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气安康第2部分阅读
福气安康 作者:rouwenwu
“李大叔,你喝水。”苏辰宇跑回屋里,盛了碗凉开水,捧给李成贵。
李成贵接过,仰头“咕噜噜”灌了下去,把碗递还给苏辰宇道:“你娘也真是个小心的人,说什么喝生水会闹肚子,乡下人哪计较这么多……”他转头望望四周,“你娘呢?”
“娘去镇上给一间药铺子抓药去了。”苏辰宇接过碗,又跑回屋里。
李成贵便有些失落,见李红冰盯着他看,这才想起什么似的,从箩筐里拿出两根冰糖葫芦,给他们兄妹一人一根。
李红冰也不客气,谁叫她现在是只有五岁的小娃娃呢。接过糖葫芦张口就咬,酸酸甜甜,不知是由于现代的零食太多,而到了这里,零食贫脊得可怜,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李红冰觉得这原汁原味的糖葫芦比现代街头叫卖那些加了色素的好吃多了。
天很黑的时候,苏氏回来了,带回了一包药末子,是铺子不要的药渣末,她便要了去。苏辰宇乖巧地递过一条湿毛巾,苏氏接过擦了擦脸,转头,看见院子一角挂着的几条咸鱼,细细的柳眉便蹙了起来。
苏辰宇忙道:“我跟村头的黄二哥借的鱼网子,捞了几条鱼,也给隔壁的刘大婶送去了几条。”一边说着一边给李红冰使眼色。
李红冰心领神会,软软地说道:“哥哥是跟村头的黄二哥借的鱼网,捞了好多鱼,娘,今晚有鱼吃了。”
苏氏便没再说什么,爱怜地抚摸一下女儿的头,细细看了下伤口,又把从铺子里带回来的药渣末拿进厨房,给女儿熬药去了。
第七章 刘婶商讨卖小孩
(某素像唐僧一样碎碎念:推荐票,推荐票,推荐票)
“娘,李大叔下午过来讨碗水喝。”苏辰宇一边添柴火,一边说道。李红冰便看到苏氏炒菜的手停顿了一下,又若无其事地继续炒菜。
不一会,小小的厨房飘起了饭香,还有鱼的鲜味。一家人围坐在桌边,高高兴兴地吃着苏辰宇从河里打来的鱼。吃过饭,苏氏又给女儿额头的伤口换了药,让两个小孩子洗了澡,便让他们去睡了。
夜里,被子有些薄,李红冰微微感到有些凉意,便醒了过来。见身边空着,平日里苏氏为了照顾受伤的女儿,娘俩一张床睡,苏辰宇则在另一间房。屋里很昏暗,只有豆大的蜡烛发出微弱的火光,在带了冷意的空气中摇摇晃晃。
苏氏在和隔壁的刘大婶在说话,声音低低的,一声一声传进她的耳朵里。
“……苏大妹子,你看你,过得也够清苦的,又带着两孩子,两个孩子两张口,现在,大丫又摔了头,”刘大婶子说着,停顿了一下,朝床上的李红冰望了过来,李红冰忙伏下身子装睡,耳朵却竖了起来,专心地听她们说话。
苏氏没有说话,只一针一线地补着手中的衣服。
“要不,把大丫送人吧,”刘家婶子试探地说道,小心地看了看苏氏的脸色,见那张姣好的脸上略显了些许苍白,并无太大变化,才放心说道:“前几日我那媳妇回来说,她帮忙浆洗衣服的那户人家,刚刚死了个女娃,也和大丫一般大小,那家娘子哭得天昏地的,那家的相公倒有意寻个孩子,不如把大丫……”
李红冰吓了一大跳,睡意全无。不会吧,我才到这个陌生的空间,幸好有像苏氏这么慈祥的“娘”收留了她,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就要把她送人了?
她正紧张地想着,却见苏氏已经站了起来,昏暗的烛光下看不清她的神色,只觉得她的声音比往日沉了几分:“婶子,我知道你的好意,我也知道多一个孩子多一张口,只是,孩子是我的骨肉,我有一口饭吃自然就有他们一口饭吃,就算我饿死,也不会让他们兄妹俩饿着。这卖孩子的事,以后不要再提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刘家婶子知道拗不过苏氏的性子,只得讪讪地起身走了。
苏氏看了那豆大地烛光许久。幽幽地叹了口气。吹灭了蜡烛。上了床。抱住了女儿。把脸贴在女儿地脸上。过了一会。李红冰觉得脸凉丝丝湿了一片。不由惊道:“娘。你哭了?”过了许久。苏氏才道:“小清。就算娘再苦再累。也不会把你们兄妹卖了。咱们再熬一阵。等娘拿到了工钱。就有好日子过了。”李红冰乖巧地点点头。心里酸酸楚楚地。
半夜里。苏氏睡了。但李红冰却睡意全无。她在盘算。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让这一家子不饿死呢。苏氏虽说找了一份工。但工钱是月底才派发地。这古代没有预支工钱地说法。再说。刚开工几天就预支工钱。主人家会以为是来骗钱地。留下地印象也不好。她自己也想自食其力。靠自己地努力赚钱。可是。自己太小了。才只有五岁。要等长大那该要等多久啊。恐怕还没等到这家人就饿死了。
她这样想着。心中不免有些烦燥。忽地灵机一动。谁说五岁地孩子不能赚钱了?大钱赚不了。小钱总还可以赚地吧?
第二天一大早,苏辰宇就看见妹妹呆呆地坐在院子里地矮凳上,望着屋顶地炊烟发呆。他当然不知道李红冰是在盘算赚钱地法子。不过妹妹这个样子也不是一次两次。他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自己担水、劈柴。浇院子里种着地菜。做自己每天都要做地活儿。
“小清!小清!”有个小女孩在院子门口处探个脑袋进来。一迭声地叫着。
李红冰这才醒过来。朝门口看去。是一个七八岁地小女孩。衣服看不出什么颜色。衣角地地方还有一大片黑黑地污迹。小女孩很瘦小。像根发育不良地豆芽。头发也稀疏焦黄。明显地营养不良。由于瘦地缘故。眼睛就显得特别大。好像整张脸庞只剩下一双大眼睛。
李红冰朝她笑笑。对于脑海里没有印象的人,李红冰通常都用微笑代替问好,这一招百试不爽。
她这一笑,那女孩就走了进来。走到面前问她:“我去山上摘山菇,你去不?”山菇?就是山上长出的野蘑菇吧?李红冰这才看见这个女孩的手臂上挎了个破竹篮子。她忙点点头,采蘑菇是件好玩的事,她当然要去。
“张二花,我也去。”苏辰宇扔下斧头,随手拿了只竹篮子,锁了门,也跟了出来。娘嘱咐他要看好妹妹的,要是妹妹再有什么闪失,娘的棍子饶不了他。所以,说什么他也要跟着去。
说也奇怪,像苏辰宇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独独就怕他的母亲。记得刚搬过来时,村里的孩子欺生,三两个集结成群去挑衅他,全被他三拳两脚打趴下。可是苏氏的脸一沉,他就会感到心里发慌。村里人都说母亲好相处,说话细声细气的,但苏辰宇总觉得母亲的眉宇之间,总有那么一股威严,不像村里那些人,拍桌子拍得山响,都是装穷恶装出来的。
来找李红冰的是村中唯一一家打铁铺——张家打铁铺张老汉的二女儿,乡下人取名字图简单好记,大女儿叫张一花,二女儿就叫张二花。不像苏辰宇兄妹俩,一个叫苏辰宇,一个叫苏文清,用村里人的话讲,读起来文诌诌的,别扭。
见苏辰宇跟来,张二花脸上居然浮起羞涩的神情,步子也走慢了一些,和苏辰宇一道,拉紧了李红冰的手。
走出院子,往后面看去,便是层峦叠嶂的山峰。这个小村子本来就是依山而建,傍山而筑,应了那句“靠山吃山”的老话。山上什么都有,吃不饱,也不至于饿死。
他们三人爬上一个稍矮的小山坡,四周是青葱的树林,野草长得有半人高。在略微潮湿的地段,隐约可见一个个小小的白色的脑袋。张二花在这面山坡的树林里摘蘑菇,苏辰宇就到那面山坡去采。李红冰也蹲下来摘了几朵,忽地灵机一动,把这些蘑菇采下来晒干,装起来拿到镇子上去卖,那不就赚钱了?
第八章 去清平镇卖蘑菇
一想到可以靠自己的双手赚钱,李红冰马上精神百倍,她也不急着摘蘑菇,而是从东边走到西边,看了一下山坡的地形。她发现有两点特别的地方。一是较为低矮的山地长的蘑菇,有被人采摘过的痕迹。她抬头看了一下天,天时尚早,那说明不是他们来得太迟,而是有人比他们更早到了。二是直往高处、深处走,越潮湿的地带,蘑菇就长得越多。她拍了一下脑袋,也对,蘑菇最喜欢潮湿地带的嘛,旱地哪会长蘑菇?
