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彦却只顾着与白柱说话,偶尔掉头望望那边,实在想不通,石咏怎么能与两个半大小子有这么多话可说的。白柱只看在眼里,笑笑不说话。
女眷那头,十三福晋头一个将如英拉到内室去单独问她话,只问石咏可还好。因为这门亲事背后其实是十三阿哥夫fu两人大力撮合的,若是如英与石咏处不好,十三福晋定会后悔不已。
十三福晋只道新媳fu向来羞怯,因此问得委婉,如英却笑着冲姑母直点头,也不说什么,但是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十三福晋怜爱地摸摸如英的头发,只说:“可见是个傻孩子了,怎么嫁个傻小子,竟欢喜成这个样子?”
石咏在十三福晋心中,到底还是那个“实心实意”的傻小子。
如英却答:“姑母放心,这人是我自己睁大眼睛选定的,无论是好是歹,我都要同他过一辈子。所以我就干脆天天多惦记两遍他的好,这样日子过得也欢喜些。”
十三福晋听了忍俊不禁,笑道:“我们英姐儿果然与众不同,说出来的看似胡闹,仔细一想却有意思。”
她细细回忆,觉得她与十三阿哥十年来相濡以沫,互相支撑,不也一样,多看着点儿对方的好,日子便能过得舒心点儿么。
然而如玉见到妹妹,则又是另一番情景。她待要问问妹妹嫁过去之后如何,却又觉得难以启齿。
安佳氏有族人曾经前往永顺胡同吃喜酒,自然有人将三位皇子阿哥前来道贺的事转告了如玉。如玉原本猜到七姑父可能会去上石家道贺,但完全没想到十六阿哥、十七阿哥两位也会前往,更别提雍亲王府的两位小阿哥,竟然亲自上门道喜,并亲口称石咏为“老师”。
原本如玉听说妹夫只是个内务府的五品小吏,官位并不高,本家也只是旁支,并不显赫。她的夫婿哲彦身上虽无功名官职,可胜在出身门第都不错,公公济兰已经升至工部左侍郎,之后应当便是放外任出京,一转身便是地方大员。
然而如玉却始终想不通,看似平平的妹夫,结亲时怎么会有这么些皇亲贵胄登门道贺。甚至她今日回门,也事先精心打扮了一番,衣裳首饰都捡的是最出挑的,以期不要被妹妹压过一头。
待一见到妹妹,如玉才晓得,如英根本就没有压过自己一头的意思,她今日这番做作,就如一拳打出去尽数打在棉花上,对方软软的根本就不受力。
如英却冲她一笑,道:“姐姐怎么尽盯着我?是我有哪里不妥当么?”
如玉:“……没,没什么。”
“若是没有,妹妹便先告辞了。”如英看看外头刚刚西斜的日头,想起石咏嘱咐她的话,向如玉作别,“姐姐,待一个月之后咱们没那么多规矩束着的时候,我上舅舅家来看你!”
“这么早?”
如玉吓了一跳。
京里的规矩,新婚一月之内新房不能空置,所以小夫妻吃过回门酒,便大多会在傍晚之前赶回夫家。
可是,这太阳还挂得老高,距离日暮还早,如玉猜了半天,也没想通为什么妹妹要在这时候就早早转回夫家去。
——莫不是,石家的规矩太大了?
这样一想,如玉的心气儿立刻顺了不少。
石咏与如英一道乘车,从老尚书府出发,慢慢回转。
“茂行,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如英好奇地问丈夫。
“等到了地头,我一样样说与你听。”
石咏想得很周到,他知道如英近来又是备嫁忙碌,又是婚仪繁复,多少有些疲惫,偏生规矩又拘着,她这新娘子在新婚一月之间,哪里都不便去,不像后世里新婚夫fu一结完婚就能借口蜜月遁走,躲到个没熟人的地方,安安静静地享受甜蜜的日子。
偏巧今日是回门的日子,石咏便暗地里安排,从老尚书府早走一刻,回永顺胡同则晚回一刻,中间稍许留些工夫,让他能带着如英去京里某个轻松惬意的地方,一起看看景致,也松快松快。
如英则全不知丈夫会带她到哪里去,坐在车内,只睁着一对明眸,望着石咏。随丈夫一道,偷偷溜出门,谁也不告诉,这种感觉令如英
女眷那头,十三福晋头一个将如英拉到内室去单独问她话,只问石咏可还好。因为这门亲事背后其实是十三阿哥夫fu两人大力撮合的,若是如英与石咏处不好,十三福晋定会后悔不已。
十三福晋只道新媳fu向来羞怯,因此问得委婉,如英却笑着冲姑母直点头,也不说什么,但是喜悦之情却溢于言表。十三福晋怜爱地摸摸如英的头发,只说:“可见是个傻孩子了,怎么嫁个傻小子,竟欢喜成这个样子?”
