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不夜天 作者:云长歌
,李治在看到李显的上书之后先是犹豫了下,说实话,每次李显给他上书他都痛并快乐着,作为个有远见的皇帝,很时候李显提出来的建议他看得出来是有好处的,但是他必须要衡量下当下的情况,很东西不适合就只能放置。
可是真的放置的话别说李显,就连李治自己都觉得不太甘心,可是没办法啊,所以那天李治说的让李显给他个心理准备他也不是开玩笑。
犹豫了下李治就打开了这封奏折,这次李显没有长篇大论,只是提出了个意见,那就是在议和的时候要跟大食定下国界线。
所谓的国界线就是这道边线这边是我们国家,那边是你们国家,两者互不侵犯,普通人过界要就算是偷渡,如果是军队越界的话就算是战争侵略,那就别怪我们打你们。
其实在边境大唐直都有驻军,只不过这个时代国家的意识并不是很浓厚,所谓的国界线什么的般都特别的虚,那就是连大唐军民自己可能都不太清楚自己国家的国界线在哪里,界碑就不用说了。
李显写这个折子就是想要提出个国家的概念,然后点点的渗透给大唐的子民,顺便对少数民族传递个信息:在国家的保护范围之内,你们可以生活得很好,你们要是非要独立,那么对不起,你们要是被打了我们是不会管的呦。
虽然不定真的能收服那些少数民族,但是做点是点,统什么的……总是不那么容易的。
李显万万没想到,大食这边被打老实了,那边老实了好几年的吐蕃突然又跟得了狂犬病样开始攻打大唐。
上元三年,闰三月己巳朔,吐蕃入寇沙、肃、甘、鄯等四州。
第123章 123
沙、肃、甘、鄯四州是在吐蕃的北面,直以来吐蕃进攻的路线都是往东面走的,因为大唐在东面嘛,但是之前唐军路险些打到逻些,后来经过吐蕃的各种朝贡各种赔偿,才将驻地后移到波窝以东,而大唐直以来严防死守的也就是这条边境线,毕竟谁都知道吐蕃争夺丝绸之路控制权的野心不是天两天。
之前李显直觉得都快要打到吐蕃都城了,吐蕃被揍的那么狠,至少十年之内都缓不过来,结果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又开始作死。
最让他意外的是吐蕃这次看起来并不是想要试探大唐,而是玩真的了,毕竟在那四州所在之地,大雪山和祁连山形成了道天然屏障,想要攻打这四州就必须翻过大雪山和祁连山才行,这个难度……真的是不小,在翻越的过程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甚至去了十万兵马翻山越岭过后只剩下六七万也是有可能的,吐蕃宁可翻山越岭也要过来打这四州,动机实在是太耐人寻味了,何必呢?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吐蕃才把大唐打了个措手不及,没办法,吐蕃北边有祁连山脉和大雪山挡着,西北边有昆仑山脉,所以直以来大唐在这两个地方的驻兵并不是很,想来吐蕃也是深知这点开始铤而走险的。
只不过在吐蕃入寇的同时,之前被打老实的大食也开始反抗,好在娄师德直没有放松警惕才没有被打回去,不过在阿什哈巴德的战争也是惨烈无比。
李显皱着眉头:“总觉得……大食和吐蕃的反应都有点不太对。”
郑玘直接将舆图铺上伸手点了点,李显看了之后加不明白了:“阿什哈巴德距离沙州等地还很远啊,就算他们联手打下来了他们也不可能成为联军,分开的话……”
“他们要的就是分开。”郑玘点了点四州的位置之后说道:“这里看上去不起眼,但是丢了的话对我军还是有影响的,你看看我军补给线。”
卧槽!李显看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西北地区粮食产量不高,所以那边没有粮仓,当然军仓是有的,只不过近些年来战争频繁,军仓大都是有转运仓转运而来,转运仓的运送都是从关内走的,虽然大唐面积大,但是粮道哪怕不在那四州的境内,距离四州也还是很近的。
尤其是鄯州,如果被吐蕃拿下的话,那么粮道旦被切断,那影响就大了,哪怕是改道也要浪费时间,所以这四州不能丢!
而且吐蕃的用意也挺明显的,他们大概不仅仅是盯着粮道,还是想要让唐军分兵,唐军人数众没错,但是在仓促之下调兵遣将也是需要段时间的,这样他们就给大食争夺了时间。
娄师德在面临着这样的燃眉之急,还能坐得稳吗?
