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彼此扶持吗?哪有一上来就结jiāo权贵子弟的?那样的地方,还能让孩子静下心读书么?
他无语了半日,晓得日后还要再跑一趟学塾,向姜夫子致歉才是。他当即找到李寿,问起孟氏她们搬去了哪里。李寿摇头说他也不知道,那边搬走的时候没有留话,因此石家人也不知道她们新的地址。
石喻听说,则挑了挑眉,微笑着说:“大哥,三弟他们应当是搬去内城了,咱们看着吧!”
可还未等石咏打听到孟氏等人搬去了何处,富达礼抽空过来内务府府署见石咏,开门见山地请这大侄子给支个招儿:“茂行,唯哥儿娘前来求我,让安排唯哥儿进景山官学,你看这事儿咋办?”
石咏:……
他不得不佩服,这雷厉风行、敢想敢做的孟氏。
第295章
富达礼转述了孟氏的请求, 孟氏托他帮忙,引荐唯哥儿进景山官学, 想是已经打听过, 当初石喻去景山官学报到, 正是富达礼带着去的。
石咏见大伯烦恼, 便笑着说:“这简单,您就说景山官学的标准,是十五岁以上的在旗少年才可以招收。”石唯才九岁, 年岁差得有点儿大。
富达礼却道:“那一位可不是个好糊弄的主儿, 她回头又指,喻哥儿入学的时候一样没有十五岁。”石喻大约是十三岁头上才入的学。
石咏想了想, 道:“您就实话实说么!喻哥儿当初入学的时候, 景山官学也不同意来着,说一是年纪太小不适合练习骑shè, 二是入学之后, 若是两届之内考不中举人, 便是要劝退的。若是这两个条件,那边都能答应,大伯您就真荐了这孩子, 去景山官学试试呗!”
石咏嘴上这么说, 心中却大概猜得到,孟氏知道了景山官学的实情,一定不肯送唯哥儿过去,石喻在官学里, 骑shè尚且吃力得紧,别提年纪更小的石唯了。况且两届之内必须乡试取中的条件,也太过苛刻,孟氏不会答应的。
富达礼也觉得是个好主意。他当即回去,将这话给孟氏带到。果然孟氏不再说什么了,就此打消了景山官学入学的念头。隔了两日,富达礼又过来告诉石咏,说孟氏在永顺胡同附近租了一座三进的院子,而唯哥儿进景山官学不成,最后还是进了瓜尔佳氏族学,和讷苏他们在一处。
石咏心知孟氏嫌弃外城,又惦记着住在永顺胡同附近可以与伯府常来常往,时时走动,对她和唯哥儿真姐儿以后可能会有好处。她一意如此,石咏便也随她去,不扰及自家人便好。
这段时间里,石喻一直在景山官学安安稳稳地读书,没有受多少影响。他进官学一年便即中举,再加上后来参加覆试的事儿,让一拨监察御史都为八股截搭题抓狂。石喻登时在官学中出了名,极受瞩目。原本官学中他年纪太小,无人愿与他结jiāo的,如今渐渐也有些同窗愿意与他一处jiāo流jiāo流,尤其是那些转过年去要战春闱的子弟们。
与此同时,石喻的骑shè也有大幅进步,能拉动一石的弓了,眼见着距离弓马娴熟不再遥远,那些靠着家族蒙荫才得以入学的纨绔子弟,渐渐也不敢再嘲笑石喻。
官学的讲习们则对石喻继续保持严格。年熙便是如此,他一再提醒石喻,说他四书五经都念得不错,策论则做得观点新颖,不落窠臼,但是石喻还是欠缺在年纪太小,见识与经验都尚浅,因此有时他的见地显得没那么有说服力。
石喻受教,如今他已经考中举人,经受住了质疑与考验,同时也亲眼见到了假想敌三弟石唯。至此他的心态便完全放平了,愿意跟着年熙,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下去,会试对他来说,倒显得没有那么急迫。
这日天色yin沉,到了傍晚,便下起鹅毛大雪。石咏在内务府府署附近遇见了从官学里出来的石喻,兄弟两个一起,顶风冒雪,从内城出来,回到椿树胡同。一路上见到顺天府有衙役在外城内鸣锣,提醒各家,及时清理房顶的积雪,想是吸取了以前的教训。
石咏兄弟两人到家的时候,也如雪人一般,在头进院门处将身上斗篷上的雪都抖去了,再穿过小院,来
他无语了半日,晓得日后还要再跑一趟学塾,向姜夫子致歉才是。他当即找到李寿,问起孟氏她们搬去了哪里。李寿摇头说他也不知道,那边搬走的时候没有留话,因此石家人也不知道她们新的地址。
石喻听说,则挑了挑眉,微笑着说:“大哥,三弟他们应当是搬去内城了,咱们看着吧!”
