇,你看我也许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拉满弓了。”杨震海下了炕,乐的把瑾娘抱起来转了一圈,他想的不多,之以为现在生活舒心了,心理负担不大,修养的好。想着自己不久或许能恢复到最佳状态,心里就一阵舒爽。

    瑾娘也为他高兴,这说明那水很有用。从此之后杨震海每日都要泡上一会。效果果然不错,甚至他身上的疤痕都淡了许多。只是看得熟了反而没有在意。

    23、杨老四结婚

    杨老四的婚礼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女人们的事是大伯母带着三个侄媳妇办的,瑾娘第一次全程跟进一场婚礼,虽然想着就算有了儿子操持婚礼也要等二十年后了,可是瑾娘还是很认真的学习,一场婚礼的讲究很多,对将来操持家务很有帮助。这个年代的事情跟现代毕竟不同规矩很多,这些瑾娘很是欠缺,而且通过这次婚礼瑾娘将杨家的亲戚都认了个遍。

    婚礼办得很是热闹,老四媳妇是杨老四启蒙老师张秀才的女儿,听说是个大家闺秀,给女儿的嫁妆很是丰厚,看面上比瑾娘还要厚一筹,那家具全部都是杉木的,那可是现在流行的。衣着首饰装了好几箱,拢共二十八抬。瑾娘倒是没想那么多,发嫁妆那天,摆了半个院子,杨震海看了倒是黑了脸,杨老爹心情似乎也并不是太好。

    之后瑾娘还是听二弟妹说的才明白,他们这边都不是特别富裕,一般二十四抬嫁妆就是好的了,他们家这三个媳妇瑾娘和老二家的都是二十四抬,老三家的更是只有十二台,他们这三个媳妇嫁妆是一个比一个少些,这原本也只是巧合,瑾娘又是晚嫁一段时间所以并没有什么。可是现在老四媳妇跟瑾娘两人前后脚几乎就差几个月结婚,老四家的一下子弄了这些嫁妆倒是有些不好,当然如果你家里真的富裕那么东西多了也无可厚非,可是她这些嫁妆有些箱子完全可以合一起,看起来就像是为了凑二十八抬而弄的。倒是想压一头似地。

    瑾娘不知道这是秀才家故意的还是怎么,或许是老二家说的有些夸张。因为她从来没想过这里边还能有事,觉着嫁妆,自然是有了多送,没了少送,哪有那么多讲究,至于这其中意思,她也不多想,也无所谓,反正用不了多久就要分家过了。日子过好过赖还是看自己。没的为这点小事生气。

    婚礼的时候瑾娘的爹娘都来了,蔓娘跟着张喜也过来了,这还是瑾娘结婚后王氏和蔓娘第一次到她这,看着自家闺女屋子里收拾的干干净净还有一些小物件显得特别温馨,刚才她大伯母跟她说话也是和和气气的,一个劲的夸瑾娘,两个弟媳见到她也带着笑脸说着奉承话。王氏想着自家闺女还真是过得不错。

    她哪知道瑾娘也是花了心思的。她没有婆婆,有些事情还是需要大伯母帮忙的,她也算是自己的半个婆婆。知道大伯母儿女都不在身边就常去陪她,或者给做点小东西,帕子荷包的,也不费什么事。两个弟媳也是一点点交来的。多个朋友多条路,就像现在她跟弟媳关系好了,他们也不会总说她的是非了。人可不能独个活的。

    瑾娘看着王氏和蔓娘心里也很高兴,上个月回娘家瑾娘往自家井里滴了十滴生命之泉,本来还以为那水井大不会有什么作用,今天看着王氏脸色红晕,皱纹也浅了很多。看来还是有效果的。这样只要时不时的给爹娘用些,不说长命百岁,可也能高寿。

    所以在老四结婚这天她是万分高兴的,并没有因为弟媳的嫁妆有任何的不快。

    老四家媳妇真让人意外,她出嫁竟然带了一个陪嫁丫头。这绝对是杨家没有想到的,杨家的头一份。

    新婚第二日看到那个跟在新娘身后的小姑娘,瑾娘都有点说不出话的感觉,那小姑娘看起来跟她年纪差不多,十三四岁的样子,长的清清秀秀的,眼神很活。

    老四媳妇有点大家闺秀的样,瑾娘看她风吹就倒的样子,心想自己虽然年小,身体看着还没老四媳妇丰润,可也没那么柔弱吧。那派头给人感觉跟这个家里有点格格不入,而且瑾娘还是第一次遇见这个时代的大家闺秀,看着十分的别扭。其实从来到这里她遇见的女人有些这个年代的特色,但是大多数跟前世农村妇女很像,因为农家孩子都要家里外的忙活,身体都很好,像瑾娘这样没做过地里活的都很少,也是因为这她对这个世界的接受度很高。她看着弱,可她除了特别重的活计家里的活都是一把抓,就是两个能干的弟妹也说不出什么。这么一会猛地出现一个大家闺秀,还真有点不适应。

