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安康第21部分阅读
福气安康 作者:rouwenwu
用了心思的。至于那五十两银子,也差不多还清了。
苏文清微微一笑:“惠娘,我教你一个法子,保准你哥立马蹦回家来。”
“什么法子?”李惠娘瞬时瞪大眼睛。
苏文清附在她耳边,低声耳语几句,李惠娘听着,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这,这能成吗?”
“照我说的去做,准没错。”苏文清嘴角勾勒出一抹笑意。
“可是,”李惠娘仍在犹豫,“我哥要知道我唬他,肯定会骂我的。”
“那你不管你母亲了?”苏文清提醒她,“你母亲可有好些日子没见着你哥了,老人家最容易忧思成疾,你就当尽尽孝心,宽慰一下你母亲的心,如何?”
李惠娘低头沉默不语。
“好了,”苏文清提起食盒,看了看仍下不了决心的李惠娘一眼,“惠娘,法子我已经帮想好了,至于做不做,如何去做,那就是你的事情了。”她含着笑,转身轻快地朝后堂走去。
她给李惠娘的法子是:告诉李兴旺,母亲病重,速归。她就不相信,李兴旺这个重情重义的大孝子,听到这个消息还能说出什么“事业为重”的话来,平心静气地赖在土窑里不回家!
虽然是骗人的伎俩,但善意的谎言应该可以被原谅的。
把食盒提到后堂,放在桌子上。苏文清转身去浇窗台上的白芍,透过窗子,却看见了青衣小轿的一角。
如果出现一两次,那是偶然,但出现的次数太过于频繁,的确让人不得不心生疑惑。
关于仁和堂后面的那块空地,苏文清前两天去找过地保,并以五十两银子买了下来,不久之后将会建起一幢两层阁楼。如今这块地也买下了,青衣小轿地仍频频出现,那只能说明,这轿中的人并不是冲着仁和堂后面那块空地来的,而是另有所图。
苏文清把熬好的药倒出,盛在粗瓷碗里,捧到前堂,递给苏氏,马上有个早早候着的小厮走了上来,捧了药道了谢走了出去。
苏文清挨近李惠娘,一边帮她捣药,一边随口问道:“惠娘,你看到外面的那顶轿子没有?”
“你说的是那顶青色的轿子吗?天天都停在那里,是来找人的吧?”李惠娘头也没抬,双手上下翻飞如蝴蝶,娴熟又快速地分拣着药材,显然对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
“哦,这样啊。”苏文清微眯了一下眼。
“轿里的人进来看过病吗?”苏文清看着外面,再问道。
李惠娘摇摇头:“我不知道。”继而笑道,“人常言,病来如山倒,哪里是拖得的?”
苏文清想想也是,不过一个人不来看病,却一天在药馆门口守着,倒真是怪事一桩。
傍晚时分,苏氏关上药馆的门,一路跟熟识的街坊邻里打着招呼,走回小莲子庄。青衣小轿终于有了响动,一名四十多岁的颌下有着几绺黑须的中年男子跨出轿门,目光忧郁地望着苏氏的背影许久,直到那道背影消失不见,才重又坐进轿里,招呼小厮把轿子抬走。
墙角后面,转出苏文清的身影。这一回,她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轿中人的样子,那细长的眉眼,那宽阔的额头,竟和苏氏有几分相似之处,莫非……
***
“小清,你说你要引蛇出洞?”张二花愕然道。
苏文清点点头,目光落在案几上的三足鼎炉上,小巧精致的茶壶正“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水开了,茶香在正厅里铺散开来,令人神清气爽,精神振奋。
她转身取过淡绿色带了蕾丝花边的杯子,斟了一杯香茶递给张二花,道:“嗯,你去帮我找些人手,现成的就行。还有,小鹏不是还没去学堂吗?让他也来帮忙吧。”
张二花拧了一下眉头:“这样能行吗?”
苏文清斜睨了她一眼:“莫非你还有别的更好的法子不成?”旋即一笑,捧起茶盏,啜了一口香茶,幽幽叹了口气,“我只是不忍心,让轿中人等太久……”
茶香袅绕中,苏文清神情静肃,笑意自唇边敛去,湖水般的眼眸平静无波,却闪耀着煜煜光华。
张二花知道,苏文清每次出现这种情情,就表示她已作了决定。同时,张二花也觉得有些兴奋,这是一场早就设好的局,为的就是拨开迷雾,看到事情的真相。
两天后,苏文清到“仁和堂”去,李惠娘一见到她,马上脸上绽开了花,笑嘻嘻地让她进来坐。
一见到她这副喜逐颜开的神情,完全不像前两天那般愁眉深锁,苏文清就知道她把事情办妥了。虽然挣扎了两天,但还是去做了,而且,效果还是出奇的好。
“怎么,惠娘,有什么喜事啊,笑得这么开心?”苏文清故意逗她。
“小清,我真的要谢谢你。”李惠娘把她让到前厅里,又搬了张凳子让她坐,还倒了杯水过来。“多亏了你那个主意,如今,我哥天天都回家了。”
“哦?”苏文清故作不知,“什么主意?”
“小清,你不记得了?”李惠娘嗔怪地看了她一眼,“就是那个唬我哥回家的主意啊。”
苏文清笑笑:“那个主意可是你想的,如今你哥回家了,你母亲也能见到你哥,不用老是担心他,实在是值得庆贺。”
“小清。”李惠娘有些感动。
事实证明,善意的谎言有时候真的会给人带来幸福,带来快乐。
夜幕降临,药馆里的人已经散去了,苏氏关好最后一道门,落下最后一重锁。就在这时,从左侧突然冲出一伙蒙面人,以极快的速度闪身到了苏氏身后,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呼救声也来不及喊出口,就被人用破布堵了口,用黑布蒙了眼睛,缚了绳索,扛起来就朝弯弯曲曲的巷子钻了进去。
苏氏心下骇然,拼命挣扎,无奈口不能言,眼不能看,身上的绳索一圈一圈缚得很紧,一点也动弹不得,唯有任其摆布。只觉耳边风声呼啸,那伙人竟跑得极快。
“仁和堂”旁边的那顶青衣小轿,突然剧烈摇晃起来,那个四十多岁的颌下有着几绺黑须的中年男子慌慌张张地跨出轿门,目光惊惶失措,连脑门磕了桥顶也不知晓。
“锦云,妹妹”中年男子急切而悲痛地呼喊道,连轿子也不要了,急匆匆地招呼轿夫一起追了过去。
不远处停着的一辆马车上,窗帘被掀起,露出两张年轻姑娘的脸,一个姑娘面容沉静,明媚的大眼睛微微眯了一下,似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在意料之中。另一个姑娘则一脸佩服地望着她:“小清,果然如你所料。”
明媚大眼的姑娘轻浅一笑:“二花姐,我们走吧,我请你看一出兄妹相认的大戏。”(!)
第二十六章富丽马车来接人
苏氏忽然觉得身子猛地停顿了下来,模糊中有倾斜的感觉,接着便是双脚触到了坚实的地面。
蒙在眼睛上的黑布被拉开,突然遭遇强光,苏氏不由眯起了眼。往四周望去,见自己身处郊外的一片树林之中,身上的绳索被解开,零零落落地散落在不远处,而那群绑架自己的黑衣人,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齐膝高的野草随风左右摇摆。苏氏定下神来,疑窦顿生。
这伙强盗,绑了她去,却又不伤害她,未免太奇怪了。
树林那头,一个中年男子踉踉跄跄奔跑而来,后面跟着两个人,那个中年男子一边跑一边喊着:“锦云!妹妹!”
