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他没有害子之心,却禁不住自己的儿子们互相内斗,他要为一个做主,便意味着可能要惩治另一个。

    康熙盯着眼前的这封矾书,心里很明白,能写出这一封矾书的,只有那一个。

    作者有话要说:  1康熙原话是:齐世为朕之亲,秉xing不肯安静,有似狝猴。狝猴之名,是二阿哥所取。二阿哥甚恶之,每言及,则呼为狝猴都统。看来好与吠犬相似,然犹非好犬。

    康熙这人确实是比较du舌的,即便是对亲家公也不例外。

    传说,后来雍正帝修编《圣祖实录》,觉得康熙将亲家骂得太狠,有违圣德,便下旨将“齐世为朕之亲”这六个字删去……其他都留着。

    第203章

    石咏一直候在乾清宫的小书房外。

    他曾听见十三阿哥失声痛哭, 瞬间揪心,也听见康熙皇帝高声痛骂正红旗前任统领齐世, 石咏便暗暗松了一口气。只是这一切似乎都不关他什么事儿。

    他独自一人在乾清宫候了良久, 忽然听见有宫女前来向魏珠禀报, 说是太后有些不适, 德妃娘娘请皇上过去慈宁宫。

    太后的健康实在令康熙悬心,这做皇帝的二话不说,立即命摆驾慈宁宫。魏珠带着几名太监与侍卫, 手里提着一枚马灯就往慈宁宫赶过去了。

    石咏又等了一会儿, 见到雍亲王扶着十三阿哥从小书房里缓缓走出来。十三阿哥早先动了情肠,此刻情绪已经完全平静下来, 但是脸色苍白, 额头上隐隐有汗,想必是刚才在御前跪得时间太久, 膝痛难忍。

    这时魏珠的徒弟小徐赶过来服侍, 说是皇上传了话, 请雍亲王与十三阿哥先出宫回府,今夜所说之事,明日再议。

    雍亲王与十三阿哥对视一眼, 都觉此前德妃来人禀报太后病情, 似乎太巧了些。毕竟他们刚刚谈及这桩“伪矾书案”的首尾始末,康熙皇帝显然已经意识到了什么,却突然被人打断,难免令人生疑。

    可即便生疑又如何?皇上叫人出宫回府, 他们便不能还在这宫里待着。

    十三阿哥走了数步,脸色更差,连小徐也看出来了,连忙问:“十三爷,可要奴才去寻一名御前侍卫来背您出宫?”

    石咏听了便道:“不必如此麻烦!还是我来吧!”

    他说着背转身蹲下,待十三阿哥攀住他的肩膀,这才起身一托,将十三阿哥背了起来。对方是个成年男子,石咏原本未必背得动的,好在上回在九阿哥府上吃过亏以后,石咏锻炼了一二,此刻勉力背着,也不觉得太吃力,只转头望着雍亲王,请雍亲王先行。

    雍亲王一向冷面冷心,此刻见石咏如此干脆,脸上露出极为难得的温煦,点点头说:“好,本王先行。”

    十三阿哥则在石咏身后说了一句:“茂行,深受你!”

    石咏摇摇头说:“十三爷千万别客气……我这,我这不是晚辈么!”

    他是无意说来,倒是勾起十三阿哥另一桩心事:今日石咏送如英回城,这事儿要是能捂住,那英姐儿的名声无碍还好,若是捂不住,石咏便只能成为自己的“晚辈”了。

    然而十三阿哥转念一想,若真论家世与人品,石咏倒还真没什么好挑剔的,英姐儿即便嫁他,也算不得什么委屈,只是要过英姐儿亲爹穆尔泰那一关并不算容易……这事儿,还得与福晋商议了才行。

    于是一行人再度沿着宫中道路出宫,这一回却走得破快,很快就到了西华门。在那里,石咏将十三阿哥送至车驾上,这才松了一口气,伸袖抹了抹额上的薄汗。

    这时候宫中外班侍卫首领丹济在远处打了一声招呼,“茂行,先别走!皇上还有旨意,先候着,还要问你话!”

    听见这一句,雍亲王突然低声在旁提醒石咏:“一切照实说,不要隐瞒。唯有兆佳氏小姐那一段,你只按伶人说。”

    石咏一怔,马上意识到,当初英小姐从清虚观里出来,是扮成了个伶人的模样的。这样一说,他便可以帮着维护英小姐的名声,当即“唉”了一声应了,随即随丹济去侍卫房那里候着。

    十三阿哥与雍亲王同乘一车,待车驾行去里许,才

章节目录

我在红楼修文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安静的九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静的九乔并收藏我在红楼修文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