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书房里,便说:“这么着,你明儿带令弟到敝府来作客。石宏武的子弟,让爷也见见。就这么说定了!”
十三阿哥提起当年带兵之事,双眉一敛,面上自然而然地透着英气。令石咏忍不住联想,当年那位“拼命十三郎”,该是何等的神勇英武。
第二天石咏便应胤祥的要求,将弟弟石喻带到了金鱼胡同。如今石喻已经满八岁将近九岁了。石咏觉得,也是时候带弟弟出来历练一下,体验一下人情往来的滋味了。
到了金鱼胡同,管事恭恭敬敬地将石咏与石喻带进了十三阿哥的外书房。
石喻一直在姜夫子的学塾念书,后来有时常到正白旗旗署与旗里的子弟们相见,见了生人一点儿都不怵,只管规规矩矩地向十三阿哥叩头行礼。他这年纪,正是格外招人疼的时候,十三阿哥一见了就稀罕得不行,这还没说上几句话,就说要带石喻去内院见一见十三福晋。
于是,十三阿哥带着石喻往内院过去。石咏早先向弟弟提起过十三阿哥的腿疾,石喻这时候就高高举起双臂,作势扶住十三阿哥的胳臂。尽管他的身量与十三阿哥还差了老大一截,然而这乖巧的小模样实在是可人疼,十三阿哥这一路引着人去内院,一路笑开了花,似乎在想象他府上的三阿哥四阿哥长大了也是这样的孝顺模样。
石咏则独自一人在十三阿哥府的外书房里默默等候。
在他候着的时候,十三阿哥府有管事进来,向他打过招呼以后开始收拾十三阿哥那一张花梨木的书桌,给笔洗水丞中倒上清水,又铺上几张熟宣。
石咏认得这名管事,知道姓张,便打了声招呼问:“张管事,是十三爷要用书房么?”
张管事冲他笑笑,没吱声,随即退了出去。
石咏见了张管事的笑容,免不了又觉出一种,有人挖了坑给他跳的感觉。可是这是十三阿哥府,他又有何坑可跳?
张管事退出去不久,石咏便听背后有人咳嗽两声。
待他转过身,认出来人,再不敢怠慢,赶紧上前打了个千儿,道:“雍亲王大安!”
他一面请安,一面腹诽,为什么弟弟石喻小朋友可以去内院见女眷、拿红包,而自己就得在外书房拜见这个总叫人心惊胆战的四阿哥。
来人沉着一张万年坚冰脸,淡淡地开口:“现在行礼倒是利落了?”
石咏脑后俱是汗,他想起当初刚刚“穿”过来,头次见这位雍亲王的时候,他差点儿作了个揖的情形——很明显,对方也从未忘记过此事。
这时候石咏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卑职当差当了一年半,如今自是感激王爷当年教导之恩。”
他答得甚是圆滑得体,一方面是说,我已经当差当了这么久了,自然不是当初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伙子;另一方面也说得很好听,若是没有当初雍亲王的教导,当差这一年半也绝不会这么顺逐。
这番马屁拍得雍亲王心里十分安慰,心想这小子倒是不忘恩义的。当下他略略点了点下巴,便道:“听说你的字写得不错?”
石咏瞪眼:他自己都没听说过这个啊!
然而石咏却对自己那一手书法极为自信,早在他投身文物修复的工作之前,石咏就已经习练了多年的书法;后来参加工作了,更是觉得早年间打下的基础他受用不尽。加上石咏接触过的,与书法相关的文物非常多,如今石咏的书法不一定能比得上那些大家,但是他功底深厚,加上见识广博,写出来的字,旁人一望便知是好字。
于是石咏并不怎么谦虚地回答:“王爷谬赞了。”
雍亲王对他这种并不怎么谦虚的态度略有些不满,轻哼了一声,道:“写几个字来看看。”
石咏:原来这些笔墨之类都是给他准备的呀!
