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永顺胡同这条青砖小巷,石咏分明见到石大娘眼里有泪,似乎是为了石家唏嘘:当年石家父兄意气用事,愤然离开,却让妻儿吃了那么多的苦,如今终于这样堂堂正正地回来了。那两位若是有灵,在饗食子孙后世的祭祀香火之时,也不知会不会为当初的一意孤行有稍许那么一点儿后悔呢?
片刻后,石大娘不再伤感,只冲儿子摇摇头笑笑,示意她无事,一家人的车驾便径直驶进了石家的新宅。
隔壁忠勇伯府送来的两房家人,都早早地候在院门内,迎接新主人的到来。这两房家人在忠勇伯府大约混得都不算太如意,才会被打发到这里来帮石家看院子。这两户,一户姓吴,一户姓柳,都是两口子,膝下都只带了还不能当差的子女,据说他们这两户还各自有儿女在忠勇伯府当丫鬟小厮的,都并未带出来。
石大娘倒是没管这些,见面之后,封了两个小银封给这两家,谢过他们这些天来里里外外的照应,并将年节之事分派下去。她见吴家的说话伶俐些,便让她跑采买,只让过来找她领钱。
可是半天之后,石大娘便来寻石咏嘀咕,觉得那吴家的采买数量不大对。
“如今鸡子儿要二百钱一个了?”石大娘心想,难道内城与外城物价差这么多么?
石咏想了想,说:“是了,娘。他们大约在大户人家当差惯了,见惯了人家采买的从中克扣,所以有样学样。”
石大娘忍不住叹了口气,初回永顺胡同的那股子兴奋劲儿顿时散了大半。她们一家又回到了以前瓜尔佳氏大家族生活的地方,少不得再按大家族里的生活方式一一习惯起来。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便轮到石咏吃惊了:石大娘发现了吴氏采买上的猫腻之后,便不露痕迹地敲打了吴氏,并将采买的差事转给了柳氏。“若是柳氏克扣得也多,那就再转回给吴氏,总之只要这采买还是个有油水的差事,他们两家就会想着怎么让我这个主母满意。”
石咏看了看母亲,结果石大娘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娘多年没经手这些了,所以一时才没想起来……”
她想了想又说:“如今这两房家人都是伯府‘借’给咱们府使的,不看僧面还要看佛面,眼下这两家都是打不得说不得的,倒不如让他们两家自己先争个高低短长出来。”
石咏一怔,这才想起来:这两房家人的身契,此刻还都握在忠勇伯府的当家主母佟氏手里。他领了宅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忠勇伯府却一直不曾挑明这两房家人的明确身份:到底是借给石家的,还是送给石家的。
只不过无论是“借”还是“送”,这样忙忙地往旁人新宅里安chā本府的人手,都透着一点点不厚道罢了。
石咏刚想给母亲出点儿主意,却听石大娘深吸了一口气说:“既然回来了,就不能让旁人看低了去。这么着,明儿娘就先进忠勇伯府拜见老太太去。”
石大娘口中的“老太太”,就是富察氏,她是二福晋与富达礼的生母,十五福晋的嫡母。石大娘年轻时曾多少得过这位老太太照拂。
可饶是如此,石大娘到隔壁去拜见富察氏老太太,却也不敢带妯娌王氏一同前去。因为当年因王氏之事发作石家,bi得石老爹兄弟分出永顺胡同的,一样是这位老太太。
就这样,第二天,石大娘走了规规矩矩的程序,递了帖子去见富察氏老太太;而二婶王氏听说长嫂去了隔壁,也没什么反应,只是不声不响地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做针线。
石大娘见了富察氏老太太,自然别有一番唏嘘,但是两人都尽量不提王氏,免得彼此尴尬。
一时富察氏将佟氏也传了来,石大娘与佟氏妯娌两个正式见过,她便将事先给这两位备下的礼拿了出来。
“这……这是……”
佟氏看到递上来的酸枝木匣子,忍不住吃惊地出了声,惹得她婆母富察氏重重咳了一声,似乎在怪自己媳fu儿眼皮子太浅。
“……这是织金所今年的……礼盒?”