李红冰暗暗为自己想到的这个点子窃喜不已,当然,万事开头难,要赚钱那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她盘算着等会跟名义上的“哥哥”说一下,明天早点起床,赶在那些人之前采蘑菇。
有了来这个陌生时空的第一个人生目标,李红冰觉得浑身舒畅起来,她不再是个拥有二十八岁智商,却要靠别人来养活的五岁小孩了,不要看不起小孩子,五岁算什么,一样可以赚钱。
她慢慢地走下来。见苏辰宇和那个张家二丫头正忙着采蘑菇,谁也没空搭理她。她还发现,苏辰宇有意无间让着张二花,见她采光了那边山地的蘑菇,就特意腾出自己的地方让她采,自己则去更远一些的地方。
李红冰饶有兴趣地看着,忽然觉得,自家的“哥哥”跟这个张二丫头也挺般配的,至少都是穷苦人家,门当户对。虽然张二花目前长得确实不太好看,一笑起来,露出两个门牙洞,还有一口由于严重营养不良而焦黄的牙齿,但女大十八变,以后会是个漂亮的姑娘也说不定。自家的“哥哥”愣小子一个,张二花性格温温柔柔的,互补,也不错。
过了约一个时辰,两人都摘了半篮子蘑菇,而地势稍低的地段的蘑菇也摘得差不多了,于是两个一人牵了李红冰的手,从山坡上绕下来。
午饭依旧是两个粗粮馒头。李红冰心想,这家人真是太贫困了,早饭、午饭都是两个馒头,只有晚饭才能吃到白米饭。那白米饭也不是纯粹的白米饭,带点黄,是极其粗糙的糙米。幸好李红冰小时候也是在贫穷中长大的,小时候没有零食吃,连花生榨了油后,剩下的残渣制成的一块一块圆状的糠饼都啃得津津有味。
吃过午饭,苏辰宇去摆弄竹篮里摘回来的蘑菇,李红冰把自己的想法跟“哥哥”说了,苏辰宇虽觉得有些奇怪,但觉得妹妹说得也很有道理,又想到能赚到钱,也就点头同意了。
接下来的日子,兄妹俩每天都起了个大早,一个挎一个竹篮子上山坡采摘蘑菇。从低势低矮的向高处采,从外围往深处采,这样来回往复,这片丛林耗上几天时间,那片丛林耗上几天时间,待回过头重新来到第一次摘蘑菇的地方,那里又长出了新的蘑菇。摘下来的蘑菇里,挑出灰灰暗暗的,菇伞上有些暗白相间花纹的,晾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晒干,这种蘑菇叫花菇,闻起来有香味,卖起来也更值钱。
这种侍弄蘑菇的日子过得也快,转眼就过去了十多天,苏氏依旧隔几天便带些药末回来,给女儿敷药,而李红冰头上的伤势也好得很快,去了纱布,只有一个浅色的伤疤,隐在头发里,看不出来。
兄妹俩忙活了大半个月,终于积攒起两大布袋干蘑菇,趁了个赶集的日子,李红冰决定到镇上卖蘑菇。
李红冰晃着两只手在路上晃。两大布袋干蘑菇都让“哥哥”提着了。她也落个清闲。忽听身后有人吆喝:“嗨。你们两个娃娃。要到哪里去?”
李红冰回头一看。见是张家铁铺地经老汉。正赶着一辆牛车向他们驶来。由于长年累月打铁地缘故。张老汉身上地衣服也看不出原来地颜色。双手黑乎乎地。又粗又大。李红冰想起张二花衣角那常年洗不掉地污迹。想必是融化地铁水蹭地。
“张大伯。我们要去镇上。”李红冰用柔柔软软地童音道。
“上车。我捎你们去。”张老汉跳下牛车。把两个小孩抱上车。还有那两大袋干蘑菇。
“你们拿这个去做啥子?”张老汉看着两个大布袋口露出地蘑菇。不解地问道。
“拿到镇子上去卖。”苏辰宇老老实实地回答。
这个傻哥哥!这样说别人会信吗?李红冰忙补充道:“是娘让我们去卖的。”
一听到是苏氏让孩子们去镇上卖山货,张老汉眉头顿时会展开来,呵呵一笑,没再问下去。说到苏氏,还救了他家大女儿的命呢。上段时间,他家一花发高热,烧得整个人迷迷糊糊的,快不行了,幸好苏氏从镇里及时请来大夫,并帮他垫付了药钱。他家的大女儿病好了,可这孤儿寡母的一个月的生活费又没着落了。想到这,他都觉得挺愧疚的,打算着趁年底把屯积的铁锹、铁铲铁锅等东西卖了,好给人家还钱去。
牛跑得不快,再加上黄泥路坑坑洼洼的,哪有现代的柏油路那么好走?张老汉加了几鞭子,到镇上也用了两个时辰。李红冰忽然想起苏氏每天天未亮就起床,靠走路走到镇上去,那至少也得走两三个时辰吧?想到这,不由心里对苏氏生出几分敬意。
一到清平镇,张老汉就把两小孩放下来,嘱咐他们不要到处乱跑,就在牌坊附近摆摊卖就好了,等他把车上客人们预订的货送过去就回来接他们。然后从怀中掏出两三个冷硬的馒头,递给他们兄妹俩。
李红冰看看他那一牛车的货,知道他没一个上午的时间也送不完,也就接了过来。他们来得太匆忙,忘了把锅里的馒头带过来。
见兄妹俩如此乖巧,张老汉也放了心,赶着牛车去送货了。李红冰在牌坊附近找了块空地,把两大布袋的干蘑菇一字排开。想了一下,狠狠心,拿出一张字幅出来。
那张字幅是她哀求隔壁刘大婶家的大儿子写的。昨天下午,刘大婶家的大儿子从镇上回来,在镇上打了几年工,多少也认得几个字,于是李红冰就找了张门贴,反过来就是一张白纸,拿了块炭哀求那个十八岁的愣头小伙子帮忙写“山菇”两个字。
那个十八岁的小伙子一出手,李红冰就在心中哀叹起来。那是什么字,跟小学生写的字似的,歪歪扭扭,遭踏了她千辛万苦翻箱倒柜找来的门贴。想她一手苍劲漂亮的梅花小楷,硬是没敢出手。她实在不能出手啊,一出手别人准把她当怪物,一个没上过学,没读过书的五岁小女孩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梅花小楷,的确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清平镇虽是一个边陲小镇,却也热闹非凡,卖货的,杂耍的,逛集市的,人声鼎沸。苏辰宇坐不住了,他东看看,西瞧瞧,看什么都觉得有趣。李红冰暗笑,觉得这古时的集市,热闹归热闹,但与现代的广州上下九、北京路还是没得比的。
第九章 马车意外撞伤人
(某素鞠躬向所有投推荐票、收藏和关注本书的人表示谢意!-)
来赶集的人刚开始的时候用好奇的眼光看看这兄妹俩,以为是闹着玩的。后来看到地上的字,还有价钱,当然这价钱是李红冰先问了刘大婶子家的大儿子,另外加一些揣测后定下的价格。这才相信这兄妹俩是来卖山货的,其实,每逢庙会,也有很多贫苦人家的孩子拿些山货来卖,这在清平镇算不上什么稀奇的事。
李红冰家卖的蘑菇也确实算得上是中上品,蘑菇的伞又大,晒得也很干,闻起来还有一股蘑菇的香味。好东西总是吸引人的,哗啦一下子就围上了一群嬷嬷样子的人,你一斤我两斤,一下子就把一大袋的蘑菇买光了。李红冰小时候家里穷,一到放假就跟着妈妈摘了自家种的青菜去集市卖,所以看称杆看重量计价钱这种活儿对她而言简单是小菜小碟。她心算奇快,一看称杆的位置马上就清脆地报出价钱来。惹得围观的人啧啧赞叹:这小女孩脑袋转得真快,真会算数。
李红冰一边把卖空了的布袋叠起来,一边嘿嘿地笑。她学过快速心算法,在现代时到市场买肉,基本上卖猪肉的一过秤,她马上心算出来,掏出钱包扔下钱,提了肉走的时候,那卖肉的还傻愣愣地站着。
苏辰宇虽没有上过学,但在家里苏氏空闲的时候也教了他们兄妹俩一些算术、认得几个字。此刻他刚把干蘑菇一过秤,妹妹便报出数来,而且他事后仔细算过,一毫一厘都不差,不由佩服起妹妹来。想起平日里妹妹学什么都比他快,也就对妹妹的“聪慧”没有感到太大的奇怪。反倒他还落个清闲,只顾着称蘑菇就行了。
一个上午就卖了一布袋干蘑菇,数着钱,兄妹俩脸上笑开了花。苏辰宇更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睁大眼睛不相信地看看手中那捧钱币,又看看妹妹,看到李红冰笑着点点头,才相信自己真的赚了那么多钱。
李红冰可没有他那么开心,别看这些铜板一大捧的好像很多钱,拿到钱铺里去兑换,二两银子也不知能不能兑得到。看着天时已过晌午,李红冰掏出张老汉给的冷硬馒头,递给哥哥一个,就这样啃了。也确实饿了,没有觉得特别难吃。
正吃着馒头,忽然前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竟然是一辆马车,横冲直撞的,竟向他们兄妹俩撞过来。
李红冰“啊”的一声,第一反应就去抢摆在路边的装满干蘑菇的大布袋,但已经来不及,大布袋被马车一撞,干蘑菇洒了一地,李红冰缩手不及,连人带蘑菇被卷入了车底。
“小清!”苏辰宇惊得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扔了馒头,想也没想就向马车冲去。双手竟硬生生托住了马车的车轮。想他天生臂力惊人,这情急之下用力一托,竟生生将马车顿住。幸好赶马车的人也从震惊中清醒过来,狂拉缰绳,那匹马在半空中长嘶一声,终于停下。不然的话,那嵌了铁掌的马蹄从苏辰宇身上踏过去,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撞到人了!撞到人了!”周围哗啦啦拥上一大群人,有惊叹苏辰宇神力的,也有人惊悚地望向马车的车底,心想那聪明伶俐的小女孩怕早已被辗得血肉模糊了吧?更有胆小的,闭了眼转过头去不忍再看。
