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行的大致规矩流程他有所了解。但见内务府将这次的拍卖安排成了公开竞买,他忍不住又叹了一口气。

    若是暗标,没准还会有些商人浑水摸鱼,偷偷把价格写高点儿以期神不知鬼不觉地把东西拍下。但眼下是明标,恐怕到时掌柜主持拍卖的时候,难以避免地会出现冷场:大家都是同行,都在这儿众目睽睽地看着,既然事先都是约定好了的,任谁也拉不下这个脸,在同行一致静默的时候开口出价吧!

    其实内务府已经将各种品相的人参底价报出,王开和认为这个底价非常公道,即便在整个竞价过程中价格再涨上两三成,参价还是有利可图的。

    王开和一面默默结果伙计递过来的拍卖流程文书,打开一看,忍不住发怔,紧接着将在此主持拍卖的掌柜叫过来,问:“……难道,难道今日所拍的,不是参?”

    听见王开和问,所有商人的目光都聚在了掌故身上。那掌柜往旁边看看,随即点点头,道:“确实如此。我们主家说了,诸位大老爷们还未看过参的品相,价格什么的,恐怕还不能立刻决定,因此今日邀大家过来,主要是请诸位品鉴一下参的品相,另外还会公开竞卖几件单件yào材助助兴。至于大批量的参,定在十日之后,同样在这里拍卖。”

    这掌柜显得非常坦然。王开和却吃了一惊:正式拍卖往后押了十日,所以这是……拍卖方也察觉了暗流涌动,想办法要拖延时间,以期解决问题了吗?王开和心里“咯噔”一声,有些不好的预感,他知道自己的商行里,某些特定品相的参,存货已经不多了。

    果然,片刻后一排九名穿着一样的伙计站了出来,手中各捧着一只打开的木匣,木匣中都盛着参。

    参的分类先看生长年限,生yào房所用的人参,大多是七年左右的山参。而内务府发卖的山参则分为三个大等,分别是七年的、十年的,和十年以上十五年以内的。七年的参内务府是论斤来卖,其余两等则都是按“枝”论的。

    每个大等再分为上中下三品,则是按照个体重量、形状,参须参芦的数量、参皮的颜色等,逐一鉴别,分出品级。总共九个等级,每个等级的样例都盛在这些伙计手中的木匣中,供前来参加拍卖的yào材商人一一查验。这些伙计大多是yào铺帮佣出身,yào材商人的问题,他们多少能帮忙解答。

    王开和抱着那只最高品级的木匣不肯撒手,心里暗叫可惜:这参的品相多好啊!

    经营生yào材商行这么些年,王开和当然知道参经不起久置,即便是大户人家,藏着的好参也会在三五年之内就拿出来用掉,然后换上新购置的好参,毕竟这东西搁久了就没效用了。若是这次拍卖人参当真拍不出去,这些参也无法久置。王开和一想到好东西可能会被浪费,一脸的痛心,旁边田老板就招呼他:“王老板,怎么了?这参难道不好?”

    王开和赶紧背着手走开,一面遮掩着说:“好是好啊,可是我行里如今不缺这个品相的……”

    谁说他不缺的,他缺得很呢!

    一时众人坐定,掌柜的又宣布了一回十日之后拍卖这九大品类的参,届时会另行再送帖子给大家。

    “诸位大老爷,今日除了请大家品鉴这长白山参的品相之外,还有几件绝妙的yào品,再次公开竞卖。诸位爷权当是熟熟手,毕竟十日以后拍卖时的情形,与今日一般无异。”

    在正式拍卖之前,拍几件小东西让大家“热热身”,体会熟悉一下拍卖流程。这拍卖行显得格外贴心,丝毫没透着临时改变方案的怯意。这令王开和有些迷茫,闹不清拍卖行究竟是不是听到了风声才将正式拍卖押后十日的。

    这掌柜的说话间先取了一枝锦盒出来,道:“这是一枝百年老山参,底价五百两,有哪位老爷认为愿意出价出在五百两之上的,敬请举牌,并请将报价说与小人知道。”

    掌柜的说着打开锦盒,将里面的百年老参展示给众位yào材商看见。

    在座都是懂行的,众人见到这锦盒里的老山参大约有尺许长,粗如小儿胳臂,参须参芦完整,

章节目录

我在红楼修文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安静的九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静的九乔并收藏我在红楼修文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