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好睡,并且为了年幼夭折的小格格去佛前坐禅祈福去了。

    富达礼与石咏都熟悉雍王府的情形,晓得那位年侧福晋是最得宠的,可如今年氏膝下唯一一名四格格却夭折了。而石宏武昨日才问过年侧福晋的情形,今日小格格就没了。三人面上都是黯然,齐齐地劝雍亲王“节哀顺变”。

    雍亲王只道:“儿女都是债……”便哑了嗓子,红了眼圈,说不下去了,顿了好一会儿,才问富达礼:“适才戴铎都对你说了吧!”

    富达礼哪里还敢再扯其他,只能默默点头。

    “这件事,的确与年羹尧脱不了干系,本王自会责问他此事,让他给你阖族一个jiāo代。”

    富达礼等人都说“不敢当”。雍亲王便继续看着富达礼,道:“待川中那里有了消息,你便须与年羹尧一起上折子,将此事向皇上禀明,可好?”

    这则是请富达礼一起“合作”了。

    富达礼也知道这种事稍有不慎,便会惹来祸患,听见雍亲王此刻这么说,当然应下。

    雍亲王转向石宏武,开口道:“你此番先回去向年亮工jiāo待一下家事,之后是想在京中任职还是继续留在川陕?”

    石宏武一下子犹豫了,愣在那里,一时说不出话来。

    男人都是想建功立业的,若看西面的情势,两三年之内,怕是便有建功的机会。然而他这头,娇妻幼子却已经因为他的缺席,苦熬了这么些年,他是不是应该留在京中,尽尽这做丈夫与当爹的义务啊!可若是他人留在京中了,那川中那一头,又该怎么办?

    雍亲王见他犹豫,不免叹了口气,道:“这事你自回去与家人族里商量便是。”

    石宏武便讪讪地点了点头。

    富达礼见雍亲王精神略有些不济,不好再留,起身请辞。石宏武多留了一会儿,少时年侧福晋递出消息,只说她一切尚好,请石宏武带信给兄长,说不必挂心。石宏武便也告辞去了。

    一行人回到永顺胡同,富达礼带石宏武去拜见老太太富察氏去。而石咏则回到隔壁自家小院里。

    自家这里,石大娘正在劝王氏,而王氏一声不吭,只是低头坐着,默默流泪。

    昨日王氏见到丈夫“还魂”,惊多于喜,一见之下便即晕去。石家赶紧请了大夫来照看,却是无碍,说是大喜大悲,情绪刺激,人就厥过去了。大夫之命,就是静养而已,避免情绪激动。

    今日王氏醒来,便从石大娘这里听说了,说是石宏武在川中另娶了一房妻室,连子女都有了。

    王氏一向是个安静的xing子,从来不会大吵大嚷,也不会哭天喊地地骂人或是诉苦,可是除了坐着淌眼抹泪之外,也不会做什么别的。

    石大娘便劝她:“川中那一房,进门在你之后,怎么样都越不过你去。那边的子女,更加越不过喻哥儿去。”

    石咏突然想起“旗民不婚”这回事儿来,连忙问:“那边是不是也得抬旗?”

    如果二叔石宏武在川中娶的一房是“民人”,而王氏已经被杭州王家认下,那那边二房身份上差了一层,王氏和石喻就“安全”了。

    然而石大娘白了儿子一眼,有些责怪这小子哪壶不开提哪壶。石咏也是问了才晓得,原来“千总王千山”这个身份,竟然也是汉军旗,二叔另娶的是当地一名文官之女,出身么,不比王氏低多少。而且人家是明媒正娶,比石宏武当年娶王氏的时候要风光得多。

    最要命的还有一桩,石大娘没有直接说,但是暗示了一回:忠勇伯府的老太太富察氏不喜王氏,一直不给好脸看。如今石宏武好端端地“回来了”,没准儿老太太还会劝石宏武抬那边做大,这边做小。

    石咏听了母亲小声解说,也觉得无语之至。他想,好不容易将二婶的身份搞定,怎么竟冒出这样的幺蛾子。

    石宏武,一个人,两桩婚事,他自己是失忆不知情,而两房妻室都没有过错,指责了哪一方都很会觉得很冤。

    可凭良心讲,石咏心里的天平不可能不偏向二婶和自家小弟的。弟弟石喻是他看着长大,手把手地教起来的。可若是因为生父的关系,

章节目录

我在红楼修文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安静的九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静的九乔并收藏我在红楼修文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