“小清!小清!”苏辰宇朝车底大喊。喊得声嘶力竭。明显带了哭腔。
过了一会。人群中发出一声惊呼。从车底竟慢慢爬出一个小女孩。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只大大地布袋。正是劫后余生地李红冰。
苏辰宇惊喜得扑了过去。紧紧抱着妹妹。说不出话来。李红冰被他拥得喘不过气来。想推开他。感觉到他浑身颤抖。想他小小年纪。受此惊吓。也确实可怜。就由着他了。
此刻。李红冰才发觉自己也在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想起刚才地情形。都觉得后怕。刚才。一个念头只顾着那袋可以生钱地蘑菇。什么也没想。就追着蘑菇去了。马车来得凶猛。竟把她也带入了车底。幸好她年纪尚小。个子也不高。绻缩在车底下竟然毫发无损。她惊魂未定。暗暗骂了句老天爷。要知道她在现代就是因为车祸而丧生地。转到了古代。如果还是因为车祸而丧命。那真是太没天理了。
“你们两个小娃娃。怎么不长眼睛。连龚老爷地车也敢阻拦!”驾车地是个侍从模样地人。见没撞到人。反到得了理似地。破口就骂。
李红冰神色一凛。冷冷地抬起头来。看向这位衣着光鲜、气势汹汹地狗奴才。看来真是有钱人家地仆役。连穿地衣服也像上层社会人士。不过。是狗仗人势罢了。凭什么撞了人还蛮有理似地。
李红冰最看不惯这种凌强欺弱的奴才样,也忘了自己只有五岁的身份,正想上去与他理论,要他赔礼道歉。忽听一个略微低沉但不失威严的声音喝道:“阿福,不得无礼。”那仆役被他这么一喝斥,马上噤了声。那人转过头,道:“这位小哥,你的手受伤了。”
李红冰回头一看,见说话的是一个三十开外的儒生打扮的人,一身青色长袍,脸色白净,眉宇间似有淡淡的忧愁。儒生方巾也有些歪斜,想必刚才马车急刹,碰到上车厢的缘故。看来这位就是那人口中所说的龚老爷了。
李红冰对这个时代不了解,也不知这所谓的“龚老爷”是何许人,但从面相看,此人虽惊却不慌乱,衣着略显狼狈但神色从容,自有一番雍容华贵的气度,想必是朝堂中人。听这声音,音线平稳不浮躁,语气平和不失礼,李红冰不由暗赞一声,这官老爷果然是个有教养的人,比那狗奴才强多了。
听得龚老爷这么一说,李红冰急忙察看苏辰宇的手。果然,由于马车的撞击力极大,苏辰宇左手的掌心一片暗青,手背的地方被马车边缘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一直蜿延到手腕处,鲜血从伤口处渗出,一滴一滴地溅在了地上。李红冰不由失声道:“啊,怎么伤得这么严重?”
由于刚才全付精力都在妹妹身上,也没觉得怎样,现经妹妹一提起,苏辰宇这才感到手背一阵钻心的疼痛。不过,他是男子汉,即使疼得发抖也强忍着,展颜对妹妹笑道:“没事,划破了皮而已。”
第十章 布店买布遭刁难
看到这般情形,刚才那位盛气凌人的仆役马上换了一副笑脸,“这位小哥,我可没撞到你,是你自己撞上来的……”他的话刚说了一半,就被龚老爷瞪了回去。
龚老爷对着旁边站着的郎中模样,也是从马车上下来的人说道:“陈大夫,劳烦您看看这位小哥的手伤。”说着,竟伸出手去挽苏辰宇的袖子。
周围顿时响起一阵惊叹声。李红冰也愣了一下。那名仆役阿福忙上前阻拦:“老爷,这种事怎么能劳您亲自动手,小心污了您的手……”见龚老爷两道严厉的目光望了过来,只好讪讪地住口,退到一边去了。
陈大夫把药箱打开,取出白药,均匀地倒在伤口中,再用纱布细细扎好,叮嘱了一番伤口不能沾水的话,又开了张药方,吩咐跟班的小厮去附近的医馆捡几包草药。
这又是包扎又是捡药的,也耗去了约一个时辰的时间。阿福急得不行,想着夫人在家正等着陈大夫给看病呢,可看到老爷声色俱厉的样子,又不敢催促,只能干着急。
好不容易等到自家老爷和陈大夫站了起来,整整衣衫,准备上车。他忙喜滋滋地去拉马车。忽听龚老爷停下了脚步,道:“阿福,你去车里取十两银子给人家,那袋蘑菇,咱们买了。”
“十两?”阿福止住脚步,不相信地看着自家老爷,十两银子,买十袋这样的山货都能买得到了。
“叫你去拿就去拿,磨蹭什么?”龚老爷怒道。
“十两?真是便宜了那两小孩。”阿福暗自咕嘀道,狠狠地瞪了坐在旁边的苏辰宇兄妹俩一眼,无可奈何去车里取了两大银锭,交给龚老爷。
这边,李红冰像哄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看着缠上了纱布的伤口,柔声问道:“疼吗?”
苏辰宇紧抿了嘴唇,小小的脸上露出坚毅的神色,咬咬牙道:“不疼。这事千万别告诉娘。”
龚老爷正拿了银子过来。听到这一句话。明显地怔了一下。仔细地看了这兄妹一眼。见稍大一点地浓眉大眼。稍小地粉雕玉琢地。衣服虽然破旧。还有几处打了补丁。但却极其干净。想必也是出自整洁自律地人家。才会把孩子调教得如此懂事。想到这。心中不由升起一阵惆怅。低叹道:“如果她们还在地话。想必也是这般年纪了……”似是不忍再看。唤了阿福过来。让他把银子送了过去。一行三人。上了马车。便远去了。
马车一走。人群又炸开了窝。有羡慕苏辰宇兄妹俩撞了狗屎运地。有在低声议论这个龚老爷地。但归根结底。没有一个人能说出这个龚老爷是个什么官。为什么来到清平镇这个边陲小镇。来这里做什么。只从口音上判断。知道他来自京城。仅此而已。
李红冰可没空理会这些八卦新闻。她看着手中攥着地两大锭白灿灿地银子。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这是她初到这个陌生地时空赚取地第一笔钱。却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悲哀。高兴地是出师大捷。大半月地辛劳换来丰硕地回报。悲哀地是这清平镇惊魂一日游。她差点葬身马车下。名义上地“哥哥”也受了伤。回去不知该怎么跟苏氏说。
折磨了这么久。李红冰觉得有些饿了。张老汉给地冷硬馒头也不知掉到哪里去了。当然。赚了钱就要犒赏一下自己。李红冰一向是注重及时行乐地。所以。看到附近有家面店。她一把拉着苏辰宇就走了进去。要了两碗鸡蛋挂面。
苏辰宇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地挂面。确实也饿了。一下子把满满一碗面吃了个底朝天。最后带咂咂嘴。一副意犹未尽地样子。待看到妹妹付钱时。眉毛又皱了起来。低声咕嘀道:“这么贵啊。早知道不吃了。家里还有馒头……”李红冰失笑道:“哥。这是我们赚来地。不算浪费。以后我们还会赚更多地。”
苏辰宇点点头。对妹妹地话深信不疑。过了半晌。他忽道:“过两天是娘地生辰。我们要不要带点什么东西回去给娘?”
李红冰有些讶然地看着苏辰宇,她没想到这小男孩这么孝顺。“好,去布店看看,给娘扯块布做衣裳。”
清平镇牌坊左侧就是一条热闹非凡的大街,布店就是街口转角处,很抢眼的一面旗子,写着“福兴布店”四个大字。看着天时还早,况且张老汉那辆老牛车还没回来,李红冰就拉着苏辰宇进了布店看布料。
“去去去,小孩子到别家玩去。这里不是你们玩的地方。”店里的伙计一见是小孩,马上板了脸。也难怪,由于连年灾荒,山贼又时常下山抢掠财物,闹得人心慌慌,最近生意不太好,一大早开业,到了中午,只卖了几匹价格低廉的花布,心里憋得慌,现在又看到两个小孩子进来玩,就更加没有好声色。
苏辰宇忙拉住妹妹,收住欲踏进店门的脚步,正要退出来,却被妹妹拽住。李红冰微微一笑,摇头,盯着店小二清晰道:“请问,你们这里开了大门不是做买卖的吗?”
店小二已转过身去,收拾墙角堆放着的布匹,闻言吃了一惊,以为有客人上门,待回过头来,还是刚才那两个小孩,不由更加厌恶:“我这里开了门,当然是做买卖的。你们两个,怎么还在这里?去去去,到别处玩去。”
李红冰神色自若,兀自不动,继续道:“你们既然开了门营业,那就应该把客人迎进来,哪有把客人往外赶的道理?”
店小二一愣,一时语塞,不由恼羞成怒,正要喝斥,忽然退后一步,恭恭敬敬地叫了声:“老爷。”
李红冰只听得后堂的珠帘微动,珠子轻轻撞击发出轻微的“叮当”声,举目看去,见从后堂转出一个四十上下的中年人,略显富态,颌下有几绺微须,一双生意人特有的精明的眼睛朝自己望过来。又听方才店小二叫他“老爷”,知是这里的老板,于是也行了个礼,道:“这位老爷,我们是来买布的,你店里的伙计却不肯把布卖给我们,您说,是何道理?”