实际上娄师德的心理素质好的没话说,虽然到了如今的天平盛世,大唐官员掉节操的比比皆是,但是在面对外敌的时候,他们都是最靠得住的战友,何况还有郑玘呢,郑玘与寿王交好谁都知道,寿王在朝上也是有话语权的。
最美妙的就是,如今的太子跟寿王没有斗争关系,这让朝堂显得无比和谐,内斗没有了就收拾外敌吧,所以娄师德要做的就是稳,守住阿什哈巴德,如果对方太凶狠,为了保存战斗力量的话,后退放弃阿什哈巴德也是没关系的,反正他只要等到支援过来就行了,而另外边的吐蕃……应该暂时不用他去管。
实际上大唐的反应已经很快了,郑玘的年假也没有了,直接让他带队去扛吐蕃——谁都没有把吐蕃放在眼里,郑玘名义上还是副官,只不过实际上却已经是主将级别的了。
李显并不担心郑玘,说实话郑玘现在之所以还不能当主将主要就是因为太年轻,而且身后没背景没势力,可是如果对比下汉朝时期的霍去病,李显又觉得那些老臣这么打压他家清澄简直就是羡慕嫉妒恨的典型代表。
倒是郑玘自己心里清楚,霍去病是少年将军没错,但是人家只负责打仗啊,郑玘在文治方面还插了手的,现在不压着点,将来他对新君的威胁比那些老臣还要命,好歹新君还能将老臣熬死,他还这么年轻除了暴毙之外……没第二条路走了。
压着就压着吧,反正该给的待遇都给了,唯有些担心的就是他娘,杨氏的肚子如今已经有四个月了,估计等郑玘回来的时候他的弟弟或者妹妹就已经出生了,不得不说还是有点遗憾的。
李显将郑玘送走了之后,转头就投入到了鸟铳和火炮的研究之中,当初研究火药就是先在吐蕃身上试验的,火铳的实验资格被大食拿走了,他怎么也不能厚此薄彼不是?
说实话无论是鸟铳还是火炮都是从火铳转变而来的,其中火炮容易点,而且如果想要短时间派上用场的话鸟铳是真的不合适,这东西小没错,
,李治在看到李显的上书之后先是犹豫了下,说实话,每次李显给他上书他都痛并快乐着,作为个有远见的皇帝,很时候李显提出来的建议他看得出来是有好处的,但是他必须要衡量下当下的情况,很东西不适合就只能放置。
可是真的放置的话别说李显,就连李治自己都觉得不太甘心,可是没办法啊,所以那天李治说的让李显给他个心理准备他也不是开玩笑。
犹豫了下李治就打开了这封奏折,这次李显没有长篇大论,只是提出了个意见,那就是在议和的时候要跟大食定下国界线。
所谓的国界线就是这道边线这边是我们国家,那边是你们国家,两者互不侵犯,普通人过界要就算是偷渡,如果是军队越界的话就算是战争侵略,那就别怪我们打你们。
其实在边境大唐直都有驻军,只不过这个时代国家的意识并不是很浓厚,所谓的国界线什么的般都特别的虚,那就是连大唐军民自己可能都不太清楚自己国家的国界线在哪里,界碑就不用说了。
李显写这个折子就是想要提出个国家的概念,然后点点的渗透给大唐的子民,顺便对少数民族传递个信息:在国家的保护范围之内,你们可以生活得很好,你们要是非要独立,那么对不起,你们要是被打了我们是不会管的呦。
虽然不定真的能收服那些少数民族,但是做点是点,统什么的……总是不那么容易的。
李显万万没想到,大食这边被打老实了,那边老实了好几年的吐蕃突然又跟得了狂犬病样开始攻打大唐。
上元三年,闰三月己巳朔,吐蕃入寇沙、肃、甘、鄯等四州。
第123章 123
沙、肃、甘、鄯四州是在吐蕃的北面,直以来吐蕃进攻的路线都是往东面走的,因为大唐在东面嘛,但是之前唐军路险些打到逻些,后来经过吐蕃的各种朝贡各种赔偿,才将驻地后移到波窝以东,而大唐直以来严防死守的也就是这条边境线,毕竟谁都知道吐蕃争夺丝绸之路控制权的野心不是天两天。
之前李显直觉得都快要打到吐蕃都城了,吐蕃被揍的那么狠,至少十年之内都缓不过来,结果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又开始作死。
