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曾经日思夜想,生怕误人子弟。如今教出来这些心爱的弟子,我又怎能为了区区一个师徒的名分,牺牲这些弟子的前程呢?”

    石咏听了姜夫子这一席话,站起身长身一揖,开口道:“俗语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石喻自幼父亲不在身边,自从得您教导的那一日,便早已将您视作亲人。不管喻哥儿将来前途如何,他一定会终身奉您为师!”

    姜夫子听了这话,一时也是心潮澎湃,转了脸看不得石咏,片刻之后才转回来。

    “景山官学之事,我固然是听说过一二,但是却帮不上半点忙。具体如何,还要靠茂行奔走。”姜夫子说,“我自然在学塾静候好音!”

    石咏也连忙谢过夫子,感谢姜夫子一语点醒了梦中人。只不过景山官学之事,以他的能力,能不能运作成功,还未可知,所以请姜夫子帮忙在石喻面前保守秘密,免得让那小子生了希望,转脸又失望。并且请姜夫子继续教导石喻,以帮助他能够通过院试。

    姜夫子一一都应了,石咏这才恭恭敬敬地将他送出东院,眼看着他回学塾去。

    第二天,石咏便就此事去求十六阿哥去。

    十六阿哥听了石咏所求,好奇地说:“你弟弟想进景山官学?”

    他蹙着眉头想了一阵,伸出指头数着:“进景山官学的条件,石喻有这么几件不符合:头一件,官学所招收的子弟,以前是上三旗包衣,后来改成了上三旗满洲旗的子弟……”

    石咏轻轻地吸了一口气:怎么还有这茬儿?

    “……不过府上的情形,皇阿玛那边也知道得很清楚,没有说一脉相承的两支,一个姓瓜尔佳氏,一个姓石,一支在满洲旗,一支在汉军旗的道理。嗯,爷去说一说,应该就能通融。”

    十六阿哥转眼就自己把这一茬儿想通了。

    “第二件,你弟弟眼下是童生,还不是生员。按例挑补入学者必须是举人、贡生、监生或是生员。而且必须在三届之内考中举人或是进士,否则就要黜退回本旗的。至于这最后一件么,就是弟弟现在年纪太小。按你所说,过两个月才满十三,爷就是满打满往虚岁里去说,也不到十五啊!”

    石咏只得给十六阿哥送上高帽一顶:“这些……在十六爷您的眼里看来,都是能轻易解决的吧!”

    十六阿哥登时笑了起来,道:“知我者,莫若茂行也!”

    只不过他盯着石咏看了一会儿,又问:“我原先听说令弟在学塾里学得甚好,这童生试也考得一帆风顺的,可为什么突然想起来要进景山官学呢?”

    石咏只得答:“因为想在明年下场乡试,试一试能不能中举。”

    十六阿哥一下子来了兴趣,凑上来便问:“怎么,令弟是神童吗?”

    石咏非常老实地摇摇头:“不是!”

    石喻无数次挑灯苦读的情形,他都一一看在眼里。因此石咏清楚得很,石喻资质是很不错,可确然还未到那等耳闻则诵、过目不忘的地步。石喻的每一点进步,在人前的每一点荣耀,都是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才得到的。

    “那么,若是稳稳妥妥地过两年再乡试,又有什么不妥当么?”十六阿哥完全不明白这些科场背后的道道。

    石咏yu言又止,十六阿哥看了来火,登时一拍石咏的肩膀,道:“茂行,你难道还有什么是在爷跟前不能说的?咱俩什么jiāo情?”

    石咏一想,也是,他与十六阿哥是过了命的jiāo情,自家的家事虽然糟心,但也并没有什么是在人前说不得的。当下他如实将二叔石宏武“死而复生”,认回本家,但是此前在四川年羹尧麾下当差时又讨了一房妻室的事儿说了,也提起四川那里出了一名“神童”的传说,自家二弟也是因为气不过,所以才卯足了劲儿要科考挣一份功名。

    事情曲折,十六阿哥听得目瞪口呆,连声道:“你等等!”

    他掰起手指细究此事,“你是说,你二叔当年没死,而是受伤不记得自己是谁了,然后你二叔当年的旧上司就做主给他又娶了一门亲。有这么办事的吗?”十六阿哥几乎拍案而起。

    “二叔说是

章节目录

我在红楼修文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安静的九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静的九乔并收藏我在红楼修文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