第十一章 布店老板暗算计
(某素在呼唤:有推荐票就请砸过来吧!哈----)
店小二一惊,想要驳斥又找不到话,毕竟刚才理亏,只能拿眼睛望着老爷,心中恨道:“这小毛孩小小年纪,倒生得一副巧嘴,居然告起状来了。”
姜老爷上上下下打量了李红冰一番,眼中掠过一抹惊讶。刚才他在后堂听到前面传来的争吵声,虽是略显稚嫩的童音,但吐字清晰,沉着有力,心下惊疑,才赶出来看个究竟。来到前厅,见说话的不过是个五六岁的小姑娘,但眉宇间自有一份从容淡定,明亮的大眼睛风采暗敛,竟不像一个五六岁的女娃。他一生走南闯北,也见过不少稀奇新鲜事儿,有些小孩天赋异禀,聪慧过人,这也不足为奇,今日见到了,心中反而暗暗欢喜。
他年过四十,夫人早早亡故,没再续弦,膝下无子,只有一名小女,自小便视作掌上明珠,又跟朝中名门望族结了娃娃亲。时下小女年方六岁,与眼前这小姑娘年纪相仿,正准备骋请西席先生教书识字,若是把眼前这小姑娘招进府里,给小女儿做个伴读,日后嫁入侯门,身边有个聪明伶俐的丫头前前后后照应着,他也就放下心来。
“这位小大姐说得对,我们打开店门,当然是做买卖的,两位随便挑,看中哪匹就说一声,我让伙计给你们送过去。”姜老爷露出生意人一惯的笑容和热情,迎了上去。
李红冰反倒微微退了一步。怎么说她也是闯荡社会五年的人了,生意人见多了。一见面前这位布店老板热情与讨好的神色后面好像隐藏着什么,,反使她暗生几分警觉。不过,她现在一穷二白,也没什么可让人看得上的,想到这,心也放了下来。
李红冰环视了四周,这布店不过几十年的空间,却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摆了个满满当当。摆得最多当然是喜帐。已近年底,办喜事的人多了,未雨绸缪,老板自然要多往这方面打算。
李红冰依着苏氏平日的穿着习惯,挑了几块素色带碎花的布料。苏氏不喜张扬,多偏素色浅色衣衫,但即使如此,她也能穿出不同的韵味。
“小大姐儿,家住哪里?”趁李红冰挑布的间隙,姜老爷似无意地问道。
“桃花村。”苏辰宇答道。
李红冰目光微微一顿,落在一匹布料上,心想这傻“哥哥”还真是心直口快。继而觉得好笑,原来那个地方就叫桃花村啊,她只看见土黄|色的砖墙,几棵凋零的酸枣树。至于桃花树,连个影儿都没见着。
“那可不近啊。”姜老爷又道。
“嗯。我和小清坐了两个时辰地牛车过来。”苏辰宇又毫不含糊道。
牛车?果然是穷苦人家地孩子。姜老爷心里地胜算又多了一分。
“这些布料是买给你娘地吧?”姜老爷又再问。
“嗯。我娘在这镇上地药馆给人抓药。”苏辰宇一提起娘亲。咧嘴笑了笑。看着不远处妹妹正指挥店里地伙计把布料包起来。那淡蓝、粉紫地颜色。娘穿了一定很好看。
李红冰掏出一个小袋子。把卖蘑菇得一地铜板一古脑倒了出来。除了那两个沉甸甸地五两银锭。看到那些零零散散地钱币。店小二又露出了鄙夷地神色。姜老爷则含笑不语。
李红冰把布料放入大布袋中,小心地拉了哥哥没有受伤的右手,走出店门。苏辰宇用右手去拿妹妹提着的布袋。李红冰不让:“哥,你手受伤了,还是我来拿吧。”
“你拿不动。”苏辰宇非要自己拿。布料也太沉了些,是普普通通的布料,比不上现代那些加了化工纤维的柔软舒适,但质地很好,耐用。李红冰不够力度,拿起来摇摇晃晃的,见哥哥固执要拿,也由他拿去了。
店小二早进店里招呼客人去了,姜老爷犹自站在门口,见此情景,笑意更深。
兄妹俩行至街口,正好见张老汉赶着空空的年车从巷子里转了出来。看到苏辰宇袖口处有星星点点的血迹,张老汉神色有些紧张。李红冰忙说是不小心摔了一跤,蹭破了皮,不碍事。张老汉这才放下心来,叮嘱几句小心的话,一行三人赶着牛车回村去了。
在牛车上晃了两个时辰,回到村子里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暗了。冬天的夜晚总是来得特别的早,但桃花村这个时候是看不见灯火的,村里人为了省钱,不到天完完全全暗下来,不会点灯。有灯火不过两家,一家是朱里长的房子,一是书塾。张老汉就在书塾前把兄妹俩放了下来,独自赶着牛车回去了。
李红冰一边认真地看路,一边小心翼翼地踩着地上的碎石。她虽在乡村里长大,但现代的乡村,黑灯瞎火那是过去的事了,一到晚上,村口处就灯火通明,家家户户亮着灯看电视,打麻将,根本无须担心看不清路。
忽然间苏辰宇停住不走了。李红冰看看他,见他正盯着前面的书塾,眼中流露出向往的神色。
“哥,你想上学吗?”李红冰忍不住问道。做为一名现代教师,她觉得一个七岁多的孩子,还不去上学的话,是一件不可原谅的事情。
“想。可咱们家没钱,上不起学。”苏辰宇神色有些黯然。他明白家里的窘境,所以也没强求。呆了半晌,他拉了拉妹妹的手,“走了,回家。”
李红冰心中有些不忍。在现代,她见到的多是不想读书的孩子,极少见到贫困到没钱读书的孩子。国家政策好,九年义务教育,那些孩子还是不肯来读书,害得她每年三月、九月就得帮在小学教书的表姐翻山越岭去宣传国家政策,鼓励村民把孩子送到学校来。现在想来,那些孩子真是幸福啊。
没钱不算什么,耽误了学习的好时机才是大事。李红冰决定回家以后跟苏氏说说,就算贡献出她赚到的银子,也要让哥哥上学堂。
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走,快走到家门口时,李红冰惊异地发现,自家的屋子居然亮起了灯,桔黄的烛光通过窗子透射出来,在幽冷的夜幕下弥漫着温馨的气氛。而更令人惊讶的是,门口还停着一辆很气派的马车。
第十二章 商议读书受阻碍
李红冰轻轻推开院子的门,里面的说话声便传了出来。苏氏的声音倒没有听见,只听得一个男中音道:“……你好好考虑一下,莫要耽误了孩子……”正是清平镇布店老板姜老爷的声音。
李红冰微皱了一下眉头:大老远的,这布店老板跑到这穷乡僻壤里来做什么?回头,见苏辰宇脸上露出了紧张的神色。知他一直是个孝顺的孩子,这一趟偷偷跑出去,要是被苏氏知道了,难免要责罚他。于是握住了他的手,安慰地朝他笑笑,拉他进了屋子。
屋里有三个人,除了苏氏和姜老爷,还有一个小厮,想必是姜老爷带来的。
“娘!”李红冰响亮地叫了声。苏辰宇也跟着叫了声,不过声音比平日低了几个分贝。他偷瞄了一下母亲的脸色,见母亲已经沉下了脸,不由更加心慌。
见两个小娃娃回来了,再加上自己该说的也说了,姜老爷也不再作停留,告了辞出来,临走还不忘加上一句:“苏夫人,老夫的话您不妨考虑一下。考虑好后给我个回复。”说完就驾着马车回清平镇去了。
姜老爷一走,苏辰宇马上跪了下来。李红冰眼尖,一眼瞄到桌子上多了些东西。不由跑过去,原来是一碟一碟的糕点。花花绿绿的摆了一桌子。“好漂亮啊,娘,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了?还带了这么多好吃的?”
“到哪里去了,这个时候才回来?小清头上的伤刚好,怎么又带着她四处跑?”苏氏锐利的目光盯着儿子,脸上怒意隐现。今天镇子上那家药铺掌柜的娘子生辰,早早关了门。那家娘子也是好相处的人,特意赏了苏氏一些点心。谁知她一回到家,却发现关门闭户,两个小孩不知跑哪去了,正担心的时候,姜老爷就带个小厮来了。
“我,我……”苏辰宇低着小脑袋说不出话。
“娘,我和哥哥坐了打铁铺张大伯的牛车,到镇子上卖蘑菇去了。卖了好多钱呢。还给您扯了几块布做衣裳呢。”李红冰又小跑到苏氏面前,把布料拿到苏氏手中。
苏氏略微惊讶地望着女儿,什么时候开始女儿居然变得这么懂事了,居然还买了东西给她。而且,这布料的花色,也是她喜欢的。
摸摸女儿的头,苏氏的脸色有了些许的缓和,看到苏辰宇缠着纱布的手,苏氏细细的柳叶眉又蹙了起来:“这手是怎么回事?”