    老四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看不出多喜欢也看不出多不喜欢,新婚第一日到显得有些平静,到让瑾娘感觉他们家老四是最古人的。

    杨震海几个弟弟,老二脾气暴,老三心眼实,老四跟她的感觉就是闷,从嫁到这个家,跟老四说话次数都很少,他很守礼,对杨老爹每日昏定晨省没有一次少的,对几个哥哥嫂子也十分尊敬,尤其是她和他大哥,瑾娘有时觉得,这杨老四有点读书读迂了,有点信奉长嫂如母似地。这会看着他那样子,他不会以为夫妻之道就是相敬如宾吧。

    给大家行了礼,过程就跟瑾娘嫁过来没什么不同,只是杨老爹没说什么不用管事的话,新娘子还是得跟跟着一起管家,一个自愿去的一个不情愿去的感觉肯定不一样。不过瑾娘想着新娘子这样怕是干不了家里的活,估计也是因为这个才弄个丫鬟过来。

    杨老爹对老四媳妇带丫鬟的事,有那么点不满,他们是地地道道的农家,自己还靠天吃饭呢,说不定什么时候地里遭了灾,说不定他们自己都养活不了呢,哪有钱去养活一个外人,他们这一族里,杨大伯家是最好的,家里也没买丫鬟。这叫什么事。

    家里媳妇也是不满你说你弄个丫鬟去厨房做事,说的好听是替你干的,可一样是媳妇,他们也在厨房,那不是说他们跟那个丫鬟是一个等级的了吗?

    这事很快就过去了,因为就算她带爹娘嫁过来呢,跟他们都没有什么关系了,杨家要分家了。

    杨家要分家的事情在杨家已经是众人所知的事情,早在一年前就有了定论,杨家没有主母,两个儿媳妇前后嫁进来,杨老爹也不放心交给他们管家,两个儿媳妇他都不是很放心。杨老爹想着与其这样还不如让他们分出去单过,他跟那个儿子怎么样的也不用他去管。

    没想到大儿子又回来了,结了婚,家应该大儿媳妇当,只是大儿媳年龄小,要是让她管家也怕她受委屈。那两个儿媳妇可不是什么好摆弄的。远的香近的臭,杨老爹觉着这家早早的分了,孩子们的感情还好,要是把他们强扭在一起时间长了矛盾多了,兄弟感情也会淡薄。就这样分家的事还是要进行。

    四儿子也都结婚了。应该分了。

    24、分家 新家

    分家在古时是件大事情,简单点说分家就是几个兄弟分出去单过,每户都有单独的户口,虽说逢年过节一同拜祭,可各家顾各家没有什么其他牵扯了。

    在现代基本上子女结婚差不多就算是分家了,在古代却是很严肃的事情。

    在杨家老四结婚第十天的时候杨家分家了,这天不但杨家大伯代表全族过来作见证,杨家其他族老也过来作见证,陈家以及其他三位妯娌的家里也派人过来作见证。

    这天一早众人来到杨氏祠堂,开始分家。杨家没有多少财产,除了他们现在住的一处宅子,还有村东一处老房,共三间,是上一辈分家的时候分给杨老四的,他住了一段时间那边挺偏的后来盖了现在的房子。他们现在住的一正两厢,加一个下屋马棚。住的地方就这么多了。

    杨家的地不少,当初杨震海送回来银子陆续买了不少地,水田十八亩,旱田二十二亩,荒地十亩。杨家的水田旱田都是良田。那荒地也开垦了三四年了,都是熟地了。

    家里牛一头,生产用具若干,厨房用具若干。这些都是要分的,其他各房私产归自己。

    等全部财产都亮了一下,接着就是怎么分的问题。

    “你们几个兄弟都说说吧,看看有什么意见。”族长大伯看着几个兄弟问了一句。

    杨震海看了看几个弟弟,张口说道,“我离家几年也没尽到做长子责任,家里爹娘都是由几个弟弟照顾,娘去世我也没在身边,是几个弟弟给送的终。爹就由我来照顾,家里现在住的房子我也不要,只要东头那三间草房就行,田地只要东边月亮湖边上的三亩水田。”

    他大伯点了点头,杨震海选的田就在他新买的宅基地下边,走路都用不上一刻钟,以后也好照顾,加上他买的那些地足够生活,他真的没必要跟几个弟弟争什么。

    杨老爹嘴角动动,可最后还是什么都没说,本来是想着公平分的,既然大儿子这么说,也就算了那几个以后也能生活的好点。

    杨家其他几家亲家听着杨震海的话面露喜色,一般人分家往往长子都是拿大头,杨老爹也有一份,可听这意思,杨老爹和杨家长子都不要了,那他们拿的岂不是多了?

