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向允祉解释了一大堆,说是新衙门,又是对着外头洋人的,事务极其繁杂,更兼对着世界各地来的,不同语言不同风俗的洋人,少不了要有一套章程在,否则不仅洋人办事容易懵,自己人也容易糊涂。他这个衙门,就是得了朝廷的特许,尝试一回“制度”大于官员的地方。

    “回头您试试就知道了!”石咏这么说。

    允祉目瞪口呆,真没想到朝中竟会有这样的衙门。他心存好奇,当真选择了回头“试试”,试图发号施令,命通译们将他的“新”意见翻成洋文,又命文官们准备文书,作为最终正式的谈判文稿。

    岂料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官员们真的竟然拒绝行动,一个个都很客气,却绝不改口,只管请允祉进京请旨,只要京中的旨意一到,他们便遵照奉行。但若是没有旨意,不管是通译还是文员,一个个都拒绝动手,甚至允祉要去见萨瓦,都没有官员或是通译愿意陪他前往。

    允祉无奈,问计石咏。石咏便推这位诚亲王去回复萨瓦说“制度”难违,上一任主官已经做了的决策无法更改,然后再拖上一阵,这桩差事自然会顺利了结。

    允祉听见“拖上一阵”四字,心里就直翻嘀咕。他这么几千里迢迢地跑到北疆来,眼看着“胡天八月即飞雪”,天气一天天转凉,他可指着早点儿回京的,哪里受得了与理藩院的官员们一起在这儿耗着?

    可出乎允祉意料的是,他耗不起,萨瓦比他还要耗不起,在试探了几回,见允祉确实被处处制约,没有那么大的权限,改变中国使团的既有立场,萨瓦便选了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脚底抹油——溜了。

    不止萨瓦,整个鄂罗斯使团都溜了,营地那里空空dàngdàng,使团连夜拆了营帐,全队启程,返回莫斯科。

    这便意味着,鄂罗斯人放弃了最后的谈判。北疆边界依旧以《尼布楚条约》时的约定为准。同时恰克图的互市,依旧作为一道重要的经济命脉,牵制着鄂罗斯,使其不敢在喀尔喀等地轻举妄动。

    诚亲王允祉大喜过望,打算在恰克图两国边境上放pào庆祝,被石咏与理藩院的官员们死死劝住,连哄带骗,拐回京中。等他们回京的时候,才听说了消息,原来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暴卒,已经传位给儿子彼得。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已经再度遣使送去贺表。

    石咏看着这个结果,心下稍安。他无论如何,都已经尝试了一回,在小范围内用既有章程对抗上层官员的私人决定,决策权一定程度上jiāo给了具备业务素质的团队集体。可是这样的尝试有没有触发实质xing的改变,能不能坚持下去,石咏心里没数。

    回京之后,他选了个日子,去圆明园探视隆科多,将北疆谈判的结果去告诉这一位。

    第415章

    石咏得了雍正皇帝的特许, 前往圆明园探视隆科多。

    他立在这座气势磅礴的皇家园林跟前,陡然发觉, 圆明园已经不再是雍正刚刚即位时那副局促模样, 这座皇园的占地已经接近后世规模, 整体格局已经基本完成, 福海烟波浩dàng,沿岸宫宇连绵。

    隆科多就被幽囚在福海附近,所居之处是一座独立的小院。院门外有御前侍卫把守看管, 任何人进出此处, 都需要出示腰牌或是雍正的手谕。石咏有手谕,但是照样被搜了身。他随身带着的东西被守门的侍卫取出来, 上上下下看了又看, 不客气地询问:“这是什么?”

    石咏答:“这就是用来观赏把玩的,打不开, 盛不了东西, 也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

    御前侍卫看了看确实如此, 便放行让石咏进去。

    石咏缓步入内。圆明园中的院子自有规制,至少三进,侧院有花园, 从福海引了活水而至, 再筑以假山,便成一方鱼池,两三锦鲤畅游其间。

    隆科多则坐在第二进的正堂里,初冬的午后日光不错, 但是他却将整个人缩在yin影里。因此石咏走近了才看清楚,隆科多此刻已是须发皆白,满脸皱纹,成了一个干瘪老人。

    隆科多与年羹尧不同,隆科多是当今皇帝养母的亲弟弟,即便他犯下天大的案子,雍

章节目录

我在红楼修文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安静的九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静的九乔并收藏我在红楼修文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