石咏在十三福晋心中,到底还是那个“实心实意”的傻小子。
如英却答:“姑母放心,这人是我自己睁大眼睛选定的,无论是好是歹,我都要同他过一辈子。所以我就干脆天天多惦记两遍他的好,这样日子过得也欢喜些。”
十三福晋听了忍俊不禁,笑道:“我们英姐儿果然与众不同,说出来的看似胡闹,仔细一想却有意思。”
她细细回忆,觉得她与十三阿哥十年来相濡以沫,互相支撑,不也一样,多看着点儿对方的好,日子便能过得舒心点儿么。
然而如玉见到妹妹,则又是另一番情景。她待要问问妹妹嫁过去之后如何,却又觉得难以启齿。
安佳氏有族人曾经前往永顺胡同吃喜酒,自然有人将三位皇子阿哥前来道贺的事转告了如玉。如玉原本猜到七姑父可能会去上石家道贺,但完全没想到十六阿哥、十七阿哥两位也会前往,更别提雍亲王府的两位小阿哥,竟然亲自上门道喜,并亲口称石咏为“老师”。
原本如玉听说妹夫只是个内务府的五品小吏,官位并不高,本家也只是旁支,并不显赫。她的夫婿哲彦身上虽无功名官职,可胜在出身门第都不错,公公济兰已经升至工部左侍郎,之后应当便是放外任出京,一转身便是地方大员。
然而如玉却始终想不通,看似平平的妹夫,结亲时怎么会有这么些皇亲贵胄登门道贺。甚至她今日回门,也事先精心打扮了一番,衣裳首饰都捡的是最出挑的,以期不要被妹妹压过一头。
待一见到妹妹,如玉才晓得,如英根本就没有压过自己一头的意思,她今日这番做作,就如一拳打出去尽数打在棉花上,对方软软的根本就不受力。
如英却冲她一笑,道:“姐姐怎么尽盯着我?是我有哪里不妥当么?”
如玉:“……没,没什么。”
“若是没有,妹妹便先告辞了。”如英看看外头刚刚西斜的日头,想起石咏嘱咐她的话,向如玉作别,“姐姐,待一个月之后咱们没那么多规矩束着的时候,我上舅舅家来看你!”
“这么早?”
如玉吓了一跳。
京里的规矩,新婚一月之内新房不能空置,所以小夫妻吃过回门酒,便大多会在傍晚之前赶回夫家。
可是,这太阳还挂得老高,距离日暮还早,如玉猜了半天,也没想通为什么妹妹要在这时候就早早转回夫家去。
——莫不是,石家的规矩太大了?
这样一想,如玉的心气儿立刻顺了不少。
石咏与如英一道乘车,从老尚书府出发,慢慢回转。
“茂行,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如英好奇地问丈夫。
“等到了地头,我一样样说与你听。”
石咏想得很周到,他知道如英近来又是备嫁忙碌,又是婚仪繁复,多少有些疲惫,偏生规矩又拘着,她这新娘子在新婚一月之间,哪里都不便去,不像后世里新婚夫fu一结完婚就能借口蜜月遁走,躲到个没熟人的地方,安安静静地享受甜蜜的日子。
偏巧今日是回门的日子,石咏便暗地里安排,从老尚书府早走一刻,回永顺胡同则晚回一刻,中间稍许留些工夫,让他能带着如英去京里某个轻松惬意的地方,一起看看景致,也松快松快。
如英则全不知丈夫会带她到哪里去,坐在车内,只睁着一对明眸,望着石咏。随丈夫一道,偷偷溜出门,谁也不告诉,这种感觉令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