    瑾娘跟陈老爹面上没有任何变化,这事昨天晚上杨震海把自己的想法跟她说了,瑾娘也想涂个清静,如果这个时候挣将来还不定有什么幺蛾子呢。她本想着那三亩地都不要了。杨震海没同意,那地离他们以后准备住的地方近,来回方便。再难买那么合适的了。

    瑾娘知道杨震海的家底,分家就没那么重要,相比于几个弟弟杨震海更有些,杨震海的财产就算到县城里也是富户,不过两人都不是大头,杨震海这个时候也不会大公无私的给几个弟弟填补,手上的银钱还要盖房子,用的地方多了,钱多少都是不够的,他也要为将来的日子打算,人心都是复杂的,什么东西得到的太容易了,也就不当回事了,没准你给了钱都不能有好,将来也是麻烦,反正都在跟前,要真是困难,他绝对不会袖手旁观,杨震海心里明白呢。

    之后水田正好一人五亩,地方都是挨着的,也没什么可挑的,旱田一人七亩,剩下的一亩按两亩荒地算,正好十二亩荒地一家四亩,因为夹着一亩旱地,为了公平兄弟三人抽签,以示公平。

    杨老爹手上还剩下三十七两银子,本来给老四结婚就剩下十七两,杨震海又偷偷的给添了二十两,(里边有杨震海给添的二十两。)房子给老二家了,这钱就没有他的份了,花了五两在挨着老二家的地方买了两处宅地,比老房子宅地还好一些,剩下一人给十一两算是给他们盖房子的钱。只要每家再填补个三五两就能盖个不错的砖瓦房。趁着还没种地,地也化了,正好盖起来,这之前先在原来的地方住。老房子就归老二。这么着三个儿子的房子也就算有了着落了。

    因为马上就是春耕牛还是归几家共同所有,轮着饲养。其他小件瑾娘没要,厨房用具一类的她都想买新的,自己用着也舒坦。剩下的三家协商着来吧。跟瑾娘关系就不大了。

    这家就算是分完了,基本上没有争执,杨老爹连带几个儿子签字画押,等村长还要交给衙门,官府也要出文书。

    分家之后陈老爹就走了,临走时说会带儿子过来帮杨震海他们修房子。杨家这会子肯定乱,他在这倒是麻烦,以后闺女有了自己的家,来往就方便多了。

    一家人回去,就各过个的了,杨震海几个弟弟家正分配厨房里的物事呢,这会子各家亲戚都还在呢,瑾娘嫌乱哄哄的,就拉着杨震海去看他们的新房子。

    “这房子是旧了点,修一修还是可以的,也就住一年。等种了地,农闲的时候把咱们家的房子起了。”杨震海带着瑾娘来到东边的三间屋,可是够破的了。房顶漏洞窗户没纸,门也好几个大洞。

    瑾娘看看到是没觉得怎样,修修还是可以住的。两人走进院子。空空荡荡的,前后两个大院子。三间正房,一进门堂屋就是厨房,东西两个灶,不过都塌了。东西两个屋子,屋子面积不算小,唯一好的地方就是有一口井,吃水方便些。

    “这里是当年太爷在的时候建的,地基都是石头的,木料也不错,分家的时候分给咱家,在这住了几年,这里离青山太近一到冬天的时候也野兽没吃的跑下山,咱们这就危险了。等爹攒够了钱就盖了现在的房子,这就空下了。这地方不好,也没人来买。”杨震海拍了拍房屋的基柱,想起小时候邻家小孩被狼给叼走,他爹就把他关屋里说什么也不让出屋,接着不到一年就盖了房。

    “你也不用怕,我在这呢,就是老虎下来都不怕,都开春了,山里食物丰富,野牲口不会下来,等冬天的时候咱们就能进新家了。”杨震海看着瑾娘担心的样子说。

    “咱们新买的地不是就在青山底下吗?那不是更危险吗?”