没等苏辰宇说话。李红冰已经抢着答道:?br /gt;
“李大叔,你喝水。”苏辰宇跑回屋里,盛了碗凉开水,捧给李成贵。
李成贵接过,仰头“咕噜噜”灌了下去,把碗递还给苏辰宇道:“你娘也真是个小心的人,说什么喝生水会闹肚子,乡下人哪计较这么多……”他转头望望四周,“你娘呢?”
“娘去镇上给一间药铺子抓药去了。”苏辰宇接过碗,又跑回屋里。
李成贵便有些失落,见李红冰盯着他看,这才想起什么似的,从箩筐里拿出两根冰糖葫芦,给他们兄妹一人一根。
李红冰也不客气,谁叫她现在是只有五岁的小娃娃呢。接过糖葫芦张口就咬,酸酸甜甜,不知是由于现代的零食太多,而到了这里,零食贫脊得可怜,还是什么其他原因,李红冰觉得这原汁原味的糖葫芦比现代街头叫卖那些加了色素的好吃多了。
天很黑的时候,苏氏回来了,带回了一包药末子,是铺子不要的药渣末,她便要了去。苏辰宇乖巧地递过一条湿毛巾,苏氏接过擦了擦脸,转头,看见院子一角挂着的几条咸鱼,细细的柳眉便蹙了起来。
苏辰宇忙道:“我跟村头的黄二哥借的鱼网子,捞了几条鱼,也给隔壁的刘大婶送去了几条。”一边说着一边给李红冰使眼色。
李红冰心领神会,软软地说道:“哥哥是跟村头的黄二哥借的鱼网,捞了好多鱼,娘,今晚有鱼吃了。”
苏氏便没再说什么,爱怜地抚摸一下女儿的头,细细看了下伤口,又把从铺子里带回来的药渣末拿进厨房,给女儿熬药去了。
第七章 刘婶商讨卖小孩
(某素像唐僧一样碎碎念:推荐票,推荐票,推荐票)
“娘,李大叔下午过来讨碗水喝。”苏辰宇一边添柴火,一边说道。李红冰便看到苏氏炒菜的手停顿了一下,又若无其事地继续炒菜。
不一会,小小的厨房飘起了饭香,还有鱼的鲜味。一家人围坐在桌边,高高兴兴地吃着苏辰宇从河里打来的鱼。吃过饭,苏氏又给女儿额头的伤口换了药,让两个小孩子洗了澡,便让他们去睡了。
夜里,被子有些薄,李红冰微微感到有些凉意,便醒了过来。见身边空着,平日里苏氏为了照顾受伤的女儿,娘俩一张床睡,苏辰宇则在另一间房。屋里很昏暗,只有豆大的蜡烛发出微弱的火光,在带了冷意的空气中摇摇晃晃。
苏氏在和隔壁的刘大婶在说话,声音低低的,一声一声传进她的耳朵里。
“……苏大妹子,你看你,过得也够清苦的,又带着两孩子,两个孩子两张口,现在,大丫又摔了头,”刘大婶子说着,停顿了一下,朝床上的李红冰望了过来,李红冰忙伏下身子装睡,耳朵却竖了起来,专心地听她们说话。
苏氏没有说话,只一针一线地补着手中的衣服。
“要不,把大丫送人吧,”刘家婶子试探地说道,小心地看了看苏氏的脸色,见那张姣好的脸上略显了些许苍白,并无太大变化,才放心说道:“前几日我那媳妇回来说,她帮忙浆洗衣服的那户人家,刚刚死了个女娃,也和大丫一般大小,那家娘子哭得天昏地的,那家的相公倒有意寻个孩子,不如把大丫……”
李红冰吓了一大跳,睡意全无。不会吧,我才到这个陌生的空间,幸好有像苏氏这么慈祥的“娘”收留了她,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就要把她送人了?
她正紧张地想着,却见苏氏已经站了起来,昏暗的烛光下看不清她的神色,只觉得她的声音比往日沉了几分:“婶子,我知道你的好意,我也知道多一个孩子多一张口,只是,孩子是我的骨肉,我有一口饭吃自然就有他们一口饭吃,就算我饿死,也不会让他们兄妹俩饿着。这卖孩子的事,以后不要再提了。”
话说到这个份上,刘家婶子知道拗不过苏氏的性子,只得讪讪地起身走了。
苏氏看了那豆大地烛光许久。幽幽地叹了口气。吹灭了蜡烛。上了床。抱住了女儿。把脸贴在女儿地脸上。过了一会。李红冰觉得脸凉丝丝湿了一片。不由惊道:“娘。你哭了?”过了许久。苏氏才道:“小清。就算娘再苦再累。也不会把你们兄妹卖了。咱们再熬一阵。等娘拿到了工钱。就有好日子过了。”李红冰乖巧地点点头。心里酸酸楚楚地。
半夜里。苏氏睡了。但李红冰却睡意全无。她在盘算。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让这一家子不饿死呢。苏氏虽说找了一份工。但工钱是月底才派发地。这古代没有预支工钱地说法。再说。刚开工几天就预支工钱。主人家会以为是来骗钱地。留下地印象也不好。她自己也想自食其力。靠自己地努力赚钱。可是。自己太小了。才只有五岁。要等长大那该要等多久啊。恐怕还没等到这家人就饿死了。
她这样想着。心中不免有些烦燥。忽地灵机一动。谁说五岁地孩子不能赚钱了?大钱赚不了。小钱总还可以赚地吧?
第二天一大早,苏辰宇就看见妹妹呆呆地坐在院子里地矮凳上,望着屋顶地炊烟发呆。他当然不知道李红冰是在盘算赚钱地法子。不过妹妹这个样子也不是一次两次。他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自己担水、劈柴。浇院子里种着地菜。做自己每天都要做地活儿。
“小清!小清!”有个小女孩在院子门口处探个脑袋进来。一迭声地叫着。
李红冰这才醒过来。朝门口看去。是一个七八岁地小女孩。衣服看不出什么颜色。衣角地地方还有一大片黑黑地污迹。小女孩很瘦小。像根发育不良地豆芽。头发也稀疏焦黄。明显地营养不良。由于瘦地缘故。眼睛就显得特别大。好像整张脸庞只剩下一双大眼睛。
李红冰朝她笑笑。对于脑海里没有印象的人,李红冰通常都用微笑代替问好,这一招百试不爽。
她这一笑,那女孩就走了进来。走到面前问她:“我去山上摘山菇,你去不?”山菇?就是山上长出的野蘑菇吧?李红冰这才看见这个女孩的手臂上挎了个破竹篮子。她忙点点头,采蘑菇是件好玩的事,她当然要去。
“张二花,我也去。”苏辰宇扔下斧头,随手拿了只竹篮子,锁了门,也跟了出来。娘嘱咐他要看好妹妹的,要是妹妹再有什么闪失,娘的棍子饶不了他。所以,说什么他也要跟着去。
说也奇怪,像苏辰宇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独独就怕他的母亲。记得刚搬过来时,村里的孩子欺生,三两个集结成群去挑衅他,全被他三拳两脚打趴下。可是苏氏的脸一沉,他就会感到心里发慌。村里人都说母亲好相处,说话细声细气的,但苏辰宇总觉得母亲的眉宇之间,总有那么一股威严,不像村里那些人,拍桌子拍得山响,都是装穷恶装出来的。
来找李红冰的是村中唯一一家打铁铺——张家打铁铺张老汉的二女儿,乡下人取名字图简单好记,大女儿叫张一花,二女儿就叫张二花。不像苏辰宇兄妹俩,一个叫苏辰宇,一个叫苏文清,用村里人的话讲,读起来文诌诌的,别扭。
见苏辰宇跟来,张二花脸上居然浮起羞涩的神情,步子也走慢了一些,和苏辰宇一道,拉紧了李红冰的手。
走出院子,往后面看去,便是层峦叠嶂的山峰。这个小村子本来就是依山而建,傍山而筑,应了那句“靠山吃山”的老话。山上什么都有,吃不饱,也不至于饿死。
他们三人爬上一个稍矮的小山坡,四周是青葱的树林,野草长得有半人高。在略微潮湿的地段,隐约可见一个个小小的白色的脑袋。张二花在这面山坡的树林里摘蘑菇,苏辰宇就到那面山坡去采。李红冰也蹲下来摘了几朵,忽地灵机一动,把这些蘑菇采下来晒干,装起来拿到镇子上去卖,那不就赚钱了?
第八章 去清平镇卖蘑菇
一想到可以靠自己的双手赚钱,李红冰马上精神百倍,她也不急着摘蘑菇,而是从东边走到西边,看了一下山坡的地形。她发现有两点特别的地方。一是较为低矮的山地长的蘑菇,有被人采摘过的痕迹。她抬头看了一下天,天时尚早,那说明不是他们来得太迟,而是有人比他们更早到了。二是直往高处、深处走,越潮湿的地带,蘑菇就长得越多。她拍了一下脑袋,也对,蘑菇最喜欢潮湿地带的嘛,旱地哪会长蘑菇?