他跑得太过于惶急,像是被地上的石头绊了一下,身子往前仆去,幸好后面两个人眼明手快,一把拉住他。
苏氏看得眼眶润湿,不由叫道:“哥……”赶紧上前紧走几步,扶住中年男子。
执手相看泪眼,亲情真的可以化解所有隔阂。
苏文清踏着地上的落叶、枯枝和野草款款而来。她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笑容,晕染了漫天红彤彤的晚霞,似乎连云彩也带上了幸福的笑意。
“娘,让您受惊了。”苏文清在苏氏面前屈膝跪下。
苏氏看着突然出现的女儿,瞬时明白了怎么一回事,眉心也紧蹙了起来:“小清,你……”
“娘,我是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再说,让舅老爷一直在仁和堂门口等着,也不是办法,所以我就……”苏文清仰起头,看着苏氏,目光清亮。此举虽然鲁莽,但效果甚好,达到她想要看到的结果。
“这就是你说的,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苏氏又气又怒又好笑地望着女儿。
“锦云,这可不能怪贤外甥女。”苏老爷笑呵呵地扶起苏文清,“你叫小清对吧?都长这么大了。”想到刚才那惊险的一幕,不由哑然失笑,没想到自己一把年纪,居然掉进了一个年约十四五岁的女娃娃设计好的圈套里。
苏老爷定睛看着面前多年来素未谋面的外甥女,见她容颜俏丽,别有一番卓约的风姿,年纪虽小,但眉宇之间却流露出一股从容沉静,不由心下暗暗称奇:“小清倒颇有男儿之风,若要是个男儿身,必有一番作为。”
苏氏瞪了女儿一眼:“大哥,你还夸她?清儿是越来越无法无天,连自家人也算计起来了。”随即想到刚才苏老爷提及的“男儿”,脸上的神色不由黯了一黯。
苏文清何等聪慧机灵,见苏氏暗自伤神,马上知晓苏老爷说到了苏氏的痛处,勾起了苏氏对自己哥哥苏辰宇的沉痛哀思,忙转移话题道:“舅老爷,小清知错。小清冒犯了舅老爷,还望舅老爷恕罪。”说着就要跪下去。
苏老爷赶忙伸手拉住她:“小清,这哪能怪你呢。如果不是你来这一出,舅老爷至今都鼓不起勇气跟你母亲相认呢。”
兄妹相认需要鼓起勇气吗?莫非,这苏老爷做过什么对不起苏氏的事情?苏文清目光微闪,若有所思地看了看苏老爷。
“大哥,这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好了,何必再提?”苏氏微微笑道。
原来这苏老爷,就是苏氏的同胞哥哥苏锦书,苏杭一带名医世家苏柏年的大公子。苏家世代行医,在苏杭一带颇有名气,育有一子一女,秉着“银针渡|岤之法只传女不传男”的祖训,苏柏年只把这祖传秘方传给了女儿。苏锦书早年参加了科考,中了进士,娶了珠宝大商梁氏的女儿,至此以后,专门从事南北方的珠宝金银器的销售。
十几年前,苏氏因爱慕一个穷酸秀才的才华,仰慕其人品,不顾家中双亲的强烈反对,效仿汉代的卓文君,与那个秀才寅夜色私奔,去了北方,一晃十几年音讯全无。苏柏年夫妻二人急怒攻心,宣布与女儿断绝关系,却忍不住牵挂女儿的安危,竟一病不起,几年之后,双双先后过世。从此,苏氏这一名医世家渐渐没落下来,在苏杭一带销声匿迹。
苏文清在看到苏锦书的真实面容后,心下早产生了怀疑,再看他几日来在仁和堂旁徘徊不定,便猜测到了几分。待差人暗中调查后,反馈回来的信息更加证实了她的猜想,于是,她便设了这样一个局,以亲情来逼出事情的真相。
苏氏想起平日里双亲对自己的疼爱,自己未尽孝道,反而累及双亲,不由泪湿双睫。
“苏大娘,今天可是你与舅老爷重逢的大喜日子,您怎么哭起来了?”张二花从不远处的马车上下来,行至跟前,正好看见苏氏拿着丝帕抹泪的情形。
几个蒙面人也从树林那边走了过来,卸了蒙在脸上的黑布,原来是张展鹏与小莲子庄的几个小伙子,齐齐上前给苏氏作揖赔罪。
苏氏忙擦干眼角的泪水:“谁说我哭了?我这是高兴。”
众人又说笑了一阵,拥簇着往苏氏蘑菇园行去。
苏老爷打发了轿夫回去,并在蘑菇园里用了晚饭。十多年未见,兄妹俩自有说不完的话。苏老爷又问起苏氏的近况,得知八年前,苏辰宇不幸遇难,不免唏嘘感叹一番。又得知苏氏开了“仁和堂”,把祖传的医术发挥光大,这才欣喜起来,再后来听说外甥女的永慈药行的南北药材商线枢纽地位,更把苏文清大大夸奖一番。两人聊至深夜,方才散去。
翌日清晨,苏文清刚从霞光中醒来,就听前院一片喧闹声。掀开窗帘,往外望去,见前院里停驻着一辆富丽堂皇的马车,粉红的流苏轻轻晃动着,四个角挂着琉璃灯,就连车厢前面的门帘也是用上好的锦缎织就的,一大朵一大朵的牡丹绽放得正艳。马车左右,规规矩矩地站着两个十四岁左右的丫环,梳着双丫髻,鬓边戴了一朵纱花。马车前,站了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婆子,穿金戴银的,打扮得十二分的光鲜,不住地朝苏文清这边张望。
苏文清暗想,莫不是这么早就有生意上门了?这户人家,未免太心急了点。拿起梳子,对着铜镜随意把鬓发挽了挽,披了件衣服,便向那个老婆子迎了上去。
那老婆子在院子里站了半晌,见四处静悄悄,想必自己来早了,正暗自后悔,不过,既然是老爷亲自交待的,自然怠慢不得。正躇蹰间,见一个小姑娘在晨光中迎面走来,那年纪和样貌与老爷描绘的有几分相像,便上前试探问道:“这位姑娘,请问你可否姓苏?”
苏文清莫名其妙地点点头,开什么玩笑,外面的横匾不正清清楚楚写着“苏氏蘑菇园”吗?“不错,我姓苏。”
老婆子顿时笑了起来,满脸的皱纹舒展成一朵盛开的菊花:“你就是小清姑娘?呵呵,好俊俏的容貌,难道老爷惦记了一晚上,今早上非要老婆子赶早过来接……”
见那个老婆子还要喋喋不休往下说,苏文清不由略感头痛,她作了一个制止的手势:“慢着。这位老妈妈,你认错人了吧?我根本不认识你家老爷。”
老婆子一脸堆笑,丝毫不理会苏文清的疑问:“姑娘,你叫做苏文清是不是?你不认识我家老爷不要紧,只要我家老爷认识你就行了。”说着,不管苏文清答不答应,拉起苏文清就要让她上马车。
苏文清心思一转,顿时明白了怎么一回事。她嘴角微微往上翘,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这位老妈妈,你家老爷也姓苏吧,叫做苏锦书对不对?”
“啊,对呀,姑娘你终于记起了来。”老婆子喜道,转身喊道,“碧枝,碧莲,你们两个还杵在那里干什么,还不快把姑娘扶上马车?”
见站在马车两侧的那两个丫环走上前来,苏文清忙道:“老妈妈,你看看我,蓬头散发的,到舅老爷家去,那该多失礼人呀。”从钱袋里摸出一锭银子,塞到那位老妈子手里,“老妈妈,就请您和两位姐姐到大厅里坐坐,喝杯茶,吃吃点心如何?待我梳洗完毕后,就一起跟妈妈过去。”
老婆子暗自掂了一下银子,沉甸甸的,至少有五两银子,顿时脸上乐开了花:“苏姑娘说哪里话,姑娘是贵客,我们等多久都是愿意的。”
苏文清笑笑,笑得意味深长。把她们一行人带进正厅,煮了茶,拿了桂花糕等小吃,便自去梳洗了。
等李婆子喝完一杯茶,吃过两块桂花糕后,便看见一个姑娘自门口处娉娉婷婷而入。
湖水色的衣裙,每行一步便激荡起一圈的涟漪,又如一池吹皱的春水,波光粼粼。七支七色的珠钗斜插于高挽的云鬓之中,看似散漫暗蕴精巧。再往脸上看,略施粉黛的脸上,明眸皓齿,明艳无双。李婆子忽然觉得,眼前这位姑娘,就好似一颗深埋于沙土之下的珍珠,一旦重现人间,便迸发出绚丽夺目的光芒,就连家中那两位娇滴滴的富贵小姐,也不及她的五分之一。
“老妈妈!”
苏文清清脆的叫声唤醒看呆了的李婆子,她尴尬地呵呵笑道:“姑娘这一打扮,真是仙女下凡般,连我这个老婆子都看傻了眼。待会老爷见了,不知道要怎么欢喜呢。”说着便招呼跟随的两个丫环前头带路,自己则伸出手去搀扶苏文清。
苏文清笑笑,知是那锭银子发挥的效用,也不推辞,任她搀扶着,上了华丽的马车。随着马车前头的小厮一声吆喝,马车徐徐地朝扬州城城东的方向驶去。
(各位女同胞们,节日快乐!)(!)
第二十七章不简单的苏府夫人
马车约摸行走了半个时辰,停在了一所大宅子前。苏文清抬手,挑起一角的窗帘朝外望去,见前面是一座气势雄伟的大宅子,朱门紧闭,门前,立着两个灰色衣衫的小厮,旁侧还矗立着两只石狮子,带些张狂跋扈之势。
苏文清知道这些大户之家,最讲究的是规矩,便低眉顺目,任由李婆子搀扶着,由大门旁的角门而入。
苏文清想,这次苏锦书这位舅老爷接了她过来,无非是想让她认识一下现成的舅母,还有一帮的表兄弟姐妹而已。毕竟是亲戚,又都在扬州城,以后碰面的机会多的是,先认识一下也是好的。
走到垂花门前,李婆子便让苏文清在这里等一等,她先去回过夫人。苏文清应了,那婆子便带着两个丫头进去了。
苏文清快速往里瞄了一眼。见里面是一个正房大院,前面是一个大厅,后面是五六间上房,皆雕梁画栋,很是气派。大厅的门前立着两个十五岁的丫头,目不斜视地站着。两旁的游廊挂着一些精巧的鸟笼,里面是色彩斑斓的鹦鹉,或在展着翅膀扑腾着,或低垂着脑袋在觅食,想必是府里哪个公子哥小姐们爱好。
苏文清看了一会,觉得无趣,正把目光调回到自己的脚尖,就听旁边一个娇滴滴的声音响起:“哟,这不是苏姑娘吗?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苏文清抬头望去,见一行人正向她所处的这个院子走来,佩环叮当作响,香气袭人。
这一行人中,走在前面的是三个大家闺秀模样的人,一红一紫一粉蓝,穿着大红衣衫的圆圆脸蛋的那个姑娘她不认识,其余那两个她是认得的,不久之前在明记陶瓷店还见过面。一个是扬州城盐商孟书桓的大女儿孟秋苇,另一个是扬州城粮商范可铭的小女儿范明霞。刚才说话的正是穿着粉蓝衣裙的范明霞。
上段时间在明记陶瓷店,见他们尽逞口舌之能,斗得个你死我活的,如果竟然能手挽着挽手,亲密无比地走过来,这样的“交情”连苏文清都佩服不已。
“妹妹,何必跟这种人过意不去呢?”孟秋苇笑意盈盈道,那笑意,却从深处透着一股寒意。
“她怎么站在这里?”范明霞向那个大红衣衫圆圆脸蛋的姑娘问道,眼角再向苏文清这边鄙夷地扫了一眼,“你家的哪门子亲戚?”