他早先都没有谦虚,这时候更加不便推让,当即上前,挽起袖子,先取了那条曹素功墨,在砚台里慢慢研出墨汁,然后再选了一枝大小粗细合适的湖笔,蘸饱了墨,便垂手等候雍亲王吩咐。
“写几个……真字来看看。”
石咏一听便知这位未来的雍正皇帝乃是书法
十三阿哥提起当年带兵之事,双眉一敛,面上自然而然地透着英气。令石咏忍不住联想,当年那位“拼命十三郎”,该是何等的神勇英武。
第二天石咏便应胤祥的要求,将弟弟石喻带到了金鱼胡同。如今石喻已经满八岁将近九岁了。石咏觉得,也是时候带弟弟出来历练一下,体验一下人情往来的滋味了。
到了金鱼胡同,管事恭恭敬敬地将石咏与石喻带进了十三阿哥的外书房。
石喻一直在姜夫子的学塾念书,后来有时常到正白旗旗署与旗里的子弟们相见,见了生人一点儿都不怵,只管规规矩矩地向十三阿哥叩头行礼。他这年纪,正是格外招人疼的时候,十三阿哥一见了就稀罕得不行,这还没说上几句话,就说要带石喻去内院见一见十三福晋。
于是,十三阿哥带着石喻往内院过去。石咏早先向弟弟提起过十三阿哥的腿疾,石喻这时候就高高举起双臂,作势扶住十三阿哥的胳臂。尽管他的身量与十三阿哥还差了老大一截,然而这乖巧的小模样实在是可人疼,十三阿哥这一路引着人去内院,一路笑开了花,似乎在想象他府上的三阿哥四阿哥长大了也是这样的孝顺模样。
石咏则独自一人在十三阿哥府的外书房里默默等候。
在他候着的时候,十三阿哥府有管事进来,向他打过招呼以后开始收拾十三阿哥那一张花梨木的书桌,给笔洗水丞中倒上清水,又铺上几张熟宣。
石咏认得这名管事,知道姓张,便打了声招呼问:“张管事,是十三爷要用书房么?”
张管事冲他笑笑,没吱声,随即退了出去。
石咏见了张管事的笑容,免不了又觉出一种,有人挖了坑给他跳的感觉。可是这是十三阿哥府,他又有何坑可跳?
张管事退出去不久,石咏便听背后有人咳嗽两声。
待他转过身,认出来人,再不敢怠慢,赶紧上前打了个千儿,道:“雍亲王大安!”
他一面请安,一面腹诽,为什么弟弟石喻小朋友可以去内院见女眷、拿红包,而自己就得在外书房拜见这个总叫人心惊胆战的四阿哥。
来人沉着一张万年坚冰脸,淡淡地开口:“现在行礼倒是利落了?”
石咏脑后俱是汗,他想起当初刚刚“穿”过来,头次见这位雍亲王的时候,他差点儿作了个揖的情形——很明显,对方也从未忘记过此事。
这时候石咏只能老老实实地回答:“卑职当差当了一年半,如今自是感激王爷当年教导之恩。”
他答得甚是圆滑得体,一方面是说,我已经当差当了这么久了,自然不是当初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伙子;另一方面也说得很好听,若是没有当初雍亲王的教导,当差这一年半也绝不会这么顺逐。
这番马屁拍得雍亲王心里十分安慰,心想这小子倒是不忘恩义的。当下他略略点了点下巴,便道:“听说你的字写得不错?”
石咏瞪眼:他自己都没听说过这个啊!
然而石咏却对自己那一手书法极为自信,早在他投身文物修复的工作之前,石咏就已经习练了多年的书法;后来参加工作了,更是觉得早年间打下的基础他受用不尽。加上石咏接触过的,与书法相关的文物非常多,如今石咏的书法不一定能比得上那些大家,但是他功底深厚,加上见识广博,写出来的字,旁人一望便知是好字。
于是石咏并不怎么谦虚地回答:“王爷谬赞了。”
雍亲王对他这种并不怎么谦虚的态度略有些不满,轻哼了一声,道:“写几个字来看看。”
石咏:原来这些笔墨之类都是给他准备的呀!
他早先都没有谦虚,这时候更加不便推让,当即上前,挽起袖子,先取了那条曹素功墨,在砚台里慢慢研出墨汁,然后再选了一枝大小粗细合适的湖笔,蘸饱了墨,便垂手等候雍亲王吩咐。
“写几个……真字来看看。”
石咏一听便知这位未来的雍正皇帝乃是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