    “呵呵,走我带你去看看。”杨震海笑笑,拉着瑾娘就走,瑾娘看着他拉着的手,脸有点红,挣了一下没挣开反而被握的更紧了。

    他们走路也没走多远,瑾娘就看见一个月牙似地湖,杨震海停下来,指了指湖的对面,“你看那就是咱们家以后的地方。后面靠着青山,那里山是陡峭,除了从山上掉下来,不会有野兽从这里走,这边是石林山,也是天然屏障,剩下这边是竹林,等房子盖好了把竹林围上,在挖几个陷阱。也就没什么事了,而且竹林那边山道是人常走的,进山都从这里,野牲口一般不在这过。”

    瑾娘一看真是漂亮,他们这里比较偏向北方,没想到还会有竹林,山上还有积雪,一幅竹林映雪的景色,东边的石林,色青黑奇形怪状,远处看去就是真的是由石头长成的林子。

    靠着石林的一大块地上没有长什么东西,应该就是那块荒地,青山上和下面长了很多树木,都很粗壮年头很久的,相必春暖花开,一定是绿意葱葱。

    “青山这边是枫树林,到了秋日景致更美。”杨震海拉着瑾娘绕过月亮湖,他们将来建房的地方在半坡上,没有山道,可地势很缓等站到竹林边上,瑾娘就看到那靠着青山却是有一片树林,竹林和树林交接的地方还有一个小湖,很小也就四百多平的样子,不过很清澈。

    “这是活水,下面有泉,冬天都不会冻实,咱们就在这里盖房。”

    他指了指枫树林前边很大一块空地。空地的东边半包着有一片稀稀拉拉的树林,把那边荒地隔开,树林里的书看着也是有些年头的。

    瑾娘看着心里边高兴,“我看这林子里还有不少空地,咱们可以重点果树,石榴柿子大枣苹果桃子都种上一些。”

    “行啊,咱们就种上果树。”杨震海点了点头。

    地契现在就在瑾娘这里收着呢,不过她之前只知道,有十六亩是山地,现在看着才知道,那所谓的山地是把枫树林子也算上的,挨着石林有七亩荒地,再往这边长了不少老树。把他们家准备盖房的地盘给围了起来,环境真是不错。

    “等建房的时候,把这下面建城梯田,把地基垫高,垫平,你看从这里往外看,前边就是咱们家的水田,那边就是村子,一点也不远。”杨震海站在半坡上指了指。

    可不是,如果盖了房,视野很是开阔。瑾娘想着等着弄出梯田,这地方向很正,坐北朝南,阳光充足,或许可以种些葡萄。山下月亮湖包着的地方,三亩多湿地,围起来就可以种藕。

    瑾娘把自己的一些设想说了一下,“我们还可以找些核桃,榛子树,还要种一棵花椒树。这些都有吧?”说的兴奋的瑾娘突然想起要是没有该怎么办。

    杨震海还是第一次看到瑾娘这么活泼的样,心里也跟着快乐,听见她问就说“卖现成的怕是没有,山里见过,我进山找找,等房子盖好了,移栽过来就是了。”媳妇难得的要求什么,当然不能让她失望,那树能不能移成,倒是无所谓了,山里的野树多着呢,一棵不成再来一棵就好了。

    瑾娘听了那眼睛都眯成一条缝,看着杨震海,摆了摆手,杨震海疑惑的低下头,瑾娘快速的在他脸庞亲了一口,从结婚至今,这个男人一直包容她,溺着她,尽管他没说过喜欢爱什么,但是他用行动证明自己的在乎。瑾娘觉着自己好像也喜欢上了这个男人了呢。

    杨震海被瑾娘的动作给弄愣了,这小丫头还是第一次主动呢。再一看都跑远了。看着远处欢快跑跳的人,摸着自己的脸笑了,她的小媳妇啊。

    作者有话要说:要出远门,一个星期,存稿箱不够了,改为隔日更,下个星期恢复正常。在这里跟大家请假了。

    每次更新3000+

    25、修整房子

    第二天一早杨震海跟瑾娘早早的起来,驾着车去了集市,今天瑾娘爹和哥哥要过来帮着修房子,两人过来买些家什,之前家里的厨房用具瑾娘他们都没要,这会要买全,还好,这卖东西的都集中在一起,没用他们多长时间。