圆圆脸蛋的姑娘摇摇头,头上金光闪闪的的金步摇也随之晃了晃,懊恼道:“我也不知道,爹命我们几个过来,说是见一见素未谋面的表妹。”她本来在后堂跟姐妹们玩得好好的,无端端地被叫了过来,心中就憋了一股气。
“什么表妹?”圆圆脸蛋的姑娘旁边的一个丫头插话道,“三姑娘说差了。充其量也不过是个野种。她娘当年妖媚得很,居然跟个穷酸秀才跑了。后来那个秀才高中了状元,又把她娘抛弃了,真是活该。”话语里竟是十二分的尖酸刻薄。
苏文清目光一凛,目光冷冷往那个说话的丫头扫去。见那个丫头十七八岁的年纪,穿着红绫袄青缎背心,模样还算标致,鬓发上插了支珠钗,不像个粗使丫头。能在府里的姑娘面前插话的,那不用说也就是姑娘身边的一等丫环了。
听了这话,范明霞便吃吃地笑了起来,得意地瞟了旁边的苏文清一眼:“对,娘是狐狸精,生出的女儿也妖媚得很。”
孟秋苇也在笑,用丝帕掩了口,笑得极其优雅。伸出白晰的纤纤玉手,拉了范明霞,侧过脸对那个圆圆脸蛋的姑娘说道:“妹妹,我们进去吧,别误了时辰。”
守在大厅门外的两个丫头齐齐叫道:“三姑娘!”忙争相打起帘子让她们进去了。
苏文清想,这个圆圆脸蛋的姑娘应该就是苏府的三小姐了。根据调查的消息,她这个舅老爷只娶了一房正室,也就是珠宝大商梁瑞海的大女儿,共生了二女一男。大女儿苏清芳年方十六岁,许配给京城京畿司统领黄道光的二儿子,预定年底完婚;排行第二的是苏二公子苏炳灿,读书不是很出色,倒是画得一手好画;排行第三的就是这个圆圆脸蛋的姑娘了,叫做苏丽华,和苏文清年纪相仿,也是十四岁。
见她们三人消失于门帘之后,苏文清敛了神色,冷哼一声。她从不奢望这样的大户之家能有多少温情,想那个名义上的舅老爷娶的是珠宝大商贾的女儿,做的却是她家的珠宝生意,这跟现代那些富贵豪门之女招个夫婿进门,替她打理家族生意,争夺财产没什么分别。如此想来,这个苏锦书多半也是个吃软饭的。
她苏文清此番前来,从来没想过要攀上富贵豪门,所以,对于这些人,她无需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赔尽小心。
当苏文清神情淡然地再抬起头来时,就看见门帘被人猛地掀开,李婆子急急忙忙地走了过来,拉起她的手道:“姑娘进来吧,老爷和夫人都在里面等着了。”
拖了这么些时辰,才让她进去,这个梁夫人,不会给她一个下马威吧?
苏文清嘴角噙了笑意,一双明眸却清冷无比。随着李婆子一道进了大厅。
正厅内上首是两张太师椅,搭了全新的绸面团花靠背的坐褥,下面一溜两排各四张椅子,也同样搭有全新的绸面团花靠背坐褥。
上首处坐着苏老爷,和一个雍荣华贵的贵妇人。那贵妇人四十左右的年纪,满头珠翠,一双锐利的眼睛朝苏文清望了过来。不用说,这位就是苏锦书的正房夫人梁氏了。
下面的椅子右侧,坐着扬州城盐商孟书桓的大女儿孟秋苇,还有扬州城粮商范可铭的小女儿范明霞。左边坐着那个圆圆脸蛋的就是苏府的三姑娘苏丽华了,还有一个瓜子脸,体态纤弱的约有十六七岁的姑娘,想必就是苏老爷的大女儿苏清芳,而二公子苏炳灿却不见踪影。
一进到大厅,苏文清觉得脚下一片柔软,低头看去,见水红色地毡从门口处延伸到大厅里面,铺了满堂。
见苏文清走进来,苏老爷的脸上绽开了笑容,给她引见道:“这是你大舅妈。”
苏文清紧走几步,过去给梁氏见礼。湖水色的裙摆宛似碧波荡漾,激起层层涟漪。
梁氏举目细瞧,见这个素面谋面的外甥女小小年纪,却已出落得如此花容月貌,娉婷多姿,而自己的那两个女儿,怎么看似乎都差人一截,心中便有些不快,只颌首“嗯”了一声,算是见过礼。
苏老爷似乎对夫人的冷漠态度司空见惯,也没多大在意,再指了指下边左侧椅子上的两个女儿向苏文清介绍道:“这是你大表姐苏清芳,三表妹苏丽华……”苏文清便跟着一一叫了,苏清芳站了起来,点点头,见了礼,苏丽华一脸的不屑,笑容僵在嘴边,笑得十分勉强。
“炳灿呢?又到哪里去了?”苏老爷环视四周,不见儿子的身影,不由有些恼火,声音也提高几分。
“那么大声干嘛?”梁氏不满道,“炳灿一大早就跟南昭王府的小侯爷出去了。也不见得多重要的客,干嘛非要扯他一块过来?”
苏老爷正待要说什么,一个丫头匆匆而入,:“老爷,外面传话进来说,府尹大人派了人拿了帖子过来,说让老爷过府一趟。”
苏老爷一听说是知府大夫有请,不敢怠慢,交待了苏文清几句,无非是自家姐妹在一处玩耍,不必拘束之类的话,便随着那名丫头出去更衣去了。
苏老爷不在,堂里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苏文清退到一侧,坐到了下首左侧最下边的位置上,就听到梁氏问道:“芳儿,你那几套冬夏的衣裳裁了没有?”
苏清芳微微抬头,脸上带些许羞涩:“娘,还早呢。不是年底的事吗?如今刚开年……”
“你这个丫头,也不好好替自己打算打算。这种事岂是怠慢得的?想那京城黄家,掌管着京城里十万的京畿卫,在皇上跟前也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你嫁了过去,自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梁氏转向在旁边侧立着的一个绿纱夹袄的丫环,“去,把福寿家的给我叫来。”
身旁那个丫很快领命出去了。
不一会,走进来一个老妈妈样子的妇人,躬着身子,垂着手,站在大厅中央,堆着笑容道:“夫人,有什么吩咐吗?”
“去找城北那个李裁缝的娘子叫来,给大姑娘量量尺寸,要冬夏的各十套。淡紫、浅蓝这两色做冬衣;粉红、荷藕色的就做夏衣,还有……”梁氏干脆利落地说着,下边那个老妈子一边点头,一边默默记着。
“娘!”苏清芳一听便知做的是嫁过去的衣裳,不由叫了一声,道,“这些衣裳,不用这么急……”
“怎能不急?”梁氏瞪了女儿一眼,“你嫁到京城黄家,那是何等荣耀的事情。这门亲事人家还是斟酌再三才定下来的,也就是看上了咱家殷厚的家底。你嫁到那里去,我们苏家脸上也添了光彩,怎么着也不能让未来亲家那边看着寒碜了,你嫁过去的日子也不好过。”
梁氏捧起案几上的茶呷了一口,保养得极其水嫩白晰的手指轻扣着茶杯边缘,手上那枚“祖母绿”宝石戒指发出幽绿的光泽:“从现在开始慢慢操办起来,一直到年底,时间上还是充裕的。咱们苏府是大户人家,可不象那些有娘没爹的,想认认真真操办一场也没那个本钱,用红纸糊了轿子胡乱就嫁过去了。”
苏文清也捧起了茶盏,用茶盖拨了一下飘浮在茶水上的茶叶。茶叶经沸腾的热水一泡,片片舒展开来,绿得让人看得很舒服。而茶汤也呈淡淡的青色,一股醇厚幽香散发开来。
茶叶经茶盖子一撩拨,打了一个圈,停驻下来,而苏文清的目光也随之一滞。这梁氏,说话倒是夹枪带棒的,说着说着怎么全冲着她来了?(!)