可还未等石咏打听到孟氏等人搬去了何处,富达礼抽空过来内务府府署见石咏,开门见山地请这大侄子给支个招儿:“茂行,唯哥儿娘前来求我,让安排唯哥儿进景山官学,你看这事儿咋办?”
石咏:……
他不得不佩服,这雷厉风行、敢想敢做的孟氏。
第295章
富达礼转述了孟氏的请求, 孟氏托他帮忙,引荐唯哥儿进景山官学, 想是已经打听过, 当初石喻去景山官学报到, 正是富达礼带着去的。
石咏见大伯烦恼, 便笑着说:“这简单,您就说景山官学的标准,是十五岁以上的在旗少年才可以招收。”石唯才九岁, 年岁差得有点儿大。
富达礼却道:“那一位可不是个好糊弄的主儿, 她回头又指,喻哥儿入学的时候一样没有十五岁。”石喻大约是十三岁头上才入的学。
石咏想了想, 道:“您就实话实说么!喻哥儿当初入学的时候, 景山官学也不同意来着,说一是年纪太小不适合练习骑shè, 二是入学之后, 若是两届之内考不中举人, 便是要劝退的。若是这两个条件,那边都能答应,大伯您就真荐了这孩子, 去景山官学试试呗!”
石咏嘴上这么说, 心中却大概猜得到,孟氏知道了景山官学的实情,一定不肯送唯哥儿过去,石喻在官学里, 骑shè尚且吃力得紧,别提年纪更小的石唯了。况且两届之内必须乡试取中的条件,也太过苛刻,孟氏不会答应的。
富达礼也觉得是个好主意。他当即回去,将这话给孟氏带到。果然孟氏不再说什么了,就此打消了景山官学入学的念头。隔了两日,富达礼又过来告诉石咏,说孟氏在永顺胡同附近租了一座三进的院子,而唯哥儿进景山官学不成,最后还是进了瓜尔佳氏族学,和讷苏他们在一处。
石咏心知孟氏嫌弃外城,又惦记着住在永顺胡同附近可以与伯府常来常往,时时走动,对她和唯哥儿真姐儿以后可能会有好处。她一意如此,石咏便也随她去,不扰及自家人便好。
这段时间里,石喻一直在景山官学安安稳稳地读书,没有受多少影响。他进官学一年便即中举,再加上后来参加覆试的事儿,让一拨监察御史都为八股截搭题抓狂。石喻登时在官学中出了名,极受瞩目。原本官学中他年纪太小,无人愿与他结jiāo的,如今渐渐也有些同窗愿意与他一处jiāo流jiāo流,尤其是那些转过年去要战春闱的子弟们。
与此同时,石喻的骑shè也有大幅进步,能拉动一石的弓了,眼见着距离弓马娴熟不再遥远,那些靠着家族蒙荫才得以入学的纨绔子弟,渐渐也不敢再嘲笑石喻。
官学的讲习们则对石喻继续保持严格。年熙便是如此,他一再提醒石喻,说他四书五经都念得不错,策论则做得观点新颖,不落窠臼,但是石喻还是欠缺在年纪太小,见识与经验都尚浅,因此有时他的见地显得没那么有说服力。
石喻受教,如今他已经考中举人,经受住了质疑与考验,同时也亲眼见到了假想敌三弟石唯。至此他的心态便完全放平了,愿意跟着年熙,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下去,会试对他来说,倒显得没有那么急迫。
这日天色yin沉,到了傍晚,便下起鹅毛大雪。石咏在内务府府署附近遇见了从官学里出来的石喻,兄弟两个一起,顶风冒雪,从内城出来,回到椿树胡同。一路上见到顺天府有衙役在外城内鸣锣,提醒各家,及时清理房顶的积雪,想是吸取了以前的教训。
石咏兄弟两人到家的时候,也如雪人一般,在头进院门处将身上斗篷上的雪都抖去了,再穿过小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