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肮脏而恐怖的地方,甚至还曾被同囚室的犯人们用极猥琐的目光盯着看过,恐怕那时候西施所使的,只是人求生存的本能手段。
“所以,你还是怪我!”郑旦赌气似的冒出了这样一句。
“不不不,”石咏到了这时候,反而较起真来了,“我真没有怪你的意思,甚至我会将自己放在你的位置上去想,我觉得我若是你,也可能会做同样的事。”
郑旦似乎轻轻地吸了一口气,但是没有作声。
“人为了生存,为了过得更好,使出一些手段是无可厚非的。”石咏想了想,说,“只不过若是为了生存这唯一目的,却抛下了自尊……和原本曾经珍视的东西,是不是会显得太可惜了?”
作者有话要说: 1金石考据这一门学问确实在清代取得了很大成就。文中所写丰润学宫的牛足鼎,确有其鼎,确实曾经引起清代金石专家的研讨与争论。鼎的故事本身则是作者虚构的。
第82章
石咏熟悉郑旦的脾xing, 知道她恐怕是代其他人格受过,那一夜托梦给狱卒的, 应当是西施。
就像他自己说的, 他并不觉得西施这么做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在很多时候, 让自己存活下去, 或是让自己活得更好一点,是人的本能。危机来临时,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运用自己的优势, 想办法让自己摆脱困境。
而且石咏相信, 西施所代表的,只是人xing中的一部分, 她不应割裂出来, 更应该与郑旦组合起来一起看。有时候人xing就是复杂的,有一部分是软弱的, 另一部分则可能格外顽强。更多时候, 类似西施所做的反应, 可能只是人们心中一闪而过的念头,脑海里的一个声音而已。
不说别的,单只说西子这个历史人物, 她身负复国使命, 入吴宫邀宠,势必处处凶险,步步惊心,若是人物的个xing如“郑旦”一般刚硬耿直, 而不能随机应变,或是不能忍受屈辱、放下身段,她在吴宫里早就被吃得连骨头也不剩了。
然而话说回来,若是少了郑旦的个xing,入了吴宫之后,便终日只想着及时保命,处处以自己为先,抛却身上所背负的使命,也忘却心中的理想,那么历史上恐怕也就没有后来勾践灭吴的故事了。
只有将“郑旦”与“西施”这两个人格合并起来看,这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西子,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石咏这时已经将将来到西华门前了,他连忙小声说:“郑旦姐,我真的,全没有责怪谁的意思。这件事是我自己做得不妥当,连带旁人跟着受累,我才是……该过意不去的那一个。郑旦姐千万别放在心上。”
石咏可是他们研究院里脾气最好的男生,遇事勇于做自我批评。
“这事儿,今日待我下衙了之后,咱们再说吧!”石咏实在没法儿在进了西华门之后还这么“自言自语”。
郑旦“唉”的一声,只得应了。
石咏继续往西华门内走,心中却闪过一个念头:趋利避害,本是人之常情,可是一旦事情落到自己头上,他却还是盼着有个人能够站在自己身边,陪自己一起扛过去。
石咏一进画工处,同僚们全都抬起头,向石咏行注目礼。石咏低头四下望望,没觉得衣衫冠带哪里出错啊,又伸手去摸脸,也觉得没有异样。
这时候唐英上前,伸手拍了拍石咏的肩膀,说:“茂行,大家这是都听说了你得了那只藤箱的故事,都盼着能一饱眼福呢!”