第二十八章训恶婢敲山震虎
众人纷纷走过去给苏清芳道喜,就连范明霞,眼中也露出羡慕妨嫉的神情。苏清芳淡淡地笑着,笑得有些娇怯无力,精致的妆容掩饰了苍白的容颜,但纤纤十指却瘦弱如鸡爪般,苍白的手背上青筋突兀,想必是个多病、身子虚弱的。
梁氏忧虑地望了大女儿一眼。女儿这副身子骨,嫁过去不知能撑多久?说到底,这门亲事还是靠了她娘家那边才促成的。梁氏的母亲与京城黄家的老太太素来交好,为了外孙女的前途,也为了梁氏一脉有更好的发展,带了礼品上了好几次门,送了几次贵重的珠宝银器。黄家的老太太便发了话,作了主张,定下了这门亲事。那黄统领的正房夫人本来有些嫌弃苏清芳姿色平庸,想推了这门亲事,后来碍于老太太的面子,又见到了那些贵重的珠宝玉器,想到梁氏是苏杭一带的珠宝大商,家底殷实,两家联姻,相互得益,也就不再多说什么。而苏家好不容易攀上这么个有权有势的亲家,以后对家族生意只会有利无弊,当然欢天喜地,嫁妆办得相当丰厚,里里外外,丝毫不敢有半分怠慢。
那边热热闹闹,说说笑笑,把苏文清晾在一边。苏文清倒觉得没有什么,犹自神色如常地在喝着茶。喝了半盏之后,才记起,这户人家居然没问她用过早饭没有。幸好在家里的时候,趁着梳洗完毕的空档,塞了两块桂花糕进嘴里,填了一下肚子,此时也不觉得有多饿。
苏文清静静地坐着,笑意淡得不露痕迹,心里却越发清明起来。一早接了她过来,却不管饭,一个家庭聚会,舅老爷前脚一走,立马变成了苏府大姑娘的婚嫁讨论会,还拿未来的姑爷当作炫耀的资本,把她当作透明,晾在一边,明摆着给她难堪,让她知难而退。还有,无端端地带了两个外姓的大富之家的小姐们过来。这一桩连着一桩,莫不是早就安排好了的?
不过,她的性子素来淡定,随遇而安,所以,也不觉得有多难堪,反而饶有兴趣地听她们说话。
只听范明霞轻轻叹息一声,手抚着苏府大姑娘鬓发间那枚精巧的蝴蝶形状的珠钗幽幽道:“好姐姐,你可羡慕死妹妹我了,听说京城的那个黄统领,统率着京城十万京畿卫,是皇上面前的红人,地位昭卓显赫,有多少达官贵族想攀这门亲事,不想被姐姐得了,姐姐真是好福气啊。”语气中竟带了一丝酸意。
苏清芳弱弱地笑着:“妹妹过誉了,姐姐福薄,也不知道消不消受得起。”
“这有什么消受不起的?”插话的人嗓门很尖细,高亢。
苏文清抬头望去,见说话的是圆圆脸蛋的三姑娘苏丽华,她立于苏清芳面前,道:“大姐姐,这次你嫁过去,陪嫁丫头可要挑机灵点,贴心点的跟过去。让她们替你张罗,还怕别人欺负你不成?再说了,我们苏家说什么也是扬州城里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即使有人要给你难堪,也得看看咱们苏家的面子……”
苏文清暗暗“呵”了一声,不由得多看了那个三姑娘一眼。原以为那个三姑娘只不过是个年纪小的,没什么脑子的人物,没想到倒真是个能替自己的姐姐打算的。
三姑娘的话似乎提醒了上首坐着的那个做母亲的,梁氏撂下繁杂的念头,转身朝侧立于身旁的另一个年长的丫头道:“翠环,你把陪嫁丫头的名单,拿过来让我瞧瞧……”
那个叫做翠环的应道,随即取了名单过来,递给了梁氏。
“听说,那个京畿司黄统领家的二公子,倒是个蛮不错的人,长得一表人才。”孟秋苇轻盈地走过去,自然而然地坐到了苏清芳的身边,嘴角噙着笑意,拿起丝绢掩了口,吃吃地笑着。丝帕带起一阵香风。原来这丝帕是熏了香的,浓郁的奶奶奶香。
这一笑,苏清芳便红了脸,低垂着头,两片红晕飞上脸颊,映衬着苍白的容颜,透着一股不真实的娴静柔美。
“听说皇上素来看重仪容口才,尤其看重年轻的将才。黄家二公子年轻有为,深得皇上喜爱,还经常召进御书房与皇上谈论诗文呢。”孟秋苇不知哪里听来的小道消息,说起来滔滔不绝。
“真是那样吗?”范明霞眼中的羡慕更深了。
苏清芳这才想起什么,笑道:“怎么光顾说我呢?孟姐姐也快了吧?听说也是年底的事情。”
“是段家那边的主意,说什么非要拣个好日子,挑挑拣拣的,这不,就拖到年底了。”孟秋苇说得云淡风轻,好像成亲的人不是她而是另有他人。
范明霞怔了一下,没料到平日里一直跟自己较劲的人也有了婚约,不由失声道:“孟姐姐也准备嫁了吗?哪家的公子这么好福气?”
“范姐姐你不知道?”苏丽华讶然道,“就是那个与孟姐姐青梅竹马一起玩耍长大的段公子呀。姐姐真不记得了?”
范明霞这才记起,早些年的确有人提过,孟秋苇有一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玩伴,是另一盐商段丰章的儿子,好像还订下了娃娃亲。
其实这事孟秋苇也没有想到,小时候的事她只当是玩笑。没想到几年过去,如今那个姓段的盐商当真上门提了亲,还郑重其事地挑了好日子,就等年底迎她过门。
范明霞出了好一会神,脸色渐渐黯淡下去。孟秋霞看在眼里,笑得更加嫣然灿烂。
苏文清很好笑地听着这些闺中秘事,看着各人的脸色变化无常。等那些婆子丫环一拨一拨被苏府夫人差遣而来,再差遣出去,这边的八卦新闻也聊得差不多的时候,一个丫环走进来道:“夫人,各位姑娘们,可以开饭了。”
于是,梁氏在前,一行人紧随其后,向旁边的饭厅走去。
上好的圆形梨木桌子,上面铺就丝锦的桌布,丫环们穿梭而入,一道道菜被摆放上了桌面。
待众人都落了座,苏文清才在下首处寻了个位置,坐了下来。她举目细瞧,桌上的菜肴真的很丰盛。有鸡,有鸭、有鱼,还有多样扬州特色小炒。样式十分丰富,在苏文清看来,即使过年,也未必有这么多的菜。
或许,是因为有两位大富之家的小姐们在的缘故?换作只有她在的话,会不会只是一些残羹冷渣?
苏文清正欲举筷,就听到一个丫环“啊”了一声,一盘剁椒鱼头朝她头上倾洒下来。
苏文清眼明手快,迅速地往外躲了开去。饶是如此,仍有一半的鲜红的汤汁倾洒在了她湖蓝色衣裙上,把洁净的衣裙染得红彤彤一片,辣椒的辛辣味,鱼头的腥味一块袭来,甚是难闻。
那丫环慌忙碌俯下身来,拿了抹布替苏文清擦拭衣裙上的污迹,但那眉眼之间,分明带了笑意。
苏文清心中一动。这个丫头,不就是刚才在垂花门前插话进去的那个穿着红绫袄青缎背心的丫头吗?模样不俗,还能在主子面前说得上话,不可能是个粗使丫头,应该是苏府三姑娘身边的一等丫环,怎么这个时候倒端起菜盘子来了?苏文清转念之间,已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碧纹,你怎么这么毛手毛脚的,连一个盘子也端不稳?”梁氏怒喝道。
“夫人恕罪。碧纹手颤了一下,一个不小心就把盘子洒了……”碧纹不慌不忙地跪下,神情笃定,眼角仍残留着得意的笑容,手上的毛巾也不再替苏文清擦拭。
苏文清看着身上的衣裙污脏一片,眼睛微微眯起。呵,还真当她是傻子啊,上上下下联合起来演这么一出戏给她看。
“来人,把这个小蹄子拖出去打十个板子。”梁氏把筷子重重往桌上一放。
碧纹似乎没有料到夫人会真的打她,神情不由一愕,便把眼神朝苏家三姑娘投去。立于两侧的仆妇们也有些愕然,均站着没有动。
“娘!”苏家三姑娘急叫道,正想说什么,话语却被苏文清清脆的声音打断。
苏文清徐徐抬起头来,淡淡的笑意在眼眸间流转:“舅妈,不可。”
梁氏脸上的怒容转瞬不见,含笑看向她:“清姑娘有话请说。”嘴角的笑意渐深。她刚才那番举动,不过做做样子罢了,一个十几年素未谋面的外甥女,一进府就把府里弄得个人仰马翻,这让外面的人听到了要怎么说去?所以,她坚信,这个清姑娘绝对会给她这个舅妈几分面子。
“舅妈,人常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苏文清站了起来,看着跪在地上的碧纹,目光渐渐冷峻,“苏家在扬州一带,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这样毛毛躁躁的丫头,真是太没有修养,也太没有规矩了,被外面的人听了去,人家只会说我们苏家调教无方,连个奴婢也管教不好。今天是我也就罢了,他日来了个富贵的公子,就比如南昭王家的小侯爷,下人也这般,手颤不小心什么的,把汤汁泼洒到小侯爷身上去,那会给苏家丢多大的脸呢?”苏文清特地顿了一下,转眼去看坐在上首的梁氏,见她呆了半晌,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却也作声不得。
“所以,”苏文清拨弄一下自己的衣裙,继续道,“对于这种没有规矩的奴才们绝不能姑息。十个板子嘛,太轻了,至少也要打够三十板子,让她好好记着这个教训,也给其他的下人们竖个样子,以儆效尤。”(!)
第二十九章从容应对怀柔政策
碧纹顿时脸色煞白,失声叫道:“夫人饶命!”转身望着苏家三姑娘带了哭腔道:“姑娘,救我……”三十板子啊,非要了她的命不可。
苏梁氏气得脸色发白,既恼恨自家女儿自作主张,又恼恨做丫环的不知死活,如今反被别人倒
用了心思的。至于那五十两银子,也差不多还清了。
苏文清微微一笑:“惠娘,我教你一个法子,保准你哥立马蹦回家来。”
“什么法子?”李惠娘瞬时瞪大眼睛。
苏文清附在她耳边,低声耳语几句,李惠娘听着,脸上露出疑惑的神色,“这,这能成吗?”