李红冰暗暗为自己想到的这个点子窃喜不已,当然,万事开头难,要赚钱那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她盘算着等会跟名义上的“哥哥”说一下,明天早点起床,赶在那些人之前采蘑菇。
有了来这个陌生时空的第一个人生目标,李红冰觉得浑身舒畅起来,她不再是个拥有二十八岁智商,却要靠别人来养活的五岁小孩了,不要看不起小孩子,五岁算什么,一样可以赚钱。
她慢慢地走下来。见苏辰宇和那个张家二丫头正忙着采蘑菇,谁也没空搭理她。她还发现,苏辰宇有意无间让着张二花,见她采光了那边山地的蘑菇,就特意腾出自己的地方让她采,自己则去更远一些的地方。
李红冰饶有兴趣地看着,忽然觉得,自家的“哥哥”跟这个张二丫头也挺般配的,至少都是穷苦人家,门当户对。虽然张二花目前长得确实不太好看,一笑起来,露出两个门牙洞,还有一口由于严重营养不良而焦黄的牙齿,但女大十八变,以后会是个漂亮的姑娘也说不定。自家的“哥哥”愣小子一个,张二花性格温温柔柔的,互补,也不错。
过了约一个时辰,两人都摘了半篮子蘑菇,而地势稍低的地段的蘑菇也摘得差不多了,于是两个一人牵了李红冰的手,从山坡上绕下来。
午饭依旧是两个粗粮馒头。李红冰心想,这家人真是太贫困了,早饭、午饭都是两个馒头,只有晚饭才能吃到白米饭。那白米饭也不是纯粹的白米饭,带点黄,是极其粗糙的糙米。幸好李红冰小时候也是在贫穷中长大的,小时候没有零食吃,连花生榨了油后,剩下的残渣制成的一块一块圆状的糠饼都啃得津津有味。
吃过午饭,苏辰宇去摆弄竹篮里摘回来的蘑菇,李红冰把自己的想法跟“哥哥”说了,苏辰宇虽觉得有些奇怪,但觉得妹妹说得也很有道理,又想到能赚到钱,也就点头同意了。
接下来的日子,兄妹俩每天都起了个大早,一个挎一个竹篮子上山坡采摘蘑菇。从低势低矮的向高处采,从外围往深处采,这样来回往复,这片丛林耗上几天时间,那片丛林耗上几天时间,待回过头重新来到第一次摘蘑菇的地方,那里又长出了新的蘑菇。摘下来的蘑菇里,挑出灰灰暗暗的,菇伞上有些暗白相间花纹的,晾在院子里的空地上晒干,这种蘑菇叫花菇,闻起来有香味,卖起来也更值钱。
这种侍弄蘑菇的日子过得也快,转眼就过去了十多天,苏氏依旧隔几天便带些药末回来,给女儿敷药,而李红冰头上的伤势也好得很快,去了纱布,只有一个浅色的伤疤,隐在头发里,看不出来。
兄妹俩忙活了大半个月,终于积攒起两大布袋干蘑菇,趁了个赶集的日子,李红冰决定到镇上卖蘑菇。
李红冰晃着两只手在路上晃。两大布袋干蘑菇都让“哥哥”提着了。她也落个清闲。忽听身后有人吆喝:“嗨。你们两个娃娃。要到哪里去?”
李红冰回头一看。见是张家铁铺地经老汉。正赶着一辆牛车向他们驶来。由于长年累月打铁地缘故。张老汉身上地衣服也看不出原来地颜色。双手黑乎乎地。又粗又大。李红冰想起张二花衣角那常年洗不掉地污迹。想必是融化地铁水蹭地。
“张大伯。我们要去镇上。”李红冰用柔柔软软地童音道。
“上车。我捎你们去。”张老汉跳下牛车。把两个小孩抱上车。还有那两大袋干蘑菇。
“你们拿这个去做啥子?”张老汉看着两个大布袋口露出地蘑菇。不解地问道。
“拿到镇子上去卖。”苏辰宇老老实实地回答。
这个傻哥哥!这样说别人会信吗?李红冰忙补充道:“是娘让我们去卖的。”
一听到是苏氏让孩子们去镇上卖山货,张老汉眉头顿时会展开来,呵呵一笑,没再问下去。说到苏氏,还救了他家大女儿的命呢。上段时间,他家一花发高热,烧得整个人迷迷糊糊的,快不行了,幸好苏氏从镇里及时请来大夫,并帮他垫付了药钱。他家的大女儿病好了,可这孤儿寡母的一个月的生活费又没着落了。想到这,他都觉得挺愧疚的,打算着趁年底把屯积的铁锹、铁铲铁锅等东西卖了,好给人家还钱去。
牛跑得不快,再加上黄泥路坑坑洼洼的,哪有现代的柏油路那么好走?张老汉加了几鞭子,到镇上也用了两个时辰。李红冰忽然想起苏氏每天天未亮就起床,靠走路走到镇上去,那至少也得走两三个时辰吧?想到这,不由心里对苏氏生出几分敬意。
一到清平镇,张老汉就把两小孩放下来,嘱咐他们不要到处乱跑,就在牌坊附近摆摊卖就好了,等他把车上客人们预订的货送过去就回来接他们。然后从怀中掏出两三个冷硬的馒头,递给他们兄妹俩。
李红冰看看他那一牛车的货,知道他没一个上午的时间也送不完,也就接了过来。他们来得太匆忙,忘了把锅里的馒头带过来。
见兄妹俩如此乖巧,张老汉也放了心,赶着牛车去送货了。李红冰在牌坊附近找了块空地,把两大布袋的干蘑菇一字排开。想了一下,狠狠心,拿出一张字幅出来。
那张字幅是她哀求隔壁刘大婶家的大儿子写的。昨天下午,刘大婶家的大儿子从镇上回来,在镇上打了几年工,多少也认得几个字,于是李红冰就找了张门贴,反过来就是一张白纸,拿了块炭哀求那个十八岁的愣头小伙子帮忙写“山菇”两个字。
那个十八岁的小伙子一出手,李红冰就在心中哀叹起来。那是什么字,跟小学生写的字似的,歪歪扭扭,遭踏了她千辛万苦翻箱倒柜找来的门贴。想她一手苍劲漂亮的梅花小楷,硬是没敢出手。她实在不能出手啊,一出手别人准把她当怪物,一个没上过学,没读过书的五岁小女孩能写出一手漂亮的梅花小楷,的确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清平镇虽是一个边陲小镇,却也热闹非凡,卖货的,杂耍的,逛集市的,人声鼎沸。苏辰宇坐不住了,他东看看,西瞧瞧,看什么都觉得有趣。李红冰暗笑,觉得这古时的集市,热闹归热闹,但与现代的广州上下九、北京路还是没得比的。
第九章 马车意外撞伤人
(某素鞠躬向所有投推荐票、收藏和关注本书的人表示谢意!-)
来赶集的人刚开始的时候用好奇的眼光看看这兄妹俩,以为是闹着玩的。后来看到地上的字,还有价钱,当然这价钱是李红冰先问了刘大婶子家的大儿子,另外加一些揣测后定下的价格。这才相信这兄妹俩是来卖山货的,其实,每逢庙会,也有很多贫苦人家的孩子拿些山货来卖,这在清平镇算不上什么稀奇的事。
李红冰家卖的蘑菇也确实算得上是中上品,蘑菇的伞又大,晒得也很干,闻起来还有一股蘑菇的香味。好东西总是吸引人的,哗啦一下子就围上了一群嬷嬷样子的人,你一斤我两斤,一下子就把一大袋的蘑菇买光了。李红冰小时候家里穷,一到放假就跟着妈妈摘了自家种的青菜去集市卖,所以看称杆看重量计价钱这种活儿对她而言简单是小菜小碟。她心算奇快,一看称杆的位置马上就清脆地报出价钱来。惹得围观的人啧啧赞叹:这小女孩脑袋转得真快,真会算数。
李红冰一边把卖空了的布袋叠起来,一边嘿嘿地笑。她学过快速心算法,在现代时到市场买肉,基本上卖猪肉的一过秤,她马上心算出来,掏出钱包扔下钱,提了肉走的时候,那卖肉的还傻愣愣地站着。
苏辰宇虽没有上过学,但在家里苏氏空闲的时候也教了他们兄妹俩一些算术、认得几个字。此刻他刚把干蘑菇一过秤,妹妹便报出数来,而且他事后仔细算过,一毫一厘都不差,不由佩服起妹妹来。想起平日里妹妹学什么都比他快,也就对妹妹的“聪慧”没有感到太大的奇怪。反倒他还落个清闲,只顾着称蘑菇就行了。
一个上午就卖了一布袋干蘑菇,数着钱,兄妹俩脸上笑开了花。苏辰宇更是从来没见过这么多钱,睁大眼睛不相信地看看手中那捧钱币,又看看妹妹,看到李红冰笑着点点头,才相信自己真的赚了那么多钱。
李红冰可没有他那么开心,别看这些铜板一大捧的好像很多钱,拿到钱铺里去兑换,二两银子也不知能不能兑得到。看着天时已过晌午,李红冰掏出张老汉给的冷硬馒头,递给哥哥一个,就这样啃了。也确实饿了,没有觉得特别难吃。
正吃着馒头,忽然前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竟然是一辆马车,横冲直撞的,竟向他们兄妹俩撞过来。
李红冰“啊”的一声,第一反应就去抢摆在路边的装满干蘑菇的大布袋,但已经来不及,大布袋被马车一撞,干蘑菇洒了一地,李红冰缩手不及,连人带蘑菇被卷入了车底。