    两人先去肉脯买猪肉,“买些猪心猪肝还有肠子。”猪下水比猪肉要便宜一些。

    杨震海点了点头,瑾娘做菜很好吃,那些猪心猪肝在京城的酒楼也吃过,做的很好,可惜回家这些日子还真没吃过。而且比肉便宜多了。

    “大油,五花肉,这些红肉多少钱,哦,要点这个。”瑾娘有点想吃锅包肉了。

    买了二十来斤猪身上各种肉,足够吃些日子了。

    这个季节也没什么蔬菜,买些鸡蛋,萝卜干,还看到一处买栗子的,瑾娘买了半口袋,这个时候食物种类太少了。

    去铁匠铺,买了两口大锅,瑾娘还是头次知道买锅在铁匠铺呢。

    两人快速的把东西买好,架着车回去,直接把东西送到村东,这里离杨家太远,要是做好饭往过端就有些麻烦了,还不如直接在院子里搭个临时灶台。

    俩人到的时候看着陈老爹和杨老爹带着几个人正把房顶瓦片运下来呢。房顶上长满了枯草,有的地方都漏了,要修一修才能重新上瓦。

    瑾娘一看,除了他两个哥哥,杨老二也在这,还有两人面熟但是不认识,进了院子就看王氏跟蔓娘一人拿着一个桶,里边是刚打的水。

    “娘,姐,你们怎么也来了。”

    “能不来吗?你一个人怎么忙得过来。”

    “就知道你们能置备。正好这边灶都搭好了。就剩锅了。”蔓娘笑着上前。

    “姐,家里不是忙吗,耀祖放哪了?”

    “给我婆婆带着呢,这不是想着,你们缺人手,你姐夫也过不来,就让我两个小叔子跟着一起来的,耀祖我婆婆给带着呢。”

    “本来你两个嫂子也是要过来的,哪成想竟然一起有了,可不敢让她们来了。”王氏说着那脸上的笑容就止不住。这一下子俩儿媳妇竟然一起有了真是双喜临门。

    瑾娘一听也跟着高兴,“真的,几个月了?”

    “才一个月,俩人竟是前后脚。”

    瑾娘一听,可不就是她将生命之水滴入水井之后的事,难道这水还能让人容易受孕不成?也不知道有没有关系。

    今个瑾娘做大厨,主要是那猪下水王氏跟蔓娘不会弄,猪心猪肝煮熟切冷盘站着蒜酱吃。肠子用盐搓洗几遍,又用醋搓了一遍,基本上就没味了。

    中午时间短瑾娘作了红烧肉,姜丝肉,拌萝卜,贴了大饼子,鸡蛋汤。都是自家人,东西更要做好。

    瑾娘的手艺是不错的,这会上集市把调料也置备的很全,做出来的食物比起大厨也不差什么,中午这顿饭让大家吃的都挺好的,等吃完了,就开始惦记晚上那顿了。

    猪心猪肝煮好了切了就行,肠子挺多,瑾娘嫌费事做了卤肠,做好了,蔓娘尝了一个劲的说好,想了一会,跟瑾娘说“妹子你这卤肠的方子给姐咋样,这东西正好放在我们铺子买,不耽搁啥。姐算你三层分子。”

    瑾娘一听笑了“姐,刚才怎么做你不是看见了吗?回去自己做就好,又不是什么稀罕物。我可不要什么分子。”她正是不知道怎么让家人生活好起来,这东西钱是不要的。而且据他所知卤菜可是很早就有的了,好像唐朝以前就有的。根本不算什么独家秘方。

    “那可不行,姐也吃过别家的,可没你这做的好,而且那大肠处理的一点异味也没有。这东西肯定好卖。”

    这个时代是保守的年代,交通信息不够发达,人们也固步自封,很多东西都攥在自己手里。所以尽管这东西多少年前就出现了,可会的人还是极少的,现代的菜谱一般只要百度一下就能找到,瑾娘爷爷不太会做饭,翻来拂去就那么些,瑾娘从小就自己琢磨,上学后更是上网查一些家常菜谱等放假了就给爷爷做着吃,这个卤菜更是她试验过的,味道非常不错。

    而且蔓娘给出三层分子也是想着这手艺是瑾娘从杨家学的,她也怕瑾娘给了她用,杨家有什么意见。却不知道这根本就是瑾娘自己的,谁让她从娘家根本没有做过什么厨房的活呢。

    瑾娘想了想,“姐,要不这样,三层就不必了,就两层吧,也不要给我,直接给爹娘。”

    王氏刚想说什么瑾娘就打断她“娘,您也别推,我这不缺钱,家里哥哥都有了孩子了,老三也上私塾了,他要是能学,还要供他考秀才呢。那一样不用钱。”

    “这哪行,你公公虽说对你好,可你要是这么向着娘家,他们也要不乐意的。”

    瑾娘笑着摇头,“没事娘,这手艺是我无意学的,不是杨家的。他们不会说什么。”

    王氏有些奇怪刚想问是从那里学来的,就看见几人抬着木头往这边走,就住了声。

    等他们走过去,瑾娘又教蔓娘一些话,就差过去了王氏也没再问。

    瑾娘还真是没把这当回事,她现在心思也没在这挣钱上,一方面手头上宽裕,另一方面,她更注重的是他们的新家,她手上有生命之水,完全可以将新家那片地经营成世外桃源,有了生命之水差不多就是种啥得啥,收入也不会少,日子只会越来越红火。她和杨震海都不是善于经营的人,真让他们去做生意他们做的反而不快乐。日子还是要舒心才好。没必要自寻烦恼。