“照我说的去做,准没错。”苏文清嘴角勾勒出一抹笑意。
“可是,”李惠娘仍在犹豫,“我哥要知道我唬他,肯定会骂我的。”
“那你不管你母亲了?”苏文清提醒她,“你母亲可有好些日子没见着你哥了,老人家最容易忧思成疾,你就当尽尽孝心,宽慰一下你母亲的心,如何?”
李惠娘低头沉默不语。
“好了,”苏文清提起食盒,看了看仍下不了决心的李惠娘一眼,“惠娘,法子我已经帮想好了,至于做不做,如何去做,那就是你的事情了。”她含着笑,转身轻快地朝后堂走去。
她给李惠娘的法子是:告诉李兴旺,母亲病重,速归。她就不相信,李兴旺这个重情重义的大孝子,听到这个消息还能说出什么“事业为重”的话来,平心静气地赖在土窑里不回家!
虽然是骗人的伎俩,但善意的谎言应该可以被原谅的。
把食盒提到后堂,放在桌子上。苏文清转身去浇窗台上的白芍,透过窗子,却看见了青衣小轿的一角。
如果出现一两次,那是偶然,但出现的次数太过于频繁,的确让人不得不心生疑惑。
关于仁和堂后面的那块空地,苏文清前两天去找过地保,并以五十两银子买了下来,不久之后将会建起一幢两层阁楼。如今这块地也买下了,青衣小轿地仍频频出现,那只能说明,这轿中的人并不是冲着仁和堂后面那块空地来的,而是另有所图。
苏文清把熬好的药倒出,盛在粗瓷碗里,捧到前堂,递给苏氏,马上有个早早候着的小厮走了上来,捧了药道了谢走了出去。
苏文清挨近李惠娘,一边帮她捣药,一边随口问道:“惠娘,你看到外面的那顶轿子没有?”
“你说的是那顶青色的轿子吗?天天都停在那里,是来找人的吧?”李惠娘头也没抬,双手上下翻飞如蝴蝶,娴熟又快速地分拣着药材,显然对这种现象已经司空见惯。
“哦,这样啊。”苏文清微眯了一下眼。
“轿里的人进来看过病吗?”苏文清看着外面,再问道。
李惠娘摇摇头:“我不知道。”继而笑道,“人常言,病来如山倒,哪里是拖得的?”
苏文清想想也是,不过一个人不来看病,却一天在药馆门口守着,倒真是怪事一桩。
傍晚时分,苏氏关上药馆的门,一路跟熟识的街坊邻里打着招呼,走回小莲子庄。青衣小轿终于有了响动,一名四十多岁的颌下有着几绺黑须的中年男子跨出轿门,目光忧郁地望着苏氏的背影许久,直到那道背影消失不见,才重又坐进轿里,招呼小厮把轿子抬走。
墙角后面,转出苏文清的身影。这一回,她真真切切地看到了轿中人的样子,那细长的眉眼,那宽阔的额头,竟和苏氏有几分相似之处,莫非……
***
“小清,你说你要引蛇出洞?”张二花愕然道。
苏文清点点头,目光落在案几上的三足鼎炉上,小巧精致的茶壶正“咕噜咕噜”地冒着热气,水开了,茶香在正厅里铺散开来,令人神清气爽,精神振奋。
她转身取过淡绿色带了蕾丝花边的杯子,斟了一杯香茶递给张二花,道:“嗯,你去帮我找些人手,现成的就行。还有,小鹏不是还没去学堂吗?让他也来帮忙吧。”
张二花拧了一下眉头:“这样能行吗?”
苏文清斜睨了她一眼:“莫非你还有别的更好的法子不成?”旋即一笑,捧起茶盏,啜了一口香茶,幽幽叹了口气,“我只是不忍心,让轿中人等太久……”
茶香袅绕中,苏文清神情静肃,笑意自唇边敛去,湖水般的眼眸平静无波,却闪耀着煜煜光华。
张二花知道,苏文清每次出现这种情情,就表示她已作了决定。同时,张二花也觉得有些兴奋,这是一场早就设好的局,为的就是拨开迷雾,看到事情的真相。
两天后,苏文清到“仁和堂”去,李惠娘一见到她,马上脸上绽开了花,笑嘻嘻地让她进来坐。
一见到她这副喜逐颜开的神情,完全不像前两天那般愁眉深锁,苏文清就知道她把事情办妥了。虽然挣扎了两天,但还是去做了,而且,效果还是出奇的好。
“怎么,惠娘,有什么喜事啊,笑得这么开心?”苏文清故意逗她。
“小清,我真的要谢谢你。”李惠娘把她让到前厅里,又搬了张凳子让她坐,还倒了杯水过来。“多亏了你那个主意,如今,我哥天天都回家了。”
“哦?”苏文清故作不知,“什么主意?”
“小清,你不记得了?”李惠娘嗔怪地看了她一眼,“就是那个唬我哥回家的主意啊。”
苏文清笑笑:“那个主意可是你想的,如今你哥回家了,你母亲也能见到你哥,不用老是担心他,实在是值得庆贺。”
“小清。”李惠娘有些感动。
事实证明,善意的谎言有时候真的会给人带来幸福,带来快乐。
夜幕降临,药馆里的人已经散去了,苏氏关好最后一道门,落下最后一重锁。就在这时,从左侧突然冲出一伙蒙面人,以极快的速度闪身到了苏氏身后,还没等她反应过来,呼救声也来不及喊出口,就被人用破布堵了口,用黑布蒙了眼睛,缚了绳索,扛起来就朝弯弯曲曲的巷子钻了进去。
苏氏心下骇然,拼命挣扎,无奈口不能言,眼不能看,身上的绳索一圈一圈缚得很紧,一点也动弹不得,唯有任其摆布。只觉耳边风声呼啸,那伙人竟跑得极快。
“仁和堂”旁边的那顶青衣小轿,突然剧烈摇晃起来,那个四十多岁的颌下有着几绺黑须的中年男子慌慌张张地跨出轿门,目光惊惶失措,连脑门磕了桥顶也不知晓。
“锦云,妹妹”中年男子急切而悲痛地呼喊道,连轿子也不要了,急匆匆地招呼轿夫一起追了过去。
不远处停着的一辆马车上,窗帘被掀起,露出两张年轻姑娘的脸,一个姑娘面容沉静,明媚的大眼睛微微眯了一下,似乎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在意料之中。另一个姑娘则一脸佩服地望着她:“小清,果然如你所料。”
明媚大眼的姑娘轻浅一笑:“二花姐,我们走吧,我请你看一出兄妹相认的大戏。”(!)
第二十六章富丽马车来接人
苏氏忽然觉得身子猛地停顿了下来,模糊中有倾斜的感觉,接着便是双脚触到了坚实的地面。
蒙在眼睛上的黑布被拉开,突然遭遇强光,苏氏不由眯起了眼。往四周望去,见自己身处郊外的一片树林之中,身上的绳索被解开,零零落落地散落在不远处,而那群绑架自己的黑衣人,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齐膝高的野草随风左右摇摆。苏氏定下神来,疑窦顿生。
这伙强盗,绑了她去,却又不伤害她,未免太奇怪了。
树林那头,一个中年男子踉踉跄跄奔跑而来,后面跟着两个人,那个中年男子一边跑一边喊着:“锦云!妹妹!”