“小清!”苏辰宇惊得全身的血液都凝固了,扔了馒头,想也没想就向马车冲去。双手竟硬生生托住了马车的车轮。想他天生臂力惊人,这情急之下用力一托,竟生生将马车顿住。幸好赶马车的人也从震惊中清醒过来,狂拉缰绳,那匹马在半空中长嘶一声,终于停下。不然的话,那嵌了铁掌的马蹄从苏辰宇身上踏过去,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撞到人了!撞到人了!”周围哗啦啦拥上一大群人,有惊叹苏辰宇神力的,也有人惊悚地望向马车的车底,心想那聪明伶俐的小女孩怕早已被辗得血肉模糊了吧?更有胆小的,闭了眼转过头去不忍再看。
“小清!小清!”苏辰宇朝车底大喊。喊得声嘶力竭。明显带了哭腔。
过了一会。人群中发出一声惊呼。从车底竟慢慢爬出一个小女孩。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只大大地布袋。正是劫后余生地李红冰。
苏辰宇惊喜得扑了过去。紧紧抱着妹妹。说不出话来。李红冰被他拥得喘不过气来。想推开他。感觉到他浑身颤抖。想他小小年纪。受此惊吓。也确实可怜。就由着他了。
此刻。李红冰才发觉自己也在不由自主地颤抖着。想起刚才地情形。都觉得后怕。刚才。一个念头只顾着那袋可以生钱地蘑菇。什么也没想。就追着蘑菇去了。马车来得凶猛。竟把她也带入了车底。幸好她年纪尚小。个子也不高。绻缩在车底下竟然毫发无损。她惊魂未定。暗暗骂了句老天爷。要知道她在现代就是因为车祸而丧生地。转到了古代。如果还是因为车祸而丧命。那真是太没天理了。
“你们两个小娃娃。怎么不长眼睛。连龚老爷地车也敢阻拦!”驾车地是个侍从模样地人。见没撞到人。反到得了理似地。破口就骂。
李红冰神色一凛。冷冷地抬起头来。看向这位衣着光鲜、气势汹汹地狗奴才。看来真是有钱人家地仆役。连穿地衣服也像上层社会人士。不过。是狗仗人势罢了。凭什么撞了人还蛮有理似地。
李红冰最看不惯这种凌强欺弱的奴才样,也忘了自己只有五岁的身份,正想上去与他理论,要他赔礼道歉。忽听一个略微低沉但不失威严的声音喝道:“阿福,不得无礼。”那仆役被他这么一喝斥,马上噤了声。那人转过头,道:“这位小哥,你的手受伤了。”
李红冰回头一看,见说话的是一个三十开外的儒生打扮的人,一身青色长袍,脸色白净,眉宇间似有淡淡的忧愁。儒生方巾也有些歪斜,想必刚才马车急刹,碰到上车厢的缘故。看来这位就是那人口中所说的龚老爷了。
李红冰对这个时代不了解,也不知这所谓的“龚老爷”是何许人,但从面相看,此人虽惊却不慌乱,衣着略显狼狈但神色从容,自有一番雍容华贵的气度,想必是朝堂中人。听这声音,音线平稳不浮躁,语气平和不失礼,李红冰不由暗赞一声,这官老爷果然是个有教养的人,比那狗奴才强多了。
听得龚老爷这么一说,李红冰急忙察看苏辰宇的手。果然,由于马车的撞击力极大,苏辰宇左手的掌心一片暗青,手背的地方被马车边缘划了一道很深的口子,一直蜿延到手腕处,鲜血从伤口处渗出,一滴一滴地溅在了地上。李红冰不由失声道:“啊,怎么伤得这么严重?”
由于刚才全付精力都在妹妹身上,也没觉得怎样,现经妹妹一提起,苏辰宇这才感到手背一阵钻心的疼痛。不过,他是男子汉,即使疼得发抖也强忍着,展颜对妹妹笑道:“没事,划破了皮而已。”
第十章 布店买布遭刁难
看到这般情形,刚才那位盛气凌人的仆役马上换了一副笑脸,“这位小哥,我可没撞到你,是你自己撞上来的……”他的话刚说了一半,就被龚老爷瞪了回去。
龚老爷对着旁边站着的郎中模样,也是从马车上下来的人说道:“陈大夫,劳烦您看看这位小哥的手伤。”说着,竟伸出手去挽苏辰宇的袖子。
周围顿时响起一阵惊叹声。李红冰也愣了一下。那名仆役阿福忙上前阻拦:“老爷,这种事怎么能劳您亲自动手,小心污了您的手……”见龚老爷两道严厉的目光望了过来,只好讪讪地住口,退到一边去了。
陈大夫把药箱打开,取出白药,均匀地倒在伤口中,再用纱布细细扎好,叮嘱了一番伤口不能沾水的话,又开了张药方,吩咐跟班的小厮去附近的医馆捡几包草药。
这又是包扎又是捡药的,也耗去了约一个时辰的时间。阿福急得不行,想着夫人在家正等着陈大夫给看病呢,可看到老爷声色俱厉的样子,又不敢催促,只能干着急。
好不容易等到自家老爷和陈大夫站了起来,整整衣衫,准备上车。他忙喜滋滋地去拉马车。忽听龚老爷停下了脚步,道:“阿福,你去车里取十两银子给人家,那袋蘑菇,咱们买了。”
“十两?”阿福止住脚步,不相信地看着自家老爷,十两银子,买十袋这样的山货都能买得到了。
“叫你去拿就去拿,磨蹭什么?”龚老爷怒道。
“十两?真是便宜了那两小孩。”阿福暗自咕嘀道,狠狠地瞪了坐在旁边的苏辰宇兄妹俩一眼,无可奈何去车里取了两大银锭,交给龚老爷。
这边,李红冰像哄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看着缠上了纱布的伤口,柔声问道:“疼吗?”
苏辰宇紧抿了嘴唇,小小的脸上露出坚毅的神色,咬咬牙道:“不疼。这事千万别告诉娘。”
龚老爷正拿了银子过来。听到这一句话。明显地怔了一下。仔细地看了这兄妹一眼。见稍大一点地浓眉大眼。稍小地粉雕玉琢地。衣服虽然破旧。还有几处打了补丁。但却极其干净。想必也是出自整洁自律地人家。才会把孩子调教得如此懂事。想到这。心中不由升起一阵惆怅。低叹道:“如果她们还在地话。想必也是这般年纪了……”似是不忍再看。唤了阿福过来。让他把银子送了过去。一行三人。上了马车。便远去了。
马车一走。人群又炸开了窝。有羡慕苏辰宇兄妹俩撞了狗屎运地。有在低声议论这个龚老爷地。但归根结底。没有一个人能说出这个龚老爷是个什么官。为什么来到清平镇这个边陲小镇。来这里做什么。只从口音上判断。知道他来自京城。仅此而已。
李红冰可没空理会这些八卦新闻。她看着手中攥着地两大锭白灿灿地银子。好半天才回过神来。这是她初到这个陌生地时空赚取地第一笔钱。却不知道是应该高兴还是悲哀。高兴地是出师大捷。大半月地辛劳换来丰硕地回报。悲哀地是这清平镇惊魂一日游。她差点葬身马车下。名义上地“哥哥”也受了伤。回去不知该怎么跟苏氏说。
折磨了这么久。李红冰觉得有些饿了。张老汉给地冷硬馒头也不知掉到哪里去了。当然。赚了钱就要犒赏一下自己。李红冰一向是注重及时行乐地。所以。看到附近有家面店。她一把拉着苏辰宇就走了进去。要了两碗鸡蛋挂面。
苏辰宇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地挂面。确实也饿了。一下子把满满一碗面吃了个底朝天。最后带咂咂嘴。一副意犹未尽地样子。待看到妹妹付钱时。眉毛又皱了起来。低声咕嘀道:“这么贵啊。早知道不吃了。家里还有馒头……”李红冰失笑道:“哥。这是我们赚来地。不算浪费。以后我们还会赚更多地。”
苏辰宇点点头。对妹妹地话深信不疑。过了半晌。他忽道:“过两天是娘地生辰。我们要不要带点什么东西回去给娘?”
李红冰有些讶然地看着苏辰宇,她没想到这小男孩这么孝顺。“好,去布店看看,给娘扯块布做衣裳。”
清平镇牌坊左侧就是一条热闹非凡的大街,布店就是街口转角处,很抢眼的一面旗子,写着“福兴布店”四个大字。看着天时还早,况且张老汉那辆老牛车还没回来,李红冰就拉着苏辰宇进了布店看布料。
“去去去,小孩子到别家玩去。这里不是你们玩的地方。”店里的伙计一见是小孩,马上板了脸。也难怪,由于连年灾荒,山贼又时常下山抢掠财物,闹得人心慌慌,最近生意不太好,一大早开业,到了中午,只卖了几匹价格低廉的花布,心里憋得慌,现在又看到两个小孩子进来玩,就更加没有好声色。
苏辰宇忙拉住妹妹,收住欲踏进店门的脚步,正要退出来,却被妹妹拽住。李红冰微微一笑,摇头,盯着店小二清晰道:“请问,你们这里开了大门不是做买卖的吗?”
店小二已转过身去,收拾墙角堆放着的布匹,闻言吃了一惊,以为有客人上门,待回过头来,还是刚才那两个小孩,不由更加厌恶:“我这里开了门,当然是做买卖的。你们两个,怎么还在这里?去去去,到别处玩去。”
李红冰神色自若,兀自不动,继续道:“你们既然开了门营业,那就应该把客人迎进来,哪有把客人往外赶的道理?”