虽然婆母责怪,佟氏还是忍不住把要说的都说了出来。她面前酸枝木匣子一角
片刻后,石大娘不再伤感,只冲儿子摇摇头笑笑,示意她无事,一家人的车驾便径直驶进了石家的新宅。
隔壁忠勇伯府送来的两房家人,都早早地候在院门内,迎接新主人的到来。这两房家人在忠勇伯府大约混得都不算太如意,才会被打发到这里来帮石家看院子。这两户,一户姓吴,一户姓柳,都是两口子,膝下都只带了还不能当差的子女,据说他们这两户还各自有儿女在忠勇伯府当丫鬟小厮的,都并未带出来。
石大娘倒是没管这些,见面之后,封了两个小银封给这两家,谢过他们这些天来里里外外的照应,并将年节之事分派下去。她见吴家的说话伶俐些,便让她跑采买,只让过来找她领钱。
可是半天之后,石大娘便来寻石咏嘀咕,觉得那吴家的采买数量不大对。
“如今鸡子儿要二百钱一个了?”石大娘心想,难道内城与外城物价差这么多么?
石咏想了想,说:“是了,娘。他们大约在大户人家当差惯了,见惯了人家采买的从中克扣,所以有样学样。”
石大娘忍不住叹了口气,初回永顺胡同的那股子兴奋劲儿顿时散了大半。她们一家又回到了以前瓜尔佳氏大家族生活的地方,少不得再按大家族里的生活方式一一习惯起来。
可接下来发生的事,便轮到石咏吃惊了:石大娘发现了吴氏采买上的猫腻之后,便不露痕迹地敲打了吴氏,并将采买的差事转给了柳氏。“若是柳氏克扣得也多,那就再转回给吴氏,总之只要这采买还是个有油水的差事,他们两家就会想着怎么让我这个主母满意。”
石咏看了看母亲,结果石大娘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娘多年没经手这些了,所以一时才没想起来……”
她想了想又说:“如今这两房家人都是伯府‘借’给咱们府使的,不看僧面还要看佛面,眼下这两家都是打不得说不得的,倒不如让他们两家自己先争个高低短长出来。”
石咏一怔,这才想起来:这两房家人的身契,此刻还都握在忠勇伯府的当家主母佟氏手里。他领了宅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忠勇伯府却一直不曾挑明这两房家人的明确身份:到底是借给石家的,还是送给石家的。
只不过无论是“借”还是“送”,这样忙忙地往旁人新宅里安chā本府的人手,都透着一点点不厚道罢了。
石咏刚想给母亲出点儿主意,却听石大娘深吸了一口气说:“既然回来了,就不能让旁人看低了去。这么着,明儿娘就先进忠勇伯府拜见老太太去。”
石大娘口中的“老太太”,就是富察氏,她是二福晋与富达礼的生母,十五福晋的嫡母。石大娘年轻时曾多少得过这位老太太照拂。
可饶是如此,石大娘到隔壁去拜见富察氏老太太,却也不敢带妯娌王氏一同前去。因为当年因王氏之事发作石家,bi得石老爹兄弟分出永顺胡同的,一样是这位老太太。
就这样,第二天,石大娘走了规规矩矩的程序,递了帖子去见富察氏老太太;而二婶王氏听说长嫂去了隔壁,也没什么反应,只是不声不响地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做针线。
石大娘见了富察氏老太太,自然别有一番唏嘘,但是两人都尽量不提王氏,免得彼此尴尬。
一时富察氏将佟氏也传了来,石大娘与佟氏妯娌两个正式见过,她便将事先给这两位备下的礼拿了出来。
“这……这是……”
佟氏看到递上来的酸枝木匣子,忍不住吃惊地出了声,惹得她婆母富察氏重重咳了一声,似乎在怪自己媳fu儿眼皮子太浅。
“……这是织金所今年的……礼盒?”
虽然婆母责怪,佟氏还是忍不住把要说的都说了出来。她面前酸枝木匣子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