他跑得太过于惶急,像是被地上的石头绊了一下,身子往前仆去,幸好后面两个人眼明手快,一把拉住他。
苏氏看得眼眶润湿,不由叫道:“哥……”赶紧上前紧走几步,扶住中年男子。
执手相看泪眼,亲情真的可以化解所有隔阂。
苏文清踏着地上的落叶、枯枝和野草款款而来。她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笑容,晕染了漫天红彤彤的晚霞,似乎连云彩也带上了幸福的笑意。
“娘,让您受惊了。”苏文清在苏氏面前屈膝跪下。
苏氏看着突然出现的女儿,瞬时明白了怎么一回事,眉心也紧蹙了起来:“小清,你……”
“娘,我是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再说,让舅老爷一直在仁和堂门口等着,也不是办法,所以我就……”苏文清仰起头,看着苏氏,目光清亮。此举虽然鲁莽,但效果甚好,达到她想要看到的结果。
“这就是你说的,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苏氏又气又怒又好笑地望着女儿。
“锦云,这可不能怪贤外甥女。”苏老爷笑呵呵地扶起苏文清,“你叫小清对吧?都长这么大了。”想到刚才那惊险的一幕,不由哑然失笑,没想到自己一把年纪,居然掉进了一个年约十四五岁的女娃娃设计好的圈套里。
苏老爷定睛看着面前多年来素未谋面的外甥女,见她容颜俏丽,别有一番卓约的风姿,年纪虽小,但眉宇之间却流露出一股从容沉静,不由心下暗暗称奇:“小清倒颇有男儿之风,若要是个男儿身,必有一番作为。”
苏氏瞪了女儿一眼:“大哥,你还夸她?清儿是越来越无法无天,连自家人也算计起来了。”随即想到刚才苏老爷提及的“男儿”,脸上的神色不由黯了一黯。
苏文清何等聪慧机灵,见苏氏暗自伤神,马上知晓苏老爷说到了苏氏的痛处,勾起了苏氏对自己哥哥苏辰宇的沉痛哀思,忙转移话题道:“舅老爷,小清知错。小清冒犯了舅老爷,还望舅老爷恕罪。”说着就要跪下去。
苏老爷赶忙伸手拉住她:“小清,这哪能怪你呢。如果不是你来这一出,舅老爷至今都鼓不起勇气跟你母亲相认呢。”
兄妹相认需要鼓起勇气吗?莫非,这苏老爷做过什么对不起苏氏的事情?苏文清目光微闪,若有所思地看了看苏老爷。
“大哥,这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好了,何必再提?”苏氏微微笑道。
原来这苏老爷,就是苏氏的同胞哥哥苏锦书,苏杭一带名医世家苏柏年的大公子。苏家世代行医,在苏杭一带颇有名气,育有一子一女,秉着“银针渡|岤之法只传女不传男”的祖训,苏柏年只把这祖传秘方传给了女儿。苏锦书早年参加了科考,中了进士,娶了珠宝大商梁氏的女儿,至此以后,专门从事南北方的珠宝金银器的销售。
十几年前,苏氏因爱慕一个穷酸秀才的才华,仰慕其人品,不顾家中双亲的强烈反对,效仿汉代的卓文君,与那个秀才寅夜色私奔,去了北方,一晃十几年音讯全无。苏柏年夫妻二人急怒攻心,宣布与女儿断绝关系,却忍不住牵挂女儿的安危,竟一病不起,几年之后,双双先后过世。从此,苏氏这一名医世家渐渐没落下来,在苏杭一带销声匿迹。
苏文清在看到苏锦书的真实面容后,心下早产生了怀疑,再看他几日来在仁和堂旁徘徊不定,便猜测到了几分。待差人暗中调查后,反馈回来的信息更加证实了她的猜想,于是,她便设了这样一个局,以亲情来逼出事情的真相。
苏氏想起平日里双亲对自己的疼爱,自己未尽孝道,反而累及双亲,不由泪湿双睫。
“苏大娘,今天可是你与舅老爷重逢的大喜日子,您怎么哭起来了?”张二花从不远处的马车上下来,行至跟前,正好看见苏氏拿着丝帕抹泪的情形。
几个蒙面人也从树林那边走了过来,卸了蒙在脸上的黑布,原来是张展鹏与小莲子庄的几个小伙子,齐齐上前给苏氏作揖赔罪。
苏氏忙擦干眼角的泪水:“谁说我哭了?我这是高兴。”
众人又说笑了一阵,拥簇着往苏氏蘑菇园行去。
苏老爷打发了轿夫回去,并在蘑菇园里用了晚饭。十多年未见,兄妹俩自有说不完的话。苏老爷又问起苏氏的近况,得知八年前,苏辰宇不幸遇难,不免唏嘘感叹一番。又得知苏氏开了“仁和堂”,把祖传的医术发挥光大,这才欣喜起来,再后来听说外甥女的永慈药行的南北药材商线枢纽地位,更把苏文清大大夸奖一番。两人聊至深夜,方才散去。
翌日清晨,苏文清刚从霞光中醒来,就听前院一片喧闹声。掀开窗帘,往外望去,见前院里停驻着一辆富丽堂皇的马车,粉红的流苏轻轻晃动着,四个角挂着琉璃灯,就连车厢前面的门帘也是用上好的锦缎织就的,一大朵一大朵的牡丹绽放得正艳。马车左右,规规矩矩地站着两个十四岁左右的丫环,梳着双丫髻,鬓边戴了一朵纱花。马车前,站了一个四五十岁的老婆子,穿金戴银的,打扮得十二分的光鲜,不住地朝苏文清这边张望。
苏文清暗想,莫不是这么早就有生意上门了?这户人家,未免太心急了点。拿起梳子,对着铜镜随意把鬓发挽了挽,披了件衣服,便向那个老婆子迎了上去。
那老婆子在院子里站了半晌,见四处静悄悄,想必自己来早了,正暗自后悔,不过,既然是老爷亲自交待的,自然怠慢不得。正躇蹰间,见一个小姑娘在晨光中迎面走来,那年纪和样貌与老爷描绘的有几分相像,便上前试探问道:“这位姑娘,请问你可否姓苏?”
苏文清莫名其妙地点点头,开什么玩笑,外面的横匾不正清清楚楚写着“苏氏蘑菇园”吗?“不错,我姓苏。”
老婆子顿时笑了起来,满脸的皱纹舒展成一朵盛开的菊花:“你就是小清姑娘?呵呵,好俊俏的容貌,难道老爷惦记了一晚上,今早上非要老婆子赶早过来接……”
见那个老婆子还要喋喋不休往下说,苏文清不由略感头痛,她作了一个制止的手势:“慢着。这位老妈妈,你认错人了吧?我根本不认识你家老爷。”
老婆子一脸堆笑,丝毫不理会苏文清的疑问:“姑娘,你叫做苏文清是不是?你不认识我家老爷不要紧,只要我家老爷认识你就行了。”说着,不管苏文清答不答应,拉起苏文清就要让她上马车。
苏文清心思一转,顿时明白了怎么一回事。她嘴角微微往上翘,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这位老妈妈,你家老爷也姓苏吧,叫做苏锦书对不对?”
“啊,对呀,姑娘你终于记起了来。”老婆子喜道,转身喊道,“碧枝,碧莲,你们两个还杵在那里干什么,还不快把姑娘扶上马车?”
见站在马车两侧的那两个丫环走上前来,苏文清忙道:“老妈妈,你看看我,蓬头散发的,到舅老爷家去,那该多失礼人呀。”从钱袋里摸出一锭银子,塞到那位老妈子手里,“老妈妈,就请您和两位姐姐到大厅里坐坐,喝杯茶,吃吃点心如何?待我梳洗完毕后,就一起跟妈妈过去。”
老婆子暗自掂了一下银子,沉甸甸的,至少有五两银子,顿时脸上乐开了花:“苏姑娘说哪里话,姑娘是贵客,我们等多久都是愿意的。”
苏文清笑笑,笑得意味深长。把她们一行人带进正厅,煮了茶,拿了桂花糕等小吃,便自去梳洗了。
等李婆子喝完一杯茶,吃过两块桂花糕后,便看见一个姑娘自门口处娉娉婷婷而入。
湖水色的衣裙,每行一步便激荡起一圈的涟漪,又如一池吹皱的春水,波光粼粼。七支七色的珠钗斜插于高挽的云鬓之中,看似散漫暗蕴精巧。再往脸上看,略施粉黛的脸上,明眸皓齿,明艳无双。李婆子忽然觉得,眼前这位姑娘,就好似一颗深埋于沙土之下的珍珠,一旦重现人间,便迸发出绚丽夺目的光芒,就连家中那两位娇滴滴的富贵小姐,也不及她的五分之一。
“老妈妈!”
苏文清清脆的叫声唤醒看呆了的李婆子,她尴尬地呵呵笑道:“姑娘这一打扮,真是仙女下凡般,连我这个老婆子都看傻了眼。待会老爷见了,不知道要怎么欢喜呢。”说着便招呼跟随的两个丫环前头带路,自己则伸出手去搀扶苏文清。
苏文清笑笑,知是那锭银子发挥的效用,也不推辞,任她搀扶着,上了华丽的马车。随着马车前头的小厮一声吆喝,马车徐徐地朝扬州城城东的方向驶去。
(各位女同胞们,节日快乐!)(!)
第二十七章不简单的苏府夫人
马车约摸行走了半个时辰,停在了一所大宅子前。苏文清抬手,挑起一角的窗帘朝外望去,见前面是一座气势雄伟的大宅子,朱门紧闭,门前,立着两个灰色衣衫的小厮,旁侧还矗立着两只石狮子,带些张狂跋扈之势。
苏文清知道这些大户之家,最讲究的是规矩,便低眉顺目,任由李婆子搀扶着,由大门旁的角门而入。
苏文清想,这次苏锦书这位舅老爷接了她过来,无非是想让她认识一下现成的舅母,还有一帮的表兄弟姐妹而已。毕竟是亲戚,又都在扬州城,以后碰面的机会多的是,先认识一下也是好的。
走到垂花门前,李婆子便让苏文清在这里等一等,她先去回过夫人。苏文清应了,那婆子便带着两个丫头进去了。
苏文清快速往里瞄了一眼。见里面是一个正房大院,前面是一个大厅,后面是五六间上房,皆雕梁画栋,很是气派。大厅的门前立着两个十五岁的丫头,目不斜视地站着。两旁的游廊挂着一些精巧的鸟笼,里面是色彩斑斓的鹦鹉,或在展着翅膀扑腾着,或低垂着脑袋在觅食,想必是府里哪个公子哥小姐们爱好。
苏文清看了一会,觉得无趣,正把目光调回到自己的脚尖,就听旁边一个娇滴滴的声音响起:“哟,这不是苏姑娘吗?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苏文清抬头望去,见一行人正向她所处的这个院子走来,佩环叮当作响,香气袭人。
这一行人中,走在前面的是三个大家闺秀模样的人,一红一紫一粉蓝,穿着大红衣衫的圆圆脸蛋的那个姑娘她不认识,其余那两个她是认得的,不久之前在明记陶瓷店还见过面。一个是扬州城盐商孟书桓的大女儿孟秋苇,另一个是扬州城粮商范可铭的小女儿范明霞。刚才说话的正是穿着粉蓝衣裙的范明霞。
上段时间在明记陶瓷店,见他们尽逞口舌之能,斗得个你死我活的,如果竟然能手挽着挽手,亲密无比地走过来,这样的“交情”连苏文清都佩服不已。
“妹妹,何必跟这种人过意不去呢?”孟秋苇笑意盈盈道,那笑意,却从深处透着一股寒意。
“她怎么站在这里?”范明霞向那个大红衣衫圆圆脸蛋的姑娘问道,眼角再向苏文清这边鄙夷地扫了一眼,“你家的哪门子亲戚?”
