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石咏自己心里清楚,四五岁的孩子,字写得再好,毕竟手上的力道有限,写出来的又能好到哪儿去。雍亲王那回,其实是看见弘历用毛笔蘸了清水,悬腕在青石板上练字,这种节俭的做法深得雍亲王的欢心,而弘历又说是石咏教的,石板也是石咏送的,石咏可不得得那两句夸奖么?

    只是石咏本人的名气,却在雍亲王府一下子打响了。除了弘历之母钮钴禄氏暗暗庆幸,替儿子挑了一位名师之外,另一位庶福晋耿氏也替儿子动起了心思,想要石咏也顺带手教一下比弘历小一岁的五阿哥弘昼,反正教一个也是教,教两个也是教么。

    雍亲王曾使王府管事问过一次石咏,石咏当时也是一根筋,当即答曰弘昼阿哥年纪还小,手上力道还不足,若是学书学得太早了,未必是件美事,不若转过年再看。后来也不知道雍亲王是怎么决定的,总之弘昼阿哥迄今为止还未被送来石咏这里。

    然而今日十三阿哥却是在委婉提醒石咏,切莫介入雍王府几个小阿哥之间的暗流涌动。

    雍王府嫡福晋膝下没有嫡子,但将来总要有个人继承雍亲王的爵位,几个阿哥年纪差得都不算大,小的讨了雍亲王的夸奖,年纪长的心里自然过不去。十三阿哥的意思是,三阿哥那里,没准会找石咏的麻烦。

    石咏心里颇为无语:话说这是无妄之灾啊!学书这回事,从头至尾他都只有听命的份儿,到头来怎么竟又是惹上了麻烦?

    这日又到了他去雍亲王府,在门房处报了名姓,却是一位面生的管事将他往里府里领,将他领至日常教习弘历阿哥学书的书房外,转身对石咏说:“石大人,四阿哥此刻尚在福晋处,请在此稍候,小的使人去请四阿哥过来。”

    石咏点点头,这样的事也常有,他虽然被弘历唤作“师父”,但时常也只有他等弘历,没有弘历恭候他的道理。

    他在书房中一面等候,一面想着心事。若照十三阿哥所暗示的,必是已经有人注意到他对弘历的教导与“关照”,以及弘历因此在雍亲王跟前的得脸。但是学书这种事,又并非正经开蒙,石咏原本就打算只教两年,就从雍亲王府抽身的,如今看来,这一淌浑水,更是莫要多趟的才好。

    石咏正想着,忽听身后一声轻咳。他一转身,见到个十来岁的锦衣少年,立在自己身后。

    “你就是石咏?”

    清脆的童音,配上高高在上的口吻,便是十足的怪异。

    石咏仔细打量面前这个锦衣玉带的小小少年,只见他有着爱新觉罗家常见的瓜子脸,眉眼细细,模样甚是清俊,只是两片薄薄的嘴唇使劲儿抿着,便透出十分的倨傲。

    “是,我是石咏。”

    石咏大致猜到来人是谁了,因此这话他回得没有半分脾气。

    少年背后还跟着一名太监,此刻尖声道:“怎么,见了三阿哥,竟然不知道行礼吗?”

    果然是三阿哥弘时。

    石咏此刻忍着气,翻下袖口,规规矩矩地打了个千儿下去,口中称:“见过三阿哥。”

    在这个时空混,他行礼行得次数也不少,可这一回是真正瞬间便觉得憋屈。

    此前他见弘历阿哥也需要上前行礼,但是弘历每一次都会偏过身,不受他的礼,以示尊敬两人之间的“师徒之谊”。可是眼前弘时却大喇喇地受了,待石咏礼毕,这才颇具威势地摆摆手,说:“免礼吧!”

    石咏一阵无语,但想他又何必跟个孩子一般见识,当即顺势起身,立在弘时跟前,柔声问:“三阿哥到此,不知有何指教?”

    弘时目光犀利,紧紧地盯着石咏,上下打量着,眼里露出些许诧异,似乎没想到石咏竟然如此年轻。片刻后他竟然也放缓了语气,故作和蔼地问:“听闻石先生一直在指点四弟学书,不知石先生师从何人,竟有这底气,到雍王府来指点书法之道?”

    石咏听他一副“就凭你”的口气,感觉这大约是来找茬儿的,当即应道:“书法一道,钟张羲献、颜欧柳赵、苏黄米蔡,无一不可为师。”

    弘时:……口气好大!

    “然而卑职到此

章节目录

我在红楼修文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安静的九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静的九乔并收藏我在红楼修文物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