最让他意外的是吐蕃这次看起来并不是想要试探大唐,而是玩真的了,毕竟在那四州所在之地,大雪山和祁连山形成了道天然屏障,想要攻打这四州就必须翻过大雪山和祁连山才行,这个难度……真的是不小,在翻越的过程中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甚至去了十万兵马翻山越岭过后只剩下六七万也是有可能的,吐蕃宁可翻山越岭也要过来打这四州,动机实在是太耐人寻味了,何必呢?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吐蕃才把大唐打了个措手不及,没办法,吐蕃北边有祁连山脉和大雪山挡着,西北边有昆仑山脉,所以直以来大唐在这两个地方的驻兵并不是很,想来吐蕃也是深知这点开始铤而走险的。
只不过在吐蕃入寇的同时,之前被打老实的大食也开始反抗,好在娄师德直没有放松警惕才没有被打回去,不过在阿什哈巴德的战争也是惨烈无比。
李显皱着眉头:“总觉得……大食和吐蕃的反应都有点不太对。”
郑玘直接将舆图铺上伸手点了点,李显看了之后加不明白了:“阿什哈巴德距离沙州等地还很远啊,就算他们联手打下来了他们也不可能成为联军,分开的话……”
“他们要的就是分开。”郑玘点了点四州的位置之后说道:“这里看上去不起眼,但是丢了的话对我军还是有影响的,你看看我军补给线。”
卧槽!李显看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西北地区粮食产量不高,所以那边没有粮仓,当然军仓是有的,只不过近些年来战争频繁,军仓大都是有转运仓转运而来,转运仓的运送都是从关内走的,虽然大唐面积大,但是粮道哪怕不在那四州的境内,距离四州也还是很近的。
尤其是鄯州,如果被吐蕃拿下的话,那么粮道旦被切断,那影响就大了,哪怕是改道也要浪费时间,所以这四州不能丢!
而且吐蕃的用意也挺明显的,他们大概不仅仅是盯着粮道,还是想要让唐军分兵,唐军人数众没错,但是在仓促之下调兵遣将也是需要段时间的,这样他们就给大食争夺了时间。
娄师德在面临着这样的燃眉之急,还能坐得稳吗?
实际上娄师德的心理素质好的没话说,虽然到了如今的天平盛世,大唐官员掉节操的比比皆是,但是在面对外敌的时候,他们都是最靠得住的战友,何况还有郑玘呢,郑玘与寿王交好谁都知道,寿王在朝上也是有话语权的。
最美妙的就是,如今的太子跟寿王没有斗争关系,这让朝堂显得无比和谐,内斗没有了就收拾外敌吧,所以娄师德要做的就是稳,守住阿什哈巴德,如果对方太凶狠,为了保存战斗力量的话,后退放弃阿什哈巴德也是没关系的,反正他只要等到支援过来就行了,而另外边的吐蕃……应该暂时不用他去管。
实际上大唐的反应已经很快了,郑玘的年假也没有了,直接让他带队去扛吐蕃——谁都没有把吐蕃放在眼里,郑玘名义上还是副官,只不过实际上却已经是主将级别的了。
李显并不担心郑玘,说实话郑玘现在之所以还不能当主将主要就是因为太年轻,而且身后没背景没势力,可是如果对比下汉朝时期的霍去病,李显又觉得那些老臣这么打压他家清澄简直就是羡慕嫉妒恨的典型代表。
倒是郑玘自己心里清楚,霍去病是少年将军没错,但是人家只负责打仗啊,郑玘在文治方面还插了手的,现在不压着点,将来他对新君的威胁比那些老臣还要命,好歹新君还能将老臣熬死,他还这么年轻除了暴毙之外……没第二条路走了。
压着就压着吧,反正该给的待遇都给了,唯有些担心的就是他娘,杨氏的肚子如今已经有四个月了,估计等郑玘回来的时候他的弟弟或者妹妹就已经出生了,不得不说还是有点遗憾的。
李显将郑玘送走了之后,转头就投入到了鸟铳和火炮的研究之中,当初研究火药就是先在吐蕃身上试验的,火铳的实验资格被大食拿走了,他怎么也不能厚此薄彼不是?
说实话无论是鸟铳还是火炮都是从火铳转变而来的,其中火炮容易点,而且如果想要短时间派上用场的话鸟铳是真的不合适,这东西小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