店小二一愣,一时语塞,不由恼羞成怒,正要喝斥,忽然退后一步,恭恭敬敬地叫了声:“老爷。”
李红冰只听得后堂的珠帘微动,珠子轻轻撞击发出轻微的“叮当”声,举目看去,见从后堂转出一个四十上下的中年人,略显富态,颌下有几绺微须,一双生意人特有的精明的眼睛朝自己望过来。又听方才店小二叫他“老爷”,知是这里的老板,于是也行了个礼,道:“这位老爷,我们是来买布的,你店里的伙计却不肯把布卖给我们,您说,是何道理?”
第十一章 布店老板暗算计
(某素在呼唤:有推荐票就请砸过来吧!哈----)
店小二一惊,想要驳斥又找不到话,毕竟刚才理亏,只能拿眼睛望着老爷,心中恨道:“这小毛孩小小年纪,倒生得一副巧嘴,居然告起状来了。”
姜老爷上上下下打量了李红冰一番,眼中掠过一抹惊讶。刚才他在后堂听到前面传来的争吵声,虽是略显稚嫩的童音,但吐字清晰,沉着有力,心下惊疑,才赶出来看个究竟。来到前厅,见说话的不过是个五六岁的小姑娘,但眉宇间自有一份从容淡定,明亮的大眼睛风采暗敛,竟不像一个五六岁的女娃。他一生走南闯北,也见过不少稀奇新鲜事儿,有些小孩天赋异禀,聪慧过人,这也不足为奇,今日见到了,心中反而暗暗欢喜。
他年过四十,夫人早早亡故,没再续弦,膝下无子,只有一名小女,自小便视作掌上明珠,又跟朝中名门望族结了娃娃亲。时下小女年方六岁,与眼前这小姑娘年纪相仿,正准备骋请西席先生教书识字,若是把眼前这小姑娘招进府里,给小女儿做个伴读,日后嫁入侯门,身边有个聪明伶俐的丫头前前后后照应着,他也就放下心来。
“这位小大姐说得对,我们打开店门,当然是做买卖的,两位随便挑,看中哪匹就说一声,我让伙计给你们送过去。”姜老爷露出生意人一惯的笑容和热情,迎了上去。
李红冰反倒微微退了一步。怎么说她也是闯荡社会五年的人了,生意人见多了。一见面前这位布店老板热情与讨好的神色后面好像隐藏着什么,,反使她暗生几分警觉。不过,她现在一穷二白,也没什么可让人看得上的,想到这,心也放了下来。
李红冰环视了四周,这布店不过几十年的空间,却从上到下,从外到内摆了个满满当当。摆得最多当然是喜帐。已近年底,办喜事的人多了,未雨绸缪,老板自然要多往这方面打算。
李红冰依着苏氏平日的穿着习惯,挑了几块素色带碎花的布料。苏氏不喜张扬,多偏素色浅色衣衫,但即使如此,她也能穿出不同的韵味。
“小大姐儿,家住哪里?”趁李红冰挑布的间隙,姜老爷似无意地问道。
“桃花村。”苏辰宇答道。
李红冰目光微微一顿,落在一匹布料上,心想这傻“哥哥”还真是心直口快。继而觉得好笑,原来那个地方就叫桃花村啊,她只看见土黄|色的砖墙,几棵凋零的酸枣树。至于桃花树,连个影儿都没见着。
“那可不近啊。”姜老爷又道。
“嗯。我和小清坐了两个时辰地牛车过来。”苏辰宇又毫不含糊道。
牛车?果然是穷苦人家地孩子。姜老爷心里地胜算又多了一分。
“这些布料是买给你娘地吧?”姜老爷又再问。
“嗯。我娘在这镇上地药馆给人抓药。”苏辰宇一提起娘亲。咧嘴笑了笑。看着不远处妹妹正指挥店里地伙计把布料包起来。那淡蓝、粉紫地颜色。娘穿了一定很好看。
李红冰掏出一个小袋子。把卖蘑菇得一地铜板一古脑倒了出来。除了那两个沉甸甸地五两银锭。看到那些零零散散地钱币。店小二又露出了鄙夷地神色。姜老爷则含笑不语。
李红冰把布料放入大布袋中,小心地拉了哥哥没有受伤的右手,走出店门。苏辰宇用右手去拿妹妹提着的布袋。李红冰不让:“哥,你手受伤了,还是我来拿吧。”
“你拿不动。”苏辰宇非要自己拿。布料也太沉了些,是普普通通的布料,比不上现代那些加了化工纤维的柔软舒适,但质地很好,耐用。李红冰不够力度,拿起来摇摇晃晃的,见哥哥固执要拿,也由他拿去了。
店小二早进店里招呼客人去了,姜老爷犹自站在门口,见此情景,笑意更深。
兄妹俩行至街口,正好见张老汉赶着空空的年车从巷子里转了出来。看到苏辰宇袖口处有星星点点的血迹,张老汉神色有些紧张。李红冰忙说是不小心摔了一跤,蹭破了皮,不碍事。张老汉这才放下心来,叮嘱几句小心的话,一行三人赶着牛车回村去了。
在牛车上晃了两个时辰,回到村子里的时候天色已经有些暗了。冬天的夜晚总是来得特别的早,但桃花村这个时候是看不见灯火的,村里人为了省钱,不到天完完全全暗下来,不会点灯。有灯火不过两家,一家是朱里长的房子,一是书塾。张老汉就在书塾前把兄妹俩放了下来,独自赶着牛车回去了。
李红冰一边认真地看路,一边小心翼翼地踩着地上的碎石。她虽在乡村里长大,但现代的乡村,黑灯瞎火那是过去的事了,一到晚上,村口处就灯火通明,家家户户亮着灯看电视,打麻将,根本无须担心看不清路。
忽然间苏辰宇停住不走了。李红冰看看他,见他正盯着前面的书塾,眼中流露出向往的神色。
“哥,你想上学吗?”李红冰忍不住问道。做为一名现代教师,她觉得一个七岁多的孩子,还不去上学的话,是一件不可原谅的事情。
“想。可咱们家没钱,上不起学。”苏辰宇神色有些黯然。他明白家里的窘境,所以也没强求。呆了半晌,他拉了拉妹妹的手,“走了,回家。”
李红冰心中有些不忍。在现代,她见到的多是不想读书的孩子,极少见到贫困到没钱读书的孩子。国家政策好,九年义务教育,那些孩子还是不肯来读书,害得她每年三月、九月就得帮在小学教书的表姐翻山越岭去宣传国家政策,鼓励村民把孩子送到学校来。现在想来,那些孩子真是幸福啊。
没钱不算什么,耽误了学习的好时机才是大事。李红冰决定回家以后跟苏氏说说,就算贡献出她赚到的银子,也要让哥哥上学堂。
顺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一直走,快走到家门口时,李红冰惊异地发现,自家的屋子居然亮起了灯,桔黄的烛光通过窗子透射出来,在幽冷的夜幕下弥漫着温馨的气氛。而更令人惊讶的是,门口还停着一辆很气派的马车。
第十二章 商议读书受阻碍
李红冰轻轻推开院子的门,里面的说话声便传了出来。苏氏的声音倒没有听见,只听得一个男中音道:“……你好好考虑一下,莫要耽误了孩子……”正是清平镇布店老板姜老爷的声音。
李红冰微皱了一下眉头:大老远的,这布店老板跑到这穷乡僻壤里来做什么?回头,见苏辰宇脸上露出了紧张的神色。知他一直是个孝顺的孩子,这一趟偷偷跑出去,要是被苏氏知道了,难免要责罚他。于是握住了他的手,安慰地朝他笑笑,拉他进了屋子。
屋里有三个人,除了苏氏和姜老爷,还有一个小厮,想必是姜老爷带来的。
“娘!”李红冰响亮地叫了声。苏辰宇也跟着叫了声,不过声音比平日低了几个分贝。他偷瞄了一下母亲的脸色,见母亲已经沉下了脸,不由更加心慌。
见两个小娃娃回来了,再加上自己该说的也说了,姜老爷也不再作停留,告了辞出来,临走还不忘加上一句:“苏夫人,老夫的话您不妨考虑一下。考虑好后给我个回复。”说完就驾着马车回清平镇去了。
姜老爷一走,苏辰宇马上跪了下来。李红冰眼尖,一眼瞄到桌子上多了些东西。不由跑过去,原来是一碟一碟的糕点。花花绿绿的摆了一桌子。“好漂亮啊,娘,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回来了?还带了这么多好吃的?”
“到哪里去了,这个时候才回来?小清头上的伤刚好,怎么又带着她四处跑?”苏氏锐利的目光盯着儿子,脸上怒意隐现。今天镇子上那家药铺掌柜的娘子生辰,早早关了门。那家娘子也是好相处的人,特意赏了苏氏一些点心。谁知她一回到家,却发现关门闭户,两个小孩不知跑哪去了,正担心的时候,姜老爷就带个小厮来了。
“我,我……”苏辰宇低着小脑袋说不出话。
“娘,我和哥哥坐了打铁铺张大伯的牛车,到镇子上卖蘑菇去了。卖了好多钱呢。还给您扯了几块布做衣裳呢。”李红冰又小跑到苏氏面前,把布料拿到苏氏手中。
苏氏略微惊讶地望着女儿,什么时候开始女儿居然变得这么懂事了,居然还买了东西给她。而且,这布料的花色,也是她喜欢的。
摸摸女儿的头,苏氏的脸色有了些许的缓和,看到苏辰宇缠着纱布的手,苏氏细细的柳叶眉又蹙了起来:“这手是怎么回事?”
没等苏辰宇说话。李红冰已经抢着答道:?br /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