圆圆脸蛋的姑娘摇摇头,头上金光闪闪的的金步摇也随之晃了晃,懊恼道:“我也不知道,爹命我们几个过来,说是见一见素未谋面的表妹。”她本来在后堂跟姐妹们玩得好好的,无端端地被叫了过来,心中就憋了一股气。
“什么表妹?”圆圆脸蛋的姑娘旁边的一个丫头插话道,“三姑娘说差了。充其量也不过是个野种。她娘当年妖媚得很,居然跟个穷酸秀才跑了。后来那个秀才高中了状元,又把她娘抛弃了,真是活该。”话语里竟是十二分的尖酸刻薄。
苏文清目光一凛,目光冷冷往那个说话的丫头扫去。见那个丫头十七八岁的年纪,穿着红绫袄青缎背心,模样还算标致,鬓发上插了支珠钗,不像个粗使丫头。能在府里的姑娘面前插话的,那不用说也就是姑娘身边的一等丫环了。
听了这话,范明霞便吃吃地笑了起来,得意地瞟了旁边的苏文清一眼:“对,娘是狐狸精,生出的女儿也妖媚得很。”
孟秋苇也在笑,用丝帕掩了口,笑得极其优雅。伸出白晰的纤纤玉手,拉了范明霞,侧过脸对那个圆圆脸蛋的姑娘说道:“妹妹,我们进去吧,别误了时辰。”
守在大厅门外的两个丫头齐齐叫道:“三姑娘!”忙争相打起帘子让她们进去了。
苏文清想,这个圆圆脸蛋的姑娘应该就是苏府的三小姐了。根据调查的消息,她这个舅老爷只娶了一房正室,也就是珠宝大商梁瑞海的大女儿,共生了二女一男。大女儿苏清芳年方十六岁,许配给京城京畿司统领黄道光的二儿子,预定年底完婚;排行第二的是苏二公子苏炳灿,读书不是很出色,倒是画得一手好画;排行第三的就是这个圆圆脸蛋的姑娘了,叫做苏丽华,和苏文清年纪相仿,也是十四岁。
见她们三人消失于门帘之后,苏文清敛了神色,冷哼一声。她从不奢望这样的大户之家能有多少温情,想那个名义上的舅老爷娶的是珠宝大商贾的女儿,做的却是她家的珠宝生意,这跟现代那些富贵豪门之女招个夫婿进门,替她打理家族生意,争夺财产没什么分别。如此想来,这个苏锦书多半也是个吃软饭的。
她苏文清此番前来,从来没想过要攀上富贵豪门,所以,对于这些人,她无需看别人的脸色行事,赔尽小心。
当苏文清神情淡然地再抬起头来时,就看见门帘被人猛地掀开,李婆子急急忙忙地走了过来,拉起她的手道:“姑娘进来吧,老爷和夫人都在里面等着了。”
拖了这么些时辰,才让她进去,这个梁夫人,不会给她一个下马威吧?
苏文清嘴角噙了笑意,一双明眸却清冷无比。随着李婆子一道进了大厅。
正厅内上首是两张太师椅,搭了全新的绸面团花靠背的坐褥,下面一溜两排各四张椅子,也同样搭有全新的绸面团花靠背坐褥。
上首处坐着苏老爷,和一个雍荣华贵的贵妇人。那贵妇人四十左右的年纪,满头珠翠,一双锐利的眼睛朝苏文清望了过来。不用说,这位就是苏锦书的正房夫人梁氏了。
下面的椅子右侧,坐着扬州城盐商孟书桓的大女儿孟秋苇,还有扬州城粮商范可铭的小女儿范明霞。左边坐着那个圆圆脸蛋的就是苏府的三姑娘苏丽华了,还有一个瓜子脸,体态纤弱的约有十六七岁的姑娘,想必就是苏老爷的大女儿苏清芳,而二公子苏炳灿却不见踪影。
一进到大厅,苏文清觉得脚下一片柔软,低头看去,见水红色地毡从门口处延伸到大厅里面,铺了满堂。
见苏文清走进来,苏老爷的脸上绽开了笑容,给她引见道:“这是你大舅妈。”
苏文清紧走几步,过去给梁氏见礼。湖水色的裙摆宛似碧波荡漾,激起层层涟漪。
梁氏举目细瞧,见这个素面谋面的外甥女小小年纪,却已出落得如此花容月貌,娉婷多姿,而自己的那两个女儿,怎么看似乎都差人一截,心中便有些不快,只颌首“嗯”了一声,算是见过礼。
苏老爷似乎对夫人的冷漠态度司空见惯,也没多大在意,再指了指下边左侧椅子上的两个女儿向苏文清介绍道:“这是你大表姐苏清芳,三表妹苏丽华……”苏文清便跟着一一叫了,苏清芳站了起来,点点头,见了礼,苏丽华一脸的不屑,笑容僵在嘴边,笑得十分勉强。
“炳灿呢?又到哪里去了?”苏老爷环视四周,不见儿子的身影,不由有些恼火,声音也提高几分。
“那么大声干嘛?”梁氏不满道,“炳灿一大早就跟南昭王府的小侯爷出去了。也不见得多重要的客,干嘛非要扯他一块过来?”
苏老爷正待要说什么,一个丫头匆匆而入,:“老爷,外面传话进来说,府尹大人派了人拿了帖子过来,说让老爷过府一趟。”
苏老爷一听说是知府大夫有请,不敢怠慢,交待了苏文清几句,无非是自家姐妹在一处玩耍,不必拘束之类的话,便随着那名丫头出去更衣去了。
苏老爷不在,堂里的气氛顿时冷了下来。苏文清退到一侧,坐到了下首左侧最下边的位置上,就听到梁氏问道:“芳儿,你那几套冬夏的衣裳裁了没有?”
苏清芳微微抬头,脸上带些许羞涩:“娘,还早呢。不是年底的事吗?如今刚开年……”
“你这个丫头,也不好好替自己打算打算。这种事岂是怠慢得的?想那京城黄家,掌管着京城里十万的京畿卫,在皇上跟前也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你嫁了过去,自是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梁氏转向在旁边侧立着的一个绿纱夹袄的丫环,“去,把福寿家的给我叫来。”
身旁那个丫很快领命出去了。
不一会,走进来一个老妈妈样子的妇人,躬着身子,垂着手,站在大厅中央,堆着笑容道:“夫人,有什么吩咐吗?”
“去找城北那个李裁缝的娘子叫来,给大姑娘量量尺寸,要冬夏的各十套。淡紫、浅蓝这两色做冬衣;粉红、荷藕色的就做夏衣,还有……”梁氏干脆利落地说着,下边那个老妈子一边点头,一边默默记着。
“娘!”苏清芳一听便知做的是嫁过去的衣裳,不由叫了一声,道,“这些衣裳,不用这么急……”
“怎能不急?”梁氏瞪了女儿一眼,“你嫁到京城黄家,那是何等荣耀的事情。这门亲事人家还是斟酌再三才定下来的,也就是看上了咱家殷厚的家底。你嫁到那里去,我们苏家脸上也添了光彩,怎么着也不能让未来亲家那边看着寒碜了,你嫁过去的日子也不好过。”
梁氏捧起案几上的茶呷了一口,保养得极其水嫩白晰的手指轻扣着茶杯边缘,手上那枚“祖母绿”宝石戒指发出幽绿的光泽:“从现在开始慢慢操办起来,一直到年底,时间上还是充裕的。咱们苏府是大户人家,可不象那些有娘没爹的,想认认真真操办一场也没那个本钱,用红纸糊了轿子胡乱就嫁过去了。”
苏文清也捧起了茶盏,用茶盖拨了一下飘浮在茶水上的茶叶。茶叶经沸腾的热水一泡,片片舒展开来,绿得让人看得很舒服。而茶汤也呈淡淡的青色,一股醇厚幽香散发开来。
茶叶经茶盖子一撩拨,打了一个圈,停驻下来,而苏文清的目光也随之一滞。这梁氏,说话倒是夹枪带棒的,说着说着怎么全冲着她来了?(!)
