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差地远,自己就算选秀被撂牌子,以后也不可能和石家有什么关联。想到这里,她便当石家的事儿是旁人家里的“故事”,听听便罢了。

    从树村归来,石家生活一切正常,步入正轨。

    石咏托人给树村李家捎了信,说是家里长辈都同意了二郎过来做“户下人”,只不过有个前提条件,双方约定了五年之期,五年之后再看,李寿若是到时候想赎身归家,石家自会给他大开方便之门。

    有了这一句,李寿更无后顾之忧,自然是辞别父母,背着个包裹就来了京城。石家早有准备,帮他安顿下来之后,又去寻了佐领梁志国,帮李寿登记了户籍,算是“户下人”挂在自家名下。

    因这事儿发生在正白旗衙署,转眼便教正白旗都统、石咏的堂伯父富达礼知道了。富达礼回家便摸着胡子念叨:“咏哥儿眼见着是要发达了,前儿个刚听说他的官职升了一级,今儿个又收了‘户下人’。”

    他心中在想:堂弟一家,有这个侄子在,重转兴旺,指日可待。

    没想到,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话传到富达礼的妻子佟氏耳中,佟氏眼珠一转,双手一拍,对丈夫说:“老爷,眼见咏哥儿家里发达了,没几个下人也不成,不如这样,咱们家拨一房下人到椿树胡同去吧!”

    第71章

    佟氏起心要送一房下人给石家, 大半出于好奇。她始终想不明白,石家一年前还是一副一穷二白的模样, 怎么如今家里都能养得起户下人了?

    是不是找到了什么发财的法子?

    抱着这个心思, 佟氏经过富达礼的同意, 拨了一房还算是心腹的下人, 拿着身契直接去了椿树胡同。她满心里打算,这房下人在石家,可以探听石家的隐秘, 时不时地送点儿石家的消息过来;明面上她也算是关照族里的年轻子侄, 能得个“慈爱”的美名。

    这房家人以为得了肥差,高高兴兴地收拾了随身的物件儿, 去了椿树胡同, 不到半天功夫就垂头丧气地回来,报给佟氏知道, 说是石家没收下他们。

    石家的理由很简单:院子太小, 没地方住了。

    石家当初换下的姚家小院儿, 不过两进,头一进左首西厢那里原本作堆放货物之用,只是一片平地, 没有盖屋子。头一进只有东厢一间小屋, 连着灶房。李寿先来,就给李寿用了。第二进则是石家自己正住着,再没地方腾出来给这房下人住,石大娘便以此为借口, 婉拒了佟氏的“好意”。

    佟氏听说人就这么被打发回来了,心里郁闷非常,一面怪这房下人不够精明,没有眼力劲儿,在椿树胡同留不下来,一面又怪石咏“不知好歹”,这长辈之赐,竟然也敢硬梆梆地推会来。

    当晚她与富达礼安置的时候,佟氏便提起这茬儿,想在富达礼跟前上点眼yào,省得他成天念叨石咏这个侄子有出息。

    岂料这天富达礼不知为何心情很好,听了佟氏的抱怨,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呵呵地对妻子说:“你既然送了下人过去石家住不下,不如你在外城买个院子送给石家呀?”

    佟氏一呆:啥?

    她拨一房府里的家生子儿过去石家,惠而不费;可若是按富达礼说的,再买个院子……她,她哪有那么好心?

    佟氏登时苦了脸,抱着富达礼的胳膊抱怨:“老爷,您这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外城一个三进的院子要多少钱您知道不?眼下府里上上下下的花销这么多,我可是恨不得一文钱都掰成两半来花,哪这些闲钱来看顾已经分出府的亲戚,还说要买个院子……”

    富达礼哈哈笑着说:“既舍不得,那就啥也别送了吧!”

    他没将这事儿放在心上,躺下就睡,着枕头没多久,就已经鼾声大作,睡着了。

    佟氏却窝了一肚子的心思,望着床顶想了又想,一会儿记起幼子讷苏这才刚进石家族学,跟着的小厮就和族里的子弟打架了,一会儿又想到讷苏的才学夫子也是夸的,将来铁定能胜过石家那个小哥儿……如此想了又想,才悻悻地吹了灯,睡觉不提。

    康熙皇帝迈进永和宫的时候,统摄后宫内务的德妃

章节目录

我在红楼修文物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凡人书只为原作者安静的九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静的九乔并收藏我在红楼修文物最新章节