    不过晚上还跟杨震海说了一声,跟她想的一样杨震海并没有在意,他还替瑾娘跟老爷子说了,这本来就是瑾娘的本事,老爷子没说什么。

    杨震海倒是对齐民要术有些在意了,想着瑾娘看它都能琢磨出来那么好的吃食,还真是一本有用的书。等细看了还真是不错,脑子里活了很多,没事就去杨老爹那边跟老爷子研究一下种地的事。两相印证,觉着那书还真是好。当然关于后面食物加工的,他没什么兴趣,根本没看,反正有自家媳妇呢。

    因为这还夸瑾娘有眼光能买到这么好的书。对于以后瑾娘鼓秋出来的一些吃食什么的,就没有怀疑过,认为是理所当然,让瑾娘没了限制。

    他们这旧房子只修了修房顶,换了门窗,另外干脆在堂屋北边弄个隔间,这就跟那边小间差不多。不过这边因为不用烧炕,所以就用泥做了围炕中间放着大木桶,这样泡澡时候水一直热着,杨震海现在是一天不泡身上都不舒服,自然瑾娘这小小建议不提他也会这么做的。这么一来堂屋根本就是厨房和浴室的结合,吃饭待客就需要到老爷子的东屋了,屋子还是小了一些,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凑合一年就好了。

    加盖了隔间重新搭炕,时间长了点,三天才修整好。东西房贴了纸,虽说没有那边整齐可也不错。这三天除了做饭,王氏和蔓娘就帮着瑾娘收拾东西。她嫁过来时间不长,东西也好收拾。那边炕烧了一天一夜,就干透了。用了半天就搬到新家了。

    陈家兄弟还有张家兄弟跟着杨震海又去帮老三老四家干活。他们盖新房,时间更慢一些,不过村子里人都来帮忙,老三家的只比他们多用了四天,老四家的用了十四天。人多好办事,老三家盖了泥土房。也就房顶加了瓦片,三间正房一间西下屋,连带做吃的全算上也就花了五两。等瑾娘知道也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这省的也太过了吧。只是分了家,他们也不好说什么了。老三是个老实人,平日做活是把好手,只是心眼实,媳妇说啥是啥,别人也没法说。

    老四家盖的青砖瓦房,三间正房,两间厢房,还用青砖围了墙,很整齐,门窗雕花,看起来很讲究,瑾娘看了细打量,看那木匠很是精细,等他们家盖房的时候或许可以请来。老四对这些事情是不管的,四弟妹看着也不是能支起家的,反倒是丫鬟槐花管家井井有条,里里外外很能管事。

    就这样三家全部搬入新家,杨家分家结束。

    分家后家里的事情就是瑾娘来做主了,做事情很方便,对家里的事,两个男人是不怎么管的,老爷子不用操那么多心,杨震海不用总惦记弟弟家不省心的事。总体上来说他们三个分家后都很满意适应的也很快。

    自己当家做主了事情就多了起来,瑾娘先是给杨老爹做了新的被褥,把老爷子用的东西里里外外换了个新,然后杨震海的春装做了两套。现在自己当家了,一日改成三餐。她自己倒是吃不了多少,可杨震海这些天早早就起来去开荒地,每天都挺累的,一天再两顿饭,可不够了。

    杨老爹实际上才三十八岁,这个年代的人看着显老,可也正经的是壮年,只不过身体不好显得好像五六十岁似的。这些日子他们喝的用的水瑾娘都掺了些生命之水,他身体好了很多,饭量也增加了,一天两顿饭,一顿吃的太饱,晚上又太饿,对胃也不好。

    瑾娘看了那片地后就想着怎么安排,闲着没事的时候就拿着碳棍画了图,等搬过来第三天晚上拿给杨震海看。

    “唉,媳妇你画这个真不错,之前就听说你家具设计的不错,没想到房子也不错。跟京城的房子很像呢。”杨震海觉着自家媳妇总是能给他带来惊喜。

    “你怎么知道家具的事?”瑾娘拄着炕桌问。

    “丈人跟咱爹说的。我听到的。”杨震海笑了笑,还是那天老爹喝酒闲聊的时候问的,瑾娘嫁妆家具是谁做的,想着以后好请人做家具,也是哪个时候才知道的。

    “来跟我说说你怎么想的。”杨震海指了指瑾娘随手画的图。

    瑾娘也乐呵给他说,自己新家还是按照自己的意图来建住的才舒服。不过这样一来房子用料可能就多了,不过她觉着把自己以前的愿望实现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情。