第二十八章训恶婢敲山震虎
众人纷纷走过去给苏清芳道喜,就连范明霞,眼中也露出羡慕妨嫉的神情。苏清芳淡淡地笑着,笑得有些娇怯无力,精致的妆容掩饰了苍白的容颜,但纤纤十指却瘦弱如鸡爪般,苍白的手背上青筋突兀,想必是个多病、身子虚弱的。
梁氏忧虑地望了大女儿一眼。女儿这副身子骨,嫁过去不知能撑多久?说到底,这门亲事还是靠了她娘家那边才促成的。梁氏的母亲与京城黄家的老太太素来交好,为了外孙女的前途,也为了梁氏一脉有更好的发展,带了礼品上了好几次门,送了几次贵重的珠宝银器。黄家的老太太便发了话,作了主张,定下了这门亲事。那黄统领的正房夫人本来有些嫌弃苏清芳姿色平庸,想推了这门亲事,后来碍于老太太的面子,又见到了那些贵重的珠宝玉器,想到梁氏是苏杭一带的珠宝大商,家底殷实,两家联姻,相互得益,也就不再多说什么。而苏家好不容易攀上这么个有权有势的亲家,以后对家族生意只会有利无弊,当然欢天喜地,嫁妆办得相当丰厚,里里外外,丝毫不敢有半分怠慢。
那边热热闹闹,说说笑笑,把苏文清晾在一边。苏文清倒觉得没有什么,犹自神色如常地在喝着茶。喝了半盏之后,才记起,这户人家居然没问她用过早饭没有。幸好在家里的时候,趁着梳洗完毕的空档,塞了两块桂花糕进嘴里,填了一下肚子,此时也不觉得有多饿。
苏文清静静地坐着,笑意淡得不露痕迹,心里却越发清明起来。一早接了她过来,却不管饭,一个家庭聚会,舅老爷前脚一走,立马变成了苏府大姑娘的婚嫁讨论会,还拿未来的姑爷当作炫耀的资本,把她当作透明,晾在一边,明摆着给她难堪,让她知难而退。还有,无端端地带了两个外姓的大富之家的小姐们过来。这一桩连着一桩,莫不是早就安排好了的?
不过,她的性子素来淡定,随遇而安,所以,也不觉得有多难堪,反而饶有兴趣地听她们说话。
只听范明霞轻轻叹息一声,手抚着苏府大姑娘鬓发间那枚精巧的蝴蝶形状的珠钗幽幽道:“好姐姐,你可羡慕死妹妹我了,听说京城的那个黄统领,统率着京城十万京畿卫,是皇上面前的红人,地位昭卓显赫,有多少达官贵族想攀这门亲事,不想被姐姐得了,姐姐真是好福气啊。”语气中竟带了一丝酸意。
苏清芳弱弱地笑着:“妹妹过誉了,姐姐福薄,也不知道消不消受得起。”
“这有什么消受不起的?”插话的人嗓门很尖细,高亢。
苏文清抬头望去,见说话的是圆圆脸蛋的三姑娘苏丽华,她立于苏清芳面前,道:“大姐姐,这次你嫁过去,陪嫁丫头可要挑机灵点,贴心点的跟过去。让她们替你张罗,还怕别人欺负你不成?再说了,我们苏家说什么也是扬州城里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即使有人要给你难堪,也得看看咱们苏家的面子……”
苏文清暗暗“呵”了一声,不由得多看了那个三姑娘一眼。原以为那个三姑娘只不过是个年纪小的,没什么脑子的人物,没想到倒真是个能替自己的姐姐打算的。
三姑娘的话似乎提醒了上首坐着的那个做母亲的,梁氏撂下繁杂的念头,转身朝侧立于身旁的另一个年长的丫头道:“翠环,你把陪嫁丫头的名单,拿过来让我瞧瞧……”
那个叫做翠环的应道,随即取了名单过来,递给了梁氏。
“听说,那个京畿司黄统领家的二公子,倒是个蛮不错的人,长得一表人才。”孟秋苇轻盈地走过去,自然而然地坐到了苏清芳的身边,嘴角噙着笑意,拿起丝绢掩了口,吃吃地笑着。丝帕带起一阵香风。原来这丝帕是熏了香的,浓郁的奶奶奶香。
这一笑,苏清芳便红了脸,低垂着头,两片红晕飞上脸颊,映衬着苍白的容颜,透着一股不真实的娴静柔美。
“听说皇上素来看重仪容口才,尤其看重年轻的将才。黄家二公子年轻有为,深得皇上喜爱,还经常召进御书房与皇上谈论诗文呢。”孟秋苇不知哪里听来的小道消息,说起来滔滔不绝。
“真是那样吗?”范明霞眼中的羡慕更深了。
苏清芳这才想起什么,笑道:“怎么光顾说我呢?孟姐姐也快了吧?听说也是年底的事情。”
“是段家那边的主意,说什么非要拣个好日子,挑挑拣拣的,这不,就拖到年底了。”孟秋苇说得云淡风轻,好像成亲的人不是她而是另有他人。
范明霞怔了一下,没料到平日里一直跟自己较劲的人也有了婚约,不由失声道:“孟姐姐也准备嫁了吗?哪家的公子这么好福气?”
“范姐姐你不知道?”苏丽华讶然道,“就是那个与孟姐姐青梅竹马一起玩耍长大的段公子呀。姐姐真不记得了?”
范明霞这才记起,早些年的确有人提过,孟秋苇有一个从小一起玩到大的玩伴,是另一盐商段丰章的儿子,好像还订下了娃娃亲。
其实这事孟秋苇也没有想到,小时候的事她只当是玩笑。没想到几年过去,如今那个姓段的盐商当真上门提了亲,还郑重其事地挑了好日子,就等年底迎她过门。
范明霞出了好一会神,脸色渐渐黯淡下去。孟秋霞看在眼里,笑得更加嫣然灿烂。
苏文清很好笑地听着这些闺中秘事,看着各人的脸色变化无常。等那些婆子丫环一拨一拨被苏府夫人差遣而来,再差遣出去,这边的八卦新闻也聊得差不多的时候,一个丫环走进来道:“夫人,各位姑娘们,可以开饭了。”
于是,梁氏在前,一行人紧随其后,向旁边的饭厅走去。
上好的圆形梨木桌子,上面铺就丝锦的桌布,丫环们穿梭而入,一道道菜被摆放上了桌面。
待众人都落了座,苏文清才在下首处寻了个位置,坐了下来。她举目细瞧,桌上的菜肴真的很丰盛。有鸡,有鸭、有鱼,还有多样扬州特色小炒。样式十分丰富,在苏文清看来,即使过年,也未必有这么多的菜。
或许,是因为有两位大富之家的小姐们在的缘故?换作只有她在的话,会不会只是一些残羹冷渣?
苏文清正欲举筷,就听到一个丫环“啊”了一声,一盘剁椒鱼头朝她头上倾洒下来。
苏文清眼明手快,迅速地往外躲了开去。饶是如此,仍有一半的鲜红的汤汁倾洒在了她湖蓝色衣裙上,把洁净的衣裙染得红彤彤一片,辣椒的辛辣味,鱼头的腥味一块袭来,甚是难闻。
那丫环慌忙碌俯下身来,拿了抹布替苏文清擦拭衣裙上的污迹,但那眉眼之间,分明带了笑意。
苏文清心中一动。这个丫头,不就是刚才在垂花门前插话进去的那个穿着红绫袄青缎背心的丫头吗?模样不俗,还能在主子面前说得上话,不可能是个粗使丫头,应该是苏府三姑娘身边的一等丫环,怎么这个时候倒端起菜盘子来了?苏文清转念之间,已然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碧纹,你怎么这么毛手毛脚的,连一个盘子也端不稳?”梁氏怒喝道。
“夫人恕罪。碧纹手颤了一下,一个不小心就把盘子洒了……”碧纹不慌不忙地跪下,神情笃定,眼角仍残留着得意的笑容,手上的毛巾也不再替苏文清擦拭。
苏文清看着身上的衣裙污脏一片,眼睛微微眯起。呵,还真当她是傻子啊,上上下下联合起来演这么一出戏给她看。
“来人,把这个小蹄子拖出去打十个板子。”梁氏把筷子重重往桌上一放。
碧纹似乎没有料到夫人会真的打她,神情不由一愕,便把眼神朝苏家三姑娘投去。立于两侧的仆妇们也有些愕然,均站着没有动。
“娘!”苏家三姑娘急叫道,正想说什么,话语却被苏文清清脆的声音打断。
苏文清徐徐抬起头来,淡淡的笑意在眼眸间流转:“舅妈,不可。”
梁氏脸上的怒容转瞬不见,含笑看向她:“清姑娘有话请说。”嘴角的笑意渐深。她刚才那番举动,不过做做样子罢了,一个十几年素未谋面的外甥女,一进府就把府里弄得个人仰马翻,这让外面的人听到了要怎么说去?所以,她坚信,这个清姑娘绝对会给她这个舅妈几分面子。
“舅妈,人常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苏文清站了起来,看着跪在地上的碧纹,目光渐渐冷峻,“苏家在扬州一带,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这样毛毛躁躁的丫头,真是太没有修养,也太没有规矩了,被外面的人听了去,人家只会说我们苏家调教无方,连个奴婢也管教不好。今天是我也就罢了,他日来了个富贵的公子,就比如南昭王家的小侯爷,下人也这般,手颤不小心什么的,把汤汁泼洒到小侯爷身上去,那会给苏家丢多大的脸呢?”苏文清特地顿了一下,转眼去看坐在上首的梁氏,见她呆了半晌,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却也作声不得。
“所以,”苏文清拨弄一下自己的衣裙,继续道,“对于这种没有规矩的奴才们绝不能姑息。十个板子嘛,太轻了,至少也要打够三十板子,让她好好记着这个教训,也给其他的下人们竖个样子,以儆效尤。”(!)
第二十九章从容应对怀柔政策
碧纹顿时脸色煞白,失声叫道:“夫人饶命!”转身望着苏家三姑娘带了哭腔道:“姑娘,救我……”三十板子啊,非要了她的命不可。
苏梁氏气得脸色发白,既恼恨自家女儿自作主张,又恼恨做丫环的不知死活,如今反被别人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