原来顺天府那桩案子,早已在京城里传开了。旁人对石咏得了赵老爷子一箱子画儿的事褒贬不一,有些人盛赞石咏怜老惜弱,偶然遇上的路人,竟也能毫无保留地倾尽所有,帮扶老人,所以赵老爷子送他一箱子书画,是他应得的;也有些人说得挺酸,觉得石咏心机深沉,所作所为就是为了谋老爷子的书画。若是他真的全然无私,为什么不把那一箱子书画都还给老爷子呢?就算老爷子不收,老爷子还有亲族子女,他们可以代老爷子收下啊。
舆论纷纷,石咏也有所耳闻。
然而画工处这里却不一样,没人关心顺天府的案子,所有人都殷殷期盼
“所以,你还是怪我!”郑旦赌气似的冒出了这样一句。
“不不不,”石咏到了这时候,反而较起真来了,“我真没有怪你的意思,甚至我会将自己放在你的位置上去想,我觉得我若是你,也可能会做同样的事。”
郑旦似乎轻轻地吸了一口气,但是没有作声。
“人为了生存,为了过得更好,使出一些手段是无可厚非的。”石咏想了想,说,“只不过若是为了生存这唯一目的,却抛下了自尊……和原本曾经珍视的东西,是不是会显得太可惜了?”
作者有话要说: 1金石考据这一门学问确实在清代取得了很大成就。文中所写丰润学宫的牛足鼎,确有其鼎,确实曾经引起清代金石专家的研讨与争论。鼎的故事本身则是作者虚构的。
第82章
石咏熟悉郑旦的脾xing, 知道她恐怕是代其他人格受过,那一夜托梦给狱卒的, 应当是西施。
就像他自己说的, 他并不觉得西施这么做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在很多时候, 让自己存活下去, 或是让自己活得更好一点,是人的本能。危机来临时,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运用自己的优势, 想办法让自己摆脱困境。
而且石咏相信, 西施所代表的,只是人xing中的一部分, 她不应割裂出来, 更应该与郑旦组合起来一起看。有时候人xing就是复杂的,有一部分是软弱的, 另一部分则可能格外顽强。更多时候, 类似西施所做的反应, 可能只是人们心中一闪而过的念头,脑海里的一个声音而已。
不说别的,单只说西子这个历史人物, 她身负复国使命, 入吴宫邀宠,势必处处凶险,步步惊心,若是人物的个xing如“郑旦”一般刚硬耿直, 而不能随机应变,或是不能忍受屈辱、放下身段,她在吴宫里早就被吃得连骨头也不剩了。
然而话说回来,若是少了郑旦的个xing,入了吴宫之后,便终日只想着及时保命,处处以自己为先,抛却身上所背负的使命,也忘却心中的理想,那么历史上恐怕也就没有后来勾践灭吴的故事了。
只有将“郑旦”与“西施”这两个人格合并起来看,这才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西子,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石咏这时已经将将来到西华门前了,他连忙小声说:“郑旦姐,我真的,全没有责怪谁的意思。这件事是我自己做得不妥当,连带旁人跟着受累,我才是……该过意不去的那一个。郑旦姐千万别放在心上。”
石咏可是他们研究院里脾气最好的男生,遇事勇于做自我批评。
“这事儿,今日待我下衙了之后,咱们再说吧!”石咏实在没法儿在进了西华门之后还这么“自言自语”。
郑旦“唉”的一声,只得应了。
石咏继续往西华门内走,心中却闪过一个念头:趋利避害,本是人之常情,可是一旦事情落到自己头上,他却还是盼着有个人能够站在自己身边,陪自己一起扛过去。
石咏一进画工处,同僚们全都抬起头,向石咏行注目礼。石咏低头四下望望,没觉得衣衫冠带哪里出错啊,又伸手去摸脸,也觉得没有异样。
这时候唐英上前,伸手拍了拍石咏的肩膀,说:“茂行,大家这是都听说了你得了那只藤箱的故事,都盼着能一饱眼福呢!”
原来顺天府那桩案子,早已在京城里传开了。旁人对石咏得了赵老爷子一箱子画儿的事褒贬不一,有些人盛赞石咏怜老惜弱,偶然遇上的路人,竟也能毫无保留地倾尽所有,帮扶老人,所以赵老爷子送他一箱子书画,是他应得的;也有些人说得挺酸,觉得石咏心机深沉,所作所为就是为了谋老爷子的书画。若是他真的全然无私,为什么不把那一箱子书画都还给老爷子呢?就算老爷子不收,老爷子还有亲族子女,他们可以代老爷子收下啊。
舆论纷纷,石咏也有所耳闻。
然而画工处这里却不一样,没人关心顺天府的案子,所有人都殷殷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