    分家了,可耕地就不能分着做了,家里就一头牛,几家得轮着来,不过他们家里的荒地都是没开垦过的,地得深翻,杨震海就没用牛,找到铁匠给他们家梨改了一下,干脆用马耕。杨震海准备自己买一头牛,做活也方便,杨老爹为这事正四处打听呢,不过这个时候卖牛的很少,转悠几天也没什么收获。

    荒地耕出来,种点黄豆绿豆红小豆包谷,他们这荒地边上,有一条溪水从山上流下来的,浇地很方便。

    杨震海去耕地,瑾娘也没闲着,这时候根本没什么菜可吃,她就惦记自家的竹林子,这竹林子还是挺奇怪的,就长在这一片,其他地方就没有了,现在他们家买来一半,竹林里出产的东西还挺多的,这个时候是挖春笋的时候,她以前的家乡是偏北方的,不过上大学的时候却是南方的城市,生活习性也受些影响,竹笋的吃法她还是会很多的,当然瑾娘更念念不忘的就是寝室里同学从家里带来的酸笋,她的家乡几乎家家做酸笋,每次放假回来都要带些酸笋和腊肉,就在寝室里用酒精块烧菜,虽说总是缺少调料,火候也不大,可是寝室里的女孩子们都喜欢那种味道。也是因为这,瑾娘也学会了做酸笋和腊肉等一些南方食物,口味也跟着改变很多。

    30公分的嫩芽砍下来,去皮切成片,放入煮沸消毒并且暴晒过的坛子中,倒入清早没见过太阳的井水。做法很简单。瑾娘买了篮球那么大的小口坛,第一次制作了两坛,一坛子用的普通井水,一坛子用的加了两滴水之母的井水。

    等过了十天打开一看,两坛子都成功了,不过那普通井水做的酸笋味道很大,有股什么东西坏了似地味道,另一坛就差些,口感上也比普通井水更加鲜美。

    酸笋刚好的时候,瑾娘特意买了猪肚,做了酸笋炒猪肚,拌酸笋。爷俩之前都闻到那味道,上了桌子有些踌躇,杨震海看着瑾娘期待的眼神勉强吃了一口,却不想一下子喜欢上那个味道,筷子就不停的夹,老爷子尝了一口,筷子也没停。瑾娘看着眉眼带笑,这么着,他们家就有了一道常吃的菜了。

    等这一批酸笋吃没了,在往里边续些就好了,以后的味道会更好,不过瑾娘将那坛子普通井水做的酸笋水倒了,换了兑了生命之水的,那坛子普通的酸笋也被她给杨家几个兄弟家分了。

    结果等第二天,这几个弟媳就全过来了,跟她学那酸笋的做法,瑾娘也没藏私,一一教了。

    26、春耕 酸笋惹是非

    这几天阳光充足,荒地犁好了,杨震海又把后院地给耕了一遍,两人一起种些菜,他们这三间房原本就有土围的院子,之前修的时候加固了一下,前后俩院子,前院小点,西边一个简易的马棚,东边是一块空地,瑾娘已经管大伯母要了一株葡萄种下了。后院很大,足有一亩多,早早的就让杨震海深耕了,种些蔬菜。

    杨震海在前面刨坑,瑾娘在后边下种,她自小长在农村,大田里的活不会做,这种些菜还是可以的。两人速度还是蛮快的,一上午就把种子都种了下去。

    中午就瑾娘跟杨震海两人吃饭,老爷子去帮老二家的耕地去了,这段日子身体养的好,一身的劲,待也待不住,儿子那边也放心不下。

    就俩人瑾娘做了刀切面。简单的葱油面,加了鸡蛋,还有酸笋。味道不错,杨震海一人就吃了一大盆。那饭量没的说。

    吃了饭,瑾娘刷碗,杨震海看缸里没有多少水了,就要去打水,“你先别打了,刚吃了饭,一折腾胃再不好了。”瑾娘赶紧制止他,看他吃了那么多,她都有点撑得慌。

    “没事。”摇了摇头,拎着桶就出去了。他这身体是越来越好了,之前身上因为一些伤处没有处理好,身上偶尔酸痛都没了,白天做活一点一不费事,有都是力气,更奇怪的是眼神听力都好很多,身体素质提高不止一倍。他自己想着或许是生活安逸精神放松才让身体有些进步?

    瑾娘努努嘴,没再管他。觉着那生命之水效果确实不错,杨震海身上体现的不多,老爷子那却变化很大,以前身上关节痛的毛病几乎不见了,人也精神了,下地都没问题了。

    杨震海那水缸还没打满的时候,就听见老远的有人喊。

    杨震海拎着木桶走到门边上往当院心看。

    “震海啊——你爹在吗?快去看看吧,老二家的和老三家的打起来了。”村里本家六婶子,颠颠的跑来大声喊道。

    杨振海一听放下桶,就要往外走“六婶,怎么回事?在哪呢。”

    瑾娘一听也要往外走,“你在家吧。”杨震海听见声,摆了摆手让她回去,女人打起架来可不比男人打架弱,瑾娘那小身板去了在被牵连了。

    瑾娘想着自己去也不顶事就停下了,回屋把屋子收拾干净,刚洗了手,就听院子里一堆人走路的声,出门一看,杨老爹带着几个儿子儿媳妇都来了,老二家的和老三家的脸上脖子上都有一道道红痕,看着是抓伤的。倒是老二老三没有什么,就是沉着脸。

    瑾娘看了一眼杨震海,那脸黑的跟锅底似地,看样子气了够呛。

    啪——老爷子拍了下桌子,“这下可好了,把脸都丢尽了。说说,到底为了什么?”

    老爷子话刚说完,下边老二家的跟老三家的你一言我一语的就把这事给说了,虽说话语里都是自己这边有理,也让在场的几个人知道这事是怎么发生的。

    说起来这老二媳妇和老三媳妇打架起因还在瑾娘这,之前瑾娘做了酸笋交给了几个弟媳,很平常的一件事,只是老二媳妇回去一合计,这东西味道这么好,送到县城的酒楼也能卖些钱,她也是个能干的,一下子就做了二十坛,瑾娘他们竹林西边的林子被她挖去不少,他们这边竹林也就这么一点。

    酸笋做好的时候老二媳妇带着去了县城酒楼,还真被看上了,一斤能卖十二文。这个价格可是不低。让她挣了一笔,可没曾想下次去那酒楼不干了,要每斤五文钱收购,他们也不那么急切了。老二媳妇一打听,好家伙,竟然又出现一家做酸笋的,那人还是老三家的娘家兄弟。这下可把她气坏了,回到家就跟老三家的干上了。

    等听两人说明白了,屋里气氛有些不好。虽说当初瑾娘没有说做法不能往外传,可现在的人什么东西都讲究秘方,那怕这根本不算什么,老三家的把这事教给娘家人,还跟婆家嫂子打擂台,这就不地道了,说不好听的就是吃里扒外。

    瑾娘这会也皱了眉头,她跟着两个弟媳在一起也生活过一段时间,对他们两人也算是了解,老二家的爱攀比嘴碎,可她却是真正过日子的人,家里外边活都是一把抓,特别好强,摸透她的脾气倒也很好相处。为人也不小气,别看老三家跟她关系不好,可她对老三家的儿子却不错,嘴上念叨可那次老三家儿子去她那都能吃到饭,在家里怎么闹腾也不嫌烦,这其中或许有些显摆的意思,但是也可以看出她心是不坏的。

    老三家的瑾娘就没有办法喜欢,小气吝啬,见人皮笑肉不笑,没有真心,就是对待老三也是一样,老三挣得银钱全都放在她手里,可是还总哭穷,家里吃的穿的啥啥没有,跟家人也处不来。或许在她心里根本没把他们当做亲人吧。

    所以这回她心里是站在老二媳妇这边的。

    老爷子这次气的够呛,感觉一个个都不省心的,之前对于老三家的就盖那么个三间土房心里就不舒服,一样的儿子就他家那么破,知道的好说,不知道的还不定说他这个当爹的偏心眼呢,这次又弄出这个事。

    老三媳妇这会也不像以前那样不说话了,许是分了家也敢说话了,“爹,这可不赖我,当初大嫂教的时候也没说不许往外传,再说我娘家那边可有一大片竹林,没的二嫂能送酒楼我们就不能送。”

    “还你们,你是那家人,嫁到我杨家就是杨家人,你这是胳膊肘往外拐,你把那方子给你娘家你问过你嫂子没有。一点不知错。还有你,事情出了就应该跟你男人说,自己跑到兄弟家吵闹,成何体统,没的让人看笑话。”杨老爹把两个儿媳妇都骂了,又瞪了两个儿子,“你们俩个也是连媳妇都管不住要你们有什么用。”真是不省心的。

    老二和老三都老老实实的听着,刚才他们都让杨震海给踹了两脚,这会也不敢分辨什么。老三心里特别不舒服,这事他从头到尾都不知情

章节目录

古代的舒心日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rouwenwu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rouwenwu并收藏古代的舒心日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